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顯示卡

NVIDIA RTX 4090 FE 開箱測試, DLSS 3 帶來倍級效能提升

沒玩過創始人版,這次有幸可以摸到。 NVIDIA 在這個月初發布了新一代的 Ada Lovelace 架構顯卡,也就 RTX 40 系列,率先從 RTX 4090 旗艦先行,這也是以往慣例,不過較多是產品層級定位的考量,畢竟目前 RTX 30 系列都還在線,如果要等 Ada Lovelace 的中高階卡,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



39.jpg

NVIDIA RTX 4090 採用新一代的 Ada Lovelace 架構,製程相較於上一代的 Samsung 8nm 製程,換為台積電特規的 N4 製程,其核心晶片代號為 AD102,擁有16384個 CUDA,使用第3代的 RT Core 與第4代的 Tensor Core,搭配上 384bit GDDR6X 記憶體,容量 24GB,速度 21Gbps。整體在規格上相較於上一代卡王 RTX 3090 Ti 雖然記憶體規格沒有變化,但光是在核心的 CUDA 數量上就增加了 52.4%,而且在公版 TGP 功耗上仍維持 450W,當然一些合作廠商的專版、超頻版無疑是比這高許多。

01.jpg

GPC 架構,每個 GPC 包含6組 TPC、1個光柵引擎、2個 ROP 分區,包含8個 ROP 單元,每組 TPC 包含2組 SM。

02.jpg

SM 架構,4個計算模組、128KB L1 資料快取與1個升級第三代 RT 光追核心。

03.jpg

DLSS 3 技術,這也是這一代的重點之一,也只有 RTX 40 系列才有,新的 DLSS 3 簡單粗暴的解釋就是,透過不犧牲太多畫質來提高更多的遊戲效能。而這技術是靠 AI 運算而來,先以 1080p 解析度渲染幀畫面,透過 AI 計算輸出為 4K 畫面。

04.jpg

第1幀有3/4的畫面是透過 DLSS 3 重建,而第2幀則是全部由 AI 計算幀到幀的運動方向和速度重建,原本渲染的第1幀、第2幀之間都會有一張新的幀,所以傳統渲染方式計算的只有1/8,最終遊戲畫面有7/8都是靠 DLSS 3 算出來的,這也大大的提升了效率。

06.jpg

在模擬飛行下開啟 RTX 光追與 DLSS 3 效能可以提高一倍。

05.jpg

有些甚至達到4倍以上。

08.jpg

另外除了遊戲之外, Ada Lovelace 相較於上一代 Ampere 架構在 NVIDIA NVENC 編碼器升級到了第8代,支援 AV1 編碼,效率也比 H.264 要高出40%,對於現在創作者或喜歡直播的玩家來說是相當友善,使用 AV1 編碼可以帶來更好的畫面品質。

07.jpg

NVIDIA RTX 4090 FE 開箱
用來包裹運送的外箱也是經過設計,側邊下面撕開3/4圈,就可以掀開,兩側往外翻就可以取出 RTX 4090 FE。

11.jpg

外盒的外層還有一張白色的紙包覆。

12.jpg

外盒整體是黑色,上面有沙漏形狀圖樣,這也是從 RTX 30 系列延續到現在,其實它比較像是無限的符號,正面則很簡略的左上角 NVIDIA LOGO,左下角 GEFORCE RTX 4090 型號字樣。側邊有鏤空的設計有點特別,這部分是有巧思。

13.jpg

不管是沙漏或是無限,都有相當的意涵。

14.jpg

從側邊鏤空來看內部就是對角斜切設計,翻開之後變成一個三角形,顯卡就躺在中間,顯卡四邊還刻意用了有粗有細的放射狀線條來呈現主物登場的震攝感氛圍。只能說這外盒設計的水準是有那麼點高。

15.jpg

16.jpg

取下顯卡之後翻開底板,內部還有一個小抽屜,想必就是配件盒。

17.jpg

盒子裡面是一條電源轉接線。最近這條線還蠻紅的。

18.jpg

NVIDIA RTX 4090 不管是 FE 公版或是合作廠商的版本,都是採用 PCIe 5.0 16pin 的電源接口,也稱為 12VHPWR,雖然說 ATX 3.0 PCIe 5.0 的電源供應器已上市,但多數如果已有大瓦數供電的玩家不太可能為了這個接頭還買新的,這就得透過轉接使用,將原本的4個 PCIe 轉成單1個 16pin。

19.jpg

12pin 為主要供電,上方的小 4pin 為訊號端子。

20.jpg

NVIDIA RTX 4090 Founders Edition ,外觀承襲先前 RTX 3090 FE 系列,有著相同的風格,散熱器與目前多數合作廠商推出的專版有相當的差異,正面只看得到1顆12公分風扇,搭配後面1顆12公分風扇,一進一出,看得到的黑色部分都是散熱片,並以無限符號作為框架。

21.jpg

可能是看膩了一些三風扇的版本,不得不說 Founders Edition 在質感設計上是真的不錯。這張卡的尺寸是 304 x 137 x61 mm,購買的時候要看一下機殼裝不裝得下。

22.jpg

需要占用到3個插槽,實際上目前一些專版都是超過3槽,甚至直接4槽,但你如果裝到這樣高階的顯卡,有其他擴充卡最好是能相隔兩個插槽,給它有比較多餘裕的散熱空間。

23.jpg

無限符號的外框是金屬材質,採用類似 iPhone 香檳金的顏色,表面有霧面處理,可避免一些指污沾在上面。

24.jpg

黑色的部分為散熱鰭片,表面也有霧面處理,當然就不會有氧化問題。

25.jpg

外框有稍微內凹弧度設計,這也是與前一代有點不同的地方。

26.jpg

12公分的軸向式散熱風扇,葉片的外緣是一圈相連。

27.jpg

風扇側邊框架上有 RTX 4090 的字樣。

34.jpg

頂部中間散熱鰭片側邊有 16pin 電源孔。

28.jpg

29.jpg

右側邊則有 GEFORCE RTX 字樣,這部分有白色燈效。這部分無 RGB。

30.jpg

後方有一個蓋子,側邊凹槽處可施力拆下。

31.jpg

採用磁鐵固定,內部是兩個用於固定支撐架的小孔。

32.jpg

背部 PCB 的部分有背板披覆,上面有 RTX 4090 字樣,尾部則是一顆12公分軸向式風扇,這顆是往外吹,裝在機殼內則是往頂部排風。

33.jpg

35.jpg

37.jpg

在靠近 PCIe 金手指的位置有 NVIDIA 的 Logo 。

36.jpg

輸出埠有3個 DisplayPort 1.4a、1個 HDMI 2.1a。在檔板位置上也刻意鏤空來強化散熱排風。

38.jpg

通電後的白色燈效。

40.jpg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3900K
CPU Cooler: MSI MEG CORELIQUID S360
RAM: T-FORCE x VALKYRIE DELTA RGB DDR5-6000 16GBx2
MB: GIGABYTE Z790 AERO G
VGA: NVIDIA RTX 4090 FE
SSD: GIGABYTE AORUS RAID SSD 2TB
PSU: InWin SI 1065W
OS: Windows 11

剛好 Intel 13代也解禁了,使用這一代的旗艦 Core i9-13900K 進行測試。其實在 RTX 4090 發布的第一時間 13900K 還未解禁,所以多數媒體都是用其他平台測試,來看看在 13900K 上面表現如何。

測試比較的是 GIGABYTE RTX 3090 Ti GAMING OC ,目前也只有這張比較能有那麼點相提並論,雖然知道是有相當落差,不過兩代旗艦究竟會差多少?

為了節省版面,測試圖就不發了,如果對於成績有質疑的,我再補上來。

3DMark 效能測試
DLSS 3 項目是 RTX 40 專屬,所以 RTX 3090 Ti 自然是沒有成績。DLSS 設為 3840×2160 解析度、Performance 模式。

x1.png

遊戲效能
分別測試 1080p、2K、4K 三種解析度,以下遊戲皆為圖形設定最高,無 DLSS,多數是使用遊戲自帶的 Benchmark 進行測試。

x2.png

x3.png

x4.png

DLSS 3 遊戲效能
DLSS 3 可以說是 RTX 40 系列的重點之一,雖然說會不會全系列下放還不好說 XD。以下測試兩款有支援 DLSS 3 的遊戲。最近又突然有不少玩家回鍋的 《電馭叛客2077》以及被評說這一代老鼠更多的《瘟疫傳說:安魂曲》。

《電馭叛客2077》的 DLSS 3 目前還未實裝,所以有 RTX 4090 的玩家可能還需要再等等,測試是使用 NVIDIA 的 beta 版進行。

53.jpg

在 DLSS 選項裡面並不會顯示這是 DLSS 2 或 3,但很明顯的會有一個 DLSS Frame Generation 的項目,也就是 DLSS 3 技術裡面的畫格生成,這部分要打開才會有猛暴的效能成長。

54.jpg

《瘟疫傳說:安魂曲》是一款動作冒險潛行類遊戲,一代我有破關了,這一代還沒有時間玩 XD。老鼠聽說很多,有密集恐懼症可能就要避免。

51.jpg

一樣在影像裡面有 DLSS 畫面生成的選項,另外 NVIDIA Reflex 低延遲也需要打開,才會有更好的效能。

52.jpg

以下測試皆套用最高畫質,DLSS 設為 Performance,RTX 3090 Ti 因為不支援 DLSS 3,所以是跑 DLSS 2 。

x7.png

x8.png

x9.png

溫度與功耗
NVIDIA RTX 4090 FE 待機溫度41度左右,Hot Spot 49.7度,風扇轉速為 0,還未達啟用溫度。
待機時全機的功耗約 93W,GPU-Z Board Power Draw 測得 14.5W。

61.jpg

GIGABYTE RTX 3090 Ti GAMING OC 待機溫度43.3度左右,Hot Spot 51.5度,風扇轉速一樣為 0,還未達啟用溫度。
待機時全機的功耗約 98W,GPU-Z Board Power Draw 測得 14.1W。

63.jpg

NVIDIA RTX 4090 FE 於 Furmark 進行燒機測試10分鐘,GPU 溫度79.9度,Hot spot 89.9度,風扇轉速58、50%,測得平均張629,最大638,差異不大,並沒有因溫度控制而掉速。
Furmark 全載時全機功耗 600W 左右,GPU-Z Board Power Draw 測得 445W。

62.jpg

GIGABYTE RTX 3090 Ti GAMING OC 於 Furmark 進行燒機測試10分鐘,GPU 溫度72度,Hot spot 86度,風扇轉速82%,測得平均張347,最大359,差異不大,並沒有因溫度控制而掉速。
Furmark 全載時全機功耗 658W 左右,GPU-Z Board Power Draw 測得 479.1W。

64.jpg

x5.png

x6.png

小結
就效能上無疑 RTX 4090 是目前最強的顯卡,是否有點難以想像 RTX 3090 Ti 還是同年推出的產品XD。在 3DMark 圖形效能上 RTX 4090 要比 RTX 3090 Ti 多數高出 65% 以上, DirectX Raytracing 光追甚至高出一倍以上。遊戲的話如果撇除 DLSS 技術,以 4K 解析度來看大概都有 30~60% 不等的效能提升,不過在效能提升上還是 DLSS 3 技術是最有感,《電馭叛客2077》在 4K 解析度下開啟光追但無 DLSS 加持只有42張,開啟之後137張,效能增加 226%,而《瘟疫傳說:安魂曲》在 4K 解析度最高畫質無 DLSS 是72張,開啟之後可達到185,增加 160% ,都是倍數成長,相當誇張,有 DLSS 3 加持或許要跑 8K 已經不是甚麼問題。

RTX 4090 FE 版在燒機時最高溫約在80度左右,風扇轉速約 58%,測試是使用裸測平台,在機箱內可能風扇轉速溫度都會高一點,功耗 Furmark 全載時全機功耗 600W 左右,當然全機就是包括其他周邊用電,但這還未算到處理器 13900K 全載,這兩個加起來要破千應該不是問題,所以如果有意要購買 RTX 4090 的玩家,建議買到 1200W 會比較適合,還有如果要買了就請直上新的 ATX 3.0 以及有支援 PCIe 5.0 接頭的電源。

j62u6

高級會員
已加入
7/18/06
訊息
823
互動分數
2
點數
18
還有機殼深度也要考慮,那長度可真會踢掉不少機殼
 

m9420qq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6/19/09
訊息
142
互動分數
13
點數
18
這價格能買到有質感的公版
不懂為什麼有人會嫌棄
 

TopBcy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7/8/13
訊息
179
互動分數
19
點數
18
漂亮就完事了
 

cicer

深潛會員
已加入
2/16/06
訊息
1,939
互動分數
5
點數
38
NVIDIA RTX 4090 Founders Edition

體積、長度合宜,效能與外型一切都很完美。

除了電源插槽。
 

laudmankimo

榮譽會員
已加入
9/22/06
訊息
1,002
互動分數
95
點數
48
但多數如果已有大瓦數供電的玩家不太可能為了這個接頭還買新的...... 我又穿越回原來的世界了 之前待的世界的人都是 "你都有錢買RTX4090了買個ATX3.0 1000W 電源供應器又算什麼?" 是不算什麼啦 但是我討厭道德綁架 這算道德綁架嗎? 還是窮逼綁架?
 

laudmankimo

榮譽會員
已加入
9/22/06
訊息
1,002
互動分數
95
點數
48
NVIDIA RTX 4090 Founders Edition

體積、長度合宜,效能與外型一切都很完美。

除了電源插槽。
清灰 與維護 還有保固送保 不完美 散熱器雖然有設計感體積小但是不如AMG溫度低 畢竟他們的是600W的散熱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