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入門 SSD 市場,OCZ ARC 100 240GB 固態硬碟測試

shadowsfall.tw

進階會員
已加入
5/12/11
訊息
224
互動分數
9
點數
18
或許是因為先前 Sadforce SF-2281 對於 AES 加密無法達到要求標準,而造成 SSD 520 OEM 山積的緣故,Intel 將 SSD 520 大降價促銷而打響了今年眾家 SSD 廠開始降價的第一槍,SSD 的選購在今年開始似乎是熱了起來,紛紛推出類似價位的對應產品。除了原先是定位在中端的 SSD520 具有五年保固,大部分的產品大致上都是提供三年保,也透過了主控時脈或是韌體在性能上較中階產品也有所限縮。

而 OCZ 因為 Vertex 460 與 Vector 150 這兩款 SSD 定位在主流與高階市場的緣故,並沒有一同跟上這波跳水潮,Vertex 460 降價銷售來的有點晚而在跳水潮的銷售上吃了一些虧。不過很快在今年下半推出了 ARC100 系列 SSD 來銜接這片市場,以自家開發的 Indilinx Barefoot3 控制器,加上母公司的 Toshiba A19nm NAND Flash 來進攻。

Indilinx Barefoot3 控制器,加上19nm toggle NAND Flash,這樣的方案目前已經成為了 OCZ 目前主要的招牌平台,目前 SATA SSD 的方案全都是使用這樣的組合,包括了前一段時間替 AMD 製作的 Radeon R7 SSD 也是如此,性能與穩定性已有一定水準,不同型號 SSD 間最大的差異就是在主控的頻率、韌體以及保固條件上有別,作出差異化。

ARC100SPEC.JPG

ARC100SPEC2.JPG


在規格的部分,由於 ARC 100 定位導致讀寫性能受限於主控,連續性能只能達到 480/430 MBs,而 4K 隨機的 IOPS 性能則是在 75K/80K IOPS 左右,被限制比同為 Indilinx Barefoot3 M10 控制器的 VERTEX 460 性能上要低些,但在耐久力的設定上同為 20GB/每日,換算以後大概可得 21.9TB 的累積資料量,整體不算太差。接下來便針對 ARC 100 240GB 版本來進行開箱、拆解,與測試。


外包裝:藍色調風格配上 OCZ Storage Solution 的 LOGO,由於 ARC 100 定位在入門款,因此省去了一些配件如 Acronis True Image HD 序號與轉接架。
arc100_1.JPG

arc100_2.JPG


本體一覽:
arc100_3.JPG

arc100_4.JPG


拆開 SSD 本體:一如我們所熟知的 OCZ 設計,內側的接腳是供工廠治具進行初始化或是診斷用。解熱是利用導熱貼將主控的熱量導到外殼。主控使用型號為 IDX500M10-B,也就是 Barefoot 3 M10 版。
arc100_5.JPG

arc100_8.JPG



快取使用美光 D9PSH DDR3-1600,正反面各一顆共 512MB :
arc100_6.JPG


NAND FLASH 顆粒為 Toshiba 製 TH58TEG7DDKBA4C A19 toggle 2.0 MLC,3K PE CYCLE;PCB 背面同樣有一顆快取記憶體以及八顆 NAND FLASH:
arc100_7.JPG


電源穩壓 IC 使用 TI TPS652510,搭配Richtek RT8070 兩顆 STEP-DOWN :
arc100_9.JPG


測試的部分,使用幾種常用的測試工具來進行測試,使用 Intel X99 晶片組來當作這次測試的基準平台,實際上的測試結果,會依平台、環境的設定不同而有所出入,測試僅供參考是否偏離廠商標稱數值太遠。

使用非壓縮樣本的 AS SSD Bench:
asssd.JPG


Crystal Disk Mark:
cdm.JPG


ATTO Bench: OCZ 用來驗證最大讀寫性能的軟體,ARC 100順利跑到標稱的 490/430 MBps
atto.JP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這邊設定的環境為 46% (Application),也就是有54%左右資料是可壓縮。
anvil.JPG


AJA STSTEM TEST:模擬影像串流檔的讀寫環境。
aja.JPG


PCMARK 7、PCMARK 8:這兩款則是模擬日常使用的綜合性能測試。
PCM8.JPG

PCMARK.JPG


最後測試進入穩定狀態後的性能,使用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寫滿四倍磁碟容量模擬離開 FOB 狀態進入穩定期的 SSD 表現。
steady4x.JPG


另外用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寫入約一半容量中止後,來模擬碟內有資料的各項性能。
steadyused.JPG


整體來看,與 FOB性能表現並沒有偏離標稱值太多,帳面性能雖然較低與目前受好評的入門級 SSD 基本上也都在同一檔次。而性能的持久性上,雖然 4X 容量可能在某些標準還是不太夠,但穩定狀態性能,與有資料的狀況下性能都沒有下滑太多,甚至是沒有差異的表現則是值得稱許。

雖然目前 Intel SSD 520 降價的高 CP 值可能還是略勝 ARC 100 一籌,但隨著市面上的 SSD 520 產品逐漸減少,而且 SF-2281 對於資料類型的性能不一致的特性,身為目前市場新產品與具有非壓縮資料不掉速的 ARC 100 ,應該可算是目前入門市場值得考慮購買的產品。
 

yjhercules

初級會員
已加入
4/27/08
訊息
40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相对平衡的SSD ,而且120G的容量下能有这么好的性能和价格,确实是很合适,最近又在降价
 

shadowsfall.tw

進階會員
已加入
5/12/11
訊息
224
互動分數
9
點數
18
的確,在入門低價位的SSD ARC 100這顆的整體表現相當平衡
現在OCZ最需要的還是時間來證明已經今非昔比
 

subject_zero0

初級會員
已加入
8/10/14
訊息
6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表現似乎比mx100好很多

19nm跟16nm比起來好像也比較耐用的感覺
 

paio

初級會員
已加入
10/29/12
訊息
18
互動分數
0
點數
1
很心動 不過跟 m6s 各有好壞在游移考慮Otz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