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評測

GIGABYTE B650I AORUS ULTRA 開箱, 為 Ryzen 7000 小鋼炮而生

目前在 AM5 平台上的 ITX 主機板並不多,應該說到哪個晶片都是不多,畢竟這不是很大眾的市場,但知道有些玩家就是天生反骨,硬要把高階的東西弄到小小機殼裡面。 GIGABYTE 將在 B650 上面推一張 mini-ITX 的主機板,型號 B650I AORUS ULTRA , X670 ( E ) 應該是沒有計畫,畢竟 ITX 尺寸的限制,對於連接通道高出 B650 一倍的 X670 來說是有點暴力,且如果裝在小型機殼上對於擴充支援能否完整也是問題。如果這之後有出,我會再換個說法XDD。

GIGABYTE B650I AORUS ULTRA


01.jpg

主要特點,採用全覆式 MOSFET 供電散熱設計,並搭配第三代散熱裝甲以及主動式風扇散熱,供電的部分採用8+2+1相直出式 VRM 設計,有 PCIe 5.0 M.2 插槽、WiFi 6E 無線網路。

02.jpg

配件有說明書、AORUS Logo 貼紙、FPANEL CARD、M.2 螺絲、無線天線、USB 連接線、FPANEL 連接線、燈效接線、風扇4pin轉接頭、2條 SATA。

03.jpg

B650I AORUS ULTRA 採用 min-ITX 版型設計,尺寸17×17公分,使用12層2倍銅電路板。

04.jpg

外觀上,從供電散熱器 L 型延伸到 M.2 與晶片組上面,整體為黑灰色搭配。

05.jpg

這個第三代 Thermal Guard 金屬散熱裝甲裡面有一顆小型風扇主要是針對 M.2 與晶片組,對於 PCIe 5.0 SSD 的高傳輸帶來的高廢熱也做好了準備。

06.jpg

供電上方的散熱器是延伸到後方 IO 上並與後擋板為一體,在上面也用了一些斜切紋元素,並且有 AORUS 代表的老鷹標。

07.jpg

供電的部分是採用直出式 8+2+1 相 105A SPS 數位供電設計,上方貼合搭配熱導管的延伸式 VRM 散熱片,與供電之間則是採用了 12 W/mk 高係數導熱墊。

08.jpg

CPU 為單1個 8pin 供電。

09.jpg

支援 Ryzen 7000 系列處理器。

10.jpg

兩根 DDR5 記憶體插槽,側邊有金屬護甲,記憶體最大可擴充 64GB,支援 DDR5-6400(OC)時脈。

11.jpg

主板右下側邊,有一組 USB 3.2 Gen1、1個 USB 3.2 Gen 2×2。

12.jpg

另外也因為板子小要塞的東西太多的關係,把前置 IO 與 SATA 做成一個子卡(FPANEL CARD)。

13.jpg

FPANEL CARD 上面有4個 SATA、前置 IO 接口、風扇接口、RGB 燈效接口。

16.jpg

風扇的部分有2個採用微型 4pin 設計,所以需要透過轉接成一般常用 4pin。

17.jpg

前置 IO 也是透過轉接連接。

18.jpg

小鋼炮主機最為重要的 PCIe x16 插槽,為 PCIe 4.0 x16 規格,側邊有金屬護甲。另外可以看到中間散熱器的側邊有 Reset 鍵、RGB 接頭、USB 2.0 接頭(使用轉接線)。

14.jpg

USB 2.0 透過轉接線分出兩組。

19.jpg

分離按壓的卡榫加大加高,不會因為 CPU 散熱器干涉而不好按壓。

15.jpg

有金屬背板散熱兼強化。

20.jpg

後方 IO,DP、HDMI、2個 USB 3.2 Gen1 、2個音源孔、2個 USB 2.0、1個 USB 3.2 Gen 2 Type-C、2個 USB 3.2 Gen 2、RJ-45 網路埠(Intel 2.5GbE)、Q-Flash Plus 鍵、無線天線埠(AMD WiFi 6E RZ616)。

21.jpg

散熱片下方提供2個 M.2 ,採用堆疊的方式設計,上面這一層為 PCIe 5.0 x4 規格,有 EZ-Latch 快速拆裝設計,上下都有對應導熱墊,還有一個主動風扇,應該夠涼了。

22.jpg

拆下翻面背部也有一個 M.2,為 PCIe 4.0 x4 規格,也有對應導熱墊。

23.jpg

前置音效的接口在供電散熱片左側。

24.jpg

背部還有提供1個 M.2 為 PCIe 4.0 x4 規格。背板於相應位置也貼有導熱墊。

25.jpg

供電背部對應背板也有導熱墊輔以散熱。

26.jpg

BIOS 簡介
一樣有簡易模式與進階模式,下方為簡易模式,顯示系統資訊、硬體型號規格等,也能直接調用 XMP / EXPO 記憶體規格。

36.jpg

進階模式超頻選單,可調整倍頻、外頻、CPU 進階選項、電壓、記憶體參數等。

31.jpg

CPU 進階選項。

32.jpg

支援額外自設的記憶體 SPD 儲存或調用。

33.jpg

電壓選項。

34.jpg

如果覺得 CPU 預設最高溫95度太高,也可以透過手動設定,這部分在 Settings -> SMU Common Options – > Thermal Control -> Maunal -> TjMax,輸入數值就是最高溫限制。不過這與效能有關,降低最高溫限制相對也會降低最高效能。當然你也可以拉高溫度限制來提升一些效能,前提是散熱器要夠力。

35.jpg

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 7 7700X
CPU Cooler: MSI MEG CORELIQUID S360
RAM: T-FORCE VULCAN DDR5-5600 8GBx2 @6000
MB: GIGABYTE B650I AORUS ULTRA
VGA: GIGABYTE RTX 3090 Ti Gaming OC
SSD: GIGABYTE AORUS RAID SSD 2TB
PSU: InWin SI 1065W
OS: Windows 11

T-FORCE 這組 VULCAN DDR5-5600 在這張板子上也可以直上 6000 沒問題,BIOS 內直接套用 EXPO,然後把記憶體時脈拉到 6000MHz,測試時開啟 Low Latency Sutpport、EXPO High Bandwidth Support。

CPU-Z
CPU Single:767.3
CPU Multi:7933.2

41.jpg

SuperPI 1M:6.403s

42.jpg

SuperPI 8M:1m05.848s

43.jpg

Memory Benchmark
Read:62969 MB/s
Write:75922 MB/s
Copy:62617 MB/s
Latency:66.8 ns

44.jpg

7-Zip 19.00
壓縮:106646 MIPS
解壓縮:133535 MIPS
整體評等:120090 MIPS

45.jpg

x264 FHD Benchmark:86.6

46.jpg

POV-Ray:38.58s

47.jpg

CINEBENCH R15
OpenGL:312.71 fps
CPU:3194 cb
CPU 單核心:304 cb

48.jpg

CINEBENCH R20
CPU:7595 pts
CPU 單核心:742 pts

49.jpg

CINEBENCH R23
CPU:19453 pts
CPU 單核心:1915 pts

50.jpg

V-Ray:14706

51.jpg

V-Ray GPU CUDA:2216

52.jpg

V-Ray GPU RTX:2975

53.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26516
Graphics score:27873
Physics score:35165

54.jpg

3DMark Time Spy:20113
Graphics score:21783
CPU score:14024

55.jpg

3DMark CPU Profile
1 thread:1109
2 threads:2185
4 threads:4223
8 threads:7636
16 threads:9059
Max threads:9078

56.jpg

與 X670 AORUS ELITE AX 相比較

x1.png

小結
GIGABYTE B650I AORUS ULTRA 小雖小,但效能並不減,搭配 Ryzen 7 7700X 仍能完全發揮,與 X670 AORUS ELITE AX 相比大概只是誤差值範圍,主要還是在於散熱器效能。

B650I AORUS ULTRA 採用了 FPANEL CARD 以及一些轉接頭來增加板載擴充性,M.2 也是用了擴充板使其支援到3個,mini-ITX 的尺寸,但卻有相當完整的功能,你只需要擔心這些 IO 接線、接頭要怎樣塞到小尺寸主機內,且透過這些連接線或擴充板也使其增加了在組裝時的步驟,不過這也就是 DIY 主機的樂趣所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