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訊處理器

Intel Bartlett Lake-S 12核 明年推出, 續命 LGA1700

雖然這並不是新聞,稍早前就有傳言,Intel 雖然將在 Arrow Lake-S 進入下一個 LGA1851 腳位平台,但 LGA1700 仍會有更新,推出支援的新 CPU,有點類似 AMD 仍保留著 AM4 平台,7月底也有新的 Ryzen 9 5900XT 、Ryzen 7 5800 XT 推出。



lga1700_cpu_3.jpg

Intel 續命的 LGA1700 將會有新的 Bartlett Lake-S ,以及舊架構的 Alder Lake-S、Raptor Lake-S 並存。大致上的布局 Bartlett Lake-S 將會只有大核心,有 Core 9 的12核、Core 7 的10核、Core 5 的8核。有 125W 的應該是 K 版,其餘非 K 65W,T 版 45W。注意到了嗎?是 Core 9 而不是 Core i9 的命名,這或許是用於區隔新舊型號產品。

intel_barlett_lake_s.jpg

另外 Alder Lake-S、Raptor Lake-S 舊架構則一樣是大小核,不過來源並沒有提到如何分配這兩種舊架構,消費者應該也不是太在意?反正都已經是舊架構。從表上可以看到並沒有 125W 也沒有 Core 9 系列,8P+16E 歸於 Core 7 ,也沒有 125W K 版本,畢竟13、14代 K 版穩定性問題都沒解決,Intel 也知道再推 K 版會起民怨?

Intel Bartlett Lake-S 預計會在2025年第三季推出,而翻新版的舊架構會在2025年1月。

來源

龍門忠武

沉醉在愛情之中
已加入
4/13/11
訊息
953
互動分數
44
點數
28
看得出來 INTEL 被打爆
無論是在主板保留腳位這項德政輸AMD
大小核策略也是失敗
 

laudmankimo

榮譽會員
已加入
9/22/06
訊息
1,026
互動分數
96
點數
48
大小核可以說是失敗 但也可以說是成功 端看你的用途 你就把他想成擴充能力強勁的N100 N100是省電型市場上最新的入門級NAS處理器 功率低至6瓦 華擎有出一款ITX的主機板 N100DC-ITX 台灣沒上市 要想買只能給大陸人宰割(露天蝦皮Aliexpress上的賣家都是大陸人) i7-14700大核先不管 小核有三組共享L2快取的三組N100 跑linux, windows, MacOS就可以把市場上的三種OS都涵蓋了 前提是你要是個伺服器玩家知道怎麼用PVE vmware esxi unraid 但也不可否認intel 7打不贏台積電5 至於ThreadDirector調度有問題或者說windows調度有問題 由於我還沒用上大小核 沒有發言權
 

rickz008

哆啦A夢小矮子!?
已加入
11/2/10
訊息
2,131
互動分數
70
點數
48
網站
kazefuyuotsukai.blogspot.com
N100是Alder Lake-N純小核,這篇的Bartlett Lake-S要改純大核
大小核混用把Intel的招牌拿掉,看起來並不是成功的...(要嘛就都給我大核啊QQ)
跟拿純小核成功來說嘴,實在有點硬凹

自Intel把PE核混用推上消費市場到現在(12~14代)
大核的進步幅度遠低於小核
大(P)核必須慘電才能跟勁敵一戰,弄不好還會把自己電死(13、14代i7+)
小(E)核在能效比表現突出,不過高效應用仍不如大核,再者與P核不同構(額外轉換損失)
PE混用美其名就是在乎能效比(移動端等低功耗使用,但有workload情況下續航輸勁敵...)
電力充足下,陡增OS調教、軟體應用、授權(實體core計價,例如Hypervisor)成本
看哪時E核效能超過P核吧哈哈哈,說不定Intel的策略真想這樣玩XD
 

laudmankimo

榮譽會員
已加入
9/22/06
訊息
1,026
互動分數
96
點數
48
大小核可以說是失敗 但也可以說是成功 端看你的用途 你就把他想成擴充能力強勁的N100 N100是省電型市場上最新的入門級NAS處理器 功率低至6瓦 華擎有出一款ITX的主機板 N100DC-ITX 台灣沒上市 要想買只能給大陸人宰割(露天蝦皮Aliexpress上的賣家都是大陸人) i7-14700大核先不管 小核有三組共享L2快取的三組N100 跑linux, windows, MacOS就可以把市場上的三種OS都涵蓋了 前提是你要是個伺服器玩家知道怎麼用PVE vmware esxi unraid 但也不可否認intel 7打不贏台積電5 至於ThreadDirector調度有問題或者說windows調度有問題 由於我還沒用上大小核 沒有發言權
N100是Alder Lake-N純小核,這篇的Bartlett Lake-S要改純大核
大小核混用把Intel的招牌拿掉,看起來並不是成功的...(要嘛就都給我大核啊QQ)
跟拿純小核成功來說嘴,實在有點硬凹

自Intel把PE核混用推上消費市場到現在(12~14代)
大核的進步幅度遠低於小核
大(P)核必須慘電才能跟勁敵一戰,弄不好還會把自己電死(13、14代i7+)
小(E)核在能效比表現突出,不過高效應用仍不如大核,再者與P核不同構(額外轉換損失)
PE混用美其名就是在乎能效比(移動端等低功耗使用,但有workload情況下續航輸勁敵...)
電力充足下,陡增OS調教、軟體應用、授權(實體core計價,例如Hypervisor)成本
看哪時E核效能超過P核吧哈哈哈,說不定Intel的策略真想這樣玩XD
你沒有按回覆我 我現在才看到 說硬ㄠ要按回復 我才看得到喔 本來嘛 我就是I粉 直到我上鉤了中陷阱了買了個Z790 TOMAHAWK MAX WIFI結果沒有rapter lake(13/14代)CPU可買 之前一直在等微星解決問題 但看起來微星解決不了 我一開始就選這塊板子就打算用他的8個SATA接頭 也就是上面所說的VM式的用法 我沒有說13900K 14900K贏AMD 所以何來硬ㄠ之說呢? 我本來就是要拆成幾個N100小組的小核VM來用的 只是情況到最近才明朗化 13600K 14600K也會中招 總之身為INTEL的受害者的我 請不要說我硬ㄠ 要說也要對著我按下回復 不然我看不到 我其實很喜歡別人針對我 只要能學到東西就好
 

laudmankimo

榮譽會員
已加入
9/22/06
訊息
1,026
互動分數
96
點數
48
專用硬體調度大小核心並不是沒有用的技術 被視為沒有用的技術被噴(Linus Torvalds)的體無完膚的AVX512在AMD這邊配合上台積電的製程 在7000系上發光發熱 這些都是INTEL開始的研究投錢下去推廣的 如果CUDA不是NV獨佔 今天發光發熱的GPU也未必是NV有可能是其他廠商 事實上我已經能看到專用硬體(可能是神經網路)配合上每個核心都有獨立溫度感測器回報數據的未來處理器的雛型了 這些處理器並不一定是同一種架構的大核 只要負責分配任務的硬體有足夠的經驗去判斷分配任務給哪個核心比較好 話說得太滿真的會被未來的自己給打臉 不過我是活不到那個時候了
 
  • Like
Reactions: rickz008

cicer

深潛會員
已加入
2/16/06
訊息
1,941
互動分數
5
點數
38
希望新U能相容現在的1700平台。
 

rickz008

哆啦A夢小矮子!?
已加入
11/2/10
訊息
2,131
互動分數
70
點數
48
網站
kazefuyuotsukai.blogspot.com
大小核可以說是失敗 但也可以說是成功 端看你的用途 你就把他想成擴充能力強勁的N100 N100是省電型市場上最新的入門級NAS處理器 功率低至6瓦 華擎有出一款ITX的主機板 N100DC-ITX 台灣沒上市 要想買只能給大陸人宰割(露天蝦皮Aliexpress上的賣家都是大陸人) i7-14700大核先不管 小核有三組共享L2快取的三組N100 跑linux, windows, MacOS就可以把市場上的三種OS都涵蓋了 前提是你要是個伺服器玩家知道怎麼用PVE vmware esxi unraid 但也不可否認intel 7打不贏台積電5 至於ThreadDirector調度有問題或者說windows調度有問題 由於我還沒用上大小核 沒有發言權

你沒有按回覆我 我現在才看到 說硬ㄠ要按回復 我才看得到喔 本來嘛 我就是I粉 直到我上鉤了中陷阱了買了個Z790 TOMAHAWK MAX WIFI結果沒有rapter lake(13/14代)CPU可買 之前一直在等微星解決問題 但看起來微星解決不了 我一開始就選這塊板子就打算用他的8個SATA接頭 也就是上面所說的VM式的用法 我沒有說13900K 14900K贏AMD 所以何來硬ㄠ之說呢? 我本來就是要拆成幾個N100小組的小核VM來用的 只是情況到最近才明朗化 13600K 14600K也會中招 總之身為INTEL的受害者的我 請不要說我硬ㄠ 要說也要對著我按下回復 不然我看不到 我其實很喜歡別人針對我 只要能學到東西就好
沒啦,對事不對人
大小核的策略在ARM手機端已經營運多年,筆電等移動端x86有這個策略是合理的(I社有異構的小核,A社則是同架構精簡cache的小核)
>>畢竟電力有限,不過能源效率除了架構,也相當仰賴OS、APP層的調度
在這幾年桌面端大小核,I社Core 12th開了第一槍...A社除了zen3+ APU系列R5有引入外,主力產品依舊維持全大核策略。
但是在Server端,IA兩社均採用全大核or全小核的配置,why?
[Server虛擬化]
Hypervisor配置vNUMA、vScheduler、vCPU(VMware、Hyper-V),
對APP應用端的CPU最佳化,已經有一坨拉庫可以被玩(MS SQL server....Q_Q)
想當年AMD Zen導入chiplet架構,光NUMA調整(CPU還是同構...)就搞了很多調度問題
大小核在Server虛擬化領域需要的調教複雜很多,也沒有低負載極致省電的必要性
要嘛全大核衝衝衝,不然就是全小核超高能效比

I社近年小核的進步,蠻期待它在低功耗領域可以跟ARM一戰
但是大核進步很不樂觀(12th~14th),A社大核能效比真的很不錯(Zen3+~Zen4)
A社同構精簡化的小核也有一定的威脅性(Zen4C)

[一般消費端,不含工作站]
套Windows調度的VMware Workstation對異構大小核很不友善...(是有懶人解法)
OA用途的續航力也沒有比較好(HP Probook 440 G10(Core i5 13th) v.s. G8(Core i5 11th),G8勝)
看起來Windows功不可沒(爛調教XD?),或許也是因此A社吃香很多

為了大小核這東東折騰手動調度,我是覺得很不實際
(更多的時間跟精力需要花在APP應用上XD)
看幾年後會不會越來越好囉...
 

laudmankimo

榮譽會員
已加入
9/22/06
訊息
1,026
互動分數
96
點數
48
沒啦,對事不對人
大小核的策略在ARM手機端已經營運多年,筆電等移動端x86有這個策略是合理的(I社有異構的小核,A社則是同架構精簡cache的小核)
>>畢竟電力有限,不過能源效率除了架構,也相當仰賴OS、APP層的調度
在這幾年桌面端大小核,I社Core 12th開了第一槍...A社除了zen3+ APU系列R5有引入外,主力產品依舊維持全大核策略。
但是在Server端,IA兩社均採用全大核or全小核的配置,why?
[Server虛擬化]
Hypervisor配置vNUMA、vScheduler、vCPU(VMware、Hyper-V),
對APP應用端的CPU最佳化,已經有一坨拉庫可以被玩(MS SQL server....Q_Q)
想當年AMD Zen導入chiplet架構,光NUMA調整(CPU還是同構...)就搞了很多調度問題
大小核在Server虛擬化領域需要的調教複雜很多,也沒有低負載極致省電的必要性
要嘛全大核衝衝衝,不然就是全小核超高能效比

I社近年小核的進步,蠻期待它在低功耗領域可以跟ARM一戰
但是大核進步很不樂觀(12th~14th),A社大核能效比真的很不錯(Zen3+~Zen4)
A社同構精簡化的小核也有一定的威脅性(Zen4C)

[一般消費端,不含工作站]
套Windows調度的VMware Workstation對異構大小核很不友善...(是有懶人解法)
OA用途的續航力也沒有比較好(HP Probook 440 G10(Core i5 13th) v.s. G8(Core i5 11th),G8勝)
看起來Windows功不可沒(爛調教XD?),或許也是因此A社吃香很多

為了大小核這東東折騰手動調度,我是覺得很不實際
(更多的時間跟精力需要花在APP應用上XD)
看幾年後會不會越來越好囉...
我身邊很多人在用電腦時甚至連工作管理員都不會打開 所以要求這些人手動給應用分配核心是不現實的沒錯 我是有聽說WIN11的調度是前景應用程式大核 背景APP或無顯示輸出介面的服務小核 但是這樣對我這個喜歡頻繁切換APP視窗的人來說就會產生快取記憶體頻繁載入釋放的損耗 在現實人類社會的工作場景中 派一個在原崗位做的有聲有色的人去做他不熟練的事情是有意義的 意義就是這個人可能是現有主管的接班人讓他去做他不熟悉的事是讓他熟悉該領域的業務 但是在電腦裡沒有CPU升職成管理員這回事 頻繁給應用程式切換不同的核心執行只會造成快取記憶體的時間浪費 先說好 我還沒用上大小核跟WIN11 但我原本就是打算只使用大核6顆跑WIN10(inside VM)

關於intel在Lunar-Lake要放棄超執行緒的決定我也頗有微詞 HT技術增加的電路面積增加據說是很少的 但是性能增加是明顯的(電力消耗與溫度也是) 在一個process內增加一個thread將該執行緒分配給HT的邏輯處理器執行帶來的性能增益是巨大的 但HT技術目前受限於只能在BIOS裡事先打開 打開以後分配就沒處理器的事了只能交給OS決定 OS把隸屬於同一個物理核心的不同邏輯處理器分配不同的process intel這邊是管不上的 可能還要很久INTEL才會想到:"我把處理器設計成在OS裡動態的打開HT技術並強制(或建議)OS將其分配給同process的不同Thread就好了當應用程式關閉時HT技術隨之關閉"
相當於公司臨時分配一個你的專屬祕書幫你處理所有生活上的雜事而且這個秘書是很了解你的工作習慣(快取記憶體共用) 需要高性能的任務結束之後秘書隨之回收
但是這個設想在OS這的相關人員(kernel)可能會覺得有點匪夷所思 "所有核心應該都歸我管所有任務都應該歸我分派突然冒出外包人員而且指名要服務我的某個特定員工" kernel這邊的設計人員很難接受吧
前幾天在油管看到ryzen 9000的新技術記憶體動態超頻 (memory overclocking on the fly) 我好興奮阿 AMD也要貢獻一些新技術給INTEL抄 這樣才公平嘛 INTEL萬年四核時代也就是所謂的牙膏時代實際上是有在推AVX指令集的 但是鴨子划水的努力卻都被A粉給忽視了 如果I不給A指令集授權A家3000系性能不會那麼快追上來(完整實裝AVX) 外行人只能被網路風向帶著走這也是沒辦法的....本來想撿顆2手7000系看來這下要買9000系喽
 

laudmankimo

榮譽會員
已加入
9/22/06
訊息
1,026
互動分數
96
點數
48
沒啦,對事不對人
大小核的策略在ARM手機端已經營運多年,筆電等移動端x86有這個策略是合理的(I社有異構的小核,A社則是同架構精簡cache的小核)
>>畢竟電力有限,不過能源效率除了架構,也相當仰賴OS、APP層的調度
在這幾年桌面端大小核,I社Core 12th開了第一槍...A社除了zen3+ APU系列R5有引入外,主力產品依舊維持全大核策略。
intel第14代引入的新功能APO 根據不同的應用程序或遊戲分配適當的大小核去運行以達到最佳化的性能 看樣子INTEL是有在考慮將ThreadDirector這個陽春版的任務分配器給升級 核心一多架構又不同出現負優化的情況下 發明一個新功能去做到正向優化是很正常的 只是這功能應該要下放到第13代才對 有很多手持13代13900K的人都沒有升級到14900K 這些掏錢的顧客可以成為很好的實驗對象 只要軟體安裝的時候向顧客說明要上傳一些統計資料就可以了 另外就是INTEL對CPU的封裝與LGA插座的設計太不用心了 日本網友用自製CNC給CPU的IHS增加表面積並拋光實測下來散熱能力強了很多 當然是有開蓋並上了液金 如果INTEL出廠時就有好好的考慮到這塊 用戶就不需要再多花錢搞這些 CNC金屬加工可不是每個人都玩得起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