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殼評測

全漢 FSP CMT370 硬碟大師機殼開箱, 最多可裝10顆硬碟

已經好久沒有看到能支援超過5顆硬碟的機殼。自從進入了5.25吋沒人要裝以及硬碟大容量時代與 SSD 逐漸普及,多數機殼都直接閹割主機板前面到面板內側的位置,空出一來省成本,二來內側風扇對應也比較直接,還有就是大顯卡友善支援,硬碟多數就是一兩顆,且安裝位置有些還很逼機,組裝新機都沒啥問題,一顆 2.5吋或 NVMe + 大容量3.5吋基本上都能搞定,但對於一路升級上來的老玩家,可能還留著曾伴隨著寂寞夜裡需求的幾顆硬碟要何去何從。

你需要能裝下更多硬碟的機殼。FSP 最近推出 CMT370,這咖機殼又稱硬碟大師,最多能安裝9顆3.5吋或10顆的2.5吋硬碟(安裝位共用),儼然就是為了滿足那些想要硬碟都塞滿小姐姐的用戶(誤),尤其是 VR 又更佔位 XD,總之就是影音工作(愛好)者或是大容量需求。


01.jpg

FSP CMT370 規格,支援 ATX 主機板,有7個擴充卡槽,有1個 USB 3.1 Type-C、2個 USB 3.0,CPU 散熱器高度限制16.5公分,顯卡長度支援28或41.5公分(拆硬碟架),電源長度17或22公分(未裝前冷排),可安裝9顆3.5吋硬碟或10顆2.5吋硬碟。散熱的部分,前面與頂部都支援3顆12或14公分(前面預裝3顆12公分)、後面預裝1顆12公分,前面與頂部可相容36公分水冷排,不過如果前面有使用硬碟架則無法安裝水冷排。

02.jpg

因為官方認定 CMT370 是走商務風格,所以並沒有常見的透側,取而代之的側板在硬碟對應處有散熱孔,另外這款也是沒有 RGB 燈效,一切都是以務實為原則。

03.jpg

04.jpg

頂部是大面積的散熱孔,外部鋪有磁吸式快拆濾網。

05.jpg

06.jpg

IO 在頂部右側位置,有1個 USB 3.1 Type-C、2個 USB 3.0、重置鍵、電源開關。

07.jpg

面板的部分是稍微外推的立體設計,幾乎是全面涵蓋的沖孔網,下方則是有一個簡單的 FSP Logo。

08.jpg

右側板對應硬碟的位置也有打上通風孔。

09.jpg

後側。

10.jpg

側板是採用後側手轉螺絲固定,金屬材質質感還不錯,也有防掉落的設計。

11.jpg

左右兩側板內側對應硬碟位置的孔洞都有磁吸式快拆濾網。

12.jpg

配件有說明書,安裝用螺絲、束帶使用一個收納盒裝。

39.jpg

內部,架構仍基於目前一般常見,只是在右側邊添加了一整排六個硬碟架。以主板安裝孔來看整體空間是還蠻大,不會過於緊迫。

13.jpg

頂部可安裝3顆12或14公分風扇,也可以安裝36公分水冷排。

14.jpg

主板上方預留的空間還蠻大,走線或安裝水冷應該都很容易。

15.jpg

後方預裝1顆12公分風扇,擴充卡槽有7+2個,擋板可以重複使用。

16.jpg

電源遮罩的上方是採大面積的散熱孔,在側邊也有預留5個走線孔。

17.jpg

遮罩上的通風孔是有12公分風扇安裝位,雖然官網沒提到,但這部分是可以安裝風扇。

18.jpg

前面也為水冷排留了安裝空間,不過顯而易見的是如果前面要安裝水冷勢必會犧牲掉硬碟架。

19.jpg

硬碟架有6個,採用比較陽春型鐵框架,雖然安裝上相比抽取式托盤來得不方便,但這種簡略的方式也算有那麼點好處,擋到前面內側進來的風就會少一點。

20.jpg

硬碟架可拆,後方採螺絲固定,除了3.5吋也可以相容2.5吋,安裝方式都是使用螺絲固定。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前三後一的風扇電源已經先串接為一個簡化。

25.jpg

背部。

26.jpg

處理器對應的下方位置有一個硬碟安裝板,上方手轉螺絲可拆下,可安裝1顆3.5吋或2顆2.5吋硬碟。

27.jpg

28.jpg

29.jpg

下方電源位以及一個硬碟架。

30.jpg

硬碟架可拆,底部是橡膠墊卡入溝槽,稍微用力往外拉出即可。

31.jpg

有兩個安裝位置,靠左增加電源供應器安裝空間,或靠右讓出位置給水冷排,當然如果你用不到也可以直接不裝。

32.jpg

可安裝2顆3.5吋。

33.jpg

或2顆3.5吋加上一顆2.5吋。這硬碟架如果要裝2顆2.5吋,下方的應該得透過2.5轉3.5吋的轉接架。

34.jpg

面板可拆,對應風扇外側有磁吸式濾網。

35.jpg

還用了手轉螺絲固定。

36.jpg

預裝3顆12公分風扇,可相容3顆14公分風扇,或36公分水冷排。

37.jpg

底部也採了大面積通風孔,外部有陽春可拆式濾網。

38.jpg

小結
這咖多硬碟支援的 CMT370 優點可能只是針對某些用戶,或許並不是大眾需求,但仍有市場,像我就留著 2TB、4TB 數顆一路升級上來,裡面多數都是以往出去拍的照片跟一些"資料檔",即便我再添購了更大容量的硬碟也會把比較珍貴的檔案複製備份,對我而言硬碟是只會多不會少,總之多硬碟架的設計對我而言是相當符合需求,而且在目前機殼裡面這樣的產品選擇並不多。

FSP CMT370 在硬碟的前後側板都有開散熱孔,也都有鋪上濾網,對於硬碟散熱也是有考慮到,雖說這種硬碟安裝架較為陽春,但比抽取式遮蔽上較少,個人覺得在整體散熱對應上是影響較少的。如果顯卡長度超過28公分則需要拆硬碟架,會犧牲掉2或3個,視顯卡散熱器厚度。

琉璃星

初級會員
已加入
5/2/14
訊息
42
互動分數
1
點數
8
年齡
42
如果有透側版本會更吸引我
 

Day_knight

進階會員
已加入
9/23/03
訊息
3,626
互動分數
123
點數
63
仿彿看到Carbide Series 678C的變形版,與678C不同的除了沒5.25"、沒前置及側邊吸音棉、沒鋼琴腳座外,其它整個設計幾乎都很貼近,就連硬碟架的擺設也都差不多。。
 

kuma

進階會員
已加入
2/1/05
訊息
523
互動分數
1
點數
18
這個有很多老姐姐住在裡面的人最有用,雖然是常常會有一些新的小姐姐入住,但是有很多人應該會覺得有某些值得按讚的片子可以一看再看捨不得刪掉,不管是收集很多愛情動作片又或者是有vr愛情動作片,這個機殼都有足夠多層樓房讓大量硬碟居住(小姐姐居住人數也可以直接上升),不過硬碟滑軌抽放不太容易是小缺點,但是使用鐵製硬盤托架總比塑膠硬盤托架久了會老化脆裂掉好一點,機殼底部的防塵濾網也陽春了一點,但是考慮到這個機殼的售價,卻是擁有多硬碟擴充多風扇擴充以及通風良好的特性,個人覺得優點還是多過於缺點
 

laudmankimo

高級會員
已加入
9/22/06
訊息
957
互動分數
95
點數
28
6個硬碟拖架那邊整個懸空了,沒有詳細測試到底會不會震動嗎?就我個人而言是不會考量這咖,理由在於12代處理器大多數主機板都只支援4個SATA3 6Gb,而我又很想用12代組NAS,這款的硬碟安裝位直接放在進氣口很棒,但是吸風的濾網看起來不夠細緻,沒有熱插拔與托盤設計,用吸塵器配毛刷清理濾網還要拆前面板等等眾多缺點,個人覺得缺點還是多過於優點
 

kuma

進階會員
已加入
2/1/05
訊息
523
互動分數
1
點數
18
其實硬碟架懸空設計,be quiet Pure Base 600也有類似設計,但是各有巧妙不同,至於好不好用耐不耐用,會因為使用者的需求不同而感覺有所差異,這種設計除了因為通風考量,避讓出顯卡安裝位置方便,比較大的因素應該是為了比硬碟快拆托盤少了些成本而降低機殼整體售價,上面這位網友,如果想用12代主機板裝Nas又怕SATA接頭太少不適用,12代主機版連最低階的h610大部分也有兩個m.2接口,您可以去買m2轉SATA接口的轉接板,轉出的SATA接口數量有多種可任君選擇,如果真的覺得nas機殼就要有快拆硬盤托架,國產的有銀欣的nas機殼可以考慮,雖然價格高了點,如果有預算上的考量,中國有蠻多純粹就是做給nas使用的機殼,如果不太嫌棄他的做工還有零件鎖孔位置會有些公差的話,中國製機殼都算便宜又大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