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11/11/07
- 訊息
- 2,436
- 互動分數
- 1
- 點數
- 38
主題:當 I7 遇上了 CoolerMaster Gladiator 600
大家好
今天在這邊小弟我要跟各位分享個人機殼選擇的故事
由於家裡環境的因素,除使用工作機(I7)之外,還需要一台上網機。
一開始因是克難用,所以機殼就隨便搞(見下圖),沒想到不久後該機還要扛起玩遊戲的責任,
跑個卡丁車啦! 射個夢幻小龍啦! 打個鳥魔獸等等的!
從 P4-1.7g -> P4-2.8g -> E3200 到 E8500, 從 ddr -> ddr2 到 ddr3
顯卡也從 MX-400 -> FX5200 -> FX6800 -> 8600GTS 到 ELSA-8800GT PW
又開始一條漫長的敗家之路(持續了幾個月吧,買了又賣),外殼跟"肚內"極不相襯。
一開始也不覺得有啥關係?! 但人客來到客廳坐著直接就看到有點"過時"的小東西
自己看久了也不好意思了! 好吧! 上網看看有沒有符合小弟的眼光的機殼,挑來挑去看上了
Cooler Master的機殼 Gladiator 600 (原因等一下再說) 被小弟挑出了小優點,就它啦!!
看官們 賞圖先
用摩托車帶回家時箱子搞得太醜了,直接來本體照
側面 側板上可以設置兩個12或14公分風扇
機頂上有一預置14公分風扇(最愛的地方)
背面 整齊而簡單
前方造型簡單大方
附有兩個USB插槽、外接耳MIC、與一個eSATA。
下方附了一個12公分藍光風扇,可透過面板上的開關控制藍光開啟。
打開側板
五大有設置快拆,五小看起來好乾淨,要怎麼裝呢?!(快拆在配件包裡)
配件包一覽,快拆來了
介面卡快拆,怎麼沒有預設後風扇呢?可惜了
(應該跟上方14CM風扇有關,我是廠商也會挑一個裝)
由於手上只有一顆 RC690 只好硬著頭皮越級挑戰一下!
來跟老大哥比比(平常都用裸機,RC690在牆邊粉久了!超新)
正面 我是覺得不相上下啦!兩種不同的味道
一樣都有藍燈 一個不能關 一個矮半顆頭
上方 G600 看來有點樸素耶! 690的上方也可以裝置兩個12或14公分風扇喔!
不過14公分我喜歡(抱歉啦!14公分風扇價格還是有點貴,轉速也沒得挑)
背面 扣掉水冷孔跟PSU吸音棉的話,老實說這兩顆還真難選耶(不然買它們要做啥阿!)
不過RC690的快拆做得有點大,所以現在才有新款的出現吧!!
側面 從這角度可以看的出來為什麼690快10公斤了吧 (小弟沒CC買透側板)
兩咖都粉重,用摩托車載都要花點心思喬一下位置 (開車就不用了)
小弟手上還有留一咖有提把的機殼,要帶電腦去哪裡都方便
開側板 老實說:這個鏡頭看下企我比較喜歡G600
主要是因為可以不用拆主機板換散熱器(手癢!)
690 外接位置配在上方,比G600多了一個 1394插槽
212plus 這次測試結果跟它有點關係
外觀大概介紹到這裡
小弟有上網查了一下
官網的介紹:
線材模組化管理設計、及獨特的背板鏤空設計,玩家不用將主機板卸下即可隨時更換CPU散熱器,
硬碟前方十二公分及上方十四公分風扇,搭配(選配)側方兩個十四公分(或十二公分)及後方
十二公分(或九/八公分)的風扇讓它有技高一籌的散熱能力。
前方風扇的LED炫藍光透過沖孔網面板,搭配LED ON/OFF按鍵。
產品特色:
1.機殼上方與側板的透氣孔,可有效增強機殼內的空氣對流
2.機殼上方散熱孔可支援到14公分風扇,可提供最佳的散熱能力
3.全機最高可支援 5組 12公分風扇
4.前置 I/O 面板模組設計,使用外接週更方便
5.主機板安裝背板上提供散熱器快裝孔設計,讓換裝散熱器不再麻煩
6.線材管理模組設計,解決您煩惱的整線問題,讓機箱佈線更為整齊
7.可開關的前置風扇LED,可隨心所欲的切換光源
8.獨立式電源供應器風流設計,電源供應器產生的癈熱可直接排除機殼外,有效降低機箱內溫度
(風扇孔位內建空氣濾網設計)
產品諸元:
話不多說!上機啦!
14CM風扇跟212+位置太近了(近得好!!)
G600 要給它塞大砲卡都OK喔(比260+長的顯卡除外)
配線空間也都粉充裕(抱歉沒甚麼美感!)
特寫一下27公分的末端
PSU 位置一覽
風扇要朝上朝下均可,上下都有預設孔位任君挑選
來個 690 上機圖 寬敞的空間,讓你知道錢是花在哪裡!!
極寬敞的顯卡空間(聽說裝5XX0還OK喔!聽說!小弟粉窮的!!)
可惜 690 上方沒預設風扇,多裝幾顆也粉涼啦!!(我的荷包啊)
PSU 位置一覽 690 也一樣上下都有預設孔位,還附有靜音墊+防垂頭設計
本次測試配備:
CPU: INTEL i7 920 D0
COOLER: CM 212+
M B: MSI X58 PRO
RAM: G.SKILL DDR3 2000TD 2G*3
VGA: MSI GTX260+
H D: WD 500GB AADS
PSU: CM M500W
現在比甚麼呢? 來比個溫度吧!!
使用測試軟體:
EVEREST
CPUID HWMONITOR
測試方式:
系統分別以預設133*21及200*20開機,靜置20餘分鐘後觀察軟體之溫度變化
數據以EVEREST為主
實際跑圖:
G600 預設133*21
G600 200*20
RC690 預設133*21
RC690 200*20
將以上EVEREST測出數據製成圖表
各位看官會發現跑預設其實都一樣,但來到4G的時候RC690的設置較
G600上升了約三度左右
這次測試純粹是以出廠設定來配置,但是呢 G600的上置風扇太接近212plus了,
才會跑出這種差異成績出來,並不是690太差!
這也可以讓大家思考一下,有時候不是大就是好,適當地搭配才有效用!!
對了! 這結果只對使用塔型散熱器的玩家有影響,原廠及下吹式散熱器並不適用喔!
後記:
剛開始看G600的時候,真是樸素的可以了!但是當TURN ON的一剎那,
藏在黑幕之後的藍燈告訴我一件事: 令人驚艷的"買我買我"!!
還有下置式的PSU位置能讓上方CPU的散熱變得不一樣了(雖然RC690配置也是一樣的,
但是跟風扇的距離還是有點遠)這種配置的缺點就是8/雙4 PIN距離會有點遠,
線就會不太好處理,可能要拜託PSU廠商,麻煩線可以做長一點好嗎?!
小弟是覺得G600物超所值,誰都希望CPU越冷越好,反正我是非塔型不裝!
最後,搞完了這個測試後我就把I7系統裝在G600上,而RC690就上備用機啦
(E8500ES+MSI P45白金版+DDR3 2G*2 +ELSA 8800GT PW+WD 500GAACS
+CM 460W)
CPU 涼快一點還是比較好,選G600還有一個好處,晚上不關電腦睡覺不用擔心
風扇的燈太亮睡不著了!!
感謝收看!!
大家好
今天在這邊小弟我要跟各位分享個人機殼選擇的故事
由於家裡環境的因素,除使用工作機(I7)之外,還需要一台上網機。
一開始因是克難用,所以機殼就隨便搞(見下圖),沒想到不久後該機還要扛起玩遊戲的責任,
跑個卡丁車啦! 射個夢幻小龍啦! 打個鳥魔獸等等的!
從 P4-1.7g -> P4-2.8g -> E3200 到 E8500, 從 ddr -> ddr2 到 ddr3
顯卡也從 MX-400 -> FX5200 -> FX6800 -> 8600GTS 到 ELSA-8800GT PW
又開始一條漫長的敗家之路(持續了幾個月吧,買了又賣),外殼跟"肚內"極不相襯。
一開始也不覺得有啥關係?! 但人客來到客廳坐著直接就看到有點"過時"的小東西
自己看久了也不好意思了! 好吧! 上網看看有沒有符合小弟的眼光的機殼,挑來挑去看上了
Cooler Master的機殼 Gladiator 600 (原因等一下再說) 被小弟挑出了小優點,就它啦!!
看官們 賞圖先
用摩托車帶回家時箱子搞得太醜了,直接來本體照
側面 側板上可以設置兩個12或14公分風扇
機頂上有一預置14公分風扇(最愛的地方)
背面 整齊而簡單
前方造型簡單大方
附有兩個USB插槽、外接耳MIC、與一個eSATA。
下方附了一個12公分藍光風扇,可透過面板上的開關控制藍光開啟。
打開側板
五大有設置快拆,五小看起來好乾淨,要怎麼裝呢?!(快拆在配件包裡)
配件包一覽,快拆來了
介面卡快拆,怎麼沒有預設後風扇呢?可惜了
(應該跟上方14CM風扇有關,我是廠商也會挑一個裝)
由於手上只有一顆 RC690 只好硬著頭皮越級挑戰一下!
來跟老大哥比比(平常都用裸機,RC690在牆邊粉久了!超新)
正面 我是覺得不相上下啦!兩種不同的味道
一樣都有藍燈 一個不能關 一個矮半顆頭
上方 G600 看來有點樸素耶! 690的上方也可以裝置兩個12或14公分風扇喔!
不過14公分我喜歡(抱歉啦!14公分風扇價格還是有點貴,轉速也沒得挑)
背面 扣掉水冷孔跟PSU吸音棉的話,老實說這兩顆還真難選耶(不然買它們要做啥阿!)
不過RC690的快拆做得有點大,所以現在才有新款的出現吧!!
側面 從這角度可以看的出來為什麼690快10公斤了吧 (小弟沒CC買透側板)
兩咖都粉重,用摩托車載都要花點心思喬一下位置 (開車就不用了)
小弟手上還有留一咖有提把的機殼,要帶電腦去哪裡都方便
開側板 老實說:這個鏡頭看下企我比較喜歡G600
主要是因為可以不用拆主機板換散熱器(手癢!)
690 外接位置配在上方,比G600多了一個 1394插槽
212plus 這次測試結果跟它有點關係
外觀大概介紹到這裡
小弟有上網查了一下
官網的介紹:
線材模組化管理設計、及獨特的背板鏤空設計,玩家不用將主機板卸下即可隨時更換CPU散熱器,
硬碟前方十二公分及上方十四公分風扇,搭配(選配)側方兩個十四公分(或十二公分)及後方
十二公分(或九/八公分)的風扇讓它有技高一籌的散熱能力。
前方風扇的LED炫藍光透過沖孔網面板,搭配LED ON/OFF按鍵。
產品特色:
1.機殼上方與側板的透氣孔,可有效增強機殼內的空氣對流
2.機殼上方散熱孔可支援到14公分風扇,可提供最佳的散熱能力
3.全機最高可支援 5組 12公分風扇
4.前置 I/O 面板模組設計,使用外接週更方便
5.主機板安裝背板上提供散熱器快裝孔設計,讓換裝散熱器不再麻煩
6.線材管理模組設計,解決您煩惱的整線問題,讓機箱佈線更為整齊
7.可開關的前置風扇LED,可隨心所欲的切換光源
8.獨立式電源供應器風流設計,電源供應器產生的癈熱可直接排除機殼外,有效降低機箱內溫度
(風扇孔位內建空氣濾網設計)
產品諸元:
話不多說!上機啦!
14CM風扇跟212+位置太近了(近得好!!)
G600 要給它塞大砲卡都OK喔(比260+長的顯卡除外)
配線空間也都粉充裕(抱歉沒甚麼美感!)
特寫一下27公分的末端
PSU 位置一覽
風扇要朝上朝下均可,上下都有預設孔位任君挑選
來個 690 上機圖 寬敞的空間,讓你知道錢是花在哪裡!!
極寬敞的顯卡空間(聽說裝5XX0還OK喔!聽說!小弟粉窮的!!)
可惜 690 上方沒預設風扇,多裝幾顆也粉涼啦!!(我的荷包啊)
PSU 位置一覽 690 也一樣上下都有預設孔位,還附有靜音墊+防垂頭設計
本次測試配備:
CPU: INTEL i7 920 D0
COOLER: CM 212+
M B: MSI X58 PRO
RAM: G.SKILL DDR3 2000TD 2G*3
VGA: MSI GTX260+
H D: WD 500GB AADS
PSU: CM M500W
現在比甚麼呢? 來比個溫度吧!!
使用測試軟體:
EVEREST
CPUID HWMONITOR
測試方式:
系統分別以預設133*21及200*20開機,靜置20餘分鐘後觀察軟體之溫度變化
數據以EVEREST為主
實際跑圖:
G600 預設133*21
G600 200*20
RC690 預設133*21
RC690 200*20
將以上EVEREST測出數據製成圖表
各位看官會發現跑預設其實都一樣,但來到4G的時候RC690的設置較
G600上升了約三度左右
這次測試純粹是以出廠設定來配置,但是呢 G600的上置風扇太接近212plus了,
才會跑出這種差異成績出來,並不是690太差!
這也可以讓大家思考一下,有時候不是大就是好,適當地搭配才有效用!!
對了! 這結果只對使用塔型散熱器的玩家有影響,原廠及下吹式散熱器並不適用喔!
後記:
剛開始看G600的時候,真是樸素的可以了!但是當TURN ON的一剎那,
藏在黑幕之後的藍燈告訴我一件事: 令人驚艷的"買我買我"!!
還有下置式的PSU位置能讓上方CPU的散熱變得不一樣了(雖然RC690配置也是一樣的,
但是跟風扇的距離還是有點遠)這種配置的缺點就是8/雙4 PIN距離會有點遠,
線就會不太好處理,可能要拜託PSU廠商,麻煩線可以做長一點好嗎?!
小弟是覺得G600物超所值,誰都希望CPU越冷越好,反正我是非塔型不裝!
最後,搞完了這個測試後我就把I7系統裝在G600上,而RC690就上備用機啦
(E8500ES+MSI P45白金版+DDR3 2G*2 +ELSA 8800GT PW+WD 500GAACS
+CM 460W)
CPU 涼快一點還是比較好,選G600還有一個好處,晚上不關電腦睡覺不用擔心
風扇的燈太亮睡不著了!!
感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