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高階顯卡大多因為散熱問題會採用比較大型的散熱器,不過也有一些廠商會推出比較特殊的短卡,畢竟也是有不少玩家想要主機比較小一點,又不失效能,但小型的機殼對於顯卡就比較挑剔一些,當然若有適於 mini-ITX 尺寸的是最安全不過。MSI 最近推出了一張新的 GTX 1070 專版,特別的就是採用短版設計,型號為 GTX 1070 AERO ITX,其實 AERO ITX 系列在二月的時候就有發布,除了 GTX 1070 之外還有 GTX 1060、1050 的核心,皆為短卡。
MSI GTX 1070 AERO ITX,不同於 Gaming 版, 這系列包裝低調多了。
![0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1.jpg)
雖然說是 ITX 短版,但散熱器似乎也不馬虎,下方實測就知道。
![0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2.jpg)
配的部分有說明書手冊、軟體光碟、感謝卡。
![0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3.jpg)
MSI GTX 1070 AERO ITX 的散熱風扇上方與 Gaming 系列一樣有一張貼紙,說明一樣有 Zero Frozr 靜音停轉技術,風扇溫度未達到一定程度不會轉是正常的,使用前請移除貼紙。
![0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4.jpg)
GTX 1070 AERO ITX 的長度僅有17.5公分,幾乎是切齊 mini-ITX 主機板,散熱器的外觀整體以黑色為主,側邊有一些 Carbon 紋材質綴飾。
![0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5.jpg)
散熱的部分是搭配一顆9.5公分 TORX 風扇,葉扇的部分與 Gaming 系列相同,兩種不同葉片交替搭配,可以帶來更好的散熱效率。
![06.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6.jpg)
底部可以看到有3根銅熱導管。
![07.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7.jpg)
散熱器沒有超過 PCB 板。
![08.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8.jpg)
內部的散熱鰭片有相當的高度。
![09.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9.jpg)
只需要外接1個8pin。Gaming X 版需要6+8pin。
![10.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0.jpg)
Carbon紋。
![1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1.jpg)
PCB 背部。
![1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2.jpg)
支援 SLI 多卡應用。
![1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3.jpg)
輸出埠有 2個HDMI、2個DP、1個DVI。
![1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4.jpg)
拆下散熱器可以看到顯卡供電與記憶體的部分都有貼上導熱膠條與散熱器接觸散熱。雖然說記憶體算是半覆蓋而已,但也是可以有導熱效果。
![1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5.jpg)
供電上也有導熱膠條。
![16.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6.jpg)
供電的部分。
![17.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7.jpg)
核心晶片 GP104-200-A1。
![18.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8.jpg)
Micron D9TCB GDDR5 記憶體顆粒,8顆組成8GB。
![19.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9.jpg)
散熱器雖然短小但內部紮實。
![20.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20.jpg)
3根8mm的熱導管。
![2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21.jpg)
鰭片相當緊湊,且有一定的高度。
![2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22.jpg)
另一側。
![2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23.jpg)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5960X @ 4.3GHz
CPU Cooler: Cooler Master Nepton 240M
RAM: GSKILL DDR4 2133 4GBx4
MB: ASRock Fatal1ty X99 Professional
VGA: MSI GTX 1070 AERO ITX
HDD: OCZ TRION 150 480GB + Seagate 2TB
PSU: INWIN SI-1065W
OS: Windows 10 64bit
基本Benchmark測試
3DMark Fire Strike:16178
![3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31.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8391
![3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32.jp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4445
![3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33.jpg)
3DMark Time Spy:6257
![3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34.jpg)
與自家 GTX 1070 Gaming X 相比
![x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x1.jpg)
Unigine Valley:93.4
![3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35.jpg)
1080P遊戲效能
遊戲內圖形選項皆調至最高,GTA V 反鋸齒部分為開啟 FXAA 關閉 MSAA。
![x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x2.jpg)
4K遊戲效能
圖形選項一樣是最高,與 1080P 設置相同,僅解析度差異。
![x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x3.jpg)
溫度與功耗測試
待機溫度為47度,溫度未達50度所以風扇是停轉的。
![4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41.jpg)
待機時全機功耗68W。
![4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43.jpg)
Furmark 燒機測試,最高溫度為67度,可以看到平均張數100,最高張數102,差異不大,掉張不明顯。
![4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42.jpg)
Furmark 燒機時全機最高功耗約250W。
![4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44.jpg)
與自家 GTX 1070 Gaming X 相比
![x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x4.jpg)
![x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x5.jpg)
超頻測試
MSI GTX 1070 AERO ITX 雖然是超頻版,但比起自家的 GTX 1070 Gaming X 相比核心時脈大概低了70MHz左右,經測試手上這張核心大概可以往上加到1701MHz(+170MHz),記憶體也可以往上加至8208MHz(+200MHz),並過測 3DMark 無破圖。
括弧後面為預設的成績
3DMark Fire Strike:17396(16178)+7.5%
![5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51.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8849(8391)+5.5%
![5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52.jp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4692(4445)+5.6%
![5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53.jpg)
3DMark Time Spy:6579(6257)+5.1%
![5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54.jpg)
小結
MSI GTX 1070 AERO ITX 尺寸雖然短小,但效能並沒有減弱,與自家 GTX 1070 Gaming X 版本的差異相信只是原本時脈的落差,這部分在超頻之後可以看得出來,超頻後的成績是可以贏過 GTX 1070 Gaming X 預設。另外溫度的部分控制的也算是相當不錯,Furmark 燒機最高是67度,且燒機的平均張與最大僅差2張而已,表示並沒有受到溫度影響而掉速,且風扇燒機時並沒有明顯聲音。
MSI GTX 1070 AERO ITX,不同於 Gaming 版, 這系列包裝低調多了。
![0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1.jpg)
雖然說是 ITX 短版,但散熱器似乎也不馬虎,下方實測就知道。
![0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2.jpg)
配的部分有說明書手冊、軟體光碟、感謝卡。
![0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3.jpg)
MSI GTX 1070 AERO ITX 的散熱風扇上方與 Gaming 系列一樣有一張貼紙,說明一樣有 Zero Frozr 靜音停轉技術,風扇溫度未達到一定程度不會轉是正常的,使用前請移除貼紙。
![0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4.jpg)
GTX 1070 AERO ITX 的長度僅有17.5公分,幾乎是切齊 mini-ITX 主機板,散熱器的外觀整體以黑色為主,側邊有一些 Carbon 紋材質綴飾。
![0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5.jpg)
散熱的部分是搭配一顆9.5公分 TORX 風扇,葉扇的部分與 Gaming 系列相同,兩種不同葉片交替搭配,可以帶來更好的散熱效率。
![06.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6.jpg)
底部可以看到有3根銅熱導管。
![07.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7.jpg)
散熱器沒有超過 PCB 板。
![08.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8.jpg)
內部的散熱鰭片有相當的高度。
![09.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09.jpg)
只需要外接1個8pin。Gaming X 版需要6+8pin。
![10.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0.jpg)
Carbon紋。
![1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1.jpg)
PCB 背部。
![1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2.jpg)
支援 SLI 多卡應用。
![1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3.jpg)
輸出埠有 2個HDMI、2個DP、1個DVI。
![1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4.jpg)
拆下散熱器可以看到顯卡供電與記憶體的部分都有貼上導熱膠條與散熱器接觸散熱。雖然說記憶體算是半覆蓋而已,但也是可以有導熱效果。
![1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5.jpg)
供電上也有導熱膠條。
![16.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6.jpg)
供電的部分。
![17.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7.jpg)
核心晶片 GP104-200-A1。
![18.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8.jpg)
Micron D9TCB GDDR5 記憶體顆粒,8顆組成8GB。
![19.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19.jpg)
散熱器雖然短小但內部紮實。
![20.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20.jpg)
3根8mm的熱導管。
![2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21.jpg)
鰭片相當緊湊,且有一定的高度。
![2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22.jpg)
另一側。
![2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23.jpg)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5960X @ 4.3GHz
CPU Cooler: Cooler Master Nepton 240M
RAM: GSKILL DDR4 2133 4GBx4
MB: ASRock Fatal1ty X99 Professional
VGA: MSI GTX 1070 AERO ITX
HDD: OCZ TRION 150 480GB + Seagate 2TB
PSU: INWIN SI-1065W
OS: Windows 10 64bit
基本Benchmark測試
3DMark Fire Strike:16178
![3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31.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8391
![3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32.jp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4445
![3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33.jpg)
3DMark Time Spy:6257
![3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34.jpg)
與自家 GTX 1070 Gaming X 相比
![x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x1.jpg)
Unigine Valley:93.4
![3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35.jpg)
1080P遊戲效能
遊戲內圖形選項皆調至最高,GTA V 反鋸齒部分為開啟 FXAA 關閉 MSAA。
![x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x2.jpg)
4K遊戲效能
圖形選項一樣是最高,與 1080P 設置相同,僅解析度差異。
![x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x3.jpg)
溫度與功耗測試
待機溫度為47度,溫度未達50度所以風扇是停轉的。
![4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41.jpg)
待機時全機功耗68W。
![4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43.jpg)
Furmark 燒機測試,最高溫度為67度,可以看到平均張數100,最高張數102,差異不大,掉張不明顯。
![4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42.jpg)
Furmark 燒機時全機最高功耗約250W。
![4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44.jpg)
與自家 GTX 1070 Gaming X 相比
![x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x4.jpg)
![x5.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x5.jpg)
超頻測試
MSI GTX 1070 AERO ITX 雖然是超頻版,但比起自家的 GTX 1070 Gaming X 相比核心時脈大概低了70MHz左右,經測試手上這張核心大概可以往上加到1701MHz(+170MHz),記憶體也可以往上加至8208MHz(+200MHz),並過測 3DMark 無破圖。
括弧後面為預設的成績
3DMark Fire Strike:17396(16178)+7.5%
![51.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51.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8849(8391)+5.5%
![52.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52.jp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4692(4445)+5.6%
![53.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53.jpg)
3DMark Time Spy:6579(6257)+5.1%
![54.jpg](https://www.coolaler.com.tw/image/msi/gtx_1070_aero_itx/54.jpg)
小結
MSI GTX 1070 AERO ITX 尺寸雖然短小,但效能並沒有減弱,與自家 GTX 1070 Gaming X 版本的差異相信只是原本時脈的落差,這部分在超頻之後可以看得出來,超頻後的成績是可以贏過 GTX 1070 Gaming X 預設。另外溫度的部分控制的也算是相當不錯,Furmark 燒機最高是67度,且燒機的平均張與最大僅差2張而已,表示並沒有受到溫度影響而掉速,且風扇燒機時並沒有明顯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