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9/23/03
- 訊息
- 3,630
- 互動分數
- 123
- 點數
- 63
話說2019年NVMe SSD to USB 3.1 Gen2外接盒,最有亮點的是ASUS ROG
Strix Arion外接盒,但它們裡面的USB 3.1 Gen2橋接晶片是asmedia
ASM2362,對於愛用JMicron陣營又想要有RGB特效的使用者來說,總少了那
麼一點FU。
最近逛網站,看到另一款RGB風的USB 3.1 Gen2外接盒推出,好奇之下就在
購物網站點了點買下來試試。
根據網站的資料,這咖新款RGB燈效風格的外接盒為Vantec 凡達克 NexStar
SX M.2 NVMe SSD To USB 3.1 Gen 2 Type C RGB外接盒(NST-207C3-RGB),
是採用JMicron JMS583晶片,也提供防寫入功能,簡直是它們家NST-205系列
的強化改版。產品基本規格敘述如下: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不同於NST-205的簡約白灰底樸素包裝風格,為了強調RGB元素,外接盒改採黑
底彩色風,右上方貼上RGB,也強調僅支援M.2 NVMe PCIe SSD與M.2 M Key
& B+M Key NVMe SSD,不支援B-Key SSD或M.2 SATA AHCI SSD。
側標為該公司近期產品形象新訴求。
另一側的側標則標示產品型號為NST-D207C3-RGB,硬體版本為v1.01。
外指盒底部標示產品的基本規格敘述及包裝內容等資訊。
開箱先看到簡單的安裝說明書擺於最上方。
移除說明書就是很清爽的內紙盒隔間,維持它們家產品近期的包裝風格,外接
盒裝在袋子內。
取下上方隔間後,所有的配件及說明書都擺在底部,看起來蠻豐富的。
來個配件排排站:NVMe SSD散熱裝置及散熱膠、螺絲起子及螺絲、固定束帶及
各一條USB 3.2 Gen2 Type C to Type C及轉Type A的線。
NVMe SSD的中介固定及散熱貼片,及別家外接盒產品沒有的絨質保護套,幾乎
就是NST-205的全部超值包裝再現。比較可惜的是這回USB 3.1 Gen2線不是先
前附的複合式接線,小弟私心比較喜歡那種線,可以不用每次出去都要帶兩組線。
外接盒及後擋板直接自袋中取出,依網站說明是採取陽極鋁合金處理外殼,有
助於散熱,並採溝裝散熱設計,上下兩邊有一條白色光條處,不知RGB燈光是由
此產生還是透光用?
橋接板長度僅支援2280長度的NVMe SSD,不支援22100長度的。與NST-205不
同的是正面兩側各有七顆LED燈號接點。
橋接板底部也與NST-205略有差異,底部IC布局更複雜點。
橋接板的靈魂IC-JMicron JMS583。
橋接板的接頭處,僅採Type-C接頭,旁邊的DIP開關是防寫入裝置切換用。若
要切換為防寫入時,需先將外接盒的USB線拔掉,切換至防寫入處,再重新接
上USB線才可以啟用。若是在正常連寫過程中直接切換至防寫入處,還是沒啥
用途,是無法防寫入喔。
將後檔板裝上,更可以清楚地看出防寫開關所處位置。正常讀寫時,通電時會
亮起白燈,若切換至防寫入時,會亮起紅燈。此時,系統也會出現訊息,顯示因
寫入保護而無法刪除檔案。
燈光秀時間上場。。。。
可以看本身橋接板通電時,14顆LED燈就會亮起,並採類似霓紅燈似的呼吸漸
進亮起之後再全亮。切換到下一個色系也採同樣的模式,先漸進轉色後再全亮。
只是。。。。真的很亮,這種亮度對於討厭光害的人,反而是種負擔。查了一下
官網,似乎無任何軟體可以關掉燈號,也不支援主機板關閉RGB功能。
裝上外殼,來場完整燈光秀,它的RGB循環採彩虹七色,少了靛色,改採青綠取
代,同時,顯色的順序不是紅色開始,而是反向由紫色開始,紅色結束再循環。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標準組)
M/B: ASUS Prime X299-Deluxe II BIOS 0802
CPU: i9-7900X oc 4.5G
RAM: GSkill DDR4-3000 8G*4
OS SSD: Samsung 970 Pro 1TB
測試碟: Samsung 970 EVO Plus 2TB SSD
USB 3.1 Gen2 外接盒:Vantec凡達克NST-207C3-RGB
USB 3.1 Gen2 擴充卡:iITHOO PCE2TYC-A31 USB 3.1 Gen2 Dual Type-C (ASM3142)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1909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t UASP Driver
(對照組)
M/B: ASUS ROG Crosshari VIII Hero (Wi-Fi) BIOS 1201
CPU: AMD Ryzen 5 3600X
RAM: Crucial DDR4-3000 8GB*2
OS SSD: Samsung 970 EVO Plus 1TB
測試碟: Samsung 970 EVO Plus 2TB
USB 3.1 Gen2 外接盒:Vantec凡達克NST-207C3-RGB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1909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t UASP Driver
會出現對照組測試,主要是之前使用NST-205第一代產品時,在AMD X570平
台上,若接CPU通道的USB接頭處,會出現效能異常低落、斷線或是無法完成
相關測試,直到NST205第二代105才解決X570相容性問題。因此本次對照組
測試,僅簡單列出X570 CPU通道或是X570 PCH兩種環境的簡單測試結果,
看看是否能正常使用?
透過AIDA64軟體,確認橋接晶片確實為JMicron。
透過CrystalDiskinfo,的確是跑UASP模式。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隨機讀取速率917~992MB/s。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寫曲線都平順,平均讀取速率991MB/s,平均寫入速率995MB/s。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隨機讀寫曲線也是平順,平均讀取速率991MB/s,平均寫入速率993MB/s。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2048*1556 2K-1080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從
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讀取速率998~1003MB/s、寫入速
率1016~1019MB/s。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
模式),以下測試皆勾選Write-Thru選項去測試,從1GB~32GB全測一輪,抓取
幾項結果。
AS SSD分別設定檔案大小為1GB,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
循序讀寫速率約1005及1020 MB/s,4K QD1讀取9403 iops,4K QD1寫入17093 iops。
Copy Benchmark 測試項目:ISO讀取速率1510MB/s、程式載入速率814MB/s。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項目,讀寫曲線還算穩定。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2GB、
4GB及32GB,測試模式設定為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進行測試。
讀取速率最快1.02GB/s、寫入速率最快1.03GB/s。
CrystalDisk v7.0.0採Default,測試64MiB、512MiB、1GiB、2Gib、4GiB、
8GiB、16GiB及64GiB。
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1090~1091MB/s、寫入速率1103~1104MB/s。
4K Q1T1讀取速率35~47MB/s、寫入速率73MB/s。
NetworkDLS - DiskMark採預設封包值64K,檔案容量為2.5G測試結果。
平均讀取速率394MB/s、寫入速率408MB/s。
HDTune v5.7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讀取曲線算平順,平均讀取速率992MB/s,寫入曲線略有
小抖動,平均寫入速率1003MB/s。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並分別測試資料型態為Mixed。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平均讀取速率439MB/s、平均寫入速率426MB/s。
32mb(Long Zone):平均讀取速率438MB/s、平均寫入速率429MB/s。
Inhouse Diskbench讀寫測試,循序讀取速率1053MB/s、循序寫入1054MB/s。
Parkdale v3.01設定Block Size 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10000MB全測過一輪。
PCMark 7測試:得分5766、原始得分數為8326。
PCMark 8測試:分數5040、頻寬為413MB/s。
PCMark 10測試,資料碟分數為1268、頻寬為195MB/s。
最後是實際傳輸測試,將約80GB的檔案,從970 PRO寫入到這顆外接SSD上,
初始傳輸率約1.35GB/s,中段多維持在900MB/s附近,結束前傳輸率會降到約
870MB/s附近。
接著是測試環境對照,不作數據的解釋,僅看圖及是否能順利完成測試。說真的,
看完後還是覺得AMD X570平台廣告打很兇,一直強調它的多核CP值,但是它的
儲存週邊,從SATA到USB 3.1 Gen2 10Gb/s的效能,與Intel平台真的不能比,
更別說跟第三方擴充晶片(asmedia ASM3142)在USB裝置效能相比的明顯差異。
接在AMD CPU通道拉出的USB 3.1 Gen2 10Gb/s下的表現,可以順利完成測試。
接在X570 PCH通道拉出的USB 3.1 Gen2 10Gb/s下的表現,可以順利完成測試。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沿用前一代NST-205 105版的韌體及基礎,在ASM3142下表現出還不錯的讀寫速率。
2. 提供指撥開關,可以防止儲存於外接盒內的資料被誤刪或中毒毀掉。
3. 豐富的配件包裝及散熱殼設計。
4. RGB風格設計,滿足RGB電競風格的愛好者需求,提供有別於ASUS ROG外接盒的感受。
5. 與Intel平台、asmedia USB 3.1 Gen2相容,與AMD X570平台相容性也沒問題。
6. 原廠提供完整保固。
缺點
1. LED燈光亮度高,也無法關閉,對於討厭光害者可能會無法接受。希望有軟體
或開關可以關閉,提供使用者選擇何時要閃閃動人的燈光秀。
2. 無法在使用過程中指標立即切換至防寫入功能,期待下一版能再改進。
3. USB線材略短點,希望線材可以再長一點或提供先前複合式USB線材。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Strix Arion外接盒,但它們裡面的USB 3.1 Gen2橋接晶片是asmedia
ASM2362,對於愛用JMicron陣營又想要有RGB特效的使用者來說,總少了那
麼一點FU。
最近逛網站,看到另一款RGB風的USB 3.1 Gen2外接盒推出,好奇之下就在
購物網站點了點買下來試試。
根據網站的資料,這咖新款RGB燈效風格的外接盒為Vantec 凡達克 NexStar
SX M.2 NVMe SSD To USB 3.1 Gen 2 Type C RGB外接盒(NST-207C3-RGB),
是採用JMicron JMS583晶片,也提供防寫入功能,簡直是它們家NST-205系列
的強化改版。產品基本規格敘述如下: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不同於NST-205的簡約白灰底樸素包裝風格,為了強調RGB元素,外接盒改採黑
底彩色風,右上方貼上RGB,也強調僅支援M.2 NVMe PCIe SSD與M.2 M Key
& B+M Key NVMe SSD,不支援B-Key SSD或M.2 SATA AHCI SSD。
側標為該公司近期產品形象新訴求。
另一側的側標則標示產品型號為NST-D207C3-RGB,硬體版本為v1.01。
外指盒底部標示產品的基本規格敘述及包裝內容等資訊。
開箱先看到簡單的安裝說明書擺於最上方。
移除說明書就是很清爽的內紙盒隔間,維持它們家產品近期的包裝風格,外接
盒裝在袋子內。
取下上方隔間後,所有的配件及說明書都擺在底部,看起來蠻豐富的。
來個配件排排站:NVMe SSD散熱裝置及散熱膠、螺絲起子及螺絲、固定束帶及
各一條USB 3.2 Gen2 Type C to Type C及轉Type A的線。
NVMe SSD的中介固定及散熱貼片,及別家外接盒產品沒有的絨質保護套,幾乎
就是NST-205的全部超值包裝再現。比較可惜的是這回USB 3.1 Gen2線不是先
前附的複合式接線,小弟私心比較喜歡那種線,可以不用每次出去都要帶兩組線。
外接盒及後擋板直接自袋中取出,依網站說明是採取陽極鋁合金處理外殼,有
助於散熱,並採溝裝散熱設計,上下兩邊有一條白色光條處,不知RGB燈光是由
此產生還是透光用?
橋接板長度僅支援2280長度的NVMe SSD,不支援22100長度的。與NST-205不
同的是正面兩側各有七顆LED燈號接點。
橋接板底部也與NST-205略有差異,底部IC布局更複雜點。
橋接板的靈魂IC-JMicron JMS583。
橋接板的接頭處,僅採Type-C接頭,旁邊的DIP開關是防寫入裝置切換用。若
要切換為防寫入時,需先將外接盒的USB線拔掉,切換至防寫入處,再重新接
上USB線才可以啟用。若是在正常連寫過程中直接切換至防寫入處,還是沒啥
用途,是無法防寫入喔。
將後檔板裝上,更可以清楚地看出防寫開關所處位置。正常讀寫時,通電時會
亮起白燈,若切換至防寫入時,會亮起紅燈。此時,系統也會出現訊息,顯示因
寫入保護而無法刪除檔案。
燈光秀時間上場。。。。
可以看本身橋接板通電時,14顆LED燈就會亮起,並採類似霓紅燈似的呼吸漸
進亮起之後再全亮。切換到下一個色系也採同樣的模式,先漸進轉色後再全亮。
只是。。。。真的很亮,這種亮度對於討厭光害的人,反而是種負擔。查了一下
官網,似乎無任何軟體可以關掉燈號,也不支援主機板關閉RGB功能。
裝上外殼,來場完整燈光秀,它的RGB循環採彩虹七色,少了靛色,改採青綠取
代,同時,顯色的順序不是紅色開始,而是反向由紫色開始,紅色結束再循環。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標準組)
M/B: ASUS Prime X299-Deluxe II BIOS 0802
CPU: i9-7900X oc 4.5G
RAM: GSkill DDR4-3000 8G*4
OS SSD: Samsung 970 Pro 1TB
測試碟: Samsung 970 EVO Plus 2TB SSD
USB 3.1 Gen2 外接盒:Vantec凡達克NST-207C3-RGB
USB 3.1 Gen2 擴充卡:iITHOO PCE2TYC-A31 USB 3.1 Gen2 Dual Type-C (ASM3142)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1909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t UASP Driver
(對照組)
M/B: ASUS ROG Crosshari VIII Hero (Wi-Fi) BIOS 1201
CPU: AMD Ryzen 5 3600X
RAM: Crucial DDR4-3000 8GB*2
OS SSD: Samsung 970 EVO Plus 1TB
測試碟: Samsung 970 EVO Plus 2TB
USB 3.1 Gen2 外接盒:Vantec凡達克NST-207C3-RGB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1909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t UASP Driver
會出現對照組測試,主要是之前使用NST-205第一代產品時,在AMD X570平
台上,若接CPU通道的USB接頭處,會出現效能異常低落、斷線或是無法完成
相關測試,直到NST205第二代105才解決X570相容性問題。因此本次對照組
測試,僅簡單列出X570 CPU通道或是X570 PCH兩種環境的簡單測試結果,
看看是否能正常使用?
透過AIDA64軟體,確認橋接晶片確實為JMicron。
透過CrystalDiskinfo,的確是跑UASP模式。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隨機讀取速率917~992MB/s。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寫曲線都平順,平均讀取速率991MB/s,平均寫入速率995MB/s。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隨機讀寫曲線也是平順,平均讀取速率991MB/s,平均寫入速率993MB/s。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2048*1556 2K-1080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從
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讀取速率998~1003MB/s、寫入速
率1016~1019MB/s。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
模式),以下測試皆勾選Write-Thru選項去測試,從1GB~32GB全測一輪,抓取
幾項結果。
AS SSD分別設定檔案大小為1GB,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
循序讀寫速率約1005及1020 MB/s,4K QD1讀取9403 iops,4K QD1寫入17093 iops。
Copy Benchmark 測試項目:ISO讀取速率1510MB/s、程式載入速率814MB/s。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項目,讀寫曲線還算穩定。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2GB、
4GB及32GB,測試模式設定為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進行測試。
讀取速率最快1.02GB/s、寫入速率最快1.03GB/s。
CrystalDisk v7.0.0採Default,測試64MiB、512MiB、1GiB、2Gib、4GiB、
8GiB、16GiB及64GiB。
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1090~1091MB/s、寫入速率1103~1104MB/s。
4K Q1T1讀取速率35~47MB/s、寫入速率73MB/s。
NetworkDLS - DiskMark採預設封包值64K,檔案容量為2.5G測試結果。
平均讀取速率394MB/s、寫入速率408MB/s。
HDTune v5.7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讀取曲線算平順,平均讀取速率992MB/s,寫入曲線略有
小抖動,平均寫入速率1003MB/s。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並分別測試資料型態為Mixed。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平均讀取速率439MB/s、平均寫入速率426MB/s。
32mb(Long Zone):平均讀取速率438MB/s、平均寫入速率429MB/s。
Inhouse Diskbench讀寫測試,循序讀取速率1053MB/s、循序寫入1054MB/s。
Parkdale v3.01設定Block Size 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10000MB全測過一輪。
PCMark 7測試:得分5766、原始得分數為8326。
PCMark 8測試:分數5040、頻寬為413MB/s。
PCMark 10測試,資料碟分數為1268、頻寬為195MB/s。
最後是實際傳輸測試,將約80GB的檔案,從970 PRO寫入到這顆外接SSD上,
初始傳輸率約1.35GB/s,中段多維持在900MB/s附近,結束前傳輸率會降到約
870MB/s附近。
接著是測試環境對照,不作數據的解釋,僅看圖及是否能順利完成測試。說真的,
看完後還是覺得AMD X570平台廣告打很兇,一直強調它的多核CP值,但是它的
儲存週邊,從SATA到USB 3.1 Gen2 10Gb/s的效能,與Intel平台真的不能比,
更別說跟第三方擴充晶片(asmedia ASM3142)在USB裝置效能相比的明顯差異。
接在AMD CPU通道拉出的USB 3.1 Gen2 10Gb/s下的表現,可以順利完成測試。
接在X570 PCH通道拉出的USB 3.1 Gen2 10Gb/s下的表現,可以順利完成測試。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沿用前一代NST-205 105版的韌體及基礎,在ASM3142下表現出還不錯的讀寫速率。
2. 提供指撥開關,可以防止儲存於外接盒內的資料被誤刪或中毒毀掉。
3. 豐富的配件包裝及散熱殼設計。
4. RGB風格設計,滿足RGB電競風格的愛好者需求,提供有別於ASUS ROG外接盒的感受。
5. 與Intel平台、asmedia USB 3.1 Gen2相容,與AMD X570平台相容性也沒問題。
6. 原廠提供完整保固。
缺點
1. LED燈光亮度高,也無法關閉,對於討厭光害者可能會無法接受。希望有軟體
或開關可以關閉,提供使用者選擇何時要閃閃動人的燈光秀。
2. 無法在使用過程中指標立即切換至防寫入功能,期待下一版能再改進。
3. USB線材略短點,希望線材可以再長一點或提供先前複合式USB線材。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