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7OC顯示卡安裝水冷頭上機測試篇(第三部曲)&Koolance快速接頭開箱

Madise

高級會員
已加入
12/2/09
訊息
519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FONT="楷体"]依 您看同樣是9D冷排,散熱效率何者較優及是否有數據.
構造原理可否成為常識判斷?
[/FONT]

你的9D是AlphaCool NexxxSO Extreme II
記得國外有測試文, 要找一下才知道… ;ranger;
Watercool MO-RA3 9x120 PRO應該是目前最高效能的9D吧?! ;ng;
水阻差異就不確定了~ 構造原理就必須由水道構造, 材質, 鰭片間距, 水阻等等… 來做判斷…
9D水冷排本來就不多, 應該不太難比較… 只是用的人真的不多… :PPP:
 
最後編輯:

littlewbot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0/27/10
訊息
365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年齡
59
網站
tw.myblog.yahoo.com
你的9D是AlphaCool NexxxSO Extreme II
記得國外有測試文, 要找一下才知道… ;ranger;
Watercool MO-RA3 9x120 PRO應該是目前最高效能的9D吧?! ;ng;
水阻差異就不確定了~
9D水冷排本來就不多, 應該不太難比較… 只是用的人真的不多… :PPP:
[FONT="楷体"]想的也是散熱管總面積大的一定較優,水阻差異應可從流速獲得改善.
謝謝!晚安
[/FONT]
 
最後編輯:

大呆雄

低級會員
已加入
12/4/10
訊息
1,226
互動分數
1
點數
0
[FONT="楷体"]不知道 您曾否有敝人這樣的思維,為往後設想.
以前大星水冷組只是眾多水冷設備之一,也就是選擇很多.
如果只是CPU那現在也有一體式的.
以前一拓展到GPU也用水冷,連水冷排安置位置都傷腦筋.
這還攸關整體外觀及效能.現在已歸納成兩個方案.
1.分批施行水冷,CPU及GPU單一配置一水冷排.
2.一次性施行的,CPU及GPU及其他部件.水冷排批次增加或一次夠買最大的.
這大概查文可得數據,其中水冷排若分批購買打算要考量規格相符的便於安裝及外觀.
此外購金也有差異2個3D水冷排足已買1個9D水冷排還有剩.只是後者體積大得多了.
其實安放位置只須稍為在機殼蓋上作加工固定即可.
[/FONT]

為往後設想,說的好!!
所以當LK不能滿足我時,我就所體驗...
我是個不容易感到滿足的男人!!
所以才一次攻頂.....

LK3分水冷組沒有包含GPU水冷頭,必須另外購買喔~


[FONT="楷体"]
依 您看同樣是9D冷排,散熱效率何者較優及是否有數據.
構造原理可否成為常識判斷?
[/FONT]

這是國外的專業測試網站所做的測試結果
以Mora 2 . Mora 3 . Phobya Xtreme 1080來測試.

Fanspeed:600轉/分
6005mtu.jpg


流量: 升/小時
durchflussbmjx.jpg


(測試冷排資料來自於:xtremesystems.org網站)

冷排之王果然是Watercool MO-RA3 9x140 PRO Radiator,
溫度最低.流量最高......

(以下介紹來自於performance-pcs.com網站)
MO-RA3 9x140 有36公尺銅管和3.0平方公尺的散熱面積,
擁有80排的銅管,鰭片是採低速風扇設計.
由於巨大的散熱器表面的幾何形狀,能締造良好的散熱效能!!


個人心得:冷排越大越厚.散熱鰭片越密.銅管越長....散熱效果越好!!

MO-RA3 9x140太大了,所以才會選購第2名的MO-RA3 9x120
 
最後編輯:

大呆雄

低級會員
已加入
12/4/10
訊息
1,226
互動分數
1
點數
0
你的9D是AlphaCool NexxxSO Extreme II
記得國外有測試文, 要找一下才知道… ;ranger;
Watercool MO-RA3 9x120 PRO應該是目前最高效能的9D吧?! ;ng;
水阻差異就不確定了~ 構造原理就必須由水道構造, 材質, 鰭片間距, 水阻等等… 來做判斷…
9D水冷排本來就不多, 應該不太難比較… 只是用的人真的不多… :PPP:

抱歉,補充一下...

冷排之王是Watercool MO-RA3 9x140mm Pro
外形尺寸(長x寬x高):475 × 430 x 65
Watercool MO-RA3 9x120mm Pro 算是冷排之后吧!!
外形尺寸(長x寬x高):415 x 383 x 65

修正一下43樓Phobya 1080才是流量最大!

[FONT="楷体"]想的也是散熱管總面積大的一定較優,水阻差異應可從流速獲得改善.
謝謝!晚安
[/FONT]

沒錯!總面積越大散熱效果越好....

一般的9d大冷排是銅製,厚度較薄,雖然散熱鰭片很多,
但反而阻礙了空氣的流通...
 

kool

☆ Share Moment ☆
已加入
2/19/04
訊息
5,079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網站
www.flickr.com
看到大家都那麼有想法...

我也來參一卡我的堅持好了... :PPP:

以審美觀來說... 水冷系統所能表現出的不只是冷卻效能...

還有的就是高科技及專業技術的表現...

不見得貴就是好,大就是美... 不然搞部分離式壓縮冷卻機外加真空恆溫室說不定實際些... 哈哈~

如何去造就一套高效能及C/P值美感兼具的系統也是門學問~ ;rr;
走線, 水管配置, 流速及流量比, 系統安置, 配色, 燈光效果, 效能需求, 恆溫問題, 水壓, 靜音追求, 升級配置, 拆裝便利性等等...

都是玩水冷可以去考量的樂趣... 如何去取捨跟平衡實為不易... ;em44;

當然有些事是蠻主觀的, 因人而異... 小小淺見, 還請指教~ ;ranger;

同意。但是你說的太保守,哈哈,可能有些人聽不懂。

==================

回樓主:

既然審美觀很主觀,我也建議樓主不要太在意別人想法,雖然因為太雜亂沒有美感,但也終究是在下的個人看法而已,且,樓主的機殼還是半成品,未來改善空間還有很大,所以我還是期望樓主的水冷可以再進化。

至於散熱排,以我的標準,我認為是太大了,以目前冷排的水準,一般360或420的厚冷排就已經足夠超過600W以上散熱能力,問題是接上水冷頭的設備可以跑到600W以上嗎?實在是很困難。以樓主這樣的散熱排或許已經可以達到不必風扇的無聲水冷。

水冷設計還要考慮所謂的Pressure drop,水冷排和快拆有把Pressure drop考慮進去了嗎? 我想這組快拆和冷排的Pressure drop相當大,如果不算在內,即便你的PUMP相當有力,到頭來只會得到漏水的下場。

漏水原因非常複雜,排除人為失誤或是自然老化大部分都來自於流路和水壓的控制問題,所以在各大國外的水冷製造商的data sheet上,永遠都會付上Pressure drop的數據,或者在專業的水冷測試網站(如:skinnee labs) 的測試都會把Pressure drop列在第一個測試的重要項目。對於整體配置我建議要參考整個系統的Pressure drop在來考慮dual pump或是dual loop的可能性。

論水冷,無論校能再好,一個漏水的水冷系統就是一個失敗的系統,也是樓主要解決的第一要務,而這個解決的方法在下認為絕對不是使用雙PUMP,或者樓主可以試著自答幾個問題。

在系統揚程固定的情況下多一個PUMP少一個PUMP有何差別?
漏水的原因是什麼?
上述的差別會讓你的系統漏水減緩還是加劇?

因此在回到美觀的主題上,看起來上面的問題你好像在解決的效能或漏水上的問題,但你也實際上在解決了美觀的問題,因為使用更有效率的方法配置,同時也再讓你的系統更精簡,精簡的系統至少就解決了擁擠的問題,解決擁擠才是好看電腦的第一步。

我從2005玩水冷到現在,CBB的水冷區比起以前榮景差太多太多了,期望樓主多來灌水阿,我看你這個機殼和系統還大有可為。
 

kool

☆ Share Moment ☆
已加入
2/19/04
訊息
5,079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網站
www.flickr.com
想的也是散熱管總面積大的一定較優,水阻差異應可從流速獲得改善.

水阻差異應可從流速獲得改善?

一個不變系統的總水阻永遠相同,要改變流速只能透過不斷的加壓,但加壓會造成更多衍生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從whitewater開始流行的Very high pressure drop水冷頭,在這幾年幾乎全部淘汰,各大廠都改推出High flow水冷頭的原因。

這種超大冷排在設計上在我的認知是給
1.追求無風扇系統
2.多台電腦共用一組散熱排

多數的系統使用360或420或是480系統就已經綽綽有餘,更重要的是,水阻更低了。

到頭來你或許會發現,水冷的終極目標就是在降低水阻力,低水阻的系統有更大的優勢和難度。
 

Madise

高級會員
已加入
12/2/09
訊息
519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同意。但是你說的太保守,哈哈,可能有些人聽不懂。

Kool桑, 見笑了~ 我也只是隨興地說說而已... ;em44;
有些東西不愛點太明, 加上文筆不好又懶, 更不想筆戰...
等等傷和氣, 又掃的一些人對水冷的興致...
就只好孤芳自賞的, 當自HIGH一族囉~ 哈哈哈 ;rr;
偶爾出出手解解答幫幫忙... 開心就好~ ;face0;
再者CBB精通此道者, 也不只小弟一人... 豈敢耍大刀哩~
來, 盪劍式~!!:PPP:
 
最後編輯:

yinchunn2000

黑軍北霸參謀長
已加入
9/9/09
訊息
1,236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其實系統怎樣配~
只要是DIY的@@
個人想怎樣搞就怎樣搞不是嗎~
相信也有人看過我的系統照~
整個就是亂跟髒~
這也是我不愛照硬體照的原因~
因為照出來也只是丟臉罷了~
可是我確是反向思考~
我的環境不好~反而是自己去追求硬體在多亂多髒的環境能存活多久~
相對的~我也只是把電腦整理到能用以及自己感覺不雜亂(就是自我感覺良好啦)
這樣下來在使用~
其實姑且不論以上大家談論重點在哪~
以及廠商測試在哪~
那都是在一定有規劃的環境下達成測試~
反之來說~
使用硬體的人~每個都有那種環境嗎~
像我就沒有了~
所以再怎樣測~沒一次測出和實際一樣的結論~
只能測到自己使用正常而已~
所以以我的觀點~
美觀以及噱頭都不會是重點~
就只有能讓我在最糟的環境使用最好最穩定的速度~這才是我要求的~
回歸到以上討論~重點不就在這邊~
個人電腦要怎麼搞~我想都在於個人的感覺了~

補充一點~
以雄大測的那9D大冷排來說~
就算整台全部搬來在我這邊使用上一兩個月~
說實在話~
測出來數據也應該不會很美0.0............
 
最後編輯:

littlewbot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0/27/10
訊息
365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年齡
59
網站
tw.myblog.yahoo.com
其實系統怎樣配~
只要是DIY的@@
個人想怎樣搞就怎樣搞不是嗎~
相信也有人看過我的系統照~
整個就是亂跟髒~
這也是我不愛照硬體照的原因~
因為照出來也只是丟臉罷了~
可是我確是反向思考~
我的環境不好~反而是自己去追求硬體在多亂多髒的環境能存活多久~
相對的~我也只是把電腦整理到能用以及自己感覺不雜亂(就是自我感覺良好啦)
這樣下來在使用~
其實姑且不論以上大家談論重點在哪~
以及廠商測試在哪~
那都是在一定有規劃的環境下達成測試~
反之來說~
使用硬體的人~每個都有那種環境嗎~
像我就沒有了~
所以再怎樣測~沒一次測出和實際一樣的結論~
只能測到自己使用正常而已~
所以以我的觀點~
美觀以及噱頭都不會是重點~
就只有能讓我在最糟的環境使用最好最穩定的速度~這才是我要求的~
回歸到以上討論~重點不就在這邊~
個人電腦要怎麼搞~我想都在於個人的感覺了~

補充一點~
以雄大測的那9D大冷排來說~
就算整台全部搬來在我這邊使用上一兩個月~
說實在話~
測出來數據也應該不會很美0.0............

[FONT="楷体"]敝人想討論區是教學相長的地方,前題是能獲得充份且正確的討論.
相信真理是越辯越明的,特別是DIY這一塊.
電腦零組件隨著製程進步,功耗及熱量也隨之降低.
仰賴龐大的散熱機構是否有其必要還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好像組件出廠時並沒有此要求,況且夏日亦是在冷房環境中使用.
這先姑且不論,機殼種類之多是驚人的.
但沒有一部符合敝人要求更是不可思議.
1.橫躺式
2.進氣口要有便捷的防塵功能(能重覆安裝濾網使用)
3.除了進氣及排氣不要多餘的孔洞
4.ATX主機板規格使用環境最小化尺寸
(雖然4U伺服機殼已符合,但前面板使用還有一點不便特別是光碟機進出問題)
最後在電腦效能並不是不追求,而是預算有限.
至於散熱組件的預算也是有限.所以先將機殼及大部件給確定下來.
其他日後再逐步更新,敝人想這比較容易釐清敝人的想法.
也比較不使人漫不著邊際的想像和臆測.
[/FONT]
i86367_apF2320101022032012108.jpg
 
最後編輯:

littlewbot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0/27/10
訊息
365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年齡
59
網站
tw.myblog.yahoo.com
[FONT="楷体"]敝人想討論區是教學相長的地方,前題是能獲得充份且正確的討論.
相信真理是越辯越明的,特別是DIY這一塊.
電腦零組件隨著製程進步,功耗及熱量也隨之降低.
仰賴龐大的散熱機構是否有其必要還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好像組件出廠時並沒有此要求,況且夏日亦是在冷房環境中使用.
這先姑且不論,機殼種類之多是驚人的.
但沒有一部符合敝人要求更是不可思議.
1.橫躺式
2.進氣口要有便捷的防塵功能(能重覆安裝濾網使用)
3.除了進氣及排氣不要多餘的孔洞
4.ATX主機板規格使用環境最小化尺寸
(雖然4U伺服機殼已符合,但前面板使用還有一點不便特別是光碟機進出問題)
最後在電腦效能並不是不追求,而是預算有限.
至於散熱組件的預算也是有限.所以先將機殼及大部件給確定下來.
其他日後再逐步更新,敝人想這比較容易釐清敝人的想法.
也比較不使人漫不著邊際的想像和臆測.
[/FONT]
i86367_apF2320101022032012108.jpg
i86370_1106066.JPG

i86371_1012225HDTV720.JPG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