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新一代的中階顯卡 RX 460 在最近上市開賣了,記憶體容量有分為2GB以及4GB兩種,
2GB目前的售價大概在4000~4400元台幣,4GB版本大概貴一千元,約5000~5400元,
目前各廠商所推出的大多是專版或超頻版本。
AMD RX 460 以價格切點來看,目前所對到的是 NVIDIA GTX 750 Ti,
雖然說 GTX 750 Ti 並不是新卡,但它目前仍在線上販售,而且 NVIDIA 近期也未打算更新。
RX 460 最主要是以電子競技的遊戲為訴求,如《英雄聯盟》、《鬥陣特攻》…等等,
其實這些遊戲類型需求並不會太高,基本上中階顯卡都可以順跑,當然全開畫質以及高解析度是必須的。
RX 460 與先前所推出的 RX 480、470 一樣是採用 Polaris 核心架構,
不過 RX 480、470 是屬於比較大的 Polaris 10 核心,而 RX 460 是比較小的 Polaris 11 核心,
同為14nm製程,不過串流處理器的數量以及搭配的記憶體不一樣,畢竟價位上是有區隔的。
RX 460 為14組CU單元,擁有896個串流處理器,官方預設的核心時脈為1090MHz,Boost為1200MHz,
搭配 128bit GDDR5 的記憶體,容量有2GB以及4GB兩種,核心時脈為7Gbps,
功耗低於75W(各廠家設計可能會有所不同),可支援 DirectX12 以及 Vulkan 技術。
入手的這張是 MSI RX 460 2GB OC 版,目前是還未看到鋪貨,
應該近期內會有,無意外也會有4GB的版本。
RX 460 是屬於中階的顯卡,也就沒有太多華麗的特色,不過起碼軍規用料是有的,
搭載長壽命的 Solid CAP 鋁質固態電容。
配件也陽春,說明書、軟體光碟。
MSI RX 460 2GB OC 採用短板設計,搭配單風扇散熱,需佔用2個Slot。
散熱器整體為黑色,搭配部分白色綴飾,另外在散熱器右上角有msi的Logo字樣。
風扇尺寸為9公分,葉扇的表面有部分是鏡面處理。
看到背面PCB是相當短小,與PCI-E x16的插槽切齊,適合搭配小型機殼使用,
得注意一下散熱器是稍微的超過PCB,不過整體長度也僅17.2公分。
頂部有msi字樣,中階卡就別奢望有甚麼LED燈了。
輸出埠,DP、HDMI、DVI。
拆解一下來看看PCB與散熱器細節,拆卸很簡單,四顆螺絲轉下就可以分離了,
嗯…散熱膏是正常的塗法。
GPU是相當小一顆。
Polaris 11 核心。
記憶體是採用 SKhynix H5GC4H24AJR 顆粒。
供電的部分。
散熱器構造算是相當簡易型,RX 460 應該不會太熱。
單純散熱鰭片,並未使用熱導管。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5960X ES(@ 4.3GHz)
CPU Cooler: Cooler Master Nepton 240M
RAM: GSKILL DDR4 2133 4GBx4
MB: GIGABYTE X99M-Gaming 5
VGA: MSI RX 460 2GB OC
HDD: OCZ TRION 150 480GB + Seagate 2TB
PSU: FSP 皇鈦極 AURUM PT 1000W 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64bit
標題雖然寫著《救世者之樹》測試,但還是別太懶,基本的還是要測一下。
基本 Benchmark 測試
3DMark Fire Strike:5145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2458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1078
3DMark Time Spy:1894
與 RX 兩位前輩比較一下。
Unigine Valley
解析度為1920×1080,Extreme HD以及8xAA設定。
FPS:23.1
與 RX 兩位前輩比較
遊戲效能測試
Tomb Raider
特效品質設定為非常高,解析度 1920×1080,TressFX開啟,反鋸齒為FXAA。
AVG:33.0
與 RX 兩位前輩比較
Sniper Elite III
畫面設定直接套用Ultra,解析度 1920×1080。
測試方式直接使用遊戲自帶的Benchmark。
AVG:63.2
與 RX 兩位前輩比較
奇點灰燼(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畫面設定直接套用 Standard,解析度 1920×1080。
測試方式直接使用遊戲自帶的Benchmark,分別測 DirectX 11 以及 DirectX 12。
DX11:27.3
DX12:30.8
奇點灰燼這部分沒有像之前一樣套用 Carzy 設定,應該是2GB不夠用,
整體FPS只在4~5張,有點慘,所以不同設定下就沒有比較表。
全軍破敵:戰鎚(Total War: WARHAMMER)
這是專用的測試Benchmark,主要是用來測DX12,
畫面設定直接套用 Medium,解析度 1920×1080。
AVG:34.2
全軍破敵:戰鎚 與 奇點灰燼一樣是屬於即時戰略的遊戲,
測試有廣大的地圖以及密密麻麻的小兵物件等,在最高的設定下FPS張數一樣很慘,
所以調至 Medium,不同設定下也就沒有比較表。
Star Wars Battlefront
畫面設定直接套用最高,解析度 1920×1080。
遊戲測試是直接開塔圖因星生存戰,以Fraps紀錄120秒,並取平均張數。
AVG:47.1
BattleField 4
畫面特效設定套用最高,解析度 1920×1080。
測試項目為第一關,從室內可以走動之後以Fraps記錄120秒,並取平均張數。
AVG:35.6
Grand Theft Auto V
測試項目為遊戲自帶的 Benchmark。遊戲畫面解析度為 1920×1080,影像設定全開或最高。
進階影像開啟長陰影、高解析度陰影、飛行時啟用高畫質串流,
進階視野與陰影距離則是調至最低,反鋸齒FXAA開啟、MSAA關閉,設定如下。
下圖是先前測試所抓取的,所以並不是這張 RX 460 2GB誤判6GB,
只是讓大家知道這樣的設定會占用到視訊記憶體容量2999MB。
直接取成績最低的 Pass 1 測試
AVG:31.3
救世者之樹
被稱之為真RO續作,目前台灣已經正式上線,當然它的遊戲畫面比起十幾年前的RO好許多,
但與目前一些線上遊戲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畢竟風格不太一樣,
其實它的遊戲畫面門檻並不高,只要不進到人多的主城應該都還好。
遊戲設定的部分,圖像設定選項還算有一些可以調整,但細節不多,
畢竟這不是視覺系的風格,另外性能調整也可以支援低規格模式。
以下是上面設定所抓的一些截圖,在遊戲內就可以直接顯示FPS張數,直接放大表示。
因為伺服器維修後剛開機,所以在歐勒夏主城內玩家還不算多,可以看到FPS為46.35。
人越多張數越低,高階顯卡要掉到10張以下也是有可能。
不過來到郊外地圖,玩家比較少或無的時候,FPS突破天際。
就算多一點怪,FPS也有112.99張。
測試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在歐勒夏城內閒晃,另一個是在加橋森林閒晃敲怪,
主城內建物比較多,遊戲玩家也多,所以分開測試比較清楚一點。
不過測試時伺服器剛開,城內玩家其實還不算多,成績玩家自行斟酌參考了。
測試以Fraps紀錄2分鐘的遊戲張數並取平均值。
歐勒夏城內,最低34,最高187,平均99.2。
加橋森林郊外,最低78,最高205,平均154.2。
兩者差異
溫度與功耗
裸測平台,室溫28度。
待機時核心溫度在33度,風扇轉速30%。
待機時的全機功耗:56W
執行Furmark燒機測試,溫度最高控制在72度左右,風扇轉速58%。
平均張數是28,最大張數是30,差異不大,掉速並不明顯。
燒機測試時全機功耗:136W
超頻測試
使用 AMD RADEON 設定裡面的 Global WattMan 功能來進行超頻,
超頻直接提高時脈百分比6%,電壓auto、Power Limit 50%,6%超頻時脈可以到1284MHz,
對這張卡而言6%已經是緊繃,再上去會有錯誤無法過測。括弧後面為預設的成績。
3DMark Fire Strike:5504(5145)+7%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2631(2458)+7%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1069(1078)-0.8%
確實在Ultra項目不增反減,測了幾次都是如此,應該是記憶體容量的關係。
3DMark Time Spy:2029(1894)+7.1%
小結
RX 460 與 RX 470 相比,效能大概是約一半,
對於應付一些1080P下單機或線上遊戲算是夠力,有些較嚴苛的可能得調降畫面設定,
像上面所測的奇點灰燼與戰鎚這兩款即時戰略遊戲差異是最大,
特效全開掉的張數會比一般第一人稱遊戲還要多,幾乎不能跑,
但設為中階畫質可以有30張左右,免強及格,如果要到60張順暢就得還要再犧牲一點畫質了,
至於4GB版本是否會比2GB好到有感,這沒實測過就不能保證。
另外先前常測的 GRID2 未在列,主因是調整解析度就直接當掉了,這應該新版驅動程式會有修正。
2GB目前的售價大概在4000~4400元台幣,4GB版本大概貴一千元,約5000~5400元,
目前各廠商所推出的大多是專版或超頻版本。
AMD RX 460 以價格切點來看,目前所對到的是 NVIDIA GTX 750 Ti,
雖然說 GTX 750 Ti 並不是新卡,但它目前仍在線上販售,而且 NVIDIA 近期也未打算更新。
RX 460 最主要是以電子競技的遊戲為訴求,如《英雄聯盟》、《鬥陣特攻》…等等,
其實這些遊戲類型需求並不會太高,基本上中階顯卡都可以順跑,當然全開畫質以及高解析度是必須的。
RX 460 與先前所推出的 RX 480、470 一樣是採用 Polaris 核心架構,
不過 RX 480、470 是屬於比較大的 Polaris 10 核心,而 RX 460 是比較小的 Polaris 11 核心,
同為14nm製程,不過串流處理器的數量以及搭配的記憶體不一樣,畢竟價位上是有區隔的。
RX 460 為14組CU單元,擁有896個串流處理器,官方預設的核心時脈為1090MHz,Boost為1200MHz,
搭配 128bit GDDR5 的記憶體,容量有2GB以及4GB兩種,核心時脈為7Gbps,
功耗低於75W(各廠家設計可能會有所不同),可支援 DirectX12 以及 Vulkan 技術。
入手的這張是 MSI RX 460 2GB OC 版,目前是還未看到鋪貨,
應該近期內會有,無意外也會有4GB的版本。
RX 460 是屬於中階的顯卡,也就沒有太多華麗的特色,不過起碼軍規用料是有的,
搭載長壽命的 Solid CAP 鋁質固態電容。
配件也陽春,說明書、軟體光碟。
MSI RX 460 2GB OC 採用短板設計,搭配單風扇散熱,需佔用2個Slot。
散熱器整體為黑色,搭配部分白色綴飾,另外在散熱器右上角有msi的Logo字樣。
風扇尺寸為9公分,葉扇的表面有部分是鏡面處理。
看到背面PCB是相當短小,與PCI-E x16的插槽切齊,適合搭配小型機殼使用,
得注意一下散熱器是稍微的超過PCB,不過整體長度也僅17.2公分。
頂部有msi字樣,中階卡就別奢望有甚麼LED燈了。
輸出埠,DP、HDMI、DVI。
拆解一下來看看PCB與散熱器細節,拆卸很簡單,四顆螺絲轉下就可以分離了,
嗯…散熱膏是正常的塗法。
GPU是相當小一顆。
Polaris 11 核心。
記憶體是採用 SKhynix H5GC4H24AJR 顆粒。
供電的部分。
散熱器構造算是相當簡易型,RX 460 應該不會太熱。
單純散熱鰭片,並未使用熱導管。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5960X ES(@ 4.3GHz)
CPU Cooler: Cooler Master Nepton 240M
RAM: GSKILL DDR4 2133 4GBx4
MB: GIGABYTE X99M-Gaming 5
VGA: MSI RX 460 2GB OC
HDD: OCZ TRION 150 480GB + Seagate 2TB
PSU: FSP 皇鈦極 AURUM PT 1000W 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64bit
標題雖然寫著《救世者之樹》測試,但還是別太懶,基本的還是要測一下。
基本 Benchmark 測試
3DMark Fire Strike:5145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2458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1078
3DMark Time Spy:1894
與 RX 兩位前輩比較一下。
Unigine Valley
解析度為1920×1080,Extreme HD以及8xAA設定。
FPS:23.1
與 RX 兩位前輩比較
遊戲效能測試
Tomb Raider
特效品質設定為非常高,解析度 1920×1080,TressFX開啟,反鋸齒為FXAA。
AVG:33.0
與 RX 兩位前輩比較
Sniper Elite III
畫面設定直接套用Ultra,解析度 1920×1080。
測試方式直接使用遊戲自帶的Benchmark。
AVG:63.2
與 RX 兩位前輩比較
奇點灰燼(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畫面設定直接套用 Standard,解析度 1920×1080。
測試方式直接使用遊戲自帶的Benchmark,分別測 DirectX 11 以及 DirectX 12。
DX11:27.3
DX12:30.8
奇點灰燼這部分沒有像之前一樣套用 Carzy 設定,應該是2GB不夠用,
整體FPS只在4~5張,有點慘,所以不同設定下就沒有比較表。
全軍破敵:戰鎚(Total War: WARHAMMER)
這是專用的測試Benchmark,主要是用來測DX12,
畫面設定直接套用 Medium,解析度 1920×1080。
AVG:34.2
全軍破敵:戰鎚 與 奇點灰燼一樣是屬於即時戰略的遊戲,
測試有廣大的地圖以及密密麻麻的小兵物件等,在最高的設定下FPS張數一樣很慘,
所以調至 Medium,不同設定下也就沒有比較表。
Star Wars Battlefront
畫面設定直接套用最高,解析度 1920×1080。
遊戲測試是直接開塔圖因星生存戰,以Fraps紀錄120秒,並取平均張數。
AVG:47.1
BattleField 4
畫面特效設定套用最高,解析度 1920×1080。
測試項目為第一關,從室內可以走動之後以Fraps記錄120秒,並取平均張數。
AVG:35.6
Grand Theft Auto V
測試項目為遊戲自帶的 Benchmark。遊戲畫面解析度為 1920×1080,影像設定全開或最高。
進階影像開啟長陰影、高解析度陰影、飛行時啟用高畫質串流,
進階視野與陰影距離則是調至最低,反鋸齒FXAA開啟、MSAA關閉,設定如下。
下圖是先前測試所抓取的,所以並不是這張 RX 460 2GB誤判6GB,
只是讓大家知道這樣的設定會占用到視訊記憶體容量2999MB。
直接取成績最低的 Pass 1 測試
AVG:31.3
救世者之樹
被稱之為真RO續作,目前台灣已經正式上線,當然它的遊戲畫面比起十幾年前的RO好許多,
但與目前一些線上遊戲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畢竟風格不太一樣,
其實它的遊戲畫面門檻並不高,只要不進到人多的主城應該都還好。
遊戲設定的部分,圖像設定選項還算有一些可以調整,但細節不多,
畢竟這不是視覺系的風格,另外性能調整也可以支援低規格模式。
以下是上面設定所抓的一些截圖,在遊戲內就可以直接顯示FPS張數,直接放大表示。
因為伺服器維修後剛開機,所以在歐勒夏主城內玩家還不算多,可以看到FPS為46.35。
人越多張數越低,高階顯卡要掉到10張以下也是有可能。
不過來到郊外地圖,玩家比較少或無的時候,FPS突破天際。
就算多一點怪,FPS也有112.99張。
測試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在歐勒夏城內閒晃,另一個是在加橋森林閒晃敲怪,
主城內建物比較多,遊戲玩家也多,所以分開測試比較清楚一點。
不過測試時伺服器剛開,城內玩家其實還不算多,成績玩家自行斟酌參考了。
測試以Fraps紀錄2分鐘的遊戲張數並取平均值。
歐勒夏城內,最低34,最高187,平均99.2。
加橋森林郊外,最低78,最高205,平均154.2。
兩者差異
溫度與功耗
裸測平台,室溫28度。
待機時核心溫度在33度,風扇轉速30%。
待機時的全機功耗:56W
執行Furmark燒機測試,溫度最高控制在72度左右,風扇轉速58%。
平均張數是28,最大張數是30,差異不大,掉速並不明顯。
燒機測試時全機功耗:136W
超頻測試
使用 AMD RADEON 設定裡面的 Global WattMan 功能來進行超頻,
超頻直接提高時脈百分比6%,電壓auto、Power Limit 50%,6%超頻時脈可以到1284MHz,
對這張卡而言6%已經是緊繃,再上去會有錯誤無法過測。括弧後面為預設的成績。
3DMark Fire Strike:5504(5145)+7%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2631(2458)+7%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1069(1078)-0.8%
確實在Ultra項目不增反減,測了幾次都是如此,應該是記憶體容量的關係。
3DMark Time Spy:2029(1894)+7.1%
小結
RX 460 與 RX 470 相比,效能大概是約一半,
對於應付一些1080P下單機或線上遊戲算是夠力,有些較嚴苛的可能得調降畫面設定,
像上面所測的奇點灰燼與戰鎚這兩款即時戰略遊戲差異是最大,
特效全開掉的張數會比一般第一人稱遊戲還要多,幾乎不能跑,
但設為中階畫質可以有30張左右,免強及格,如果要到60張順暢就得還要再犧牲一點畫質了,
至於4GB版本是否會比2GB好到有感,這沒實測過就不能保證。
另外先前常測的 GRID2 未在列,主因是調整解析度就直接當掉了,這應該新版驅動程式會有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