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顯示卡

MSI RTX 4080 SUPRIM X 開箱測試, RTX 3090 Ti 差異比較

NVIDIA 在今天(15)晚上10點正式解禁了 RTX 4080 ,原本這型號在發布時有 16GB 與 12GB 兩款,不過這不只是記憶體容量上的差異,就連核心數規格也差蠻多的,大概考量到後續產品等級區別命名, 12GB 規格已經取消推出,據傳是更名為 RTX 4070 Ti 這個型號。至於後續會不會插回 12GB 但核心規格不同的版本?不好說。

NVIDIA RTX 40 系列目前就只有 RTX 4090 與 RTX 4080 這兩款,基本上這一代特色都一樣,採用了新一代的 Ada Lovelace 架構,使用第三代的 RT Core 與第4代的 Tensor Core,製程相較於上一代的 Samsung 8nm 製程,換為台積電特規的 N4 製程。

RTX 4080 核心晶片使用的是代號 AD103,有9728個 CUDA,記憶體的部分則是搭配 256bit GDDR6X 16GB ,公版的核心 Boost 速度為 2505MHz,記憶體為 22.4Gbps,各家廠商專版、超頻版本在核心上可能會高一點。核心對比 RTX 4090 的16384個 CUDA 是差很多,這中間就有許多型號的可能性,只是何時要出就不知道了。

RTX 4080 AD103 GPU 架構圖。


29.jpg

此次開箱的是 MSI RTX 4080 SUPRIM X ,這也是 MSI RTX 4080 裡面最為高階的,另外還有 RTX 4080 GAMING TRIO、 VENTUS 3X 兩系列,目前沒看到 Liquid 水冷版本。

01.jpg

MSI RTX 4080 SUPRIM X 主要特色,採用 TRI FROZR 3 散熱設計,包括 TORX Fan 5.0 散熱風扇、CORE PIPE 方形導熱管、CPU 與 VRAM 披覆均熱板。並搭配 MSI CENTER 軟體即時監控、調整和優化等。

02.jpg

外盒採用直掀式設計,下方有 CHANGE THE GAME 的口號。

03.jpg

配件有說明書、SUPRIM 滑鼠墊、3個 8pin 轉 16pin 電源接頭、顯卡支撐架。

04.jpg

SUPRIM 的滑鼠墊,交叉呈現立體 Z 型,整體質感不錯,四邊有車縫線防止表皮用久外翻。

05.jpg

3個 8pin 轉 16pin 電源接頭,比 RTX 4090 要少1個 8pin,顯卡相對是省電一點,接頭包裝上也提醒了玩家,三條線請單一連接,勿使用一條轉2個 8pin 接線。

06.jpg

有顯卡支撐架,可依機殼位置調整支撐高度,支撐架側邊採用鏤空設計,邊緣還有鑽切處理,質感不錯。

07.jpg

MSI RTX 4080 SUPRIM X 相當巨大,與先前推出 RTX 4090 SUPRIM X 應該是相同的散熱器,尺寸一樣 336x142x78mm,整體重量輕一點,應該是供電 PCB 上的差異,不過仍要2364g。

08.jpg

SUPRIM 邁向第二代,與第一代風格一致,細節上有點差異,散熱器外蓋上有髮絲紋處理,風扇框架為八角形,框架右側邊則埋有 LED 燈效。

09.jpg

採用 TRI-FROZR 3S 散熱設計,在風扇上面升級改款為 TORX FAN 5.0,增加了空氣壓力,與軸流扇相比可增加23%的氣流。

10.jpg

可以看到扇葉三個一組外緣相連,可使低轉速仍保持高壓氣流。相連的尾端則是斜切內折,可減少亂流與阻力。另外在八角框架與風扇之間還有一個風扇罩設計,它稍為的凸起於外殼一些,進一步提高氣流穩定性與集中。

11.jpg

底下的散熱器真的很巨,需4個插槽。

12.jpg

另外在 PCB 上也有金屬支撐架。

15.jpg

顯卡框架上的一些斜切線條有部分採用鑽切拋光處理,質感看起來很好。

13.jpg

14.jpg

內部採用10根熱導管搭配與 GPU、 VRAM 接觸的均熱板,散熱鰭片則帶有V形切口,提高流動效率。

16.jpg

頂部可以看到部分外露的散熱鰭片,風扇框架上面則有型號字樣。

17.jpg

SUPRIM MSI 字樣有 RGB 燈效,在 MSI 字樣區塊用了鏡面處理,且帶有立體折線。

18.jpg

背面有金屬板,支撐兼具散熱功能,外觀上也是應用了斜切紋設計,部分採用鏡面綴飾與髮絲紋處理。

19.jpg

20.jpg

散熱器長度超過 PCB 一些,尾部也做了開窗鏤空,可以讓廢熱更快導出。開窗的左側也有一個代表 SUPRIM 的幾何形狀鏡面 LOGO,這部分有 RGB 燈效。

21.jpg

採用 12VHPWR 單 16pin。 NVIDIA 公版規格上是 320W,不過專版就會高一點,MSI RTX 4080 SUPRIM X 建議是使用 850W 電源供應器,最低 750W 以上。

22.jpg

有 SILENT 靜音與 GAMING 遊戲雙 BIOS 設計。

23.jpg

輸出埠有3個 DP、1個 HDMI。

24.jpg

燈效預載是白色,可以透過軟體與主板其他周邊同步。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3900K
CPU Cooler: MSI MEG CORELIQUID S360
RAM: T-FORCE x VALKYRIE DELTA RGB DDR5-6000 16GBx2
MB: GIGABYTE Z790 AERO G
VGA: MSI RTX 4080 SUPRIM X
SSD: GIGABYTE AORUS RAID SSD 2TB
PSU: MSI A1000G PCIE5
OS: Windows 11

MSI RTX 4080 SUPRIM X 的預設核心為2205MHz,Boost 2625MHz,相比公版 2505 MHz 要多出4.8%。記憶體則是一樣 22.4Gbps。

3DMark 效能測試
Fire Strike Extreme:32490
Graphics Score:34422

31.jpg



x1.png

Fire Strike Ultra:17992
Graphics Score:17457

32.jpg



x2.png

Time Spy:27795
Graphics Score:28808

33.jpg



x3.png

Time Spy Extreme:13981
Graphics Score:14115

34.jpg



x4.png

Speed Way:7223

35.jpg



x5.png

Port Royal:18053

36.jpg



x6.png

DirectX Raytracing:86.41 FPS

37.jpg



x7.png

DLSS 2 (4K Performance)
off:39.61 FPS
on:104.12 FPS

38.jpg



x8.png

DLSS 3 (4K Performance)
off:39.25 FPS
on:168.32 FPS

39.jpg



x9.png

遊戲效能
分別測試 1080p、2K、4K 三種解析度,以下遊戲皆為圖形設定最高,無 DLSS,多數是使用遊戲自帶的 Benchmark 進行測試。

1920×1080

x10.png

2560×1440

x11.png

3840×2160

x12.png

DLSS 3 遊戲效能測試
DLSS 3 可以說是 RTX 40 系列的重點之一,目前也只有 RTX 40 系列才有,雖然說會不會全系列的下放還不好說 XD。新的 DLSS 3 簡單解釋就是,透過不犧牲太多畫質(肉眼可能難以分辨)來提高更多的遊戲效能。而這技術是靠 AI 運算而來,先以 1080p 解析度渲染幀畫面,透過 AI 計算輸出為 4K 畫面。

04.jpg

第1幀有 3/4 的畫面是透過 DLSS 3 重建,而第2幀則是全部由 AI 計算幀到幀的運動方向和速度重建,原本渲染的第1幀、第2幀之間都會有一張新的幀,所以傳統渲染方式計算的只有 1/8,最終遊戲畫面有 7/8 都是靠 DLSS 3 算出來的,這也大大的提升了效率。

06.jpg

官方所提供的效能差異,有些甚至能達到4倍以上。

08.jpg

以下實測兩款有支援 DLSS 3 的遊戲,《電馭叛客2077》以及《瘟疫傳說:安魂曲》。

《電馭叛客2077》在 DLSS 選項裡面並不會顯示這是 DLSS 2 或 3,但很明顯的會有一個 DLSS Frame Generation 的項目,也就是 DLSS 3 技術裡面的畫格生成,這部分要打開才會有更高的效能提升。

54.jpg

《瘟疫傳說:安魂曲》一樣在影像裡面有 DLSS 畫面生成的選項,另外 NVIDIA Reflex 低延遲也需要打開,才會有更好的效能。

52.jpg

測試皆套用最高畫質,DLSS 設為 Performance,RTX 3090 Ti 因為不支援 DLSS 3,所以是跑 DLSS 2 。

x15.png

x16.png

x17.png

溫度與功耗
MSI RTX 4080 SUPRIM X 待機溫度40.6度左右,Hot Spot 50.6度,風扇轉速為 0,還未達啟用溫度。
待機時全機的功耗約 107W,GPU-Z Board Power Draw 測得 15.5W。

41.jpg

Furmark 進行燒機測試10分鐘,GPU 溫度63.5度,Hot spot 73.9度,風扇轉速58%,測得平均張475,最大485,差異不大,並沒有因溫度控制而掉速。全載時全機功耗 468W 左右,GPU-Z Board Power Draw 測得 321.2W。

42.jpg

在 Furmark 燒機測試上可能是比較重負載,為了限制在預設功耗 320W 上面,所以測試時脈只達到 1725MHz 左右,相比 Boost 2625MHz 甚至預設的 2205MHz 都還低不少。

測試一下,透過 Afterburner 把 Power Limit 拉到 125%,這時候燒機時脈可以往上提升到 2505MHz 左右,功耗也會來到 400W。另外也可以看到這平均張是553,比上面的475要提升了16.4%,不過這並不代表拉到 400W 就可額外得到這些效能,畢竟遊戲時並不是燒機,但較不會受到功耗限制而調降頻率影響效能,相對也比較耗電就是。

400W 燒機 Furmark 測試10分鐘,GPU 溫度67.5度,Hot spot 78.6度,風扇轉速66%,測得平均張553,最大562。全載時全機功耗 536W 左右,GPU-Z Board Power Draw 測得 399.4W。

43.jpg

x13.png

x14.png

超頻測試
在不拉高 Power limit(維持 100%)的情況下,核心時脈可以 +200MHz,或許可以更高一些,沒有太多時間去測極限,記憶體則可以拉到 +1600MHz(25.6Gbps)。核心 +7.6%,記憶體 +14.3% 過測 3DMark,測試時 GPU 時脈有達到 3GHz 以上,下方括弧為預設成績比較。

Fire Strike Ultra:18924(17992)+5.2%
Graphics Score:18458(17457)+5.7%

51.jpg

Time Spy Extreme:14631(13981)+4.6%
Graphics Score:14899(14115)+5.6%

52.jpg

小結
整體來看 RTX 4080 效能大概是超過 RTX 3090 Ti 約 10~30%,依遊戲、解析度、API 不同有所差異性,不過差最多還是在於 RTX 4080 有支援 DLSS 3 ,《電馭叛客2077》在 4K 解析度下開啟光追但無 DLSS 加持只有29張,開啟之後111張,效能增加 283%,而《瘟疫傳說:安魂曲》在 4K 解析度最高畫質無 DLSS 是54張,開啟之後可達到135,增加 150%,相對 RTX 3090 Ti 只有 DLSS 2 是有相當大的差別,未來也會有更多遊戲加入支援 DLSS 3 ,這無疑是升級 RTX 40 系列的一大優點。且 RTX 4080 在功耗與溫度上也比 RTX 3090 Ti 要低許多。

MSI RTX 4080 SUPRIM X 所用的 TRI FROZR 3 散熱設計在解熱上是相當不錯,Furmark 燒機時大概只到64度,風扇轉速 58%,即便 Power Limit 拉到 125% 400W 的情況下燒機也只到68度,風扇轉速 66%,所以 400W 也是相當輕鬆,風扇轉速對應也都還有餘裕的空間,且即便 6x% 的轉速也並沒有明顯的聲音。

以下是目前的售價參考
MSI GeForce RTX 4080 16GB SUPRIM X $49,990
MSI GeForce RTX 4080 16GB GAMING X TRIO $46,990
MSI GeForce RTX 4080 16GB VENTUS 3X OC $42,990

blackleo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0/8/03
訊息
191
互動分數
7
點數
18
這價錢實在太臭,無敵盤,NV就是要你加點錢直上4090…
 

zxcvb680

榮譽會員
已加入
2/5/09
訊息
1,888
互動分數
10
點數
38
年齡
35
SUPRIM X散熱很好.感謝大大分享. 規格臭4070當4080賣 CUDA 9728 .才256BitGDDR6X. 賣礦卡價.不如卡王4090
 

zxcvb680

榮譽會員
已加入
2/5/09
訊息
1,888
互動分數
10
點數
38
年齡
35
這價錢實在太臭,無敵盤,NV就是要你加點錢直上4090…
對.加購規格閹割太離譜. CUDA核心. 9728. 才256Bit GDDR6X. . 不如卡王4090. 不如前代3080還有320Bit. 384Bit GDDR6X
 

blackleo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0/8/03
訊息
191
互動分數
7
點數
18
請問
這4080的NV控制台有ECC 功能嗎?
謝謝東哥啦
 

blackleo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0/8/03
訊息
191
互動分數
7
點數
18

blackleo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0/8/03
訊息
191
互動分數
7
點數
1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