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訊評測

AMD Ryzen 5 3600X、Ryzen 7 3700X、Ryzen 9 3900X、ASUS ROG、GIGABYTE AORUS、MSI X570、PCIe 4.0聯合測試

Written by Robinson Lo ( Lo Fangbing)
AMD Ryzen 5-3600X、Ryzen 7-3700X、Ryzen 9-3900X、ASUS ROG、GIGABYTE AORUS、MSI X570、PCIe 4.0聯合測試

前言:
早在今年初的 CES展場 AMD就已經預告全球第一個 7nm製程桌上型處理器與 7nm「NAVI」顯卡及 X570將於第 3季上市;果不其然在近來的幾個 AMD活動中 AMD總裁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陸續的發佈了基於 Zen 2的 AMD Ryzen 3000系列桌上型處理器以及全新「RDNA」架構的「NAVI」顯卡將於 7/7上市的消息
為了這全球最大的作文比賽,滄者也在 6月取得了 Ryzen-5 3600X、Ryzen 7-3700X、Ryzen 9-3900X、RX 5700 XT、RX 5700、X570主板的樣本

限於篇幅的關係相關文章將分為以下六個部分發表
1.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HERO、STRIX X570-E GAMING聯合開箱及功能介紹
2.GIGABYTE X570 AORUS XTREME開箱及功能介紹
3.MSI X570 GODLIKE開箱及功能介紹
4.AMD Ryzen 7-3700X、Ryzen 9-3900X、Radeon RX 5700 XT & RX 5700聯合開箱及功能介紹
5.AMD Ryzen 5-3600X、Ryzen 7-3700X、Ryzen 9-3900X、ASUS ROG、GIGABYTE AORUS、MSI X570、PCIe 4.0聯合測試
6.AMD Radeon RX 5700 XT、RX 5700 VS Radeon VII 、RTX 2070 EX、RTX 2060、PCIe 4.0測試及超頻效能參考
而本文為 AMD Ryzen 5-3600X、Ryzen 7-3700X、Ryzen 9-3900X、ASUS ROG、GIGABYTE AORUS、MSI X570、PCIe 4.0聯合測試

首先來看一下這一次有點多的測試 Sample,包含了
CPU:Ryzen 5-3600X、Ryzen 7-3700X、Ryzen 9-3900X
MB1: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
MB2: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WiFi
MB3:ASUS ROG STRIX X570-E
MB4: MSI X570 GODLIKE
MB5:GIGABYTE X570 AORUS XTREME
RAM:GSKILL TridentZ Royal DDR4 3600 8GB x2
VGA1:AMD RADEON RX 5700 XT (另發專刊報導)
VGA2:AMD RADEON RX 5700 (另發專刊報導)
SSD:CORSAIR Force MP600 Gen4 PCIe x4 NVMe M.2 SSD 2TB



o_46M.jpg

今天測試的處理器,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

AMD%20Ryzen_1.png

AMD處理器進程

amd18.png

不同於以往,這一次盒裝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全面附帶風扇散熱器,Ryzen 7、Ryzen 9搭載的是 Wraith prism風扇散熱器,Ryzen 5搭載的是 Wraith Spire風扇散熱器,Ryzen 3搭載的是 Wraith Stealth風扇散熱器
RGB的部分則是採用 Chroma功能,Chroma功能允許多台裝置同步化燈光色彩與圖案,隨附的開放式 SDK可讓遊戲開發者整合高階燈光效果,同時依照每個遊戲的不同自訂燈光效果,並支援在 Profiles、Game、 App上同步設定,可讓遊戲玩家變換燈光色彩,體驗不凡的全色彩繽紛遊戲境界

170.jpg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 vs 友商售價比較表

day2_20.jpg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售價相對同規格的友商便宜許多

E3_2.jpg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 vs Ryzen 2000系列處理器售價比較表

T5.png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的售價跟同規格的 Ryzen 2000系列相比並沒有特別高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台灣零售價比較表

TEXT65.png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之台灣零售價約比 SEP價高約 16%

AMD X570 &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之特色
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以 TSMC 7nm製程製造,在功耗上比 Ryzen 2000系列處理器低了許多,再加上 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延續了 Ryzen的傳統,不從散熱膏上節省成本的優點,使用導熱性能最佳的 Soldered做為傳導散熱材料,跟一般散熱膏相比,銲錫能使 Die的溫度再降 10°C+,因此即便使用原廠風扇散熱器也能正常運作
再因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採用全新 Zen 2架構並採 Chiplet設計,以 1個或 2個 Chiplet之配置,使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擁有比 Ryzen 2000系列處理器多一倍的核心數
在 1個 Chiplet配置下的 Ryzen 3000會生產出 8核心的處理器產品 (),例如 8核 16執行緒的 Ryzen 7-3800X及 Ryzen 7-3700X;接著再視需要去屏蔽部分核心以衍生出其它核心數的處理器產品,例如 6核 12執行緒的 Ryzen 5-3600X以及 Ryzen 5-3600
在 2個 Chiplet配置下的 Ryzen 3000會生產出 16核心的處理器產品,例如 16核 32執行緒的 Ryzen 9-3950X;接著再視需要去屏蔽部分核心以衍生出其它核心數的處理器產品,例如 12核 24執行緒的 Ryzen 9-3900X
(:1個 Chiplet中有 2組 CPU Complex,1組 CPU Complex有 4個核心,因此 1個Chiplet的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可以有 8核心的處理器產品,2個 Chiplet的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可以有 16核心的處理器產品)

1個 Chiplet配置的處理器示意圖

AMD-Ryzen-Zen-2_1.jpg

2個 Chiplet配置處理器的示意圖

ryzen_9_3000_16c.jpg

在 Zen 2架構中不論是 1個 Chiplet或 2個 Chiplet的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都另外還有一個獨立的 I/O Die,I/O Die總管 Chiplet間的 I/O、DRAM、Infinity Fabric等通訊
有別於 Zen+,在 Zen 2中記憶體控制器(UMC)是被獨立設置於 I/O Die內的,這樣的做法不但提升了記憶體控制器的效能,還能透過非同步的設定去決定 FCLK (Infinity Fabric頻率)與 MEMCLK (記憶體頻率)、 UCLK (記憶體控制器頻率)間的除率,以突破 AMD一直以來的記憶體頻率瓶頸
1 Chiplet示意圖

amd7.png

2 Chiplet示意圖

amd6.png

AMD Ryzen 5-3600X、Ryzen 7-3700X & Ryzen 9-3900X測試

測試平台
CPU:AMD Ryzen 5-3600X、Ryzen 7-3700X、Ryzen 9-3900X
CPU Cooler:@Boost-Wraith prism風扇散熱器
CPU Cooler:水冷散熱器
MB1: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
MB2: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WiFi
MB3:ASUS ROG STRIX X570-E
MB4: MSI X570 GODLIKE
MB5:GIGABYTE X570 AORUS XTREME
RAM:GSKILL TridentZ Royal DDR4 3600 8GB x2
VGA:AMD Radeon VII
SSD:CORSAIR Force MP600 Gen4 PCIe x4 NVMe M.2 SSD 2TB
HDD:WD Black 1TB SATA
PSU:ZIPPY 850W
OS:Windows 10 64bit 1903

對照組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9-9900K
CPU Cooler::TRUE Copper用放的
MB:ASUS ROG MAXIMUS XI Formula
RAM:GSKILL Trident Z DDR4 4000 8GB x2
VGA:AMD Radeon VII
SSD:Samsung SSD NVMe SM960 PRO 512GB
HDD:WD Black 1TB SATA
PSU:ZIPPY 850W
OS:Windows 10 64bit 1903

AMD@Boost平台照

P_4.JPG

開燈下之 RGB燈效

P_5.JPG

開燈下之 RGB燈效

P_6.JPG

P_7.JPG

P_8.JPG

CPU Cooler:Wraith prism風扇散熱器安裝與供電

P_2.JPG

P_3.JPG

Wraith prism風扇散熱器@Boost Idle時之轉速與 CPU Idle Temp Info

coretemp1.png

@Boost使用 Wraith prism風扇散熱器之 Ryzen 9-3900X之 Idle Temp Info

coretemp3.PNG

@Boost使用 Ryzen 7-3700X之 Idle Temp Info

coretemp2.PNG

測試諸元
AMD測試設定
1.「以低打高」之All Core 4.3GHz
Ryzen 7-3700X@All Core 4.3GHz,DDR4 4000、4400

new_4300_1.png

2.「同頻」測試之 All Core 4.5GHz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DDR4 4000、4400

37_11.png

3.「@Boost」
Ryzen 9-3900X@Boost 4.6GHz,DDR4 4000、4400

39_1.png

Ryzen 7-3700X@Boost 4.4GHz,DDR4 4000、4400

37_DEFAULT1.png

對照組測試設定為
「@Boost」「Fix Ratio」
Core i9-9900K@Boost @ All Core 5GHz,DDR4 4000

9900K_1.png

「同頻」測試之 All Core 4.5GHz
Core i9-9900K@All Core 4.5GHz,DDR4 4000

99_4500_4.png

Ryzen 7-3700X vs Core i9-9900K規格售價比較表

TEXT66.png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 BIOS Info

biosformula.png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BIOS Info

HEROBIOS.jpg

ASUS ROG STRIX X570-E GAMING BIOS Info

asus_strix.png

MSI X570 GODLIKE BIOS Info

biosmsi.png

GIGABYTE X570 AORUS XTREME BIOS Info

BIOS_G1.png

「以低打高」多工測試
1.Cinebench R15 & R20 CPU Test
2.wPrime 2.10 1024m
3.7-zip Benchmark
4.X264 FHD Benchmark
5.功耗測試

1.Cinebench R15 & R20 CPU Test
Cinebench是一個真實的跨平台測試套件,用於評估計算機的硬件功能,現有最新版本已至 R20版本,由於它是 以 Cinema 4D動畫製作軟體為基礎進行測試,所以能夠反應出多線程處理器與顯示卡面對實際應用軟體所能發揮的效能,且能在短時間內得知測試結果,是一個能快速得知是否能 All Core 5GHz的測試軟體
Cinebench Release 20的改進反映了近年來 CPU和渲染技術的整體進步,為 Cinema 4D利用多個 CPU核心和普通用戶可用的現代處理器功能提供了更準確的測量,最重要的是它是免費的

amd17.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Cinebench R15 CPU Test為 3182cb

39_2.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3GHz之 Cinebench R15 CPU Test為 2258cb

37_3.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Cinebench R15 CPU Test為 2201cb

99_R15_1.png

Cinebench R15 CPU Test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1.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Cinebench R20 CPU Test為 7232pts Single Core為 509pts

39_R20_1.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3GHz之 Cinebench R20 CPU Test為 5230pts Singe Core為 499pts

37_6.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Cinebench R20 CPU Test 為 5058pts Single Core為 513pts

R20_4.png

Cinebench R20 CPU Test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100.png

Cinebench R20 Single Core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101.png

2.wPrime 2.10 1024M
wPrime 2.10 1024M
wPrime是一款多線程浮點運算測試軟體,有 32M及 1024M兩種,設定在 1024M之測試對穩定度的要求更高,在多線程處理器上比開啟多個 Super Pi測試更方便精確

WPRIME1.png

Ryzen 9 3900X@Boost 4.6GHz之 wPrime 2.10 1024m為 57.629s

39_3.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3GHz之wPrime 2.10 1024m為 80.112s

37_7.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wPrime 2.10 1024M為 83.635s

99_P001.png

2.wPrime 2.10 1024M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低愈好)

TEXT4.png

3.7-zip Benchmark
7-zip Benchmark是一個開放原始碼的資料壓縮程式並自帶測試項目的軟體,主要用在 Windows作業系統,在 7-Zip的測試中可看出擁有高頻率及多線程的處理器較具優勢

7ZIP1.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7-zip Benchmark為 101306MIPS

39_4.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3GHz之 7-zip Benchmark為 74760MIPS

37_9.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7-zip Benchmark為 73427MIPS

99_006.png

3.7-zip Benchmark 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5.png

4.X264 FHD Benchmark
X264 FHD Benchmark是一套可以同時測試浮點運算及多媒體的轉檔效能的測試軟體,勉強設定下的處理器頻率與電壓將很難完成測試

X264FHD.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X264 FHD Benchmark為 68.07fps

39_5.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3GHz之 X264 FHD Benchmark為 60.66fps

37_8.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X264 FHD Benchmark為 56.04fps

99_017.png

4.X264 FHD Benchmark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6.png

5.功耗測試
以執行 Cinebench R20 CPU Test時之全機功耗最為比較

amd17.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時之平臺功耗 256W
Ryzen 7-3700X@All Core 4.3GHz平臺功耗 218W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平臺則是 310W
功耗比較表 (數字愈小愈好)

TEXT7.png

「以低打高」遊戲測試
1.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
2.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3.3DMark Time Spy
4.3DMark Time Spy Extreme
5.3DMark Ice Sto Extreme
6.VRMark Benchmark Orange Room
7.VRMark Benchmark Cayn Room
8.VRMark Benchmark Blue Room
9.Far Cry 5 Benchmark《極地戰嚎5》
10.Middle-earth: Shadow of War Benchmark《中土世界:戰爭之影》
11.Rise of the Tomb Raider Benchmark《古墓奇兵:崛起》
12.Metro Last Light Benchmark《戰慄深隧:最後曙光》
13.Assassin's Creed Origins Benchmark《刺客教條:起源》
14.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

1.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
Final Fantasy XV《太空戰士 15》的Benchmark,是一款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在 2016年 11月推出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Final Fantasy系列》的第 15部,依照傳統,太空戰士都有 Benchmark的項目

clip_5.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為 3184分

39_6.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為 3441分

37_30.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為 3543分

VII_61.png

1.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61.png

2.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UNIGINE是一款專有的跨平台遊戲引擎,由俄羅斯軟件公司 UNIGINE Corp開發。除了用作遊戲引擎外,它還用於虛擬現實系統,嚴肅遊戲和可視化
UNIGINE最強大的功能是它的高級渲染器,支持 OpenGL 4.0和 DirectX 11,Superpositiojn則為 2017版本,包含極端性能和穩定性測試:視頻卡,電源,冷卻系統,檢查預設和超頻模式與真實負載及在環境中的互動體驗

Clip_18.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為 7618分

39_7.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為 7521分

37_15.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為 7826分

VII_60.png

2.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9.png

3.3DMark Time Spy
3DMark Time Spy用來測試處理器及顯示卡之 3D圖形表現和工作負載,現由 UL擁有,主要是針對 DirectX 12的效能,測試有三個部分,第一個為顆粒陰影、曲面細分等效果,第二個則是光線追蹤的體積光照明技術,最後則是 CPU效能測試,在前兩個測試中,包含了數千萬個頂點跟多邊形,上百萬個曲面細分,這些都是 FireStrike的幾十倍

clip_7.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3DMark Time Spy為 9031分

39_8.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3DMark Time Spy為 8918分

37_18.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3DMark Time Spy為 9248分

VII_52.png

3.3DMark Time Spy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62.png

4.3DMark Time Spy Extreme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是 3DMark Time Spy的 4K版本,所有圖形都是 4K規格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3DMark Time Spy Extreme為 4493分

39_9.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3DMark Time Spy Extreme為 4307分

37_17.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3DMark Time Spy Extreme為 4381分

VII_51.png

4.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11.png

5.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3DMark Ice Storm是針對平板電腦和入門級電腦的測試軟體,以 DirectX 11功能級別 9 / OpenGL ES 2.0測試為主,而 Ice Storm Extreme則是以比 Ice Storm更嚴苛刻的設置做測試

clip_10.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為 209514分

39_11.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為 229500分

37_19.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為 219613分

VII_55.png

7.3DMark Ice Storm Extreme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12.png

6.VRMark Benchmark Orange Room
VRMark是新興的 VR虛擬遊戲之測試軟體,測試時無需使用 VR 裝置即可進行,依規格之不同分為 Orange Room、Cayn Room、Blue Room三種不同的測試,而 Orange Room為 VR虛擬實境遊戲之基準測試,可顯示 PC的細節水平,滿足 HTC Vive和 Oculus Rift的推薦硬件要求

clip_11.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VRMark Benchmark Orange Room為 11864分

39_12.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VRMark Benchmark Orange Room為 12124分

37_31.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VRMark Benchmark Orange Room為 12302分

VII_56.png

6.VRMark Benchmark Orange Room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13.png

7.VRMark Benchmark Cayn Room
Cyan Room是 VRMark中最後更新的測試軟體,不過 Orange Room是免費的,而 Cyan Room與 Blue Room是要付費的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VRMark Benchmark Cyan Room為 9984分

39_13.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VRMark Benchmark Cayn Room為 10010分

37_32.png

對照組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VRMark Benchmark Cayn Room為 10392分

VII_57.png

7.VRMark Benchmark Cayn Room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14.png

8.VRMark Benchmark Blue Room
VRMark Benchmark Blue Room測試對於硬體的要求較高,場景畫面內之物件較複雜,細節層次較高需付費購買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VRMark Benchmark Blue Room為 2652分

39_14.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VRMark Benchmark Blue Room為 2649分

37_33.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VRMark Benchmark Blue Room為 2645分

VII_58.png

8.各處理器之 VRMark Benchmark Blue Room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80.png

9.Far Cry 5 Benchmark《極地戰嚎5》
Far Cry 5《極地戰嚎5》是一個自帶 Benchmark的新遊戲,是由育碧蒙特婁、育碧多倫多開發和育碧軟體發行的開放世界第一人稱動作冒險遊戲

clip_2.png

Far Cry 5 Setting (所有處理器均為同樣設定)

2700X_FARCRY2.png

2700X_FARCRY3.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Far Cry 5 Benchmark Ave為 120fps

39_15.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Far Cry 5 Benchmark Ave為 120fps

39_15.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Far Cry 5 Benchmark Ave為 145fps

VII_9.png

9.Far Cry 5 Ave fps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42.png

12.Middle-earth: Shadow of War Benchmark《中土世界:戰爭之影》
Middle-earth: Shadow of War《中土世界:戰爭之影》亦為一自帶 Benchmark的角色扮演遊戲,是由 Monolith Productions開發並由華納兄弟互動娛樂發行並於 2017年 10月 10日在全球發布

clip_17.PNG

Middle-earth: Shadow of War Benchmark Setting

VII_19.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Middle-earth: Shadow of War Benchmark為 123fps

39_17.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Middle-earth: Shadow of War Benchmark為 123fps

39_17.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Middle-earth: Shadow of War Benchmark為 131fps

VII_21.png

10.Middle-earth: Shadow of War Benchmark fps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43.png

11.Rise of the Tomb Raider Benchmark《古墓奇兵:崛起》
Rise of the Tomb Raider《古墓奇兵:崛起》,是一款由晶體動力開發,微軟工作室和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合作發行的動作冒險遊戲,同樣自帶測試軟體,本作是 2013年《古墓奇兵》的續作

clip_3.PNG

Rise of the Tomb Raider Benchmark Setting

VII_10.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Rise of the Tomb Raider Benchmark Overall Score為 180.47fps

39_18.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Rise of the Tomb Raider Benchmark Overall Score為 180.36fps

37_305.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Rise of the Tomb Raider Benchmark Overall Score為 184.76fps

VII_59.png

11.Rise of the Tomb Raider Benchmark Overall Score fps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44.png

12.Metro Last Light Benchmark《戰慄深隧:最後曙光》
Metro: Last Light《戰慄深隧:最後曙光》中國大陸譯作「地鐵:最後的曙光」,台灣又譯作「戰慄深隧:最後光芒」是一款動作式生存恐怖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也是一款有自帶測試軟體的遊戲
遊戲為《戰慄深隧 2033》的續作,原本命名為《戰慄深隧 2034》

clip_4.png

Metro Last Light Benchmark Setting

2700X_METRO01.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Metro Last Light Benchmark Ave為:119.35fps

39_19.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Metro Last Light Benchmark Ave為 104.77fps

37_307.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Metro Last Light Benchmark Ave為 123.03fps

VII_12.png

12.Metro Last Light Benchmark Ave fps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45.png

13.Assassin's Creed Origins Benchmark《刺客教條:起源》
Assassin's Creed Origins《刺客教條:起源》中國大陸譯作「刺客信條:起源」)是一部由育碧蒙特婁開發由育碧公司發行的動作冒險遊戲
本作是刺客教條主系列的第十部作品,也是系列首次把時間線推前到刺客教條初代以前,同樣也自帶有測試軟體,遊戲的舞台是在托勒密王朝埃及豔后統治下的埃及,玩家所操控的角色是一位隸屬於法老的護衛,稱為守護者(Medjai),來自錫瓦(Siwa)名為巴耶克(Bayek)的埃及刺客

clip_14.png

Assassin's Creed Origins Benchmark Setting

2700X_assass1.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Assassin's Creed Origins Benchmark為:9211分

39_20.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Assassin's Creed Origins Benchmark為 8401分

37_306.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Assassin's Creed Origins Benchmark為 10006分

VII_62.png

13.Assassin's Creed Origins Benchmark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46.png

14.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
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英語:Tom Clancy's The Division)是一款第三人稱戰術射擊作角色扮演遊戲,由 Ubisoft 、支援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4和Xbox One平台
遊戲最初是在 2013年 E3的 Ubisoft記者會上公布並同時播放一段 7分鐘長的遊戲影片。最終於 2016年 3月 8日發售,並在此後的一年中先後推出了三個大型 DLC擴展包「地下世界」、「生存模式」及「最後一戰」
本遊戲使用Driver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19.3.2

1.png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 Benchmark Setting
Graphics Ultra

4.png

Video 測試爲 4K設定

5.png

選擇 Benchmark

6.png

4K Benchmark 特效全開 V Sync關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為 3280分

39_21.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為 3682分

37_303.png

對照組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為 4587分

17.png

14.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 4K Benchmark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47.png

「以低打高」單工測試
1.Superpi 32M
2.CPUMARK99
3.CPU-Z Bench
4.AIDA64 Memory Bandwidth

1.Superpi 32M
SuperPi 32m是一個計算圓周率的浮點運算程式,最大精確到小數點以後的 3200萬位數,該程式採用高斯-勒讓德演算法,並且於 1995年被日本電腦科學家金田康正使用 Windows環境下計算出精確到 232次方的圓周率,是一款在檢測單工效能時常用的程式,但在需要多工測試時亦可同時開啟多個程式同時運算

SUPERPI1M.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Superpi 32M為 9m 33s

39_25.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Superpi 32M為 9m 21s

37_301.png

對照組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Superpi 32M為 6m 49.511s

99_3.png

1.SuperPi 32m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小愈好)

TEXT48.png

3.CPUMARK99

CPUMark99是專門用于 Windows的一款運算測試軟體,測試過程簡短且只支援單工

CPUMARK99.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CPUMARK99為 741分

39_24.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之 CPUMARK99為 797分

37_302.png

對照組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CPUMARK99為 895分

99_4.png

2.CPUMark99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79.png

3.CPU-Z Bench
CPU-Z為一個中央處理器、記憶體及主機板資訊的 Windows軟體,在近年新增了 Bench item,提供處理器的簡單測試但精確度不足

CPUZBENCH.png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 CPU-Z Bench CPU Multi Thread 7633.9分、CPU Single Thread 513.7分

39_22.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3GHz之 CPU-Z Bench CPU Multi Thread 5835.0分、CPU Single Thread 531.1分

37_10.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 CPU-Z Bench CPU Multi Thread 5852.5分、CPU Single Thread 587分

5G_I2.png

3.CPU Single Thread、Multi Thread效能比較表 (數字愈大愈好)

TEXT81.png

4.AIDA64 Memory Bandwidth
Ryzen 9-3900X@Boost 4.6GHz之AIDA64 Memory Bandwidth
Read: 53761MB/s
Write: 49584MB/s
Copy:47628MB/s
Latancy:87.9ns

39_23.png

Ryzen 7-3700X@All Core 4.3GHz之AIDA64 Memory Bandwidth
Read: 47984MB/s
Write: 28788MB/s
Copy:49630MB/s
Latancy:81.9ns

37_4.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All Core 5GHz之AIDA64 Memory Bandwidth
Read: 54631MB/s
Write: 56879MB/s
Copy:49556MB/s
Latancy:43.8ns

9900K_2.png

5.AIDA64 Memory Bandwidth效能比較表
Read (數字愈大愈好)

TEXT23.png

Write (數字愈大愈好)

TEXT22.png

Copy (數字愈大愈好)

TEXT63.png

Latancy (數字愈小愈好)

TEXT64.png

「@Boost」綜合測試
Ryzen 7-3700X@Boost VS Core i9-9900K@Boost
1.CPU-Z Bench
Ryzen 7-3700X@Boost
Single Thread 533,Multi Thread 5957.2分

37_DEFAULT2.png

Core i9-9900K @Boost
Single Thread 547,Multi Thread 3685分

99_DEFAULT1.png

「@Boost」之 CPU-Z Bench比較表
Single Thread

TEXT50.png

Multi Thread

TEXT51.png

3.3DMark Time Spy
Ryzen 7-3700X@Boost 8892分

37B1.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Boost 8961分

99B1.png

@Boost之 3DMark Time Spy比較表

TEXT74.png

4.3DMark Time Spy Extreme
Ryzen 7-3700X@Boost 3980分

37B2.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Boost 4023分

99B2.png

@Boost之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比較表

TEXT75.png

5.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Ryzen 7-3700X@Boost 19172分

37B4.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Boost 193794分

99B3.png

@Boost之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比較表

TEXT76.png

6.VRMark Orange Room Benchmark
Ryzen 7-3700X@Boost 11682分

37B3.png

對照組 Core i9-9900K@Boost 11080分

99B4.png

@Boost之 VRMark Orange Room Benchmark比較表

TEXT77.png

「同頻」綜合測試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 vs Core i9-9900K@ALL core 4.5GHz
1.CPU-Z Bench
「同頻」之 Ryzen 7-3700X@All Core 4.5GHz GIGABYTE X570 AORUS CTREME Single Thread 556.2,Multi Thread 6102.8分

37_4500_2.png

「同頻」之 Core i9-9900K@All Core 4.5GHz Single Thread 527,Multi Thread 4056.4分

99_4500_1.png

「同頻」@4.5GHz CPU-Z Bench比較表
Single Thread

TEXT52.png

Multi Thread

TEXT53.png

2.Cinebench R20 CPU Test
「同頻」之Ryzen 7-3700X @All Core 4.5GHz GIGABYE X570 AORUS XTREME CPU Test 5443pts,Single Core 519pts

37_45000_4.png

「同頻」之Core i9-9900K@All Core 4.5GHz CPU Test 2183pts,Single Core 457pts

99_4500_3.png

「同頻」@4.5GHz之 Cinebench R20比較表
Single Thread

TEXT58.png

「同頻」@4.5GHz之 Cinebench R20比較表
CPU Test

TEXT60.png

「同頻」@4.5GHz Cinebench R20
Ryzen 7-3700X在「多工效能」及「單工效能」皆勝出

PCIe 4.0 SSD測試
CORSAIR Force MP600 Gen4 PCIe x4 NVMe M.2 SSD 2TB @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

MP600_1.jpg

CrystalDiskMarkinfo

SSD_2.png

CrystalDiskMark

SSD_3.png

ATTO

SSD_1.png

AS SSD Benchmark

SSD_4.png

AS SSD複製效能測試

SSD_5.png

AS SSD壓縮效能測試

SSD_6.png

各家主板 SSD PCIe 4.0 Performance測試
(同組 SSD)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

SSD_FORMULA.png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

SSD_HERO.png

ASUS ROG STRIX X570-E GAMING

SSD_strix.png

GIGABYTE X570 AORUS XTREME

SSD_GIGABYTE.png

MSI X570 GODLIKE

SSD_MSI1.png

各家主板 DDR4頻寬測試
(同組記憶體)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

DDR4_4400FORMULA.png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

DDR4_4266HERO1.png

ASUS ROG STRIX X570-E GAMING

DDR4_4266STRIX.png

GIGABYTE X570 AORUS XTREME

DDR4_4200GIGABYTE.png

MSI X570 GODLIKE

DDR4_4266MSI.png

「同場加映 」
Ryzen 5-3600X@Boost DDR4 4600 ASUS ROG C8F

4600_1.png

DDR4 4600 Memory Bandwidth

4600_2.png

Ryzen 5-3600X@Boost Cinebench R20 Single Core

4600_3.png

Ryzen 5-3600X@Boost Cinebench R20 CPU Test

4600_4.png

Ryzen 5-3600X@Boost Cinebench R15 CPU Test

4600_5.png

Ryzen 5-3600X@Boost CPU-Z Bench

4600_6.png

結論:
經過測試我們發覺 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在「多工效能」上的進步堪稱神速,Ryzen 7-3700X能以「以低打高」的方式,以 @All Core 4.3GHz勝過同是 8核心 @All Core 5GHz的 Core i9-9900K,代表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在「多工效能」已是當前史上最強
在「遊戲測試」方面,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頻率在「以低打高」時,可以在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VRMark Orange Room、VRMark Benchmark Blue Room幾個部分取得勝出算是出人意表,而在「@Boost」測試的設定下,雙方則互有輸贏
在「單工效能」的部分,多年以來都是擁有高頻 Intel的天下,但這一次刻意將高頻的 Core i9-9900K降頻到與 Ryzen 7-3700X「同頻」在 4.5GHz的情況下,AMD就在 CPU Bench及 Cinebench R20上的單工測試項目中取得了勝出,雖然在對 Intel刻意降頻到 4.5GHz以符合「同頻」測試的條件下的這個動作對 Intel有些不公,AMD因此有些勝之不武,但在「同頻」的情況下看到了 AMD能勝出的這個情況,如果是在前幾代的 Ryzen身上是絕無可能發生的,這說明了這一代的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在「單工效能」上也有了實質的進展,但整體來說 AMD在提高「處理器頻率」與加強「單工效能」的部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實早在 2017年 Ryzen 1代剛上市的時候,AMD就已知道 Ryzen並非在「最佳狀態」,Ryzen還有很多的弱點與很大的改進空間」AMD營銷經理 Don Woligroski如是說「等到 Zen 2上市時就將解決 Ryzen弱點,並使達到最佳狀態」,而在 2年後的今天,在「多工效能」上的進步 AMD算是做到了,但在「單工效能」與提高「處理器頻率」上,希望 AMD還可以再進步一些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有一個現象,那就是在對只有 1個 Chiplet的 Ryzen 7-3700X、Ryzen 5-3600X、Ryzen 5-3600處理器測試 Memory Bandwidth時,會有 Memory Bandwidth頻寬異常的現象
以對只有 1個 Chiplet的 Ryzen 7-3700X平台上之 DDR4 4000做 Memory Bandwidth測試為例
1個 Chiplet的 Ryzen 7-3700X平台上之 DDR4 4000 「Write」的 Memory Bandwidth」為 28788MB/s

37_4.png

2個 Chiplet的 Ryzen 9-3900X平台上之 DDR4 4000 「Write」的 Memory Bandwidth為 49584MB/s

39_23.png

Ryzen 9-3900X、Ryzen 7-3700X在同為 DDR4 4000 「Write」的 Memory Bandwidth頻寬比較表
Ryzen 7-3700X之「Write」明顯異常

TEXT18.png

其實 1個 Chiplet的這個異常早在 6月初滄者就已知曉,並在參訪 AMD Ryzen Gaming Tech Day時,曾向 AMD官方請教這個現象,不過卻沒有得到確實的回應而不了了之,現在大家可以從這一次的測試發表上看到,只有 1個 Chiplet的 Ryzen 7-3700X的 Memory Bandwidth頻寬的確是有點問題,在此提供使用者參考
雖然頻寬有點狀況,但這一次 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在記憶體頻率方面卻有大大的進展,那是因為 Zen 2架構將 UMC置於獨立的 I/O Die中,以及透過非同步去決定 FCLK (Infinity Fabric頻率)與 MEMCLK (記憶體頻率)、UCLK (記憶體控制器頻率)間的除率的方式,造就了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的記憶體頻率大升
經過在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上對記憶體的部分測試,記憶體頻率會因為處理器、主機板、記憶體模組體質的不同,而分別從 DDR4 4200的基本盤,運作到 DDR4 5000+,這個表現跟上一代的 Ryzen 2000系列處理器平台可說是有天壤之別,但弔詭的是,再超過 DDR4 3600之後,就算是記憶體頻率能夠再增高,但效能並沒有隨著記憶體頻率的增高而同步增高,這點不知道是不是因爲非同步除頻或其他因素而導致還不得而知,但可以了解的是效能的甜蜜點應該在 DDR4 3600~4000左右,所以看官若不是只想要看快樂表,平常設定在 DDR 3600~4000使用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當使用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時,如將 Intel平台使用的記憶體模組,移到 AMD平台使用時並不會有相容性的問題
在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所搭配的 X570主機板方面,各家板廠都全面採用了Daisy Chian,不再使用 T type,Daisy Chian佈線也提升了AMD平台的記憶體相容性與整體超頻性
在向下相容方面,雖然 X570晶片組仍沿用 AM4腳位,但仍無礙於 AMD X570成為世界上首款支援 PCIe 4.0主機板的事實,但是使用者要注意在 BIOS中 SOC的電壓不可高過 1.1V 以免空歡喜一場 (當 SOC電壓高過於 1.1V時,系統會自動降速到 PCIe 3.0 )
2019年除了 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的上市之外,還會有使用 7nm製程 Zen 2架構的 EPYC產品線,AMD總裁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提到了 7nm代號 Rome的 EPYC處理器效能與前一代相比有望提供四倍的浮點效能,兩倍的運算效能,代號 Rome的 EPYC處理器預計在第三季稍後發布
然而代號 Castle Peak的 HEDT旗艦平台 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在何時上市則可能還有不確定性,根據傳聞 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處理器或將會推遲至第四季或更晚推出,Ryzen Threadripper系列處理器本來的賣點就是其更多核心的優勢,Ryzen Threadripper第一代產品是 16核 32執行緒,第二代產品是 32核 64執行緒,第三代 Ryzen Threadripper合理推算應該是 48核 96執行緒以上,但謠傳也有 64核 128執行緒的可能,這麼多的核心數聽起來是很好很強大,但對一般消費者來說其實都用不到這麼多的核心處理器,日常應用以及玩遊戲的話其實 8核心就已足夠;此外,過多的核心數也導致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的預設頻率不得不跟著調降,這對依賴預設頻率多過於依賴核心數的遊戲來說很不划算,所以 AMD在二代 Ryzen Threadripper上市時不得不得不推出「Game Mode」來解決核心數過多導致預設頻率不高的問題,但其實通過 「Game Mode」來屏蔽一些核心數用以提高頻率的作法與 Ryzen Threadripper系列處理器的最大賣點相衝突,且對 AMD來說,核心數愈多製造成本也愈高,消費級產品也不像企業級產品那樣能賣高價,成本壓力因而越來越大
總之,Ryzen Threadripper的超多核心賣點很好,但是實際要推廣起來也並不容易,況且現在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也能做到 16核 32執行緒,進一步也擠壓了 Ryzen Threadripper的市場空間
隨著半導體製程的升級難度愈來愈大,進度愈來越緩慢,開發成本愈來愈高,未來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但據傳 AMD已有解決方案,在面臨製造 48核 96執行緒甚至 64核 128執行緒的處理器,在平面上想提升晶體管密度以製造 48核 96執行緒這件事情已經變得相當有挑戰性,但 3D堆疊可能是解決這問題的一個好方法,但是首要 3D堆疊的散熱就是要面臨的一大課題,當 3D堆疊的層數越多,熱量就愈高,AMD近日申請的一項專利就有可能解決這一問題
AMD的這一項專利原理的就是在 3D堆疊的邏輯層和儲存層之間插入一片 TEC熱點效應散熱模組,也就是半導體制冷器或溫差制冷器,它利用熱電效應把熱量從溫度較高的一端轉移到溫度較低的一端,讓熱量分佈更為平均,然而這一過程也會帶來額外的功耗,所以是否能夠真的實用還得等實際產品出來再說,不過滄者是還滿期待看到 48核 96執行緒甚至 64核 128執行緒處理器的出現
這一次的評測文章較多,難免有誤植及錯誤之處還請各位看官多多包涵,接著是 極冷 Ryzen 7 3700X全核5GHz vs 空冷 Core i9 9900K全核5GHz之「同頻」效能比較,歡迎點閱,歡迎點閱,謝謝收看

37_1.png

本文告一段落,請持續關注
AMD Radeon RX 5700 XT、RX 5700 VS Radeon VII 、RTX 2070 EX、RTX 2060測試參考及「RDNA」架構解析

傳說中的勇者

進階會員
已加入
9/20/03
訊息
542
互動分數
15
點數
18
頭香嗎
 
  • Like
Reactions: coolaler

best no1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0/10/03
訊息
1,078
互動分數
11
點數
38
謝謝第一時間的分享,但有個疑問,我9900k 4.8G於CPU-Z 1.89的CPU-Z Bench Single Thread 563分,Multi Thread 5747分
是因為版本問題而造成效能低弱嗎?
 
  • Like
Reactions: coolaler

coolaler

FANGBING LO (Robinson Lo)
已加入
9/17/03
訊息
53,160
互動分數
636
點數
113
位置
Taichung
網站
www.coolaler.com
謝謝第一時間的分享,但有個疑問,我9900k 4.8G於CPU-Z 1.89的CPU-Z Bench Single Thread 563分,Multi Thread 5747分
是因為版本問題而造成效能低弱嗎?
怕散熱不佳時導致降速
 

posketkk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5/17/09
訊息
131
互動分數
2
點數
18
年齡
37
多核心確實 蘇媽贏很大 還好我只玩遊戲 8086K 5G 還是爽爽用 ~
看樣子 沒有換的衝動 ...
 
  • Like
Reactions: coolaler

supervic5979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0/30/10
訊息
274
互動分數
13
點數
18
C大您好,
3個小問題請教:
1. 請問3900X還能不能往上超??
2. 4.85G~4.9G有沒有機會??
3. C8F跟GODLIKE哪個比較有機會將主頻超上去??
 
  • Like
Reactions: coolaler

coolaler

FANGBING LO (Robinson Lo)
已加入
9/17/03
訊息
53,160
互動分數
636
點數
113
位置
Taichung
網站
www.coolaler.com
C大您好,
3個小問題請教:
1. 請問3900X還能不能往上超??
2. 4.85G~4.9G有沒有機會??
3. C8F跟GODLIKE哪個比較有機會將主頻超上去??
1.no chance@air cooled
2.no chance
3.both
 

supervic5979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0/30/10
訊息
274
互動分數
13
點數
18
感謝回覆
看來出廠值已經盡量超好超滿。

文章中針對記憶體同步與異步的比較好像沒看到?
是因為測試數據沒有太大差別嗎??
 
  • Like
Reactions: coolaler

Kinny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2/4/14
訊息
299
互動分數
21
點數
18
好像沒有想像中威猛:eek:
置板凳:rolleyes:
 
  • Like
Reactions: coolaler

LU524032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4/5/09
訊息
54
互動分數
1
點數
8
年齡
43
能請問 這樣小超 是用原廠散熱嗎? 溫度表現不知道如何?
 
  • Like
Reactions: coolaler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