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Win 最近推出了新款 Middle-Tower 機箱,型號 216,實際上這款機箱就是之前開箱過的 C200 孿生兄弟。InWin C200 無透側以樸素、高儲存擴充應用為主要訴求,而 216 則是有玻璃側板,走較為簡約的風格,內部擴充支援較屬於一般玩家路線。
InWin 216
![0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1.jpg)
配件有安裝螺絲、顯卡支架、束帶,說明書的部分採用電子化,掃 QR Code 可以觀看。
![0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2.jpg)
InWin 216 採用 Middle Tower 尺寸,但仍可支援到 E-ATX 主機板,有7個 PCI-E 插槽,支援顯卡38公分,CPU 散熱器16.6公分,有2個3.5吋(相容2.5吋)、2個2.5吋,散熱的部分出廠無預裝任何風扇,前面內側支援3顆12公分,可相容於36公分水冷排,頂部2顆12公分,後方1顆12公分風扇。
![0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3.jpg)
外觀上採用簡約的設計面板左側有斜切邊設計,上方有 InWin 字樣,左側為鋼化玻璃,上面兩顆手轉螺絲固定。
![0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4.jpg)
![0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5.jpg)
頂部是平整,有大面積的通風孔。
![06.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6.jpg)
對應的外部有舖上磁吸式濾網。比較令人好奇,既然留了那比較多的空間,怎不洞挖多一點,支援2×14公分?
(這部分 InWin 有給了答案,主要是原本就設定為12公分常用尺寸,如果12/14通用,裝12公分會比較不好看,且會有回流問題,另外開孔稍微偏右一點是為了要閃 CPU 8pin 走線,如果裝14公分空間上也比較擠,不好安裝。)
![07.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7.jpg)
IO 埠在面板頂部,有電源鍵、2個USB3.0、耳麥孔。
![08.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8.jpg)
面板左側採斜切邊,切邊上是金屬髮絲紋處理,上邊有 InWin 字樣。
![09.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9.jpg)
面板斜切邊內側有溝槽設計,溝側內右側邊是通風孔。
![10.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0.jpg)
中間用來通風。
![1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1.jpg)
面板的右側邊也有通風孔。右側板與玻璃側板一樣採用上面兩顆手轉螺絲固定。
![1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2.jpg)
後方,擴充卡槽為7+2。
![1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3.jpg)
鋼化玻璃側板採用上緣兩顆手轉螺絲固定,螺絲有採用防遺失設計,與玻璃接觸的部分有橡膠軟墊。
![1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4.jpg)
玻璃四邊也有套上軟墊防止共振,也保護比較脆弱的邊角。
![1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5.jpg)
轉下螺絲之後想說怎麼拆不太下來,原來內側有磁鐵設計,要稍微的往外拉,這個小設計算是相當貼心,避免你轉鬆螺絲後玻璃側板直接傾斜摔落。
![16.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6.jpg)
內部架構其實與 C200 是一樣,只是右邊少了5.25吋以及3.5吋擴充支援。
![17.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7.jpg)
頂部可以安裝2顆12公分風扇,應該支援水冷排也沒問題,雖然這部分官網沒提到,但空間應該是夠。
![18.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8.jpg)
主板安裝孔位上方還有一些空間。
![19.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9.jpg)
後側支援1顆12公分風扇,擴充卡槽7+2個,檔板上有打通風孔。
![20.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0.jpg)
+2的擋板支援顯卡轉90度直立模組,底部有鎖點。
![2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1.jpg)
電源遮罩側邊有斜切造型開孔。
![2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2.jpg)
頂部內側有蜂巢狀開孔。
![2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3.jpg)
前面內側大概有7公分以上的空間,支援水冷排沒問題。
![2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4.jpg)
安裝板後方。
![26.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6.jpg)
CPU 下方位置有2個2.5吋安裝版,右側手轉螺絲轉鬆就可以拆下。2.5吋採底部螺絲固定。
![27.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7.jpg)
![28.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8.jpg)
安裝板也可以選擇放置到電源遮罩上,有鎖點可固定。
![2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5.jpg)
電源安裝位置,長度可支援22公分。
![29.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9.jpg)
左側硬碟架有2個3.5吋托盤。
![30.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0.jpg)
也可以安裝2.5吋硬碟,底部螺絲固定。
![3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1.jpg)
3.5吋安裝免螺絲,兩側邊外扳卡住螺絲孔即可。
![3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2.jpg)
面板拆卸方式要注意一下,並不是一般從底部往外拉出,兩側邊有卡榫。
![3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3.jpg)
面板有連接線材,拆卸要留意一下。
![3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4.jpg)
從內側就可以很明顯看到面板斜切邊溝槽的通風孔。
![3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5.jpg)
面板內側有一塊可拆式濾網。
![36.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6.jpg)
底部有大面積的通風孔,外側也有一片可拆卸式濾網。
![37.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7.jpg)
從側邊就可以抽出,方便清潔。
![38.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8.jpg)
小結
InWin 216 與 C200 的架構雖相同,但兩款是不同路線,216 比較簡約,外觀也比較有質感一些,有玻璃透側,擴充度雖然不及以創作應用為取向的 C200,但對應一般玩家也已經相當夠用,感覺一樣能給個 USB 3.1 Type-C 會更棒,另外也與 C200 同的是出廠並沒預裝任何風扇,好處就是你可以挑你自己想裝的風扇,還有就是相對成本就會比較低一點,目前看到 216 的售價是2190元,比 C200 要便宜200元,以上供各位入手參考。
InWin C200 的開箱可參考:https://www.coolaler.com/threads/inwin-c200.358986/
InWin 216
![0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1.jpg)
配件有安裝螺絲、顯卡支架、束帶,說明書的部分採用電子化,掃 QR Code 可以觀看。
![0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2.jpg)
InWin 216 採用 Middle Tower 尺寸,但仍可支援到 E-ATX 主機板,有7個 PCI-E 插槽,支援顯卡38公分,CPU 散熱器16.6公分,有2個3.5吋(相容2.5吋)、2個2.5吋,散熱的部分出廠無預裝任何風扇,前面內側支援3顆12公分,可相容於36公分水冷排,頂部2顆12公分,後方1顆12公分風扇。
![0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3.jpg)
外觀上採用簡約的設計面板左側有斜切邊設計,上方有 InWin 字樣,左側為鋼化玻璃,上面兩顆手轉螺絲固定。
![0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4.jpg)
![0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5.jpg)
頂部是平整,有大面積的通風孔。
![06.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6.jpg)
對應的外部有舖上磁吸式濾網。比較令人好奇,既然留了那比較多的空間,怎不洞挖多一點,支援2×14公分?
(這部分 InWin 有給了答案,主要是原本就設定為12公分常用尺寸,如果12/14通用,裝12公分會比較不好看,且會有回流問題,另外開孔稍微偏右一點是為了要閃 CPU 8pin 走線,如果裝14公分空間上也比較擠,不好安裝。)
![07.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7.jpg)
IO 埠在面板頂部,有電源鍵、2個USB3.0、耳麥孔。
![08.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8.jpg)
面板左側採斜切邊,切邊上是金屬髮絲紋處理,上邊有 InWin 字樣。
![09.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09.jpg)
面板斜切邊內側有溝槽設計,溝側內右側邊是通風孔。
![10.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0.jpg)
中間用來通風。
![1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1.jpg)
面板的右側邊也有通風孔。右側板與玻璃側板一樣採用上面兩顆手轉螺絲固定。
![1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2.jpg)
後方,擴充卡槽為7+2。
![1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3.jpg)
鋼化玻璃側板採用上緣兩顆手轉螺絲固定,螺絲有採用防遺失設計,與玻璃接觸的部分有橡膠軟墊。
![1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4.jpg)
玻璃四邊也有套上軟墊防止共振,也保護比較脆弱的邊角。
![1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5.jpg)
轉下螺絲之後想說怎麼拆不太下來,原來內側有磁鐵設計,要稍微的往外拉,這個小設計算是相當貼心,避免你轉鬆螺絲後玻璃側板直接傾斜摔落。
![16.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6.jpg)
內部架構其實與 C200 是一樣,只是右邊少了5.25吋以及3.5吋擴充支援。
![17.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7.jpg)
頂部可以安裝2顆12公分風扇,應該支援水冷排也沒問題,雖然這部分官網沒提到,但空間應該是夠。
![18.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8.jpg)
主板安裝孔位上方還有一些空間。
![19.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19.jpg)
後側支援1顆12公分風扇,擴充卡槽7+2個,檔板上有打通風孔。
![20.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0.jpg)
+2的擋板支援顯卡轉90度直立模組,底部有鎖點。
![2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1.jpg)
電源遮罩側邊有斜切造型開孔。
![2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2.jpg)
頂部內側有蜂巢狀開孔。
![2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3.jpg)
前面內側大概有7公分以上的空間,支援水冷排沒問題。
![2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4.jpg)
安裝板後方。
![26.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6.jpg)
CPU 下方位置有2個2.5吋安裝版,右側手轉螺絲轉鬆就可以拆下。2.5吋採底部螺絲固定。
![27.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7.jpg)
![28.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8.jpg)
安裝板也可以選擇放置到電源遮罩上,有鎖點可固定。
![2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5.jpg)
電源安裝位置,長度可支援22公分。
![29.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29.jpg)
左側硬碟架有2個3.5吋托盤。
![30.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0.jpg)
也可以安裝2.5吋硬碟,底部螺絲固定。
![3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1.jpg)
3.5吋安裝免螺絲,兩側邊外扳卡住螺絲孔即可。
![3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2.jpg)
面板拆卸方式要注意一下,並不是一般從底部往外拉出,兩側邊有卡榫。
![3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3.jpg)
面板有連接線材,拆卸要留意一下。
![3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4.jpg)
從內側就可以很明顯看到面板斜切邊溝槽的通風孔。
![3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5.jpg)
面板內側有一塊可拆式濾網。
![36.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6.jpg)
底部有大面積的通風孔,外側也有一片可拆卸式濾網。
![37.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7.jpg)
從側邊就可以抽出,方便清潔。
![38.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inwin/216/38.jpg)
小結
InWin 216 與 C200 的架構雖相同,但兩款是不同路線,216 比較簡約,外觀也比較有質感一些,有玻璃透側,擴充度雖然不及以創作應用為取向的 C200,但對應一般玩家也已經相當夠用,感覺一樣能給個 USB 3.1 Type-C 會更棒,另外也與 C200 同的是出廠並沒預裝任何風扇,好處就是你可以挑你自己想裝的風扇,還有就是相對成本就會比較低一點,目前看到 216 的售價是2190元,比 C200 要便宜200元,以上供各位入手參考。
InWin C200 的開箱可參考:https://www.coolaler.com/threads/inwin-c200.358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