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在 RGB 燈效上是極盡所能的應用於自家的產品上,且不得不說 TT 的燈效在質感呈現上是相當不錯,雖然說電源供應器帶燈真的就挑機殼了,尤其是現在多數機殼都有遮罩,當然如果是要完美的燈效呈現,當然就是得搭配 TT 自家的開放式機殼,或是一些於遮罩上有為電源供應器開孔可以看到側標的機殼,不然就可惜了漂亮炫目的燈效。
先前有介紹過 TT Toughpower GF1 ARGB 850W,這次不太一樣,同 Toughpower 高階系列的 PF1,與 GF1 差異就是,GF1 是 80Plus 金牌,PF1 則是 80Plus 白金牌認證,也就是轉換效率更上一層,兩者所提供的瓦數也有不同,GF1 是 650W、750、850W;PF1 是 850W、1050W、1200W,另外在燈效上也有點差異,除了原本 ARGB 風扇之外,PF1 在兩側邊的標貼上也多燈效,如果機殼遮罩電源處有開孔就能露出呈現。
TT ToughPower PF1 ARGB 主要特色與先前 GF1 算是大同小異,風扇有 RGB 燈效,可呈現1680萬種顏色,可支援主板同步,如 ASUS AURA Sync、GIGABYTE RGB Fusion、MSI Myatic Light Sync、ASRock Polychrome Sync,也支援0轉速模式、全模組化線材、100%全日系電容、10年保固。
燈效除了同步主機板之外,也支援後面開關切換,預設有七種燈效,也可以選擇關閉燈效。
Toughpower PF1 ARGB 支援 Smart Zero Fan 技術,開啟 Smart 模式會在低於40%負載時保持靜音,風扇0轉,100%負載時的噪音值為23.7dB。另外保護的部分有 OCP、OVP、UVP、OPP、SCP、OTP。
配件有說明書、保固說明、線材包。
Toughpower GF1 ARGB 1200W 的長度為18公分,比起標準規格有比較長一些,挑選機殼可能得留意一下。
外觀設計風格上與 GF1 ARGB 差異不大,整體為霧面黑色,風扇對應的位置、側邊以及後方都有通風孔。裡面是採用14公分 Riing Duo 風扇,有雙光圈,18顆顆編程 LED。
在兩邊的側邊都有 TT Toughpower GF1 ARGB 1200W 的標籤,這些字樣是採用鏤空方式,底部是一塊導光板,所以除了風扇兩側邊也會有 RGB 燈效。
後方與 PF1 一樣,左邊有 Color、Mode 是用來控制燈效,可以用來切換模式與顏色,燈效模式的部分有七種,也可以關閉燈效。另外在電源插孔上貼有一張標籤貼紙,主要用意是說明 Smart Zero Fan 模式,上方的小開關如果是 ON 則是靜音模式,電源低於40%負載風扇不會轉動,OFF 就是一般模式,低負載時也會低速轉動。
規格表,單路12V 100A。
全模組化接口,除了主機板、CPU 接口之外提供6個給 CPU 以及 PCI-E 使用,5個給 SATA 與大小4pin周邊。最右側則是 RGB Sync 燈效同步接口,用於連接主機板連動控制。
線材的部分皆為扁平化設計,方便理線整線。
主電源為20+4pin,CPU 有2條,1條8pin,1條4+4pin。
PCIe 顯卡的部分有4條,每條提供2個6+2pin。
SATA 有3條,各提供4個,共12個。
大4pin提供2條,各提供4個,共8個,有易退按壓設計,另外小4pin採用大轉小的方式轉接,最右邊那條就是用於同步主機板燈效的接線。
接上線材準備測試…
測試之前先來看看燈效的部分。燈效在側標上也有,這也是與 GF1 ARGB 不同之處。
風扇採用雙光圈,且內外共有18顆可編程 LED,所以在顏色轉變的特效上不太會有死硬的感覺,顏色漸層柔順。
側標也變成一種特色。
可同步主板。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9900K
CPU Cooler: Tt Water 3.0 Extreme
RAM: GSKILL DDR4 3200 8GBx2
MB: MSI MPG Z390 GAMING EDGE AC
VGA: GIGABYTE AORUS RX 5700 XT
HDD: Maxiotek 512GB、Seagate 2TB
PSU: TT Toughpower PF1 ARGB 1200W
OS: Windows 10 64bit
平台的部分,Intel Core i9-9900K 不超頻,電壓預設。
顯卡搭配 GIGABYTE AORUS RX 5700 XT 單一張卡,無超頻,除了上述周邊,並無光碟、其他風扇。
測試以 OCCT 作為燒機測試使用,不過並不使用 OCCT 內建所測得的數值,而是直接使用三用電錶監測 5V 及 12V 的數據變化,並透過 USB 傳輸記錄數值輸出圖表。
整機平台待機的功耗及電壓如下,待機時的最低功耗約58W左右。
5V待機輕載時約在5.045~5.048V之間。
12V待機輕載時約在12.039~12.044V之間。
CPU 負載測試15分鐘
以 OCCT 為功耗的測試,直接使用三用電錶將測得的數據輸出,設定每2秒記錄一次,全程15分鐘,前一分鐘與最後一分鐘為待機狀態。
CPU 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在210W左右。
5V的部份在CPU負載時略微上升,不過負載時波動不明顯。測試時的範圍大概在5.045~5.058V之間。
5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5.045V,最高為5.058V,波動0.013V,負載時有上升一些,負載區段無明顯波動在 5.056~5.058V 之間。
12V的部分單 CPU 負載時是波動不明顯,可以說是與待機輕載時差不多,測試時的範圍大概在12.035~12.044V之間。
12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12.035V,最高為12.044V,波動僅有0.009V,從紀錄上看來負載時是相當輕微的降一些。
CPU+GPU 負載測試15分鐘
CPU+GPU 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落在627W左右。
5V雙負載比單負載時在負載時要升高一些,測試範圍在5.045~5.077V之間。
5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5.045V,最高為5.077V,最大波動為0.032V,負載時上升一些,在5.068~5.077V之間。
12V的部份在雙負載時上升些微明顯一些,不過整體看來仍算是平穩,測試範圍在12.04~12.074V之間。
12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12.04V,最高為12.074V,波動0.034V,負載區段時上升一些,在12.069~12.074V之間。
小結
從測試上看來 TT ToughPower PF1 ARGB 1200W 與先前 GF1 一樣有相當的平穩表現,5V 在雙負載(約627W)的波動約0.6%,12V約0.2%,通過 80Plus 白金牌認證可以有更高的轉換效率,可以達到90%以上,全模組化線材以及扁線設計在安裝以及理線更為便利,當然匹配高階還有保固的部分,提供長達10年,應該是可以換過好幾代主機沒問題,最後如果您有需要絢麗的燈效當然不能錯過 PF1 ARGB,除了風扇是雙光圈燈效之外,在兩邊側標上也有都燈效呈現,搭配開放式機箱是相當適合。
先前有介紹過 TT Toughpower GF1 ARGB 850W,這次不太一樣,同 Toughpower 高階系列的 PF1,與 GF1 差異就是,GF1 是 80Plus 金牌,PF1 則是 80Plus 白金牌認證,也就是轉換效率更上一層,兩者所提供的瓦數也有不同,GF1 是 650W、750、850W;PF1 是 850W、1050W、1200W,另外在燈效上也有點差異,除了原本 ARGB 風扇之外,PF1 在兩側邊的標貼上也多燈效,如果機殼遮罩電源處有開孔就能露出呈現。
TT ToughPower PF1 ARGB 主要特色與先前 GF1 算是大同小異,風扇有 RGB 燈效,可呈現1680萬種顏色,可支援主板同步,如 ASUS AURA Sync、GIGABYTE RGB Fusion、MSI Myatic Light Sync、ASRock Polychrome Sync,也支援0轉速模式、全模組化線材、100%全日系電容、10年保固。
燈效除了同步主機板之外,也支援後面開關切換,預設有七種燈效,也可以選擇關閉燈效。
Toughpower PF1 ARGB 支援 Smart Zero Fan 技術,開啟 Smart 模式會在低於40%負載時保持靜音,風扇0轉,100%負載時的噪音值為23.7dB。另外保護的部分有 OCP、OVP、UVP、OPP、SCP、OTP。
配件有說明書、保固說明、線材包。
Toughpower GF1 ARGB 1200W 的長度為18公分,比起標準規格有比較長一些,挑選機殼可能得留意一下。
外觀設計風格上與 GF1 ARGB 差異不大,整體為霧面黑色,風扇對應的位置、側邊以及後方都有通風孔。裡面是採用14公分 Riing Duo 風扇,有雙光圈,18顆顆編程 LED。
在兩邊的側邊都有 TT Toughpower GF1 ARGB 1200W 的標籤,這些字樣是採用鏤空方式,底部是一塊導光板,所以除了風扇兩側邊也會有 RGB 燈效。
後方與 PF1 一樣,左邊有 Color、Mode 是用來控制燈效,可以用來切換模式與顏色,燈效模式的部分有七種,也可以關閉燈效。另外在電源插孔上貼有一張標籤貼紙,主要用意是說明 Smart Zero Fan 模式,上方的小開關如果是 ON 則是靜音模式,電源低於40%負載風扇不會轉動,OFF 就是一般模式,低負載時也會低速轉動。
規格表,單路12V 100A。
全模組化接口,除了主機板、CPU 接口之外提供6個給 CPU 以及 PCI-E 使用,5個給 SATA 與大小4pin周邊。最右側則是 RGB Sync 燈效同步接口,用於連接主機板連動控制。
線材的部分皆為扁平化設計,方便理線整線。
主電源為20+4pin,CPU 有2條,1條8pin,1條4+4pin。
PCIe 顯卡的部分有4條,每條提供2個6+2pin。
SATA 有3條,各提供4個,共12個。
大4pin提供2條,各提供4個,共8個,有易退按壓設計,另外小4pin採用大轉小的方式轉接,最右邊那條就是用於同步主機板燈效的接線。
接上線材準備測試…
測試之前先來看看燈效的部分。燈效在側標上也有,這也是與 GF1 ARGB 不同之處。
風扇採用雙光圈,且內外共有18顆可編程 LED,所以在顏色轉變的特效上不太會有死硬的感覺,顏色漸層柔順。
側標也變成一種特色。
可同步主板。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9900K
CPU Cooler: Tt Water 3.0 Extreme
RAM: GSKILL DDR4 3200 8GBx2
MB: MSI MPG Z390 GAMING EDGE AC
VGA: GIGABYTE AORUS RX 5700 XT
HDD: Maxiotek 512GB、Seagate 2TB
PSU: TT Toughpower PF1 ARGB 1200W
OS: Windows 10 64bit
平台的部分,Intel Core i9-9900K 不超頻,電壓預設。
顯卡搭配 GIGABYTE AORUS RX 5700 XT 單一張卡,無超頻,除了上述周邊,並無光碟、其他風扇。
測試以 OCCT 作為燒機測試使用,不過並不使用 OCCT 內建所測得的數值,而是直接使用三用電錶監測 5V 及 12V 的數據變化,並透過 USB 傳輸記錄數值輸出圖表。
整機平台待機的功耗及電壓如下,待機時的最低功耗約58W左右。
5V待機輕載時約在5.045~5.048V之間。
12V待機輕載時約在12.039~12.044V之間。
CPU 負載測試15分鐘
以 OCCT 為功耗的測試,直接使用三用電錶將測得的數據輸出,設定每2秒記錄一次,全程15分鐘,前一分鐘與最後一分鐘為待機狀態。
CPU 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在210W左右。
5V的部份在CPU負載時略微上升,不過負載時波動不明顯。測試時的範圍大概在5.045~5.058V之間。
5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5.045V,最高為5.058V,波動0.013V,負載時有上升一些,負載區段無明顯波動在 5.056~5.058V 之間。
12V的部分單 CPU 負載時是波動不明顯,可以說是與待機輕載時差不多,測試時的範圍大概在12.035~12.044V之間。
12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12.035V,最高為12.044V,波動僅有0.009V,從紀錄上看來負載時是相當輕微的降一些。
CPU+GPU 負載測試15分鐘
CPU+GPU 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落在627W左右。
5V雙負載比單負載時在負載時要升高一些,測試範圍在5.045~5.077V之間。
5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5.045V,最高為5.077V,最大波動為0.032V,負載時上升一些,在5.068~5.077V之間。
12V的部份在雙負載時上升些微明顯一些,不過整體看來仍算是平穩,測試範圍在12.04~12.074V之間。
12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12.04V,最高為12.074V,波動0.034V,負載區段時上升一些,在12.069~12.074V之間。
小結
從測試上看來 TT ToughPower PF1 ARGB 1200W 與先前 GF1 一樣有相當的平穩表現,5V 在雙負載(約627W)的波動約0.6%,12V約0.2%,通過 80Plus 白金牌認證可以有更高的轉換效率,可以達到90%以上,全模組化線材以及扁線設計在安裝以及理線更為便利,當然匹配高階還有保固的部分,提供長達10年,應該是可以換過好幾代主機沒問題,最後如果您有需要絢麗的燈效當然不能錯過 PF1 ARGB,除了風扇是雙光圈燈效之外,在兩邊側標上也有都燈效呈現,搭配開放式機箱是相當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