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 GALAX 的顯卡在台灣有販售,價格上相對同等級產品有不錯的競爭力,現在台灣沒賣是比較可惜一點,不過滄者應該也是有不少香港或是海外的玩家能夠買到 GALAX 的產品,這次為各位介紹的是 GALAX 所推出的 RTX 3070 SG(Serious Gaming)。
GALAX RTX 3070 SG,核心時脈為1500MHz,Boost 為1750MHz,Boost有比公版1725MHz要多出一些,記憶體為預設1750MHz,等效速度14Gbps。外包裝承襲以往電競玩家風格,可以留意到左側邊有 1-Clip Boost,帶有一個背扣式的風扇,以及這張卡是採用3風扇散熱,並且支援 RGB 燈效。
配件上有說明書、RGB 顯卡支架、 燈效同步線、1-Clip Boost 背扣風扇。
這個顯卡支架與微星所附的支撐方式雷同,不過這支架是採用壓克力材質,外面貼有膠膜使用可以移除,支援 RGB 燈效,下方會有安裝以及點燈圖。
GALAX RTX 3070 SG 採用3風扇散熱,有3顆9.2公分風扇,整體散熱器外框為黑色,高度超過檔板一些。
需要占用3個插槽。
風扇的扇葉有11片,上面有特殊的折面,可以有效降低噪音並提高風流量與風壓,甚至還可以減少10%的灰塵堆積。
外觀是採半透明,主要是風扇有支援 RGB 燈效,看起來會比較亮眼。
在散熱器後方上下有兩個接口,上方是用來連接主板同步,下方則是連接 1-Clip Boost 背扣風扇。
頂部有 GEFORCE RTX 以及 WHAT'S YOUR GAME? 字樣
GALAX 的招牌口號 WHAT'S YOUR GAME? 這部分有 RGB 燈效。
背部有金屬板,用於強化支撐以及輔助散熱。
需要外接1個8pin。目前看到一些超頻版多數是 8+8 或 8+6。
尾部有開窗強化散熱器散熱。
也可以裝上附屬的 1-Clip Boost 背扣風扇來加強主動排風。
輸出埠有3個 DP、1個 HDMI。
拆下散熱器可以看到對應記憶體的部分都貼有導熱墊直接散熱。供電上方還有一塊金屬支撐架並且貼合導熱墊與主散熱器接觸。
支撐架下方一樣貼有導熱墊,採9+2相供電。
背面金屬板內側貼有膠膜避免短路,不過沒有輔助導熱墊。
PCB 背面。
正面。
RTX 3070 採用核心晶片 GA104-300-A1,記憶體則是 Samsung 的 K4Z80325BC-HC14 顆粒,單顆1GB,共8顆。
散熱鰭片主要分為兩個區域。
與 GPU 接觸的部分為銅材質。
銅底下方有5支8mm熱導管。
熱導管穿插於散熱鰭片上。
支架安裝方式,需固定於4個插槽上,右側槽上鎖上可調整位置的支撐片。
1-Clip Boost 背扣風扇是有一點厚度,不過應該也是有算過,不影響記憶體安裝。
燈效的部分可以透過連接線來同步主機板,也可以透過 Xtreme Tuner 來調整顏色效果。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0900K 無超頻
CPU Cooler: MSI MAG CoreLaquid 360R
RAM: HyperX DDR4-3466 8GBx2
MB: GIGABYTE Z490 AORUS ELITE AC
VGA: GALAX RTX 3070 SG(Serious Gaming)
HDD: KLEVV N610 1TB、Seagate 2TB
PSU: GIGABYTE P750GM
OS: Windows 10 64bit
基本 Benchmark 效能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5149
Graphics score:15512
Physics score:29164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8255
Graphics score:8056
Physics score:29189
3DMark Time Spy:13247
Graphics score:13217
Physics score:13425
3DMark Time Spy Extreme:6520
Graphics score:6517
Physics score:6539
3DMark DLSS
DLSS off:36.51 FPS
DLSS on:52.44 FPS
遊戲效能測試
分別測試以下遊戲,皆以自帶的 Benchmark 跑分進行測試,解析度分為 2K 以及 4K,遊戲畫質皆套用最高畫質,並關閉垂直同步,順道對比一下 RTX 3060 Ti 以及 RTX 2080 Super。
2K 解析度
4K 解析度
溫度功耗
裸測平台,室溫26度,無空調。
待機時核心溫度在43度,轉速為0,工作溫度還未到,所以是0dB完全靜音。
待機時全機功耗為63W。
執行 Furmark 燒機測試,溫度最高控制在64度左右。風扇轉速為50%。
測得平均張數是186,最大張數是183,些微差異,沒有因溫度控制而掉速太多。
執行 Furmark 燒機測試時全機最高功耗約342W。
超頻測試
超頻之前先來看看 GALAX RTX 3070 SG 所支援的 Xtreme Tuner Plus 軟體,這部分長的就像是汽車的儀表板,除了超頻之外也可以用來調整燈效以及風扇控制。
超頻的部分支援 NVIDIA 的 1 Click OC,按下去可以自動掃描 OC 頻率,不過通常自動掃描的幅度都不會太高,相較於保守。
除了用 PC 直接操作之外,還可以用手機連接,連接方式可以掃 QR Code 或是輸入區網內的 IP。功能性與 PC 版本無異。
能調整的細項也是完整,包括核心電壓、記憶體電壓、時脈、電源閾值、溫度閾值。也可以透過手機來監控系統數據。
調整燈效、顏色以及風扇控制。
超頻的部分稍微手動抓了一下可以跑 3DMark 的極限,核心大概+200MHz,記憶體+325MHz,等效16.6Gbps。以下括弧後面為預設成績做為比對。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6455(15149)+8.6%
Graphics score:16977(15512)+9.4%
Physics score:29072(29164)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8975(8255)+8.7%
Graphics score:8802(8056)+9.3%
Physics score:29164(29189)
3DMark Time Spy:14136(13247)+6.7%
Graphics score:14307(13217)+8.2%
Physics score:13242(13425)
小結
影馳 GALAX RTX 3070 SG 的 Boost 時脈僅較公版多出25MHz(1750MHz),所以在效能上較於先前測過的一些超頻版本是較低一些,不過在遊戲上也只是一二或最多三張的差異性,但相對這也反映於售價上,目前看到港幣是4799元,較於 MSI RTX 3070 Gaming X Trio 或 GIGABYTE RTX 3070 Gaming OC 的5299元要便宜500港幣,而且可以看到後面的超頻性是有不錯的空間,雖然出廠時脈較低,但手動超頻空間大,效能提升也明顯,超頻之後可以有8~9%的圖形效能增加,另外散熱的部分也有不錯的表現,Furmark 燒機可以控制在64度左右,風扇轉速僅50%,裸測平台下不太有明顯聲音。
GALAX RTX 3070 SG,核心時脈為1500MHz,Boost 為1750MHz,Boost有比公版1725MHz要多出一些,記憶體為預設1750MHz,等效速度14Gbps。外包裝承襲以往電競玩家風格,可以留意到左側邊有 1-Clip Boost,帶有一個背扣式的風扇,以及這張卡是採用3風扇散熱,並且支援 RGB 燈效。
配件上有說明書、RGB 顯卡支架、 燈效同步線、1-Clip Boost 背扣風扇。
這個顯卡支架與微星所附的支撐方式雷同,不過這支架是採用壓克力材質,外面貼有膠膜使用可以移除,支援 RGB 燈效,下方會有安裝以及點燈圖。
GALAX RTX 3070 SG 採用3風扇散熱,有3顆9.2公分風扇,整體散熱器外框為黑色,高度超過檔板一些。
需要占用3個插槽。
風扇的扇葉有11片,上面有特殊的折面,可以有效降低噪音並提高風流量與風壓,甚至還可以減少10%的灰塵堆積。
外觀是採半透明,主要是風扇有支援 RGB 燈效,看起來會比較亮眼。
在散熱器後方上下有兩個接口,上方是用來連接主板同步,下方則是連接 1-Clip Boost 背扣風扇。
頂部有 GEFORCE RTX 以及 WHAT'S YOUR GAME? 字樣
GALAX 的招牌口號 WHAT'S YOUR GAME? 這部分有 RGB 燈效。
背部有金屬板,用於強化支撐以及輔助散熱。
需要外接1個8pin。目前看到一些超頻版多數是 8+8 或 8+6。
尾部有開窗強化散熱器散熱。
也可以裝上附屬的 1-Clip Boost 背扣風扇來加強主動排風。
輸出埠有3個 DP、1個 HDMI。
拆下散熱器可以看到對應記憶體的部分都貼有導熱墊直接散熱。供電上方還有一塊金屬支撐架並且貼合導熱墊與主散熱器接觸。
支撐架下方一樣貼有導熱墊,採9+2相供電。
背面金屬板內側貼有膠膜避免短路,不過沒有輔助導熱墊。
PCB 背面。
正面。
RTX 3070 採用核心晶片 GA104-300-A1,記憶體則是 Samsung 的 K4Z80325BC-HC14 顆粒,單顆1GB,共8顆。
散熱鰭片主要分為兩個區域。
與 GPU 接觸的部分為銅材質。
銅底下方有5支8mm熱導管。
熱導管穿插於散熱鰭片上。
支架安裝方式,需固定於4個插槽上,右側槽上鎖上可調整位置的支撐片。
1-Clip Boost 背扣風扇是有一點厚度,不過應該也是有算過,不影響記憶體安裝。
燈效的部分可以透過連接線來同步主機板,也可以透過 Xtreme Tuner 來調整顏色效果。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0900K 無超頻
CPU Cooler: MSI MAG CoreLaquid 360R
RAM: HyperX DDR4-3466 8GBx2
MB: GIGABYTE Z490 AORUS ELITE AC
VGA: GALAX RTX 3070 SG(Serious Gaming)
HDD: KLEVV N610 1TB、Seagate 2TB
PSU: GIGABYTE P750GM
OS: Windows 10 64bit
基本 Benchmark 效能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5149
Graphics score:15512
Physics score:29164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8255
Graphics score:8056
Physics score:29189
3DMark Time Spy:13247
Graphics score:13217
Physics score:13425
3DMark Time Spy Extreme:6520
Graphics score:6517
Physics score:6539
3DMark DLSS
DLSS off:36.51 FPS
DLSS on:52.44 FPS
遊戲效能測試
分別測試以下遊戲,皆以自帶的 Benchmark 跑分進行測試,解析度分為 2K 以及 4K,遊戲畫質皆套用最高畫質,並關閉垂直同步,順道對比一下 RTX 3060 Ti 以及 RTX 2080 Super。
2K 解析度
4K 解析度
溫度功耗
裸測平台,室溫26度,無空調。
待機時核心溫度在43度,轉速為0,工作溫度還未到,所以是0dB完全靜音。
待機時全機功耗為63W。
執行 Furmark 燒機測試,溫度最高控制在64度左右。風扇轉速為50%。
測得平均張數是186,最大張數是183,些微差異,沒有因溫度控制而掉速太多。
執行 Furmark 燒機測試時全機最高功耗約342W。
超頻測試
超頻之前先來看看 GALAX RTX 3070 SG 所支援的 Xtreme Tuner Plus 軟體,這部分長的就像是汽車的儀表板,除了超頻之外也可以用來調整燈效以及風扇控制。
超頻的部分支援 NVIDIA 的 1 Click OC,按下去可以自動掃描 OC 頻率,不過通常自動掃描的幅度都不會太高,相較於保守。
除了用 PC 直接操作之外,還可以用手機連接,連接方式可以掃 QR Code 或是輸入區網內的 IP。功能性與 PC 版本無異。
能調整的細項也是完整,包括核心電壓、記憶體電壓、時脈、電源閾值、溫度閾值。也可以透過手機來監控系統數據。
調整燈效、顏色以及風扇控制。
超頻的部分稍微手動抓了一下可以跑 3DMark 的極限,核心大概+200MHz,記憶體+325MHz,等效16.6Gbps。以下括弧後面為預設成績做為比對。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6455(15149)+8.6%
Graphics score:16977(15512)+9.4%
Physics score:29072(29164)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8975(8255)+8.7%
Graphics score:8802(8056)+9.3%
Physics score:29164(29189)
3DMark Time Spy:14136(13247)+6.7%
Graphics score:14307(13217)+8.2%
Physics score:13242(13425)
小結
影馳 GALAX RTX 3070 SG 的 Boost 時脈僅較公版多出25MHz(1750MHz),所以在效能上較於先前測過的一些超頻版本是較低一些,不過在遊戲上也只是一二或最多三張的差異性,但相對這也反映於售價上,目前看到港幣是4799元,較於 MSI RTX 3070 Gaming X Trio 或 GIGABYTE RTX 3070 Gaming OC 的5299元要便宜500港幣,而且可以看到後面的超頻性是有不錯的空間,雖然出廠時脈較低,但手動超頻空間大,效能提升也明顯,超頻之後可以有8~9%的圖形效能增加,另外散熱的部分也有不錯的表現,Furmark 燒機可以控制在64度左右,風扇轉速僅50%,裸測平台下不太有明顯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