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越 TT 在最近推出了一些42公分一體式水冷,主要是以先前的一些水冷系列新增42公分加大版水冷排,也就是使用上了3顆14公分風扇。目前有三款,包括 TOUGHLIQUID Ultra 420 RGB 、TOUGHLIQUID Ultra 420 以及 TH420 ARGB Sync,前兩者 TOUGHLIQUID 在水冷頭上有搭配2.1吋的 LCD 螢幕,可用於顯示影片、照片或一些資訊等,屬於比較高階的產品。
此次開箱的是 TOUGHLIQUID Ultra 420 屬於比較低調的版本,在風扇上採用的是 TOUGHFAN 14 高風壓風扇,這款風扇沒有 RGB 燈效,主要亮點則是在水冷頭上面的2.1吋 LCD 螢幕。
TOUGHLIQUID Ultra 420 主要特色與規格,水冷頭上面為2.1吋 LCD 螢幕,與 CPU 接觸面為銅材質,並裝配高穩定性馬達,保持穩定且持續的水循環,加強散熱效能。而低蒸發率的水管,可有效減少冷卻液的損耗,並搭配鋼影 TOUGHFAN 14 高風壓風扇,能提供 119.1 CFM 風流以及 3.54 mm-H2O 風壓,同時保持 33.2 dBA 低噪音值。
官方效能,在 Intel Core i9-13900K 的處理器於 5.1GHz 滿載情況下,TOUGHLIQUID Ultra 420 為86度,與他牌95度相比要低9度。
配件有說明書、LGA1200 背板、LGA1700 背板、AMD 扣具、Intel 扣具、安裝螺絲、散熱膏、3合1風扇電源接頭、USB 連接線(LCD 用)、3顆鋼影 TOUGHFAN 14 高風壓風扇。
TOUGHLIQUID Ultra 420 可支援多數平台,包括 Intel LGA 2066 / 2011-3 / 2011 / 1700 / 1200 / 1156 / 1155 / 1151 / 1150,以及 AMD AM5 / AM4 / AM3+ / AM2+ / AM2 / FM2 / FM1。
水管長度為46公分,有編織網包覆。
水冷頭側邊有 TT Thermaltake 顛倒字樣,這個裝在機殼內看就是正的了。
上方有一個 USB 連接孔,主要是用於 LCD 樣式編輯。上方圓形的盤面是可以270度旋轉,所以安裝時不用在意螢幕位置。
連接於水冷頭的水管是可以旋轉調整角度。
底部為銅材質。
上方是2.1吋的 LCD 螢幕,可選擇顯示即時系統資訊、時間、天氣等,也支援動畫或圖檔。
連接於水冷排的水管不支援彎折。
42公分大型散熱排,尺寸 456x140x27mm ,兩邊都可以安裝風扇。
鋼影 TOUGHFAN 14 高風壓風扇,規格如下。
尺寸 : 140 x 140 x 25 mm
風扇轉速 : PWM 500~2000 R.P.M
噪音 : 33.2 dB-A
輸入功率 : 4.08 W (one fan)
額定電壓 : 12 V
額定電流 : 0.34 A (one fan)
最大風量 : 119.1 CFM (one fan)
最大風壓 : 3.54 mm-H2O (one fan)
風扇並沒有任何的 RGB 燈效,整體外觀風格也頗為工業風,風扇框為黑色,四邊螺絲固定的部分有防震墊,扇葉為9片。風扇葉片是以特殊液態結晶化合物製成,具有高抗拉強度與低熱膨脹係數,在全速運轉狀態下可有效減少葉片震動。
四邊兩面都有橡膠墊,可避免因高轉與機殼或冷排所產生的共振音。
風扇框上面有 TT logo 圖樣。
另一側邊則是標示風扇出力方向。
電源連接線的部分有使用線套包覆著,一來質感提升,二來整線也比較容易,接頭是 PWM 4pin。
背面。
LGA1700 平台安裝
主板背面安裝上 LGA1700 所使用的背板。
四邊孔位安裝對應的螺絲。
水冷頭扣上 Intel 平台用的扣具。從側邊溝槽推入到底即可固定。
CPU 擠上一點散熱膏。
水冷頭對應四邊螺絲位置,並使用螺帽固定。
水冷排安裝上風扇。
連接3轉1電源線。
水冷頭連接 USB 接線到主機板。
準備上機測試。
測試之前先來看看軟體的部分,支援 TT RGB PLUS 2.0,LCD 設定選單在"燈光"內。
LCD 可用來顯示硬體資訊,包括 CPU 溫度、CPU 時脈、CPU 負載、GPU 溫度、GPU 時脈、GPU 負載、記憶體容量、記憶體時脈、記憶體溫度、水冷液溫度,或以上這些進行輪播,另外還可顯示視窗擷取、天氣、時鐘。這些畫面都可以自行編輯背景顏色、文字顏色、視覺顏色、亮度等。
另一個重點,用來顯示上傳檔案,支援 JPG 或 GIF (動畫),解析度 480×480,檔案限制 20MB。軟體裡面有六種預設動畫可選,也可以到 TT 官網下載更多有趣的動畫 https://tw.thermaltake.com/wallpapers#AIO-GIFs 。另外在動畫或圖檔下方可以用來顯示硬體資訊,左側邊可自行勾選要顯示的資訊,並可調整輪替速度、文字亮度、螢幕亮度等。
也可以用於顯示天氣。資訊包括所在日期、城市、時間、溫度、濕度等。
顯示時鐘,有預設4種風格可選,也可以自行編輯背景顏色,或選擇是否顯示錶面、日期、錶針、秒針等。
水冷頭上面的 2.1 LCD 是圓形的,所以 480×480 解析度的四邊會有點裁切,不過個人覺得圓形看起來是比方形要有質感一點。
這個螢幕是支援270度旋轉,可以自行調整偏好顯示的角度。
支援動畫與圖片顯示。
動畫與圖片的下方則可用於顯示硬體資訊,不過這部分要注意一下圖是否與顯示的字體顏色是否有較大對比,不然就會像下方這樣不是太顯眼。
下方這個就很清楚。
顯示天氣。
顯示硬體資訊
顯示動態時鐘。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3900K
CPU Cooler: TT TOUGHLIQUID Ultra 420
RAM: GSKILL DDR5-6000 16GBx2
MB: GIGABYTE Z790 AERO G
VGA: GIGABYTE RTX 3060 Ti GAMING OC
SSD: GIGABYTE AORUS RAID SSD 2TB
PSU: FSP Hydro G PRO ATX 3.0 1000W
OS: Windows 11
使用的處理器是 Intel Core i9-13900K,要知道這負載時溫度是很高,且多數360水冷都會達到100度,主要是在這溫度之下能榨出多少效能,就看散熱器好壞。所以直接比較與 MSI CORELIQUID S360 水冷的效能差異。
CPU-Z Multi:16939.5
POV-Ray:19.77s
CINEBENCH R15:6093 cb
CINEBENCH R20:15437 pts
CINEBENCH R23:40456 pts
這部分來看一下溫度,待機約在35度,最高溫98度,相比多數達到100度要好一些。
同樣平台下的多核心效能差異
另類比較一下溫度,Intel Core i9-13900K 降到全核心 5.1GHz,讓溫度不要觸及到接近100度。以 CINEBENCH R23 進行測試,分別測單次,以及3分鐘重複執行壓力。
單次 TT TOUGHLIQUID Ultra 420
大核心最高:90度
小核心最高:83度
單次 MSI CORELIQUID S360
大核心最高:98度
小核心最高:89度
3分鐘 TT TOUGHLIQUID Ultra 420
大核心最高:94度
小核心最高:85度
3分鐘 MSI CORELIQUID S360
大核心最高:100度
小核心最高:93度
溫度差異
小結
Intel Core i9-13900K 在 TT TOUGHLIQUID Ultra 420 的壓制下也是能達到接近100度,畢竟處理器有自動超頻,在溫度範圍允許之下就會把效能拉上去,不過相較於 S360 水冷可以壓出更高的效能,R23 多核心效能大概差了 4.3% 左右。
另外溫度的部分在降頻全核心 5.1GHz 時可以看出其差異性,R23 單次 Ultra 420 是90度, S360 則高出8度,3分鐘壓力測試下 Ultra 420 最高達到94度,而 S360 則是觸及溫度牆100度的限制。無疑 TOUGHLIQUID Ultra 420 的大水冷排加上高風壓風扇在散熱上面還是頗為暴力。
此次開箱的是 TOUGHLIQUID Ultra 420 屬於比較低調的版本,在風扇上採用的是 TOUGHFAN 14 高風壓風扇,這款風扇沒有 RGB 燈效,主要亮點則是在水冷頭上面的2.1吋 LCD 螢幕。
TOUGHLIQUID Ultra 420 主要特色與規格,水冷頭上面為2.1吋 LCD 螢幕,與 CPU 接觸面為銅材質,並裝配高穩定性馬達,保持穩定且持續的水循環,加強散熱效能。而低蒸發率的水管,可有效減少冷卻液的損耗,並搭配鋼影 TOUGHFAN 14 高風壓風扇,能提供 119.1 CFM 風流以及 3.54 mm-H2O 風壓,同時保持 33.2 dBA 低噪音值。
官方效能,在 Intel Core i9-13900K 的處理器於 5.1GHz 滿載情況下,TOUGHLIQUID Ultra 420 為86度,與他牌95度相比要低9度。
配件有說明書、LGA1200 背板、LGA1700 背板、AMD 扣具、Intel 扣具、安裝螺絲、散熱膏、3合1風扇電源接頭、USB 連接線(LCD 用)、3顆鋼影 TOUGHFAN 14 高風壓風扇。
TOUGHLIQUID Ultra 420 可支援多數平台,包括 Intel LGA 2066 / 2011-3 / 2011 / 1700 / 1200 / 1156 / 1155 / 1151 / 1150,以及 AMD AM5 / AM4 / AM3+ / AM2+ / AM2 / FM2 / FM1。
水管長度為46公分,有編織網包覆。
水冷頭側邊有 TT Thermaltake 顛倒字樣,這個裝在機殼內看就是正的了。
上方有一個 USB 連接孔,主要是用於 LCD 樣式編輯。上方圓形的盤面是可以270度旋轉,所以安裝時不用在意螢幕位置。
連接於水冷頭的水管是可以旋轉調整角度。
底部為銅材質。
上方是2.1吋的 LCD 螢幕,可選擇顯示即時系統資訊、時間、天氣等,也支援動畫或圖檔。
連接於水冷排的水管不支援彎折。
42公分大型散熱排,尺寸 456x140x27mm ,兩邊都可以安裝風扇。
鋼影 TOUGHFAN 14 高風壓風扇,規格如下。
尺寸 : 140 x 140 x 25 mm
風扇轉速 : PWM 500~2000 R.P.M
噪音 : 33.2 dB-A
輸入功率 : 4.08 W (one fan)
額定電壓 : 12 V
額定電流 : 0.34 A (one fan)
最大風量 : 119.1 CFM (one fan)
最大風壓 : 3.54 mm-H2O (one fan)
風扇並沒有任何的 RGB 燈效,整體外觀風格也頗為工業風,風扇框為黑色,四邊螺絲固定的部分有防震墊,扇葉為9片。風扇葉片是以特殊液態結晶化合物製成,具有高抗拉強度與低熱膨脹係數,在全速運轉狀態下可有效減少葉片震動。
四邊兩面都有橡膠墊,可避免因高轉與機殼或冷排所產生的共振音。
風扇框上面有 TT logo 圖樣。
另一側邊則是標示風扇出力方向。
電源連接線的部分有使用線套包覆著,一來質感提升,二來整線也比較容易,接頭是 PWM 4pin。
背面。
LGA1700 平台安裝
主板背面安裝上 LGA1700 所使用的背板。
四邊孔位安裝對應的螺絲。
水冷頭扣上 Intel 平台用的扣具。從側邊溝槽推入到底即可固定。
CPU 擠上一點散熱膏。
水冷頭對應四邊螺絲位置,並使用螺帽固定。
水冷排安裝上風扇。
連接3轉1電源線。
水冷頭連接 USB 接線到主機板。
準備上機測試。
測試之前先來看看軟體的部分,支援 TT RGB PLUS 2.0,LCD 設定選單在"燈光"內。
LCD 可用來顯示硬體資訊,包括 CPU 溫度、CPU 時脈、CPU 負載、GPU 溫度、GPU 時脈、GPU 負載、記憶體容量、記憶體時脈、記憶體溫度、水冷液溫度,或以上這些進行輪播,另外還可顯示視窗擷取、天氣、時鐘。這些畫面都可以自行編輯背景顏色、文字顏色、視覺顏色、亮度等。
另一個重點,用來顯示上傳檔案,支援 JPG 或 GIF (動畫),解析度 480×480,檔案限制 20MB。軟體裡面有六種預設動畫可選,也可以到 TT 官網下載更多有趣的動畫 https://tw.thermaltake.com/wallpapers#AIO-GIFs 。另外在動畫或圖檔下方可以用來顯示硬體資訊,左側邊可自行勾選要顯示的資訊,並可調整輪替速度、文字亮度、螢幕亮度等。
也可以用於顯示天氣。資訊包括所在日期、城市、時間、溫度、濕度等。
顯示時鐘,有預設4種風格可選,也可以自行編輯背景顏色,或選擇是否顯示錶面、日期、錶針、秒針等。
水冷頭上面的 2.1 LCD 是圓形的,所以 480×480 解析度的四邊會有點裁切,不過個人覺得圓形看起來是比方形要有質感一點。
這個螢幕是支援270度旋轉,可以自行調整偏好顯示的角度。
支援動畫與圖片顯示。
動畫與圖片的下方則可用於顯示硬體資訊,不過這部分要注意一下圖是否與顯示的字體顏色是否有較大對比,不然就會像下方這樣不是太顯眼。
下方這個就很清楚。
顯示天氣。
顯示硬體資訊
顯示動態時鐘。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3900K
CPU Cooler: TT TOUGHLIQUID Ultra 420
RAM: GSKILL DDR5-6000 16GBx2
MB: GIGABYTE Z790 AERO G
VGA: GIGABYTE RTX 3060 Ti GAMING OC
SSD: GIGABYTE AORUS RAID SSD 2TB
PSU: FSP Hydro G PRO ATX 3.0 1000W
OS: Windows 11
使用的處理器是 Intel Core i9-13900K,要知道這負載時溫度是很高,且多數360水冷都會達到100度,主要是在這溫度之下能榨出多少效能,就看散熱器好壞。所以直接比較與 MSI CORELIQUID S360 水冷的效能差異。
CPU-Z Multi:16939.5
POV-Ray:19.77s
CINEBENCH R15:6093 cb
CINEBENCH R20:15437 pts
CINEBENCH R23:40456 pts
這部分來看一下溫度,待機約在35度,最高溫98度,相比多數達到100度要好一些。
同樣平台下的多核心效能差異
另類比較一下溫度,Intel Core i9-13900K 降到全核心 5.1GHz,讓溫度不要觸及到接近100度。以 CINEBENCH R23 進行測試,分別測單次,以及3分鐘重複執行壓力。
單次 TT TOUGHLIQUID Ultra 420
大核心最高:90度
小核心最高:83度
單次 MSI CORELIQUID S360
大核心最高:98度
小核心最高:89度
3分鐘 TT TOUGHLIQUID Ultra 420
大核心最高:94度
小核心最高:85度
3分鐘 MSI CORELIQUID S360
大核心最高:100度
小核心最高:93度
溫度差異
小結
Intel Core i9-13900K 在 TT TOUGHLIQUID Ultra 420 的壓制下也是能達到接近100度,畢竟處理器有自動超頻,在溫度範圍允許之下就會把效能拉上去,不過相較於 S360 水冷可以壓出更高的效能,R23 多核心效能大概差了 4.3% 左右。
另外溫度的部分在降頻全核心 5.1GHz 時可以看出其差異性,R23 單次 Ultra 420 是90度, S360 則高出8度,3分鐘壓力測試下 Ultra 420 最高達到94度,而 S360 則是觸及溫度牆100度的限制。無疑 TOUGHLIQUID Ultra 420 的大水冷排加上高風壓風扇在散熱上面還是頗為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