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評測

MSI MPG B760M EDGE TI WIFI 開箱測試, 12+1+1相供電設計

MSI 在 Intel 14代推出的時候也新增了一些對應的晶片組產品更新,其中在 MPG 上面以後綴字樣 TI 為主,除了主機板上的散熱器採用"鈦銀"風格之外,在擴充的部分也相應升級,當然 Z790 主要對應 K 版處理器,而 B760 則是非 K 版為搭配優選,最近 Intel 在 CES 上面也正式解禁了14代非 K 版,目前第一時間台灣也開賣了,來看看此次要開箱介紹的理想伴侶 MSI MPG B760M EDGE TI WIFI 。

MSI 早前在 EDGE 版本上曾推出 B760I EDGE WIFI ,不過這張板子是 Mini-TX 的尺寸,而 B760M EDGE TI WIFI 則是 M-ATX,兩者因尺寸關係在擴充上面就有明顯差異性,然而相對目前一樣在線販售的 B760M MORTAR MAX WIFI 則是較為相近的產品定位,而 EDGE 則在 M.2 的數量更多(3 vs 2),另外還配上了比較高級的 WIFI 天線、免螺絲安裝的 M.2 Shield Frozr 散熱片。

MSI MPG B760M EDGE TI WIFI 。


01.jpg

主要特色,採用12+1+1相 VRM 供電設計、M.2 Shield Frozr 散熱片、免螺絲 M.2 安裝、Lightning Gen5、WIFI 6E / 藍牙 5.3 無線網路、DDR5 記憶體、加大散熱片、USB 3.2 Gen 2×2 20Gbps、2.5G 有線網路。

02.jpg

配件有快速安裝手冊、標籤貼紙、無線天線、2個 M.2 Locker、前置 IO 連接線、1條 SATA。

03.jpg

搭配較有質感的天線座。

04.jpg

MSI MPG B760M EDGE TI WIFI 採用 M-ATX 尺寸,雖然比 ATX 小一點,但用料上也並不馬虎,另外在散熱片的部分則是承襲 EDGE 採用了銀色搭配。

05.jpg

06.jpg

在供電上散熱片上面也盡可能的加大了散熱面積並延伸到了後 IO 上面。

07.jpg

供電散熱片上面有 MSI 龍紋的圖案,這部分有支援 ARGB 燈效。

08.jpg

側邊可見鋁擠鰭片。另外在顏色的部分似乎更為亮銀一點,符合 TI 的型號。

09.jpg

12.jpg

13.jpg

14.jpg

供電的部分採用 12+1+1 相 VRM 設計,75A DrMOS,支援 Core i9-14900 也沒問題。

10.jpg

在供電與散熱片接觸的部分輔以 7W/mK 散熱墊加速導熱。

11.jpg

CPU 供電採用2個 8pin。

15.jpg

LGA1700 腳位,支援12、13、14代處理器。

16.jpg

4個 DDR5 記憶體插槽,最高可擴充 192GB,支援單條 48GB。時脈的部分最高7800+MHz(OC)。

17.jpg

在主電源接口側邊有簡易的除錯燈,可用於判別不開機時故障硬體。

18.jpg

支援1個 USB 3.2 Gen 2 Type-C、1組 USB 3.2 Gen 1。

19.jpg

支援6個 SATA。

33.jpg

晶片組散熱片與 M.2 散熱片也一部份做了延伸設計,在散熱片上並有標示了 EDGE 以及 LIGHTNING GEN 4 M.2 字樣。

20.jpg

晶片組上有 MPG 字樣與圖案,不過這部分並沒有燈效。

21.jpg

靠近處理器這個 M.2 採用 Shield Frozr 散熱片,左側按壓可快拆。

22.jpg

左側按壓往上推即可拆下。

25.jpg

擴充卡槽有1個 PCIe 5.0 x16、1個 PCIe 3.0 x4。x16 的部分有金屬護甲。

23.jpg

這個 PCIe 3.0 x4 插槽的尾部並沒有封閉,所以即便是 x16 長度的卡也是可以安裝。

24.jpg

3個 M.2 插槽都有對應散熱片以及導熱墊,3個都是 PCIe 4.0 x4 規格。

26.jpg

3個都有 M.2 安裝免螺絲機制。

27.jpg

音效的部分是採用 Realtek ALC897 晶片組,獨立區域以及搭配音效專用電容,支援7.1聲道。

28.jpg

後方 IO 埠,有4個 USB 2.0、 DP、HDMI、CMOS 鍵、3個 USB 3.2 Gen 2、1個 USB 3.2 Gen 2×2 Type-C、2.5G 有線網路埠(Realtek 2.5G 晶片)、Wi-Fi 6E 天線接口、5個音源輸出入、1個 S/PDIF 光纖輸出。

29.jpg

燈效的部分在供電散熱片上,支援軟體調整。

30.jpg

31.jpg

32.jpg

BIOS 簡介
BIOS 的部分與先前 B760 是一樣的,在介面上並沒有甚麼改變。以下是簡易模式,可以看到一些硬體資訊,以及可快速開關一些功能。

41.jpg

進階畫面的中間風格其實每一系列都不太一樣。

42.jpg

雖然保有 OC 選項,但 B760 並不支援超頻,但可以針對記憶體超頻、電壓、CPU 進階選項等來做調整。

43.jpg

45.jpg

46.jpg

CPU 進階選項,在 Power Limit 可以選擇 4096W 來達到較好的效能,這部分進 BIOS 時選擇水冷散熱器就會直接套用。

44.jpg

支援完整記憶體參數調整。

47.jpg

BIOS 內可調整溫度與風扇轉速對應關係。

48.jpg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14700K
CPU Cooler: MSI MAG CORELIQUID E360
RAM: 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6800 16GBx2
MB: MSI MPG B760M EDGE TI WIFI
VGA: MSI RTX 4060 Ti GAMING X TRIO
SSD: GIGABYTE AORUS RAID SSD 2TB
PSU: MSI MPG A1000G
OS: Windows 11

效能測試
CPU-Z
CPU Single:895.5
CPU Multi:14345.4

51.jpg

SuperPI 1M:5.963s
CPUmark99:873

52.jpg

Memory Benchmark
Read:107.10 GB/s
Write:102.48 GB/s
Copy:100.05 GB/s
Latency:65.9 ns

53.jpg

7-Zip 21.00
壓縮:178240 MIPS
解壓縮:200953 MIPS
整體評等:189596 MIPS

54.jpg

x264 FHD Benchmark:130.1

55.jpg

POV-Ray:24.32s

56.jpg

CINEBENCH R20
CPU:12636 pts
CPU 單核心:816 pts

57.jpg

CINEBENCH R23
CPU:32978 pts
CPU 單核心:2126 pts

58.jpg

CINEBENCH 2024
GPU:12382 pts
CPU:1883 pts
CPU 單核心:128 pts

59.jpg

V-Ray:22870

60.jpg

V-Ray GPU CUDA:1385

61.jpg

V-Ray GPU RTX:1982

62.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6172
Graphics score:16415
Physics score:51939

63.jpg

3DMark Time Spy:14720
Graphics score:13782
CPU score:23975

64.jpg

3DMark CPU Profile
1 thread:1189
2 threads:2361
4 threads:4672
8 threads:8598
16 threads:11381
Max threads:14523

65.jpg

Geekbench 5
Single:2212
Multi:23360

66.jpg

小結
因為手上並沒有非 K 版的處理器,所以先拿顆 14700K 頂著測,雖然 B760 晶片組並不支援超頻,但 MSI MPG B760M EDGE TI WIFI 仍能發揮到其效能,搭配高頻 DDR5-6800 也是直接套 XMP 使用,整體用來搭配也是還不錯的,畢竟現在能超頻的處理器出廠都壓到很緊繃,要超也很有限了。

最後快速整理一下 MPG B760M EDGE TI WIFI 與 B760M MORTAR MAX WIFI 的差異,主要這兩張規格比較相似,前者高出1000元台幣,有 M.2 快拆免螺絲散熱片、較高質感的天線座、多1個 M.2 插槽、供電散熱有 RGB 燈效,其餘則是大同小異,就外觀質感也是 EDGE 較好一點。以上供各位入手參考。

laudmankimo

榮譽會員
已加入
9/22/06
訊息
1,028
互動分數
96
點數
48
上網查了B760晶片組的SATA個數只有4個,這片板子多2個SATA應該是用了額外的控制晶片,可惜6個SATA用於TRUENAS的RAID Z2陣列還是不夠用,至少需要8個,建議微星出一片定位相似但是PCH換成H770,CPU跟PCH之間的頻寬也能多出一倍
 
最後編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