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訊評測

MSI X3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 Ryzen 7 1700X 開箱測試

MSI 目前 AM4 平台上在台灣販售的有 B350 Tomahake、X370 Gaming Pro Carbon 以及 X3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雖然只有三張,但是區隔分明,最高階的當然還是非 XPOWER 系列莫屬。承襲先前在其他平台所推出的 XPOWER Gaming Titanium,X370 上面也是給你滿滿的…大…平…台,抱歉看錯提字機,是滿滿的用料。

先前有開箱過 Ryzen 7 1800X,怕各位看膩,這次換個不同型號 Ryzen 7 1700X,順便比較效能差異,當然還有超頻的部分。

Ryzen 7 1700X 與 1800X 僅差在時脈,一樣是8C16T,20MB快取,功耗95W,核心時脈略低於 1800X 200MHz,基本時脈為3400MHz,Boost 最高可以達到3800MHz。當然還有價格,雖然只差了200MHz,但 1700X 硬是便宜了5300元。


01.jpg

MSI X3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承襲先前的包裝,外盒風格也是鈦銀為主。

02.jpg

包裝有外蓋設計,打開可以看到裡面主機板本人。左側外蓋內則是有一些特點介紹。

03.jpg

包裝背面有規格介紹,下方詳解。

04.jpg

裡面分為兩盒,主機板以及配件。

05.jpg

配件有快速安裝手冊、說明書、軟體光碟、記憶體模組插槽說明、標籤貼紙、6條SATA排線、SLI 橋接器、燈條接線、檔板。

06.jpg

MSI X3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採用標準的 ATX 尺寸設計,PCB、IO外罩、散熱片等是相當特殊的銀色。

07.jpg

與 Z270 一樣有 IO 外罩飾板並延伸到音效區域。

08.jpg

09.jpg

採用10相供電,供電上方有造型散熱片。

10.jpg

12.jpg

CPU 供電為8+4pin,實際使用插8pin即可,另一個是輔助用。

11.jpg

4個DDR4記憶體插槽,最高可擴充64GB。時脈可支援3200MHz以上(OC)。

13.jpg

記憶體插槽側邊有金屬護甲。

14.jpg

1個U.2、6個SATA。

15.jpg

晶片組上的散熱片是龍紋圖騰,Titanium 系列較低調,沒有發光。

16.jpg

主機板側邊帶有快速開關、重置、超頻按鍵,另外在開關旁邊有一個 USB3.1 Type-C 的前置插槽。

17.jpg

3個PCI-E x1,3個PCI-E x16,支援SLI、CF。

18.jpg

側邊有1個6pin顯卡輔助供電,可不接。

19.jpg

2個M.2插槽,其中1個有 M.2 SHIELD 散熱片。

20.jpg

背部IO埠,PS/2鍵盤滑鼠接口、3個USB2.0、Clr CMOS重置鍵、DP、HDMI、4個USB3.0、1個USB3.1 Type-A、1個USB3.1 Type-C、1個RJ45( Intel I211AT晶片)、S/PDIF光纖輸出、5個音源輸出入(ALC1220晶片)。

21.jpg

拆下護板可以看到音效區域。

22.jpg

ALC1220 晶片搭配日系 NIPPON CHEMI-CON 音效電容。

23.jpg

Ryzen 7 1700X 本尊。

24.jpg

搭配 EK Predator 240 水冷散熱器

25.jpg

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 7 1700X
CPU Cooler: EK Predator 240
RAM: Corsair DDR4 3000 8GBx2
MB: MSI X3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VGA: MSI GTX 1070 Gaming X
HDD: OCZ TRION 100 240GB + Seagate 2TB
PSU: INWIN SI-1065W
OS: Windows 10 64bit

先來看看BIOS的部分,大致與先前 Intel 板子上的介面是相同的,有簡易模式與進階模式。

簡易模式

31.jpg

進階模式

32.jpg

BIOS下就可以開關HPET設定。

33.jpg

超頻細項,可以調整倍頻、記憶體參數、各項電壓等。

34.jpg

35.jpg

硬體監控,這裡可以自行調整溫度與風扇的關係。

36.jpg

主板硬體瀏覽。

37.jpg

Ryzen 7 1700X 預設值測試
CPU全預設值,僅調整記憶體XMP。

CPU-Z
Single Thread:2081
Multi Thread:17586

41.jpg

SuperPI 1M & CPUmark99
SuperPI 1M:11.366s
CPUmark99:557

42.jpg

SuperPI 8M:2m08.344s

43.jpg

Memory Benchmark
Read:44454MB/s
Write:43963MB/s
Copy:39495MB/s

44.jpg

x264 FHD Benchmark:45.3

45.jpg

CINEBENCH R10
1 CPU:7513
x CPU:49254
OpenGL:6702

46.jpg

CINEBENCH R11.5
OpenGL:60.24fps
CPU:16.96pts
CPU單核心:1.63pts

47.jpg

CINEBENCH R15
OpenGL:105.37fps
CPU:1529cb
CPU單核心:146cb

48.jpg

3DMark Fire Strike:15221
Graphics:18871
Physics:17884

49.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8596
Graphics:9063
Physics:18142

50.jp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4638
Graphics:4556
Physics:18196

51.jpg

3DMark Time Spy:6341
Graphics:6151
CPU:7690

52.jpg

Ryzen 7 1700X 超頻4GHz測試
接著是超頻4GHz測試,僅調整倍頻40,電壓BIOS下設1.4125V,可以過測全部項目,4.1GHz上不去,加大壓跑不完,放棄。記憶體一樣是XMP。

括弧後面為預設值成績

CPU-Z
Single Thread:2336(2081)+12.3%
Multi Thread:20108(17586)+14.3%

61.jpg

SuperPI 1M & CPUmark99
SuperPI 1M:10.566s(11.366s)+7%
CPUmark99:610(557)+9.5%

62.jpg

SuperPI 8M:1m58.559s(2m08.344s)+7.6%

63.jpg

Memory Benchmark
Read:44231(44454MB/s)
Write:43957(43963MB/s)
Copy:39530(39495MB/s)

64.jpg

x264 FHD Benchmark:51.4(45.3)+13.5%

65.jpg

CINEBENCH R10
1 CPU:8286(7513)+10.3%
x CPU:56042(49254)+13.8%
OpenGL:6657(6702)

66.jpg

CINEBENCH R11.5
OpenGL:66.67(60.24fps)
CPU:19.29(16.96pts)+13.7%
CPU單核心:1.81(1.63pts)+11%

67.jpg

CINEBENCH R15
OpenGL:119.72(105.37fps)
CPU:1740(1529cb)+13.8%
CPU單核心:161(146cb)+10.3%

68.jpg

3DMark Fire Strike:16067(15221)+5.6%
Graphics:18917(18871)
Physics:20724(17884)+15.9%

69.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8684(8596)+1%
Graphics:9080(9063)
Physics:20705(18142)+14.1%

70.jp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4657(4638)+0.4%
Graphics:4553(4556)
Physics:20700(18196)+13.8%

71.jpg

3DMark Time Spy:6415(6341)+1.2%
Graphics:6156(6151)
CPU:8432(7690)+9.6%

72.jpg

功耗與溫度
Ryzen 7 1700X 預設待機溫度49.63度

81.jpg

Ryzen 7 1700X 預設待機功耗62W(全機)

85.jpg

Ryzen 7 1700X 預設 HyperPI x16 燒機溫度最高62.38度

82.jpg

Ryzen 7 1700X 預設 HyperPI x16 燒機功耗最高139W(全機)

86.jpg

Ryzen 7 1700X 4GHz 待機溫度50.63度

83.jpg

Ryzen 7 1700X 4GHz 待機功耗66W(全機)

87.jpg

Ryzen 7 1700X 4GHz HyperPI x16 燒機溫度最高75.75度

84.jpg

Ryzen 7 1700X 4GHz HyperPI x16 燒機功耗最高187W(全機)

88.jpg

效能比較
最後整理一下與先前 Ryzen 7 1800X 的效能差異比較。溫度上可能會有些差異,畢竟環境溫度可能有些變化,還有主機板也會有一點影響。

x1.jpg

Ryzen 7 1700X 超頻後多核心效能大概可以增加10~15%,超過 1800X 預設沒問題,不過 1700X 的超頻幅度看來也並不是太理想,手上這顆大概可以到4GHz沒問題,但要上到4.1GHz就不是那麼容易。

【圖文/蕭賢東】

judoyang

高級會員
已加入
10/25/03
訊息
964
互動分數
12
點數
18
年齡
49
網站
www.flickr.com
側邊有1個6pin顯卡輔助供電
如果插了6pin供電
顯示卡還需要插6pin供電嗎???
 

人中呂布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9/6/14
訊息
108
互動分數
5
點數
18
年齡
48
燒雞用HyperPI ? 壓力夠嗎?

用AIDA64 單燒FPU比較有說服力吧?

預設待機溫度這麼高,肯定是...BIOS動了電壓後

導致閒置降頻降壓機制失效了吧?(閒置時依然維持最大主頻+最大電壓)

現在的高階版,除了CPU Vore(直接設定CPU基礎電壓)之外

應該還有一個疊加式電壓的選項吧?

舉例: 4.0GHz 需要 1.40V才穩

選項1.CPU Vore直接設1.40V(通常會被鎖定,導致冷又靜失靈)

選項2.CPU Vore維持AUTO(可能是1.25V)
疊加電壓設+0.15V...

最終:1.25V+0.15V=1.40V

好處:冷又靜動態倍頻電壓可以運作 但是 閒置/低載/中載/滿載 每個階段都會+0.15v
 
最後編輯:

soothepain

full loading
已加入
9/17/03
訊息
21,380
互動分數
1,934
點數
113
網站
www.coolaler.com
燒雞用HyperPI ? 壓力夠嗎?

用AIDA64 單燒FPU比較有說服力吧?

預設待機溫度這麼高,肯定是...BIOS動了電壓後

導致閒置降頻降壓機制失效了吧?(閒置時依然維持最大主頻+最大電壓)

現在的高階版,除了CPU Vore(直接設定CPU基礎電壓)之外

應該還有一個疊加式電壓的選項吧?

舉例: 4.0GHz 需要 1.40V才穩

選項1.CPU Vore直接設1.40V(通常會被鎖定,導致冷又靜失靈)

選項2.CPU Vore維持AUTO(可能是1.25V)
疊加電壓設+0.15V...

最終:1.25V+0.15V=1.40V

好處:冷又靜動態倍頻電壓可以運作 但是 閒置/低載/中載/滿載 每個階段都會+0.15v
只是模擬100% 而不是硬要燒到多少
大多工作溫度除非是重度使用者, 不然也很少會到100%
預設沒動到電壓,全auto
如果不相信我也沒辦法,我盡量給測試圖而不是只是數據表示我實際上是真的有跑過
而不是只是參考amd給的簡報
且amd希望測試者在w10下電源管理的部分是調至高效能而非平衡或是省電
這樣才能帶來高分, 當然在高效能情況下, 就不會有降頻的可能

我會補上Aida64燒機的測試,還有省電模式下的溫度,感謝指教
 
最後編輯:

Peter_Jian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24/04
訊息
3,031
互動分數
82
點數
48
位置
桃園Costco
超頻能力有點失望,即使是用料好的板子。
這說明了不需要花費太多預算在高階的板子,超頻能力要拼人品。
水冷加持待機溫度也這麼高,只能期待下一代的製程改善...GF還是不夠力的樣子
(趕快再多一家TSMC代工)。
 

Peter_Jian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24/04
訊息
3,031
互動分數
82
點數
48
位置
桃園Costco
  • Like
Reactions: soothepain

金大帥

不是會員
已加入
1/29/16
訊息
1,092
互動分數
29
點數
48
AIDA FPU那麼弱...感覺不出有壓力=.=,我之前FX6200跑FPU 30分的溫度還沒HPI高勒,而且還是CPU+FPU一起都沒

話說其實已經不是以前舊時代的AMD了(買了就是超的年代),現在的效能如此優秀順用應該就OK了吧?

我反倒覺得好像對顯卡跟RAM的加成效益不大
 

a9285648s

初級會員
已加入
8/26/09
訊息
37
互動分數
1
點數
8
年齡
33
EK Predator 240水冷排風扇配置很怪
一般都是吹冷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