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處理器評測

BIOSTAR B660 GTQ 開箱, Core i7-12700 與 12700KF、11900K 的效能差異

這次開箱的是 BIOSTAR 所推出的 B660 晶片組主機板,型號 Racing B660 GTQ,搭配測試的是 Intel Core i7-12700,將針對 Core i9-12900K、i7-12700KF、i9-11900K、i9-10900K 進行效能比較。

Intel B660 晶片組是支援 DDR5 以及 DDR4,這部分就看廠商如何定位,畢竟現在 DDR5 不好買,價格也貴,BIOSTAR B660 GTQ 是支援 DDR4 記憶體,相對在搭配組裝上會比較無壓力一些。


01.jpg

主要特色與規格,支援 PCIe 5.0、有 PCIe M.2 4.0、2.5G 有線網路、Dr.MOS 供電設計。

02.jpg

配件有說明書、軟體光碟、4條 SATA。

03.jpg

BIOSTAR B660 GTQ 採用 M-ATX 尺寸設計,整體黑色,部分採用淺藍色以及銀色綴飾,與先前 Racing 系列風格差不多。

04.jpg

供電散熱器有飾板延伸到後方 IO 上方。

05.jpg

飾板上面銀色的部分有 RGB 燈效,支援 VIVID LED DJ 調色,也可以直接在 BIOS 裡面調整,同步燈條或其他裝置。

06.jpg

飾板與散熱片是沒有接觸,飾板的部分飾塑料材質。

07.jpg

採用12相供電設計。

08.jpg

功電元件與散熱片接觸的部分有導熱墊輔助散熱。

09.jpg

需要1個 8pin 供電。

10.jpg

散熱片雖然是鋁塊,但仍有設計一些為了增加散熱面積的造型。

11.jpg

4個 DDR4 記憶體插槽,時脈可以支援到 5000MHz+(OC)。

12.jpg

1個 USB 3.2 Gen2 Type-C、1組 USB 3.2 Gen 1。

13.jpg

4個 SATA。

14.jpg

B660 晶片組散熱片上方有 RACING 字樣,這部分有 RGB 燈效。

15.jpg

主板 COM1 旁邊有簡易的 DeBug 燈。

16.jpg

3個擴充卡槽,第一根為 PCIe 5.0 x16,短的是 PCIe 3.0 x1,另一個 x16 插槽是 PCIe 4.0 x4 規格,x16 插槽都有金屬強化護甲。

17.jpg

M.2 插槽有3個,其中一個無散熱片的是預留給無線網卡所使用,在後面 IO 備有天線埠,並已有拉好線材,如果有無線網路需求可以添加網卡使用。其餘2個是 PCIe 4.0、PCIe 3.0 規格,有對應散熱片。

18.jpg

散熱片內側有導熱貼。

19.jpg

音效採用 Realtek ALC1220 晶片。

20.jpg

搭配日系音效專用 CHEMICON 電容。

21.jpg

後方 IO 埠,1個 DP、1個 HDMI、1個 DVI、2個預留天線埠、PS/2 鍵盤滑鼠接口、2個 USB 2.0、5個 USB 3.2 Gen2、1個 USB 3.2 Gen2 Type-C、1個 RJ45 網路埠(Realtek RTL8125B 2.5G)、3個音源輸出入。

22.jpg

燈效的部分在晶片組上方以及後 IO 飾蓋上方。支援 VIVID LED DJ 軟體調整燈效、顏色,也可與周邊同步。

23.jpg

燈效也可以從 BIOS 進行變更或關閉。

24.jpg

25.jpg

BIOS 簡介
BIOS 的部分與之前 Z690 系列是大同小異,以下是進階模式畫面,左側用來顯示硬體資訊,中間則有 Main、Advanced、Chipset、Boost、Security、Tweaker 六大選項。上方有顯示快速鍵,按 F5 是 A.I 風扇調整,F6 燈效調整、F7 簡易模式。

31.jpg

超頻選項,這部分雖然保留了 CPU 倍頻調整,但搭了 K 版也是無法調整超過原本上限,記憶體在 B660 上是支援超頻,可以調用 XMP 或調整更高時脈,也支援記憶體參數、電壓、CPU 電源設置、供電等。

32.jpg

記憶體時序參數可調。

33.jpg

電壓選項。

34.jpg

CPU 電源管理。這邊提一下 Power Limit 1 及 Power Limit 2,也就是 PL1、PL2,預設是關閉,如果你有使用更高階的散熱器,如大型塔散或一體式水冷,可以開啟並設高一點,來獲得更好的效能,這部分下方會有測試比較。

35.jpg

AI 風扇控制,可自行調整風扇轉速與溫度對應關係。

36.jpg

Vivid LED DJ,支援 BIOS 快速調整燈效。

37.jpg

簡易模式中,可以看到硬體資訊、快速調整開機順序、XMP、AI 風扇模式、燈效等。

38.jpg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12700
CPU Cooler: MSI MEG CORELIQUID S360
RAM: TT DDR4 4000MHz 8GBx2
MB: BIOSTAR B660 GTQ
VGA: MSI RTX 3070 GAMING X TRIO
SSD: GIGABYTE AORUS RAID SSD 2TB
PSU: IN WIN SI 1065W
OS: Windows 11

效能比較之前這篇 BIOSTAR Z690 VALKYRIE + i7-12700KF 效能與超頻測試, 比較 11900K、10900K 的數據。

因為使用水冷散熱器,測試時 BIOS 內有拉高 PL1、PL2 的功耗。

CPU-Z
CPU Single:768.7
CPU Multi:8969.7

41.jpg

CPU-Z 跑分 12700 單與多核心效能皆可贏過 11900K、10900K。單核心相較 11900K 要多出13.5%,多核心比 10900K 10C20T 要多出21.4%。12700KF 單核心多出2.1%,多核心多出4.5%

x1.png

SuperPI 1M:7.555s
CPUmark99:781

42.jpg

SuperPI 8M:1m21.537s

43.jpg

SuperPI 單位秒越少越好,8M換算成秒進行比較,這部分12代並沒有優勢,經測試也不是因為只有小核心在執行的關係,因為12代 Core i5-12400 沒有小核心這部分也一樣慢,只能歸咎於軟體老舊XD。

x2.png

CPUmark99 同上也是如此。

x3.png

Memory Benchmark
Read:42325 MB/s
Write:57760 MB/s
Copy:50179 MB/s
Latency:81.2 ns

44.jpg

Memory Benchmark 這部分記憶體有差異,12700KF、12900K 使用的是 DDR5 5200MHz,11900K / 10900K 使用的是 DDR4 4400MHz,12700 使用 DDR4 4000MHz,所以結果僅供參考。

x4.png

7-Zip 19.00
壓縮:75186 MIPS
解壓縮:108186 MIPS
整體評等:91686 MIPS

45.jpg

7 Zip 以整體評等來看,效能小輸 10900K,高出 11900K 有3.2%。12700KF 高出 12700 約18.5%。

x5.png

x264 FHD Benchmark:86.1

46.jpg

x264 仍無法跑到100%,大約90%左右,分別高出 11900K、10900K 有20.8%、38%。12700KF 高出 12700 約10.6%。

x6.png

POV-Ray:36.87s

47.jpg

POV-Ray 單位秒越少越好,效能分別高出 11900K、10900K 有22.7%、30.2%。12700KF 高出 12700 約4%。

x7.png

CINEBENCH R15
OpenGL:313.69 fps
CPU:3138 cb
CPU 單核心:270 cb

48.jpg

R15 單核心效能分別高出 11900K、10900K 有8.4%、22.2%,多核心 23.3%、20.4%。12700KF 單核心效能高出 12700 有1%,多核心6.8%。

x8.png

CINEBENCH R20
CPU:8166 cb
CPU 單核心:721 cb
R20 順道測試了溫度與功耗,可以看到下圖 Core Temp,大核心是0~7,小核心是8~11。
待機時大核心溫度:31度 小核心:29度
R20 大核心溫度:76度 小核心:62度
待機全機功耗:83W
R20 全機功耗:272W

49.jpg

R20 單核心效能分別高出 11900K、10900K 有19.2%、39.5%,多核心 30.5%、28.8%。12700KF 單核心效能與 12700 一樣,多核心高出6.6%

x9.png

溫度比較,溫度上 12700 最高在76度,畢竟是有功耗限制,相較於 12700KF 的94度是要低許多,也比 10900K 的76度要低一些。

x10.png

功耗比較,Core i7-12700 待機稍高於 12700F 有可能是因為我更換了 SSD,換成 AORUS RAID SSD 2TB 這張是 x16 卡槽介面,之前那顆 SSD 可能壞了XD,原因待查。整體 R20 最高功耗約272W,相對於 12700KF 要低74W。

x11.png

V-Ray:14961

50.jpg

V-Ray GPU CUDA:1415

51.jpg

V-Ray GPU RTX:1844

52.jpg

V-Ray CPU 的部分無疑是差異最高,分別高出 11900K、10900K 有23%、19.7%。12700KF 高出 12700 約4.8%。CUDA 以及 RTX 可能因顯卡驅動版本有點差異性,但同一張顯卡差異並不大。

x12.pn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6772
Graphics score:17221
Physics score:35608

53.jpg

3DMark Fire Strike 主要就還是差在 CPU 部分,分別高出 11900K、10900K 有22.7%、21.1%。12700KF 高出 12700 約3.7%。

x13.pn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8861
Graphics score:8670
Physics score:34142

54.jpg

CPU 部分分別高出 11900K、10900K 有14%、14.9%。12700KF 高出 12700 約7.1%。

x14.png

3DMark Time Spy:13858
Graphics score:13682
CPU score:14953

55.jpg

CPU 分數分別高出 11900K、10900K 有9%、6.2%。12700KF 高出 12700 約15.9%。

x15.png

3DMark Time Spy Extreme:6775
Graphics score:6700
CPU score:7238

56.jpg

CPU 分數分別高出 11900K、10900K 有12.9%、7.6%。12900K 高出 12700KF 約8.1%。

x16.png

3DMark CPU Profile
1 thread:1036
2 threads:2021
4 threads:3945
8 threads:7203
16 threads:9118
Max threads:9742

57.jpg

3DMark 的 CPU Profile 測試是針對執行緒對於效能的影響,分別以 1、2、4、8、16 以及 Max 執行緒進行測試。單執行緒的分數分別高出 11900K、10900K 約0.2%、20.7%。16執行緒下分別高出 0.3%、14.8%。全部核心執行緒差異則是7.3%、5.5%。12700KF 單核心高出 12700 約 2.3%,全部執行緒約 4.8%。

x17.png

PL1、PL2 設定對於效能的影響測試
在 BIOSTAR B660 GTQ BIOS 內有 PL1、PL2 可以調整,如果是用盒裝附散熱器就大可不必調整,因為也會受到溫度限制而降頻,搭配大型塔散或是一體式水冷就可以開大一點,來多壓一些效能出來。

Core i7-12700 的 TDP 雖然是65W,但 Turbo 最大的功耗是180W,但這180W會受到時間以及溫度限制而降頻。以下簡單做個實驗。

先來看看標準預設值的狀態下執行 CINEBENCH R20,一開始會全核心速度大概達到4.4~4.5GHz,但在尾速的時候全核心會降到了3.1GHz左右,功耗也會降到全機約153W。

61.jpg

得分是 6445 pts。

62.jpg

接著把 PL1、PL2 設高一點,基本上設高一點 1000W 都無所謂,因為也跑不了那麼高。R20 在尾速的時候依然可以全核心4.4~4.5GHz,全機功耗最高約272W。

63.jpg

得分 8144 pts,相較於預設的分數 6445 pts 要高出26%,不過功耗也會高出119W。

64.jpg

小結
Intel Core i7-12700 相比前一代 11900K 或 10900K 都可以有比較好的成績,而且功耗、溫度上都也還不錯,相比 12700KF 在效能上單核心差異不大,多核心效能多數差異在6~7%,少部分在10%以上,溫度功耗上明顯比不鎖頻版本要低許多。最後面功耗限制的測試也證實了,如果有比較好的散熱確實還能多榨全核心負載26%的效能出來,輕中度負載則應該不會有明顯差異,所以換掉原廠散熱器應該也是不錯的投資。

BIOSTAR B660 GTQ 這張板子是支援 DDR4 記憶體,算是不需要花太多錢買 DDR5,建置成本會省下許多,雖說 DDR5 頻寬看起來很爽,但實際上的整體效能差異可能沒有想像中的有感。

laudmankimo

榮譽會員
已加入
9/22/06
訊息
1,003
互動分數
95
點數
48
有沒有可以把12代平台配DDR4記憶體可以像以往八代那樣延遲可以調到43-45ns的八卦? 目前看到的延遲都灰常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