在AMD R5 2400G平台實測Hyper SAVAGE SSD ( SHSS37A-480G )與PREDATOR SSD效能看差異!

gric

進階會員
已加入
9/2/12
訊息
235
互動分數
5
點數
18
網站
gric.pixnet.net
在進行GA-AB350M-Gaming 3、AMD Ryzen 5 2400G、HyperX Predator DDR4這一組平台進行開箱評測的時候,突然想到似乎忽略了預先安排對系統效能影響性逐漸提升的”系統儲存裝置”。回頭望著桌上待開箱的金士頓SAVAGE 480GB SATA介面SSD,還有之前使用的PCI-e與M.2二合一介面Predator 480GB SSD,突然興起就在這組平台測試一下效能上的差異,雖然答案可期…但總想知道其間的差距,這樣可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與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參考,所以這一篇就文章這樣產生了。至於…最後選擇哪一組來搭配?進行最終的AMD平台組裝系統效能測試?還有考量因素為何?就在文末揭曉了 ^_^ 。



1522388744-e8a299b75f657d9f92d287248f485785.jpg
S01



組裝電腦時應該選擇固態硬碟SSD?傳統碟式硬碟HDD?還是混合式硬碟SSHD?這答案隨時間的演進、技術的進步不斷地改變,但不變的原則還是你的需求、預算、期望,還有技術上考量的安裝介面、空間大小、還有合宜性。當然還有之前台灣熊一直提醒的”容量/價格”比、與大家一直在乎的”性能/價格”比,把”容價比”與”性價比”依你的”需求”、”預算”一起做個綜合衡量,應該就是最佳的選擇原則,滿足期望值最接近的方式。

1522388747-6a7ea4a5c4be8882b04585ab88663733.jpg
S02



因為儲存特性的因素,所以SSD在小資料的處理上有絕對的優勢,而HDD則在大資料尤其是影音多媒體方面見長,這由之前的相關測試中得到印證(*註)。但一如前面提及的SSD、HDD、還有I/O介面技術都持續進步中,所以差不多是時候再找樣本來進行測試,如有進行並完成當然會繼續以文章方式來跟大家分享,現在先回頭繼續HyperX SAVAGE 480G SSD的開箱,還有接下來的實測數據分享吧!。

*註 組電腦用SSD好還是用HDD好?可不可以用AV碟當系統碟?台灣熊利用中高階平台與SEAGATE ST120HM000、ST1000VX000實測為你釋疑解惑!





1522388759-02e107f6682f219850e536ca464a9afe.jpg
S03



HyperX SAVAGE 480G SSD 的型號是 SHSS37A/480G ,這不是新的系列~之前台灣熊就開箱評測過 SHSS37A/240G ,而且現在依舊健康的使用中,今天的測試數據剛好也可以來進行簡單的對比,雖然容量與平台不一樣 ^_^。加上Predator 480GB SSD同台測試之外,之前也有在其他平台測試過Predator 480GB SSD,順便利用相同設備在不同平台上測試成績,藉以觀察平台I/O效能上的差異。所以這一篇文章中會提供大家同平台下Predator 480GB SSD與HyperX SAVAGE 480G SSD、同裝置不同平台的Predator 480GB SSD、同系列不同容量也不同平台的HyperX SAVAGE SSD的測試數據與比較,就請大家繼續看下去了!



1522388763-ce23dba52c7a27f0b013ae894d946f4e.jpg
S04



HyperX SAVAGE SHSS37A/480G 最底層有貼紙與手冊,所以不要看到固定架之後就隨手丟了,尤其是喜歡在機殼貼上採用裝置貼紙的人。



1522388766-95ff9b6e4bc96070ce2dfacb1d7216c7.jpg
S05



SAVAGE SHSS37A/480G規格

尺寸規格: 2.5″

介面: SATA Rev. 3.0 (6Gb/s) – 可向下相容於 SATA Rev. 2.0 (3Gb/s)

儲存容量: 480GB (另有 240GB、960GB)

控制晶片: Phison PS3110-S10

耗電量 閒置: 0.39W / 平均 0.5W Avg / 讀取 1.4W (最高) / 寫入 4.35W (最高)

儲存溫度: -40°C~85°C

作業溫度: 0°C~70°C

尺寸: 100.0mm x 69.9mm x 7.0mm

重量: 96 克

作業中震動:尖峰 2.17G (7–800Hz)

非作業中震動:尖峰20G (10–2000Hz)

生命週期:1 百萬小時 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

保固/支援: 3 年產品保固和免費技術支援

進一步其他規格資訊等需求,可以上官網查閱(點我前往)



1522388778-1062664f90f168a8f16773fb521e967f.jpg
S06



HyperX SAVAGE 480GB SSD (SHSS37A/480G )開箱的部分就到這兒,接下來就是進行實測咯!



1522388780-36605e7937a104ef7744f717b433cebb.jpg
S07



測試平台如前述由下列三者所擔任,個別的開箱有興趣的就請各自點擊前往咯!

處理器→ [熊愛4C][AMD平台電腦組裝系列一]期待已久的AMD高性能內顯CPU-Ryzen 5 2400G開箱(含R3 2200G差異比較)。

主機板→ [熊愛4C][AMD平台電腦組裝系列二]早已備妥等AMD Ryzen APU上身的GA-AB350M-Gaming 3開箱,講求性價比與務實型使用者好選擇!(含主機板簡要挑選因素)

記憶體→ [熊愛4C][AMD平台電腦組裝系列三]前衛勇猛風格頂級效能的HyperX Predator DDR4-3333 (HX433C16PB3K2-16)開箱,含XMP、3000、2400MHz效能測試比較!



1522388791-18f460b3e30303f3eb01f7f36d35a5b3.png
S08



就先由這篇的開箱主角HyperX SAVAGE 480GB SSD(SATA3)開始好了 ^_^



1522388795-27a8582a576a18d134237b517f3342f9.png
1522388799-d68fa2e64c7a2e81c68bd86a3d8a8bf9.png
1522388802-f7febe7dac54d26e81d52a22b5ba449a.png
1522388806-35357dc74ab99dd23c2a3b2eb77d1df4.png
1522388810-425444861e687a15e9501734323d0a4c.png
S09-S13



以CrystalDiskMark為例,測得的數據高於官方標示的讀取速度 560 MB/s > 520MB/s 和寫入速度 537.6 MB/s > 500MB/s 。

接著是同平台不同介面(M.2)的Predator 480GB SSD上場



1522388813-e596dfb7999dcaa66e3b4c19571aee89.png
1522388816-90e8058078d5c1aee19df8c26d87b440.png
1522388820-4adc6b04811fee3f12b296b6ce0d884f.png
1522388823-5cdedf2bb3251f7eed60ce361727f6e9.png
1522388825-ef3c6371ca9444289239dd6978f88f62.png
S14-S18

以CrystalDiskMark為例,測得的數據高於官方標示的讀取速度 1561.6 MB/s > 1100 MB/s 和寫入速度 1026.2 MB/s > 910 MB/s 。

接下來就是同裝置、不同平台與不同介面(經PCI-e轉卡)的數據,Predator 480GB SSD效能數據加入彙整。

[review] 金士頓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 搭配 Z270主機板展現突破1500MBs好效能~ SHPM2280P2H-480G開箱實測!



1522388828-e6b429c5e9faa4d708340bd1a08020f5.jpg
S19



還有同系列、不同容量、不同平台,但一樣經由SATA3介面的SAVAGE 240GB SSD效能數據加入圖表做比較。

金士頓HyperX效能型SAVAGE 240G SSD SHSS37A開箱搭配6600K、Z170、GTX960進行超頻實測,目標就是安心、穩定、爽爽用!



1522388829-d26b60b56f8988d2a544a2331667082b.jpg
S20



由下方彙整過的圖表可以看到單純數字背後的一些故事,當然不會是全部就是了,畢竟單一取樣還是有取樣的差異存在,但相信有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是無庸置疑的!



1522388830-bd072eb510b5cb3703274c8507596799.jpg
S21



SATA3介面的介面普遍性還有價格優勢,以及周邊配件的齊全支援目前依舊是他的優勢,還有效能上在4K部分的表現也不遑多讓,在小資料讀寫、系統資料讀寫都還不錯。M.2、PCI-e介面方面明顯在連續性資料的讀寫上表現相當的好,而在AMD平台上直接使用M.2介面下得到的4K成績比在INTEL平台使用PCI-e介面來的好,反之在連續寫入的項目上都以些微差距落後…但小到可以視為相同就是了,因為沒有在INTEL平台上直接採用M.2介面做複測,所以也許在INTEL的M.2介面直測的效能有可能會等於或略高也說不定,這個謎題就等有機會再來解了。



1522388832-29417d76e29e0d4fb50bc30a5848974e.jpg
S22



簡單的結論就是一些影像、多媒體工作者,經常有大檔案的編修讀寫動作,採用M.2(U.2)優先的選擇。另外M.2與SATA 介面下的SSD表現,M.2似乎還是略勝一籌,所以極致效能型玩家應該也是優先考量這個。但M.2的介面可安裝數較少,周邊支援裝置也較少,還有散熱與溫升之後的降速之可能也是要注意的,也就是可能需要加裝機相輔助的散熱裝置,以增加穩定與可靠度,雖然在台灣熊測試的期間都沒有發生這樣的情形。SATA3介面的SSD目前的優勢應該就是價格、介面的普及性、散熱性、穩定與可靠度,所以還是值得大家選用。當然~這些優勢會持續多久?就看廠商在這兩邊繼續努力的程度咯。



1522388842-13fa6fb0f5448e7b1a3b751792592fa6.jpg
S23



在以前不管是HDD還是SSD不管號稱多快,其實對整體系統效能的提升還是很有限,真正重要的還是資料儲存的容量與可靠度。當然~SSD或是SSHD對開機速度的提升是明顯可見而且絕對,也讓不少人喊著用過了就回不去了。加上主版I/O介面與技術的提升,所以演變的趨勢就是SSD+HDD的組合使用或SSHD的採用,以往利用磁碟陣列介面(卡)搭配HDD來進行加速使用的似乎不再多見,而HDD持續加大容量與降低每GB的單價,也讓他在資料儲存裝置的領域繼續發展!所以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之內,M.2(U.2) SSD、SATA SSD、SSHD、HDD應該還會沿目前的上升斜線繼續前進。不同介面、不同載體裝置混合使用,這會是效能、費用、容量最好的平衡思考方向,當然…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不要忘記你最主要的需求!

寫到這裡…決定以M.2介面方式把Predator 480GB SSD安裝到目前測試的這組AMD APU R5 2400G 上面,下一篇就是平台效能的分享!

GA-AB350M-Gaming 3、AMD Ryzen 5 2400G、HyperX Predator DDR4效能測試!

(^(T)^)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以下請自行搜尋前往參考喔~.~)
※ [熊愛4C]TENDA AC18 AC1900台灣限定2 WAN版無線路由器之VPN設定測試!(內含手機VPN連線設定教學)
※ [捷運大安站][美味飲品]新店家登場-春陽茶事,推薦給喜歡健康清爽風味飲料的人!(顏值高不是重點…XD)
※ [REVIEW] 手感優、易攜行、好操作的金士頓HyperX Alloy FPS 機械式電競鍵盤開箱實測!
※ [熊愛4C]科技人也要狗來富,萌翻天的金士頓狗年生肖碟32GB戊戌年限量版~開箱咯!
※ [review]實用先決電競組合參考!開箱Gigabyte H170-GAMING 3 搭 i5-6600 + KINGSTON ValueRAM DDR4-2133實測-經濟組合一樣有不錯表現!
※ [熊愛4C]WiFi訊號涵蓋面積更大、使用更彈性、設定更容易-Netgear Orbi RBK52W開箱測試!
※ [熊愛4C]精英電腦ECS LIVA Q極致迷你電腦開箱評測,三省主機不只文書上網多媒體應用,整合雲端、自己組智慧電視與特定專屬應用更適合!
※ 萬物連網的時代智慧電視怎麼挑選?透過實際開箱體驗高CP值的LG 55型OLED電視 55EG9A7T後跟你說明白,讓客廳再度成為親子共享天倫樂的所在!
※ [系列]邁向10G之路(一):你需的10G網路儲存應用方案及100M、1G、10G網路速度差異實測!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