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電源

FSP VITA GD MIT 850W 開箱 , 台灣製造、80+金牌、ATX 3.1

先前有開箱過 FSP VITA GD MIT 650W ,而這次是同系列的 850W,在瓦數選擇上還有 750W 的規格,而 850W 基本上已能滿足多數玩家使用需求,以目前顯卡功耗來看,大概除了 NVIDIA RTX 5090 建議是用 1000W 之外,其餘型號都可由 850W 應付,如次一階的 RTX 5080 剛好建議使用 850W 電源供應器,除非有特別需求,不然這瓦數對於多數配置是相當夠用。

FSP VITA GD MIT 系列主要是強調 " MIT ",由台灣製造,品質有保障。該系列定位於入門中階市場,採用非模組化設計,但線材為易於整線的扁平線型,提升安裝便利性。儘管定位較親民,整體規格仍相當有誠意,不僅通過 80Plus 金牌認證,轉換效率高達 90%,同時也支援最新的 ATX 3.1 與 PCIe 5.1 標準。

FSP VITA GD MIT 850W 外包裝也強調了主要特色,80+金牌、扁平化線材、90%轉換效率、5年保固、台灣製造。


01.jpg


FSP VITA GD MIT 850W 規格

產品類型:ATX12V V3.1
功率校正PFC:Active ≧ 0.9
尺寸:140 x 150 x 86 mm (DxWxH)
80 PLUS:金牌
安全保護:OCP / OTP / OPP / SCP / OVP / UVP / SIP / NLO
線材種類:扁線
風扇尺寸:120mm
風扇軸承:液壓軸承

02.jpg

配件有說明書、保固說明、電源線、免主板電源啟動接頭、2條 FSP 字樣魔鬼氈束帶、安裝螺絲。

03.jpg

VITA GD 採用與稍早前推出的 VITA GM 幾乎是相同外觀設計,兩系列主要差別也在於線材的部分,GD 非模組化,而 GM 全模組化。

04.jpg

電源主體側邊有立體凹痕設計,右側邊則有簡約的 FSP 以及 VITA 藍色字樣。

05.jpg

電源供應器的長度是標準14公分,並沒有比較長,所以也不挑機殼,且理線上也會相對有空間一些。

06.jpg

風扇面的上下側邊則有斜切邊角度設計。而風扇框架則是與外框一體化,採用六邊形,內部則採用幾何造型作為框架,整體看起來是有不錯的設計感。

07.jpg

另一側也是相同的元素設計。

08.jpg

後方採用細格的蜂巢狀通風孔,電源接口旁帶有電源開關,下方則有 FSP 電源的企業口號,POWER NEVER ENDS。

09.jpg

單路 12V 70.83A。

10.jpg

線材的部分為直出,主線以及 12V-2×6 採用編織網包覆,其餘為扁平化。

11.jpg

12.jpg

主線 24pin,一條 CPU 供電提供1個 8pin 與1個 4+4pin。

13.jpg

850W 有提供了1條 12V-2×6。另外 PCIe 的部分有2條,各提供2個 6+2pin。

14.jpg

周邊提供2條,1條提供2個 SATA + 2個大 4pin,另1條則提供4個 SATA。

15.jpg

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 7 9800X3D
CPU Cooler: MSI MAG CORELIQUID E360 AIO
RAM: ADATA LANCER RGB DDR5-8000 16GBx2
MB: GIGABYTE X870E AORUS PRO ICE
VGA: GIGABYTE RTX 4080 GAMING OC
SSD: GIGABYTE AORUS Gen4 SSD 1TB
PSU: FSP VITA GD MIT 850W
OS: Windows 11

測試以 OCCT 軟體為燒機測試使用,不過並不使用 OCCT 內建所測得的數值,而是直接使用三用電錶監測 5V 及 12V 的數據變化,並透過 USB 傳輸記錄數值輸出圖表。

整機平台待機的功耗及電壓如下,待機時輕載功耗約 95W 左右。

5V 待機輕載時約在 5.077~5.079V 之間。

21.jpg

12 待機輕載時約在 12.153~12.155V 之間。

22.jpg

CPU 負載測試15分鐘
以 OCCT 為功耗的測試,直接使用三用電錶將測得的數據輸出,設定每2秒記錄一次,全程15分鐘,前一分鐘與最後一分鐘為待機狀態。

CPU 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峰值功耗約在 275W 左右。

5V 的部份在 CPU 負載輕微的上升一些,但幾乎是不明顯。測試時的範圍在 5.077~5.087V 之間。

23.jpg

5V 的測試結果,最低為 5.077V,最高為 5.087V,波動 0.01V,負載時輕微上升一些,負載區段在 5.085~5.087V 之間,波動不明顯。

x1.png

12V 的部分單 CPU 負載時是些微下降,測試時範圍在 12.148~12.155V 之間。

24.jpg

12V 的測試結果,最低為 12.148V,最高為 12.155V,波動 0.007V。負載時些微下降,但幾乎沒有甚麼波動,在 12.148~12.149V 之間。

x2.png

CPU+GPU 負載測試15分鐘
CPU+GPU 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峰值功耗約落在 567W 左右。

5V 雙負載時反倒下降一些,不過幅度仍算很小,測試時範圍在 5.073~5.079V 之間。

25.jpg

5V 的測試結果,最低為 5.073V,最高為 5.079V,波動為 0.006V,負載區段在 5.073~5.075V 之間,波幅很小。

x3.png

12V 的部份在雙負載時一樣是稍微下降一些,測試時範圍在 12.135~12.155V 之間。

26.jpg

12V 的測試結果,最低為 12.135V,最高為 12.155V,波動 0.02V。負載時些微下降,範圍在 12.135~12.14V,波幅也是很小。

x4.png

小結
FSP VITA GD MIT 850W 與 650W 一樣表現都是相當穩定,以上測試 CPU + GPU 負載最高功耗約在 567W ,5V 與 12V 電壓最大波動都約 0.2% 左右。雖然採用非模組化設計,但配備扁平化線材,加上僅 14 公分的標準機身,對於整線與機殼兼容性都相對友善。規格上有 80Plus 金牌認證,也支援 ATX 3.1 與 PCIe 5.1 規範,搭載 12V-2×6 接頭,使用 RTX 40 或 50 系列都可以直上,不需要轉接,安全性也比較無疑慮,如果偏好模組化線材的則可以考慮 VITA GM 系列,不過價格相對就高一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