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顯示卡

GIGABYTE RTX 4070 Ti GAMING OC 開箱測試, 與 RTX 3090 Ti 效能比較

NVIDIA 在今天正式發布 RTX 4070 Ti 顯卡,這張也就是先前原本已經發布的 RTX 4080 12GB ,至於為何在推出前喊卡,而另外更名再發,官方並沒有解釋,不過多數猜測是, RTX 4080 16GB 與 12GB 不只是在記憶體可見的差異,就連核心數也有相當落差,可預期兩者顯卡效能差可能不是一層價位而已,大概是為了後面型號的鋪路,進而把原本的 RTX 4080 12GB 降為 RTX 4070 Ti ,總之,不論型號命名為何,只要效能上能符合其價位,消費者還是會買單。目前官方建議售價是28990元起,各家專版、超頻版可能會高於這價格。

RTX 4070 Ti 的規格也與先前取消的 RTX 4080 12GB 相同,核心數有7680個 CUDA,與 RTX 4080 16GB 的9728個相比,有著不算小的差異,記憶體的部分則是搭配 192bit GDDR6X 12GB ,核心 Boost 時脈為 2610MHz,記憶體速度21Gbps,TGP 功耗為285W,需要2個 8pin 或單1個 12VHPWR,多數可能使用後者設計,搭贈2個 8pin 轉接頭,建議使用電源供應器 700W 以上。

此次開箱測試的是 GIGABYTE RTX 4070 Ti GAMING OC ,這款顯卡所用的散熱器與 RTX 4080 GAMING OC 外觀上是差不多的,不過整體散熱器規格要精簡一些,風扇尺寸較小一點,內部鰭片、熱導管配置也有所差異,畢竟 RTX 4070 Ti 功耗只 285W ,相對也不那麼熱。時脈的部分這張超頻版 Boost 是2640MHz,相較官方規格 2610MHz 高出一些。


01.jpg

RTX 4070 Ti GAMING OC 主要特色,採用 WINDFORCE 風之力散熱系統,3顆10公分獨特刀鋒導流造型風扇,搭配正逆轉功能,與 GPU、VRAM 接觸的部分採用超導熱板直觸散熱,有金屬背板、 Screen cooling 後窗散熱設計,支援 RGB Fusion 燈效。

02.jpg

配件的部分有說明書、保固說明、2個 8pin 轉 12VHPWR 轉接頭、顯卡支撐架。

03.jpg

RTX 4070 Ti GAMING OC 一樣使用 PCIe Gen5 16pin 電源,所以一樣有附上一條2個 8pin 轉 12VHPWR 轉接頭供使用。

04.jpg

GIGABYTE RTX 4070 Ti GAMING OC 整體為黑色,風扇框罩上面有一些斜切紋,部分鏤空設計。

05.jpg

搭配3顆10公分獨特刀鋒導流造型風扇,採用正逆轉設計,可以減少相鄰風扇之間的亂流,並提高氣流壓力。

06.jpg

在扇葉上面有導流溝槽,可提高進風量。

07.jpg

在風扇框罩內側可以看到有環狀導光條,透過風扇旋轉在不同角度上可以有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17.jpg

需要占用3個插槽,也比 RTX 4080 GAMING OC 要薄一點。

08.jpg

與 GPU、記憶體接觸的部分採用均熱板直觸導熱,搭配7根熱導管。

09.jpg

尾部為封閉式設計。

10.jpg

頂部,有 GEFORCE RTX 字樣。

11.jpg

頂部右側有 GIGABYTE 字樣,這部分有 RGB 燈效。

12.jpg

有金屬背板,從後窗可以判斷這 RTX 4070 Ti 的 PCB 並不長,幾乎是 ITX 尺寸。

13.jpg

Screen cooling 後窗散熱設計,廢熱可以從後方排出,搭配機殼頂部排風能有效散熱。

14.jpg

有雙 BIOS 設計,OC 超頻以及 SILENT 靜音模式兩種。需外接單1個 16pin 電源,另外在電源側邊有一顆指示燈,如果電源異常,指示燈便會閃爍提示。

15.jpg

輸出埠提供3個 DP、1個 HDMI。

16.jpg

燈效的部分在頂部右側以及風扇側邊環狀,支援 RGB Fusion 可與其他周邊同步。

19.jpg

18.jpg

20.jpg

21.jpg

22.jpg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3900K
CPU Cooler: MSI MEG CORELIQUID S360
RAM: T-FORCE x VALKYRIE DELTA RGB DDR5-6000 16GBx2
MB: GIGABYTE Z790 AERO G
VGA: GIGABYTE RTX 4070 Ti GAMING OC
SSD: GIGABYTE AORUS RAID SSD 2TB
PSU: InWin 1065W
OS: Windows 11

3DMark 效能測試
Fire Strike Extreme:26801
Graphics Score:27232

31.jpg

x1.png

Fire Strike Ultra:13976
Graphics Score:13462

32.jpg

x2.png

Time Spy:23207
Graphics Score:23227

33.jpg

x3.png

Time Spy Extreme:11347
Graphics Score:11058

34.jpg

x4.png

Speed Way:5479

35.jpg

x7.png

Port Royal:14189

36.jpg

x5.png

DirectX Raytracing:68.30 FPS

37.jpg

x6.png

DLSS 2 (4K Performance)
off:30.42 FPS
on:81.26 FPS

38.jpg

x8.png

DLSS 3 (4K Performance)
off:30.1 FPS
on:133.99 FPS

39.jpg

x9.png

遊戲效能
分別測試 1080p、2K、4K 三種解析度,以下遊戲皆為圖形設定最高,無 DLSS,有光追開光追,多數是使用遊戲自帶的 Benchmark 進行測試。

1920×1080

x10.png

2560×1440

x11.png

3840×2160

x12.png

DLSS 3遊戲效能
實測三款有支援 DLSS 3 的遊戲,《電馭叛客2077》、《瘟疫傳說:安魂曲》、《傳送門 Portal with RTX》。

測試皆套用最高畫質,DLSS 設為 Performance,RTX 3090 Ti 因為不支援 DLSS 3,所以是跑 DLSS 2 。

1920×1080

x13.png

2560×1440

x14.png

3840×2160

x15.png

功耗與溫度測試
功耗的部分使用 PCAT 來進行測量,對於 PCAT 有興趣可參考這篇: NVIDIA RTX 4080 FE 與 PCAT 功耗工具測試, 開 DLSS 3 更省電!

功耗的部分,待機測量2分鐘待機時的顯卡平均功耗,另外負載測試分別使用《電馭叛客2077》開啟 DLSS 3 與關閉的差異,以及 Furmark 燒機。

GIGABYTE RTX 4070 Ti GAMING OC 待機約17W,Furmark 燒機平均約277W, 《電馭叛客2077》關閉 DLSS 時平均247W。

x17.png

溫度測試,溫度37.4度左右,Hot Spot 48.1度,記憶體溫度40度,風扇轉速為 0,還未達啟用溫度。

41.jpg

Furmark 進行燒機測試10分鐘,GPU 溫度62.5度,Hot spot 76.2度,記憶體溫度48度,風扇轉速77%、79%,測得平均張404,最大410,差異很小,並沒有因溫度控制而掉速。

42.jpg

x16.png

小結
RTX 4070 Ti 與 RTX 3090 Ti 在 3DMark 測試下是互有輸贏,不過比較嚴苛的項目,如 Fire Strike Ultra、Time Spy Extreme、Speed Way 是後者佔優勢,同樣遊戲下,1080p、2K 解析度是一樣互有輸贏,但 4K 解析度下就很明顯由 RTX 3090 Ti 勝出,主要應該就是記憶體容量差異, RTX 4070 Ti 配置 12GB,而 RTX 3090 Ti 是 24GB,在高解析度下記憶體容量大還是有優勢。

另外 DLSS 3 是 RTX 40 系列與前一代最主要的差異, RTX 4070 Ti 在開啟 DLSS 3 下效能可以顯著的提升,如《電馭叛客2077》4K 解析度未開啟 DLSS 是23張,但開啟之後可以達到88張,而 RTX 3090 Ti 只支援 DLSS 2,未開啟是26張,開啟之後是64張。

功耗與溫度的部分也是這一代的優勢,GIGABYTE RTX 4070 Ti Gaming OC 在待機時僅37度左右,燒機約63度,不過這因各家散熱器有所不同,無法以偏概全,但功耗實質相對於 RTX 3090 Ti 則有相當的差異,RTX 4070 Ti Gaming OC 待機 17W,燒機最高 277W,而 RTX 3090 Ti Gaming OC 待機 24W,燒機 483W,相差了有 200W 之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