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 VS 水冷

光头美女

初級會員
已加入
2/3/09
訊息
11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年齡
37
CPU发热,在过去只是个不被人注意的副作用而已,回眸1992年,486/DX2 66MHz CPU的TDP仅为7W,由120万颗晶体管组成,甚至不需要散热风扇,一片散热片意思意思就可以了。但今天,数亿颗晶体管,TDP达到135W的CPU并不在少数,盒装的原配散热器甚至都压制不住这些晶体管发出的巨大热量,因此使用高端平台的发烧友、擅长超频的高级玩家肯定都会在散热上花不少心思,而最常见的解决方案便是——水冷。

S10202576.jpg

水冷散热方案性能更优

通常的风冷散热方案都采用风扇+金属散热片的设计,CPU发散出的热量传输到散热片上,然后通过风扇将散热片的热量吹走。这样的设计要提高散热效率,只有增加散热片体积和增大风扇风量两种方法,太大体积对于机箱有限内部显然不现实,而直径与散热片体积基本成正比的风扇想要增大风量,只能加快转速,但弊端显而易见,想必谁都不想天天挨着个“鼓风机”工作。

除此之外,固态金属的导热速率很低,也就是导热慢,冷却也慢,很大程度依靠于散热片材质、热管工艺等,市售风冷散热器水平可谓良莠不齐,哪怕长相很类似,细微设计细节的不同也能将散热器的性能拉开天壤之别,大多数玩家都无法判断产品的优劣。
S10212888.jpg


导热材质的本质性不同,使得水冷的性能远超风冷

而水冷则不一样,由于导热材质的完全不同,哪怕做工稍次的水冷散热器也能拥有超越顶级风冷散热器的性能,两者相比就好似法拉利和夏利,本质上区别太大,在夏利上花再多心思,也基本上不可能超越最便宜的法拉利。因为就液体而言,蒸馏水的热导性仅次于液态银,达到空气的30倍,并且吸热性更好,同样的温度,蒸馏水要吸收比空气多4倍的热量才能达到,升温更慢,吸热更多,显然更适合用作散热材质来使用。

[水冷也分三六九]

如文章开篇所说,目前的计算机各大配件发热量都呈线性增长状态,于是近些年来水冷散热设备也越来越流行起来,除了CPU之外,显卡、北桥、硬盘、内存、供电部分甚至电源都开始有水冷散热方案推出。而具体对于CPU而言,整套水冷设备包括了水冷头、水箱水泵、热排三大部分,水冷散热不仅仅能降低工作噪音,更重要的是能提高超频性能,这对于高端玩家尤为重要。

S10240083.jpg

一套比较完整的CPU水冷方案

水冷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水冷液吸收CPU热量,通过导管传输到热排,再利用热排大面积、多风扇的优势进行热量疏散,冷却后的水冷液继续保持此循环,水流的动力则来自于水泵。家用PC水冷设备最开始是出现在1990年代末,是直接借用小轿车的热排,水箱水泵以及自制的水冷接头组合而成。要将这些汽车用的配件组装起来,还需要用到实验室级的PVC管和硅树脂管连接,并且需要数个冷凝液储存器,需要的时候还会用到T-Line。不过目前大多数玩家选用的都是厂商预设好的水冷设备,不再需要上诉的DIY过程,并且在尺寸上更适合窄小的机箱内部空间。

S10273305.jpg

疯狂的压缩机散热器

除了常见的“水”冷设备之外,我们还能看到另外两种与水冷原理类似的更极端的散热设备,一是蒸汽压缩机散热,就是与冰箱制冷原理相同的散热方案;二是热电散热器。我们先来看看蒸汽压缩机,压缩机散热器中的水冷液直接由相变系统的蒸发器旋管冷却,也就是说流动在“水管”中的冷却液直接就是冰凉的,低于环境温度。这点对于之前叙述的普通水冷而言是无法办到的,从此可知其散热性能自然更优于普通水冷设备。

但压缩机散热技术有几个明显的缺点,首先便是耗电高,其次是需要在水冷液中添加防冻剂,最后最麻烦的便是要进行绝缘处理,水管都必须采用绝热材质包装,在CPU附近也需要使用氯丁橡胶进行绝热,因为水冷液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会造成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烧毁板卡。所以在使用此类相变系统散热器时,一般都需要与空气干燥器或者空调配合使用。
S10284697.jpg


热电散热原理

而热电散热器与压缩机散热器的区别在于,不需要在水冷液中添加防冻剂,也不需要对水管进行绝热包裹,只需要在水冷头和CPU之间安装一个热电设备即可。热电散热器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因为基于Peltier效应,在一个合理配置的热电设备上施加电压,即可违背温度梯度(由冷端到热端),使热端的热量快速转移到冷端,再由水冷液将热量带走,所以在这个系统里只有CPU与水冷头接触区域温度将低于环境温度,并非整个系统水冷液都处于低温状态。

但热电散热设备的散热效率仅为常规压缩机的40-60%,不过但身材上的优势使它更适合与机箱内部散热。而它的弊端与压缩机散热技术类似,同样是需要额外的耗电量,也还是需要在CPU附近进行绝热措施,同时这个热电设备需要用环氧树脂沿边缘包起来,目的是为了防止内部空气流出和外部空气流入。

S11101338.jpg

Apple Power Mac G5,首款水冷家用PC

苹果的Power Mac G5是全球第一款采用水冷散热设备的家用PC机,而Dell随后在其XPS系列PC机上使用了热电散热技术,也属首创行为。虽然水冷设备的性能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实际上销售量与风冷相比还依然属于“小巫”的级别,原因首先当然是价格,水冷散热器的价格很多都能达到四位数,不是所有玩家都受得起的价位;其次是对于大多数玩家而言,水冷散热的用处不大,风冷即可应对日常使用;最后还有保养、使用安全方面的种种顾虑导致水冷散热一直叫好不叫座。

[水冷套装赏析]

让我们利用国内散热厂商东远芯睿的水冷散热器,给大家较详细的介绍下水冷散热的各个部位。

S10300235.jpg

从左至右分别为:CPU水冷头、GPU水冷头、北桥水冷头

水冷头:与发热单元,如CPU等直接接触的配件,通常为铜质内空腔体,内部流通水冷液。

S10310647.jpg

水泵+水箱的组合

水泵:顾名思义,水泵就是水冷散热器的心脏,水冷液的推进器,同时在很多低端水冷设备上,水箱与水泵是一体式的,比如我们今天测试的这款产品。水泵有几个重要的参数,首先就是GPH(Gallons per hour),这个数值能告诉我们,在无阻碍、无爬坡的理想状态下压缩机每小时的输出量是多少;还有一个就是Max head rating,这个数值代表了水泵的“力气”有多大,也就是能逆反地心引力,将水冷液推到多高的位置。就DIY的角度而言,笔者个人推荐12V供电的水泵,性能更加强悍。
S11151916.jpg


水冷液

水冷液:热量的载体,通常为蒸馏水或者负离子水。从DIY的角度来看笔者推荐玩家在水冷液内添加抗生类添加剂,以免长期使用后管内出现藻类生物阻塞水流;同样推荐使用防腐蚀添加剂,尤其是在散热系统内有除了铜和黄铜之外(比如:铝)的物质时,因为不加防腐剂的话,铜或者黄铜能腐蚀铝,长期使用会影响配件寿命和板卡安全,而5%的防腐添加剂,95%的水是标准比例配方,适用于大多数玩家。

S10414519.jpg

双12cm风扇热排

热排:热排通常是由大面积的铝质散热片和大尺寸风扇组合而成,铜质水管穿插散热片当中,搭载着热量的水冷液就在这里接受风冷散热,冷却后的水冷液继续保持循环。

S10444877.jpg

水管连接到CPU水冷头上

水管:水管的重要性对于整个水冷系统自然显而易见,常规的标准水冷水管内直径约为1.3cm,外直径为1.9cm,管壁厚度约为0.6cm。市面上的水管也有高低贵贱之分,低价的乙烯基水管在走线的时候往往容易被永久性的弯折,无法恢复到正常直线状态,而较高等级的聚乙烯水管则不会出现这样情况,但价格比较昂贵,适合高端玩家使用。

S10462835.jpg

T字形水管即为T-line

T-line:之前我们有提到这个单词,其实这是在DIY水冷当中笔者个人很推荐的一个设置,如上图所示,当一个水冷设备安装到机箱内部后,想要临时为水箱加水或者排出空气就不是很方便的事情了,于是便有了T-line的设定,大家可以看到在图中机箱内顶部看到一个“T”型的水管交叉,设计在最顶端的原因在于,液体中的空气会以气泡的形态浮到水面被排出,同时也方便注入新的水冷液。这在DIY水冷时算是一个很常见的设计。
[Core i7 920不加电压3.6GHz测试]

今天我们的这款东远芯睿水冷散热器就是一个整机式散热方案,包括CPU、GPU、北桥都能一体式水冷散热,但我们只会进行CPU散热测试。测试平台使用LGA1366的Intel Core i7 920超频至3.6GHz,主板为华硕P6T-Deluxe。对比平台为搭载500 rpm风扇的“风冷之王”利民U120-Extreme和Intel原装LGA1366散热器,分别测试在不加压和加到1.35V时的空载/满载温度,测试软件使用Everest Ultimate 4.60,环境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不加电压的情况下将Intel Core i7 920超频到3.6GHz后的温度状况,这里需要说明,一般的Core i7 920在搭配华硕P6T-Deluxe时都能实现这个超频方案,Intel新架构的默电超频能力不容小觑。
S10515621.jpg



Core i7 920 3.6GHz@1.25V空载温度

S10522094.jpg

Core i7 920 3.6GHz@1.25V满载温度

10524602.jpg


空载状态下,哪怕Intel原装散热器也能使CPU保持在36摄氏度,水冷散热的性能没有优势可言,此时的运行噪声也相对安静。运行Everest Ultimate 4.60拷机测试后,差距立马明显拉开,尤其是原装散热器,温度直接飙升到了84摄氏度,相当惊人,“风冷之王”利民U120-Extreme则也接近70摄氏度,而水冷方案的性能优势在这里终于体现了出来,60摄氏度的满载温度,明显强于风冷方案。

[Core i7 920 3.6GHz 1.35V电压测试]

接下来进行加CPU电压测试,电压值设置为1.35V,CPU频率我们还是保持在3.6GHz,因为只需要加电压我们就能得到更高的发热。这个时候我们发现Intel原装散热器已经无法控制飙升的温度,满载测试出现蓝屏死机的状况,所以就此项测试就只有利民U120-Extreme和东远芯睿水冷套装两个参测方案。

S10551908.jpg

Core i7 920 3.6GHz@1.35V空载温度

S10554040.jpg

Core i7 920 3.6GHz@1.35V满载温度

10560101.jpg


1.35V的CPU电压,对于“风冷之王”也不再是一个小Case了,在空载状态下与水冷方案就已经出现了5摄氏度左右的温差,此时的水冷设备噪声控制依然保持得不错。接着我们开始拷机测试,因为只搭配了500 rpm风扇,利民U120-Extreme 80摄氏度的效能表现就相对一般了,但基本听不到运行噪声,而与此相反的是,东远芯睿水冷套装在散热性能上表现相当出色,比风冷方案温度低了10摄氏度左右,但全力工作的水泵与两个12cm热排风扇的噪声也是相当惊人。

[结论:水冷效率高,但用户群窄小]

可以看到,水冷散热设备在空载状态下的性能优势并不明显,所以说要玩水冷,不超频不加压的话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所以我们才采用了加压和不加压超频这种测试方法,尽可能的体现水冷散热器的水平。

S10580137.jpg

为了保证CPU周边配件散热,最好配备机箱风扇

这里水冷方案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无法对周边元器件进行散热。目前的主流主板的CPU供电部位运行温度都相当可观,而通常的风冷散热方案或多或少都能照顾到这些周边,但水冷方案则没有相应解决方法,只能依靠机箱内部风道设计来控制,所以使用水冷散热系统对机箱设计也相当挑剔,各位想要尝试水冷的玩家需要注意这一点,必要时可以考虑添加机箱风扇。

东远芯睿的这套水冷散热装备在测试中的表现比较一般,相比利民U120-Extreme,能将加压后的CPU满载温度降低10摄氏度左右,而默认电压状态下比原装散热器的温度要整整低了24摄氏度。这里需要说明,如果要全套CPU/GPU/北桥散热全部用上的话,配送的水冷液是肯定不够用的,玩家需要另外购买或者自己配制更多水冷液,不过,水冷液不足也是大多数水冷套装都存在的一个现象。

S10594749.jpg

大面积热排是保证散热效能的另一大关键

由此大家应该能够了解了,哪怕是面对“风冷之王”,水冷散热系统也能轻松取胜,不过热排和水泵的噪音实在是不敢恭维,远不及搭载500 rpm风扇的利民U120-Extreme,但与Intel原装散热器相比无论在性能还是声控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在散热效率上更是远远甩开对手,所以对于高端超频玩家而言,“疯狂”也是基于“安全”这个基础之上,而水冷散热,显然能提供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等级的满足此类玩家的需求。
 
大大您發錯區嚕:PPP:
非原創文章要發到 "新品資訊及外來測試轉貼分享":MMM:
 
文中錯誤一大堆 先換顆12*12公分的冷排上來 燒機3小時以上 才有跟空冷散熱器在溫升上有比較的價值

小弟我也玩過水冷啊 微管路微沸騰2相散熱外加微幫浦於待機時幫助散熱的玩具 剛好2年半前在C牌ITC任職時就做出來了 貼個水冷頭照片給貴公司恭呈屍仿冒一下 反正我離職到現在也超過NDA時限了

938d669c.jpg
 
最後編輯:
防腐劑和抗生物劑
要去化學材料行買吧

老闆會問我要幹嘛用的
我說...給電腦吃的
老闆不知道會怎麼想

這兩種藥劑加在散熱水裡面是有點道理
可是抗生物劑不太用的著吧
會有生物長在那種水裡嗎?
 
如果是用蒸餾水(講究點的用去離子水), 只須要加殺菌劑. 簡單的實驗, 放一杯水在窗台上, 一兩週之內水裡面就會長出綠色的東東. 殺菌劑的用途就是防止這些微生物在你的系統內生長.

殺菌劑可以在賣水冷組件的地方買, 當初買了Petra's Tech PT Nuke Biocide, 回家拆封後差點吐血. 原來水冷用的殺菌劑就是稀釋的硫酸銅(約0.57 - 1.14 mg/L), 早知道從實驗室自己配就好了.
 
抗離子劑(保護管壁抵抗電蝕化) 活化劑(抑泡劑) 殺生用毒液(殺菌殺水生植物殺異形) 這些就很夠用了 比例自己慢慢實驗就好
 
給樓上幾位回覆的大大
能請教這些藥劑的正式名稱嗎?
這樣去化材行才會買對
謝謝
 
給樓上幾位回覆的大大
能請教這些藥劑的正式名稱嗎?
這樣去化材行才會買對
謝謝

首先你先要決定你的水冷系統需要什麼, 當然如果你要刺激經濟的話那令當別論. 你的水冷頭和所有fitting是什麼材質? 如果全部是銅或全部是鋁, 你不需要防腐蝕液(anti corrosion agent). 但是如果你的管路內的金屬不是同一個材質, 你一定要用防腐蝕液. 請注意鎳是不算其他金屬的, 鍍鎳的銅和沒鍍鎳的銅在同一液相下的腐蝕率是可忽略不計的.

防腐蝕液的配方會因要保護的金屬的材質不同而有所不同. 以電腦用的水冷配件來說, 最慘的情況是CPU的水冷頭是銅, GPU的水冷頭是鋁, 其他的金屬接頭是不鏽鋼(鐵), 我相信這年頭應該找不到鉛的接頭了. 要保護銅, 鋁, 和鐵在同一液相下, 比較通俗的化材是10-50 mg/L 1-hydroxy ethylidene-1,1-diphosphonic acid. 如果你的管路中有其他的金屬(金, 銀??), 這個配方不適用.

其實大部分的水冷零件都是銅或鍍鎳的銅, 印象中好像只有Zalman喜歡用鋁. 只要你能確定管路內的金屬是同一個材質, 防腐蝕液就可以省了.

殺菌劑(biocide)就是0.57-1.14 mg/L copper sulfate. 要不要用殺菌劑或要用多少和你的水管透光度有關. 如果你的水管不透光(例如Primochill LRT black tubing), 而且你已經用了防腐蝕液, 你不需要用殺菌劑. 如果用黑管沒加防腐蝕液, 0.57 mg/L的硫酸銅就夠了. 如果用透明水管加防腐蝕液, 加個0.57 mg/L的硫酸銅求心安. 如果用透明水管沒加防腐蝕液, 1.14 mg/L的硫酸銅就夠了.

試過不同的水管和添加劑, 我個人覺得最經濟而有效的組合是全銅的系統加透明水管加1.14 mg/L的硫酸銅. 我曾把機蓋打開放到有陽光的窗台上曬十天, 管路內沒長菌.

話說回來1.14mg的硫酸銅怎麼買? 印象中好像最小的包裝是50g的儀分用劑, 買500g的有機用劑還比較便宜. 500g可以配439L, 我的管路總共用了大約800mL. 硫酸銅這麼普通的東西, 找個學校的實驗室要個幾毫克就好了, 應該不要花錢買吧?
 
最後編輯:
感謝 WestieRocks 兄的說明,
我使用的水冷頭是紅銅也有青銅,
而且有的有電鍍鉻,這樣的組合需
添加防腐蝕的原料嗎?
水管是使用透明PU管,PU管好像
有分等級,我曾用過一種PU管內壁
會長一層黃黃的汙垢,後來換一種用
又不會了,還是不懂問題出在哪.
能否請WestieRocks 兄指導一下呢?
感謝
 
青銅的水冷頭? 沒看過耶? 可以請問是哪家出廠的?

青銅的接頭倒是在水電行常見, 我的40 gallon熱水器出口有個青銅的L接頭焊上紅銅的水管, 用了9年了也沒聽說要加防腐蝕液, 應該沒問題吧.

銅(紅銅)和鍍鎳的銅是不須要加防腐蝕液的.

你說的PU是指polyurethane吧? 一般不多是用vinyl (PVC or polyvinyl chloride) tubing嗎? 我沒用過polyurethane tubing所以不知道為何你的水管內壁會長黃色的汙垢. 我試過PrimoFlex和水電行的低檔PVC管(1/2" ID 3/4"OD), 實在話, 材質強度沒差, 但PrimoFlex的顏色就是漂亮, 只是價格也很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