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器評測

InWin AR36 一體式水冷開箱, 9900X 溫度測試

InWin 迎廣最近推出了新的 AIO 一體式水冷 AR 系列,目前只有 360 冷排尺寸 AR36 ,主要是針對高階處理器使用,迎合現在有不少玩家偏好主機白化,除了常見黑色,也推出了白色版本供選擇,白色版本在冷排、風扇框、水管、水冷頭都是採用白色設計。可支援目前最新的 AMD AM5 以及 Intel LGA1851 平台,當然也包括舊平台支援。

InWin AR36 在風扇與水冷頭上都有 ARGB 燈效,燈效的部分主要是靠連動主機板或第三方控制器來進行調整控制,可相容目前各大主板,如 ASUS AURA、GIGABYTE RGB FUSION 2.0、MSI MYSTIC LIGHT SYNC 以及 ASRock POLYCHROME SYNC 。

入手開箱測試的是黑色版本


01.jpg

InWin AR36 規格
水管長度:450mm
冷排尺寸:397 x 120 x 27mm
水冷頭尺寸:65 x 65 x 56mm
水泵轉速:3100 RPM
風扇尺寸:120 x 120 x 25mm
風扇軸承:長效油封軸承
風扇轉速:900~2200 RPM
風扇風量:60.1 CFM
風扇風壓:2.27 mmH2O
風扇噪音:20.5 dBA

可支援腳位,Intel LGA115x / 1200 / 1700 / 1851 ;AMD AM5 / AM4。

02.jpg

配件有3顆 Neptune AN120 風扇、Intel 平台背板、AMD 扣具、Intel 扣具、固定螺絲、散熱膏、燈效延長接線、風扇電源延長接線。並沒有紙本說明書,電子說明書需掃外盒的 QR-Code。

03.jpg

風扇的部分是 InWin 自家的 Neptune AN120,主打靜音又有不錯的風壓以及效能,在燈效與電源連接線的部分也縮短了許多,畢竟水冷冷排使用都是併著,不需要太長的接線,縮短也可以減少理線困擾。

04.jpg

Neptune AN120 採用一體成形扇葉,可以看到外圈是相連,現在不少顯卡風扇都做成這樣,可以集中氣流,減少氣流分離,並降低噪聲。當然白色扇葉主要是為了凸顯燈效。

05.jpg

風扇採用長效油封軸承,轉速為 900~2200 RPM,風量最大 60.1 CFM,風壓最大 2.27 mm/H2O,噪音值 20.5 dBA。

06.jpg

側邊有標示氣流方向以及 InWin Logo。

07.jpg

四邊前後都有橡膠墊防止共振。

08.jpg

12V 0.17A。

09.jpg

水管的長度有 450mm,外部有包覆編織線。

10.jpg

幫浦是內建於水冷頭,採用三相六極馬達,提供長效且穩定的運轉,同時噪音也比較低,搭配底部大面積銅材質,可以大幅提升散熱效率。

11.jpg

12.jpg

在水冷頭外觀採用了無限鏡面的設計,開機後頂部是 InWin Logo ,透過 ARGB 可呈現絢麗的燈效與反射。

13.jpg

水冷頭側邊連接的水管可以配合冷排安裝調整角度。

14.jpg

水冷頭連接線有 3pin 幫浦電源、ARGB 燈效線。

15.jpg

底部採用銅材質,並且中間有微凸設計,可以確保與 CPU 更緊密的接觸。

16.jpg

360mm 水冷排,厚度 27mm,加上風扇的厚度是 52mm。

17.jpg

水冷排採用 20 FPI (fins per inch) 的高密度設計,提供更大散熱面積。

18.jpg

測試使用 AM5 平台,以下簡介一下安裝步驟。
水冷頭先套上 AM4 / AM5 平台的扣具,側邊有卡溝套到底固定。

22.jpg

兩側邊安裝螺絲與 AMD 扣具,螺絲可以先轉兩三圈不會脫落就好,畢竟要留點空間才比較好套入主板兩側的卡扣。

23.jpg

兩側邊卡入主板扣具,螺絲鎖緊固定。

24.jpg

水冷排安裝風扇。

19.jpg

串接風扇電源以及燈效線。

20.jpg

燈效的部分有 Lock-N-Go 的防脫落設計,對接有個卡扣。說實在一般燈效接頭因為針腳較細的關係,所以還蠻容易鬆脫。

21.jpg

測試前先來看看燈效的部分,燈效需連接至主機板或第三方控制器來調整或同步。

25.jpg

水冷頭的部分如果要 Logo 看起來是正,水管就必須在右側邊。不過還好並不會干涉到第四根記憶體插槽。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 9 9900X
CPU Cooler: InWin AR36
RAM: ADATA LANCER RGB DDR5-8000 16GBx2
MB: MSI X870E EDGE TI WIFI
VGA: MSI RTX 4060 Ti GAMING X TRIO
SSD: GIGABYTE AORUS Gen4 SSD 1TB
PSU: InWin 1065
OS: Windows 11

處理器使用 Ryzen 9 9900X,測試 CINEBENCH 在多工負載的效能,主要用於判斷有無因溫控而掉速。平台除了記憶體套用 EXPO 之外,其餘皆為預設。

CINEBENCH R23
CPU Multi:33120 pts
最高溫:71度

31.jpg

CINEBENCH 2024
CPU Multi:1913 pts
最高溫:74度

32.jpg

CINEBENCH 2024 10分鐘燒機
CPU Multi:1911 pts
最高溫:75度

33.jpg

FPU 10分鐘燒機測試
最高溫:75度

34.jpg

小結
AMD Ryzen 9 9900X 使用 InWin AR36 是沒問題的,在 CINEBENCH R23、2024 的多工負載測試下可以發揮既有的效能,分數都有達標,在 CINEBENCH 2024 項目下有測試10分鐘燒機,分數與單趟只差2分,基本上可視為是誤差值,並沒有因為溫度控制而掉速,溫度的部分也與單趟差1度。另外也測試了 FPU 燒機項目,10分鐘最高溫落約75度,散熱效能算是還不錯。

另外風扇在 CPU 全負載時聲音並沒有很大,裸測平台下是有點聲音,但不至於吵雜,如果安裝於機殼內應該更不明顯。 AR36 算是測過 360 AIO 裡噪音較低,有些水冷在全轉時聲音是真的很有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