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AMD 你測試我給獎] 暢玩大作的AMD新組合,二代Ryzen R5 2600、PowerColor RX580 顯卡 開箱測試分享

qxxrbull

進階會員
已加入
8/28/11
訊息
238
互動分數
12
點數
18
年齡
35
前言

c5a1v6Z.png

AMD在Ryzen發表第一代1000系列的時候,由於不錯的效能表現與價格,使得其在市場上獲得許多好評。在時間的推移與製程工藝的演進下,在今年初AMD也將Ryzen第二代2000系列的產品送上了市場供消費者選擇,另外在主機板晶片組方面,也推出了400系列的新款晶片組,相較於300系列擁有更多的功能特色。

當然2000系列的CPU也可以搭配先前的300系列晶片組的主機板運行也是沒問題的。畢竟根據AMD官方的說法,AM4腳位將會在消費等級的市場上的生命週期持續到2020年。

Ryzen第二代2000系列,除了集成內建顯示功能的兩款Raven Ridge APU (R3 2200G 與 R5 2400G)以外,當然也有不包含內建顯示單元、主打高效能的Pinnacle Ridge系列的CPU。同樣與1代相同。全系列產品均不鎖定倍頻,玩家可以自由的超頻來釋放更多潛力。以及產品的命名方式也承襲一代。字尾有X的代表具備XFR 2 動態時脈擴展技術等等。另外在製程方面,Pinnacle Ridge也採用相較於上一代GlobalFoundries 14nm LPP來說更加先進的12nm FinFET LP(Leading Performace) 製程所生產。

PzVT7yD.jpg

目前台灣市面上所能夠買到的AMD AM4腳位系列的CPU與通路價格列表,目前許多1000系列的產品都已經進入尾聲,也自然的被2000系列的產品給取代

這次在CPU方面所拿到的是R5 2600這款CPU,在規格方面,基頻3.4GHz,官方預設Boost後最高可達3.9Ghz,TDP 65W,盒裝搭配Wraith Stealth散熱器。以下將介紹與測試AMD R5 2600 CPU與 AMD RX580 8G顯卡的各方面表現效能。以及與競爭對手Intel的 I5-8400比較。

[img=40,25]http://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img]AMD Raven Ridge 細節解說

相信各位讀者一定會對於Ryzen第一代與第二代的差異有所疑問,因此這裡也會將兩代產品的特點進行對比
dyKUSWf.jpg


1ZOUD5a.jpg

首先一個很明顯的差異就是半導體製程方面的改變,第一代Summit Ridge採用GF 14nm ,而這一代Pinnacle Ridge則是採用12nm的製程。根據AMD官方的PPT也稱GF 12nm LP是由14nm LPP所改善的。但是在性能上確實有所增長,同樣根據官方數據, 以R7 1700與R7 2700作為對比,第 2 代 Ryzen 在相同時脈設定下,比起上一代同級產品的功耗降低了約11%。在相同功耗下則是提高了16%的效能,因此製程的改善多少還是有正面的益處。

另外在晶片架構方面,其實整體來說第一代的Zen與第二代的Zen+算是幾乎一樣的。根據以下DieShot的圖片對比,可以看出兩者長相十分相近,同樣都是左右各一個CCX單元。另外每個CCX內部的構造也是幾乎一樣。

E25woKu.png


oKTsoAI.png


5P6nXv3.png

*圖1與圖2分別為採用GF 14nm LPP的第一代Ryzen Zen微架構與第二代採用GF 12nm LP Ryzen Zen+微架構的DieShot。長相算是十分接近。另外根據資料顯示,Die size 兩者也都是212.97 mm²

Td5uxxp.png

*另外這裡也重新介紹CCX的細節。CCX中每個Core,內部包含了諸如基本CPU單位會有的ALU、以及L1快取等等。並且也有包含完整的FPU(浮點運算器)。

以本次介紹的R5 2600與2600X來說,就是採用2 CCX (3+3) 的配置。因此總共能提供六核心。另外比較高階一些的R7 2700與2700X,則是2 CCX (4+4) 的配置。因此能提供到八核心。

上述資料來源:https://en.wikichip.org/wiki/amd/microarchitectures/zen

另外還有XFR 2 Enhanced 以及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這兩項技術,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能夠根據主機板製造商所回報的VRD/VRM 供電設計參數來進一步針對自動超頻作出更多調整。因此選用供電越強悍的主機板,自動超頻的幅度理論上就能夠越高。這點也是Ryzen 第二代與400系列晶片組搭配才享有的功能。

6n4XR1I.jpg


m9csK0W.jpg

另外還有Precision Boost 2.0技術的更新。
Precision Boost技術在第一代Ryzen CPU上就已經實現了,這功能主要是依據CPU核心使用數的多寡來調控時脈高低,如果應用程序僅占用1核心,致使其餘3核心的負載不高。這時候就可以針對那一顆核心的時脈進行增加,以達到最好的使用性能。若所有核心都被使用,則因為溫度、功耗等等方面的限制,將工作頻率切換成一般的情況。

在第一代的Precision Boost技術上,由於是依據執行續使用率來決定。因此時脈增減過程的落差比較大一些。而第二代的Precision Boost 2技術,則是還會依據 CPU 溫度、負載等因素來調整,這使得在時脈增減的曲線圖更加的平滑平緩,對於切換單多工處理的性能方面是有益處的。


[img=40,25]http://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img] 400系列晶片組解說

另外這次的焦點當然也包含400系列的晶片組。目前400系列晶片組共有X470與B450這兩款。從命名上一眼就可以得知是X370與B350的後續繼承者。


zwV1w4p.jpg

在通用的規格上來說,USB/SATA/PCIe的數量都是一樣的。差別在於若您搭配2000系列的Ryzen。XFR 2 Enhanced 以及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都需要搭配400系列晶片組的主機板方可啟用。
fstvxuF.png


Ss9uYJd.png

另外其他的功能方面,最新的由加州能源委員會(CEC) 所定義並且將於2019年1月導入的能源消耗標準相容性強制性標準。400系列的晶片組也對這樣的標準做好了準備。雖然台灣並沒有這方面的要求,但能夠減少能源消耗也是一件好事。另外在USB的傳輸效能也會有所提升,以及享有免費的 FuzeDrive bundle。只要使用400系列的晶片組就能夠免費使用原價要$19.99 USD的AMD StoreMI 相關軟體。這方面筆者也會於後續進行介紹。

AMD R5 2600包裝與本體一覽
El6pesl.jpg

這次所拿到的是AMD R5 2600來進行測試,在外盒設計上與第一代的Ryzen系列CPU算是幾乎一樣,都是以橘色與黑色的配置來呈現。
CuVZcP7.jpg


UiIR6bS.jpg

同樣的在盒子右側可看見內部的處理器的實際樣子,而在盒子的上方貼有防偽與防拆封封條貼紙
NAJ05Is.jpg

CPU正背面一覽,與第一代Ryzen相同,採用Socket AM4 1331Pin。
aPLetPI.jpg


6tWttrl.jpg

隨盒裝所附上的AMD Wraith Stealth 散熱器,基本上應付TDP僅65W的R5 2600預設情況是足夠的。

其他測試設備,外包裝與配件一覽

這次測試除了前述提到的AMD R5 2600 CPU之外。在主機板方面則是搭配華擎的B450M Pro4。由於R5 2600並沒有內顯,因此顯示卡方面這次搭配撼訊出廠的AMD RX580 RedDevil 8G來進行測試。以下也將分別介紹。

華擎B450M Pro4 AM4主機板介紹

這次所選用的是華擎的B450M Pro4,擁有四個記憶體插槽。可以算是先前型號AB350M Pro4的改版。目前來說在B450方面的板子。擁有四個記憶體插槽的產品來說,這款板子雖然在價格上沒有說比較明顯的便宜。但在其餘周邊規格方面算是領先其他廠牌的。除了內顯輸出方面提供完整的1A1D1H,背板提供一個Type-C插槽,M.2的部分也一應俱全以外。最重要的是還有提供這個等級少見的USB3.1 Gen2介面,相較於Gen1,傳輸頻寬由5Gbit/s翻倍到10Gbit/s。在保固方面也有註冊四年保固這樣的普遍標準。
OnFGU1L.jpg

彩盒外包裝上以黑色與灰白色為主題,印有產品型號。下方印有Ryzen 2000系列CPU Ready的字樣,證明該主機板已經在出廠時就更新到支援2000系列CPU的BIOS版本了。
pKV8Q2y.jpg


biJxVae.jpg

背面標示產品實際照片、背板I/O介紹、特色與規格一覽,產品序號則位於側邊。

特色方面導入一組Ultra M.2,可提供比起一般M.2還要更高的32Gb/s PCIe Gen3 x4通道,兩組M.2也都能夠支援SATA3 (6.0Gbps) 的M.2裝置。USB Type-C接頭。華擎超合金(Super Alloy)頂級用料。ELNA音響電容用料這些特色。
TXdc6mA.jpg

內部配件的部分,有2個M.2固定螺絲、後擋板、驅動光碟、2條SATA 傳輸線、以及說明書
SgONh8d.jpg


TIaoa1h.jpg

主機板本體正背面一覽
msk4U4w.jpg

背板I/O,可以看到三個內顯輸出界面(1A/1D/1H), USB Type-C Port都齊全以外,水藍色的USB插槽就是前述提到的USB3.1 Gen2插槽。

hPkcagZ.jpg

CPU供電部分採用ISL95712 PWM控制IC,供電相數採Vcore 3x2 + SOC 3相供電的設計。Vcore為2H2L、SOC則為1H2L。上橋為NIKOS PZ0903BK,下橋為NIKOS PK618Ba。並且在晶體方面都有被動式散熱鰭片覆蓋。
pGkyipT.jpg

音效方面採用Realtek ALC 892音效晶片搭配ELNA音響電容設計,針對音效電路部分也有做切割線達到隔離效果。
EchUv0p.jpg

網路晶片則是Realtek RTL8111H,能實現千兆乙太網路
bl2VfNC.jpg

USB3.1 Gen 2 REDriver IC則使用P13EQX
lEe4DQH.jpg

第一組Ultra M.2可提供高達32Gb/s PCIe Gen3 x4的頻寬,當然也兼容SATA3(6Gbps)。
R7xPDIz.jpg

四個SATA皆採轉90度布局設計,能夠避開與長顯卡的干涉
gphDNeM.jpg


9pM4e9d.jpg

AMD FAN LED與RGB Header也都具備。

[img=40,25]http://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img]撼訊 AMD RX580 RedDevil 8G顯示卡介紹

正如同前述所提到,R5 2600並沒有內顯。並且為了遊戲平台的需要,這次在顯卡上我們選用由AMD AIB廠商憾訊所推出的RX580 RedDevil 8G顯示卡。近期受到挖礦市場大幅縮水、以及新製程新架構的顯卡可能要推出的緣故,目前架上的顯卡售價也迎來了一波跳水。以AMD來說,從RX570、580一直到Vega系列都有這樣的情形。
COY4d5j.jpg

外盒正面,明顯的「DEVIL」字樣放置於中間並以深紅色標示。右下角標註GPU型號:RX580
y8EBAbG.jpg

背面則是介紹顯卡機能與特色,像是風扇與供電設計。以及相關規格
nRTuYXc.jpg


WEDoRwS.jpg

本體一覽,除了顯卡外,配件就是一張驅動光碟與Devil Club 使用者俱樂部邀請碼。
BlEnb84.jpg

顯卡背面裝有強化背板,背板上印有五芒星圖案。另外上方有兩個可開關可以讓使用者自行調整燈光開關與BIOS在OC與SILENT模式切換

背面螺絲雖然有防拆貼紙,但為了讓各位讀者能夠了結其細節,這裡筆者還是拆開散熱器並分析用料給大家看。
FJcdpRd.jpg

PCB一覽,採用非公版的自有Layout, Extension power使用了 6+8 Pin的配置。
TcyibEi.jpg

供電方面,採用6+1+1相供電。VCore方面在MOSFET的部分使用了英飛凌DrMOS系列的TDA88240,一顆就整合HS、LS與DRIVER。另外PWM主控則使用 IR 3567B。另外I/O供電則是使用ONSemi 4983NF + 4C10N MOSFET。
A8CKfyt.jpg

VRAM供電位於外接電源旁邊,採用1HS+2LS架構,分別為 ONsemi 4C10N、4C05N
7HH0M3y.jpg

散熱器方面採用全鍍鎳工藝,整體做工來說十分整齊精美。沒看到什麼明顯瑕疵,另外在VRAM與MOSFET的位置均貼有導熱膠。
F1aNv6d.jpg

卸除背板的PCB背面一覽

AMD R5 2600 vs I5 8400效能測試

測試配備一覽
4kgjXbx.jpg

AMD組
CPU: AMD R5 2600
RAM: Micron Ballistix Elite DDR4 2666 8Gx2 Kit
MB:ASRock B450M Pro4
VGA:PowerColor RX580 8G RedDevil
SSD:OCZ Trion 150 480G
PSU:Seasonic G-550
OS:Win10 x64 Pro 1804
MONITOR:DELL U3011
AC input:110V@60Hz
Cooler: RC-0902 CHRONO GUARD 黑化限定版
zS0JsCA.jpg

Intel組
CPU: Intel I5-8400
RAM: Micron Ballistix Elite DDR4 2666 8Gx2 Kit
MB: GIGABYTE B360M GAMING HD
VGA:PowerColor RX580 8G edDevil
SSD:OCZ Trion 150 480G
PSU:Seasonic G-550
OS:Win10 x64 Pro 1804
MONITOR:DELL U3011
AC input:110V@60Hz

組裝完成如圖片
SWFjWyV.jpg

這次我們將AMD R5 2600與價位相近的競爭對手Intel I5 8400進行對比,以CPU零售價格來說,今天(2018/09/08) 台灣第一大通路的報價方面,AMD R5 2600方面大概是$6400。而在Intel i5-8400的部分已經高達$7300了。但目前這也是對手方面價格與定位最接近的產品。因此我們將兩者進行比較。並且由於AMD不鎖頻的特性,因此我們還會再將R5 2600超頻到4.1GHz進行另一個比較項目。

AMD超頻設置,新版的Ryzen Master雖然目前只有英文。但是明確標出更多的參數,包括像是CCX1/2。我們直接將CPU全核心拉上4.1GHz。另外電壓也手動提升到1.4375V。當然這樣子做溫度方面也會升高,因此玩家可能還需要購買夠好的散熱方案。當然基本上與對手的$900差價已經可以買到很不錯的塔型多熱導管散熱器了。
f64BNpT.jpg

測試分數圖表如上,以下將挑選幾項較具指標性的測試結果並製成圖表比較與解說。

sWEIBQX.jpg

在CPU-Z Benchmark方面,單執行續雙方差距並不大,。但多執行緒方面無超頻下則是大勝33%。
nYzx7Qd.jpg


7HvPsIw.jpg

兩個比較古老且僅支持單核心的Benchmark,SuperPi與CPUMARK99則確實是intel比較好些。當然這兩套軟體年紀都接近18歲了。算是不太符合現今的情況。
y1kwgjS.jpg


bGAmOOL.jpg

WinRAR與7-ZIP壓縮軟體測試。整體的分數來說,WinRAR算是兩者相近。但7-ZIP方面,AMD則是勝過intel 25%以上。
Y0a3ulW.jpg

另外CineBench方面,單執行續模式AMD稍微比較弱一些,但是超頻後也拉到幾乎跟intel一樣。多核心方面理所當然的勝出高達33%
nq89FY9.jpg

PCMARK的部分,在PCMark7方面,AMD大概勝出13%。而PCMark8、10則是輸了3-6%。當然PCMark是整體的性能指標。CPU並非唯一的計分項目。總之這個項目算是各有輸贏
bnRIBIm.jpg

x264與x265編碼的部分,同樣也是各有輸贏

另外兩個比較特別的測試項目,XMR-Stak Cryptonight V7 Hashrate與Intel Burn Test Gflops。
2OgiEdp.jpg


dd4DTI9.jpg

在XMR-Stak Cryptonight V7 Hashrate由於AMD擁有高達16MB的L3快取。因此以Cryptonight V7 Scratchpad 2MB來說,AMD的可以開到8個執行續。而Intel 8400則只有9MB的L3 。因此僅能開四個。這個項目中AMD均勝出100%以上。

而Intel Burn Test則是測試FPU性能,這方面AMD確實是比較弱的。因此輸了50%

當然以上兩個測試項目都是特殊面向的,如果用家不是需要挖XMR或是極大量的浮點運算工程,其實這兩個項目倒不是很重要。
44SFMaE.jpg


khevx6B.jpg

另外AIDA64記憶體與快取測試分別如上

RX580顯示性能基準測試

以下測試的部分,在CPU方面均以預設進行,主要順便測試這片憾訊AMD RX580 RedDevil 8G顯示卡供各位參考
f7pFJ0H.jpg

測試分數圖表如上

YSQHw5x.jpg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15768
BqBCI8n.jpg

3DMark11 Extreme Mode :X5018
gR1p5Yc.jpg

3DMARK Time Spy:4579
cT2UGg4.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6226
6faVq6C.jpg

3DMARK Fire Strike:12534
jYWLhDu.jpg

3DMark Sky Diver:31050
yuhnKDB.jpg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Max 1440p) :8860
9NRCBHj.jpg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Max 1440p) :6352
GNLxDBC.jpg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Max 1440p) :6628
WqTlHFn.jpg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Extreme Present) :70.0FPS / 1764
IHypCBh.jpg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Extreme Present) :69.6FPS / 2913
SiMZCu4.jpg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1080p High) : 44.33FPS / 5927

遊戲實際測試 1080p

這次我們將遊戲測試方面分成1080P組與1440P組。畢竟RX580 8G的效能算是很高的。不僅僅是1080P下可以在很好的特效運行。1440P /2K方面也能夠順暢運行多數遊戲。畢竟現在許多2K解析度的螢幕也越來越平價了。確實玩家可以考慮選擇更好的螢幕。
jbTTxty.jpg

PUBG Solo,1080p,特效設置為 整體品質: 最高(全開) 測試結果
5hj94m9.jpg

BF4 極地監獄 64人,Mantel模式,1080p,特效設置為最高(全開) 測試結果
6TS2ShB.jpg

BF1 阿爾貢森林 64人,DX11模式,1080p,特效設置為最高(全開) 測試結果
zvNU1xE.jpg

BFV OpenBeta,DX11模式,1080p,特效設置為最高(全開) 測試結果
(目前BFV OpenBeta似乎還有鎖上限60FPS、然後使用DX12模式效能會很低落,但畢竟是OpenBeta,這方面就多少供讀者參考)
KdDyz9d.jpg

MHW魔物獵人1080p,特效設置為高 測試結果
rnR5jgW.jpg

FarCry5 1080p,特效設置為最高(全開) 內建Benchmark測試結果
PQws12z.jpg

虹彩六號, 1080p,特效設置為超高(最高)全開 內建Benchmark 測試結果

遊戲實際測試 2K/1440P

這裡以2K/1440P的解析度進行測試,另外筆者所用的螢幕為DELL U3011。解析度是2560x1600 16:10。因此比常見16:9的 2560x1440 還要多一些。因此在1440p 下的成績可能還會再略為的高稍為一點點。

Sz1tGLS.jpg

PUBG Solo,1440p,特效設置為 整體品質: 中 測試結果
RLZOOA3.jpg

BF4 極地監獄 64人,Mantel模式,1440p,特效設置為高測試結果
ohGVqB1.jpg

BF1 阿爾貢森林 64人,DX11模式,1440p,特效設置為高測試結果
VToCEdi.jpg

BFV OpenBeta,DX11模式,1440p,特效設置為中 測試結果
(同樣有鎖上限60FPS)
ClFOWKK.jpg

MHW魔物獵人1440p,特效設置為中 測試結果
rnR5jgW.jpg

FarCry5 1440p,特效設置為中 內建Benchmark測試結果
tvISlkU.jpg

虹彩六號, 1440p,特效設置為超高(最高)全開 內建Benchmark 測試結果

溫度與耗電測試

耗電方面取AMD與intel兩組平台,分別測試CPU、FPU、GPU滿載的情況。以AIDA64 Stress Test與Furmark進行對比。另外還有整機功耗工各位讀者選購電源參考。均以AC端量測
s1N4LbQ.jpg

在耗電方面,AMD確實高了一些。如果以超頻後65W的差距來看,以一度4.5元每天滿載2小時計算。一個月的電費大概差15元台幣左右。真的不是很明顯的差距。另外CPU超頻後與顯卡一起滿載最高可到400W。因此建議考慮這個平台的玩家們選購550W以上的電源。

AMD Fluidmotion測試

相信各位對於AMD Fluidmotion(簡稱FM)這項功能來說並不陌生,甚至許多人還特別去購買AMD的顯示卡來專門做Fluidmotion,由於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BFRC)這套軟體的發明,使得一般用戶能夠十分簡單的就能享受到Fluidmotion帶來的補幀效果。對於許多影片,尤其是原始幀數僅有24~29.97左右的動漫來說,這項功能可以說是十分好用的。
Oy5IScI.jpg

詳細設定過程就請各位讀者上網爬文了,畢竟是RX580這種高階卡,我們直接拿HEVC 4K 的影片進行測試,也確定是完全順暢的。GPU-3D使用率約為55%
其他更低的解析度基本上就一定沒問題。

AMD StoneMI測試
cHkHNAv.jpg

先至官網下載後安裝StoneMI
4fhfRA8.jpg

安裝完畢後,來這裡一步一步照著指示做。記得務必備份資料,避免意外
jP8G1nA.jpg

設定成功後再到裝置管理員確認
Wj0xHFw.jpg

基本上來說,訓練到第二次,速度就會明顯增加了ˊ

心得結論
根據測試結果,這樣子的3A平台:AMD R5 2600 + AMD RX580的搭配方面,基本上在遊戲測試中,那幾款大作遊戲在1080p的解析度下幾乎是都可以以特效全開運作的,除了MHW以外,但是MHW也是從console移植到pc上的遊戲,因此在針對pc硬體與平台的優化方面可能還是有點不足。這點也希望開發團隊在未來可以改善。

另外在2k解析度下,像是虹彩六號也是可以順暢的在特效全開下運行,而其他遊戲基本上只要在特效上做出一些取捨,其實也都是可以順暢的運行。
像是Farcry 5還有特別針對amd平台做出優化,支援AMD Freesync2 HDR方案,如果您的螢幕有支持,那麼將能夠獲得絕佳的遊戲效果。

在CPU方面,與目前競爭對手的對應產品比較來說,可以算是各有勝負。當然amd除了在性能上不輸以外,如同前面所提到,在平台支援上,AM4的官方保證產品支援週期也比對手來的長。以及不鎖倍頻的優勢讓玩家藉由超頻獲得更多效能,這些都是競爭對手所無法提供的。更不用說在目前市場上的價格方面,amd還更便宜。

以及所附加的額外實用功能,顯卡上的Fluidmotion也是競爭對手所無法提供的,這點對於看片族可說是不可或缺。以及StoreMI,讓玩家能夠簡單的將SSD與HDD組合成一個加速硬碟,享受兩者的便利性,並且不用額外購買硬件,可說是很棒的功能。

報告完畢 謝謝收看
 
  • Like
Reactions: Peter_Jia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