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簡測】Seagate FireCuda 530 SSD 4TB PCIe Gen4.0 x4 NVMe SSD Z590平台及高速外接盒簡測 (圖多)

Day_knight

進階會員
已加入
9/23/03
訊息
3,551
互動分數
122
點數
63
先前自費購買Seagate FireCuda 530 2TB後,很榮幸參加Seagtate
FireCuda 530 SSD 4TB版的體驗測試。


重新溫習一下Seagate SSD系列的產品線,目前最新的是FireCuda 530
系列,比別人E18主控同級品的保固TWB相對增加不少。除此之外,循序
讀寫的速率也比一般的E18主控SSD快了一些,加上提供資料救援,應該
目前沒有那家SSD廠商敢推出SSD資料救援服務。
1245445683_x.jpg


1244917132_x.jpg



4TB版本與2TB版本,除了TBW保固值多了一倍外,值得留意的是其耗電量
也比2TB版高些,也是這次除了內接測試,也額外加上外接測試的原因之
一。畢竟4TB版容量也不小,也有些人會拿來想外接當資料碟使用。
1245289538_x.jpg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外紙盒延用FireCuda 520紅黑配色系,左上方歸屬於Seagate Gaming系
列,右上方標示產品容量外,也加上了資料救援服務的標籤。
1245289064_x.jpg



外紙盒背面十國文字規格敘述,製造日期為2021年七月。與其它多數採
E18主控SSD不同的是,產地不是MIT,而是移回Seagate生產基地-泰國。
1245289636_x.jpg



外紙盒側標再度簡述基本規格、保固條件及資料救援服務等。
1245289730_x.jpg



開箱了,內盒仍採取透明盒,透明盒有造型設計,我還是比較喜歡三星
SSD內包裝的質感。SSD裝在靜電袋內,為不可復原式包裝,
1245289829_x.jpg



除了SSD本體外,附上保固說明、資料救援服務說明及兩組FireCuda貼紙。
1245289731_x.jpg



SSD主控面貼上品牌貼紙,還是一樣露出一顆3D TLC NAND。
1245289732_x.jpg



SSD非主控面貼上產品型號資料貼紙,也不是完全包覆。與Samsung或WD
不同的是,仍維持雙面顆粒,無法作到單面式。
1245289243_x.jpg



將SSD主控面的貼紙移除,SSD主控面的配置,與通用型E18主控SSD最大
的差異是主控改擺在中間,3D TLC NAND 反而擺在外側,SSD背面也是類
似的陳列。
1245289444_x.jpg


1245289447_x.jpg



SSD主控型號為STXZY01049E0,與一般Phison PS5018-E18主控不同的是
屬於特別訂製版,旁邊則是與一般E18一樣的電源控制IC等。
1245289445_x.jpg



主控旁邊就是快取記憶體,採用SKhynix H5AN8G6NCJ (DDR4-2666),單
顆容量為1GB,正反各一顆,提供2GB快取記憶體輔助。
1245289445_x.jpg


1245289153_x.jpg



TLC NAND為美光 176-layer 3D TLC,單顆容量512GB,正反面各配置4
顆,共組成為4TB容量。
1245289446_x.jpg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MAXIMUS XIII Hero BIOS 0902
CPU: i7-11700K oc 5.0G
RAM: GSkill DDR4-3000 8G*4
OS SSD: Samsung 980 PRO 2TB
測試碟: Seagate FireCuda 530 4TB (11th CPU通道M.2插槽)
Thunderbolt 3外接盒:Axisplus AP-TB3 (Intel JHL6340)
USB 3.2 Gen2x2 外接盒:銀欣 Silver Stone SST-MS12 (asmedia ASM2364)
Thunderbolt 4主控: ASUS MAXIMUS XIII Hero 內建Intel JHL8540
USB 3.2 Gen2x2 主控:Intel Z590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21H1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t NVMe Driver


透過Crystal Diskinfo,Z590內接下支援NVMe Express 1.4協定,傳輸
模式為PCIe 4.0 x4,剛上機溫度為攝氏28度。
1245350745_x.jpg


在Thunderbolt 3環境,透過Crystal Diskinfo觀察,傳輸模式降至
PCIe 3.0 x4,剛上機溫度為攝氏24度。
1245302083_x.jpg


在USB 3.2 Gen2x2環境,透過Crystal Diskinfo觀察,傳輸模式支援
UASP,剛上機溫度為攝氏26度。
1245302479_x.jpg



藉由M13H主機板上的散熱裝置,Z590內接連續高負載測試中的最高溫
度攝氏為67度。
1245289637_x.jpg


部分主機板內建散熱不佳時,一旦為70度以上的過熱狀態,測試軟體會異常。
1245351632_x.jpg


Thunderbolt 3外接盒下連續高負載測試的最高溫度為攝氏53度。
1245302279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盒下連續高負載測試的最高溫度為攝氏64度。
1245302478_x.jpg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Z590內接:隨機讀取速率約4943~5427MB/s。
1245289539_x.jpg


TB3外接:隨機讀取速率約2019~2424MB/s。
1245302272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隨機讀取速率約1462~1830MB/s。
1245302285_x.jpg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Z590內接:線性讀取曲線整體還算穩定,平均讀取速率5463MB/s;線性
寫入曲線初期都算平穩,容量值約37%後大幅下滑,之後多於993~1520MB/s
間游走到最後才又突然小跳起,平均寫入速率3053MB/s。
1245289830_x.jpg


1245288847_x.jpg



TB3外接:線性讀取曲線算穩定,平均讀取速率2411MB/s;線性寫入測試
出現過熱情況,測試幾次都一樣會熱當離線而無法完成測試。
1245302858_x.jpg


1245302754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線性讀取曲線規率性起伏,平均讀取速率1635MB/s;
線性寫入測試在容量值35%前都還算穩定,但之後因過熱因素,出現大幅
波動,幸運的是至少沒熱當離線,平均寫入速率降到剩1125MB/s。
1245302874_x.jpg


1245303071_x.jpg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Z590內接:隨機讀取曲線整體還算穩定,平均讀取速率5455MB/s;隨機
寫入曲線抖動的幅度明顯高於讀取測試,平均寫入速率3104MB/s。
1245288848_x.jpg


1245289154_x.jpg


TB3外接:隨機讀取曲線到末端出現大抖動,平均讀取速率2392MB/s;
隨機寫入一度過熱離線無法完成測試。經冷氣降溫及電風扇直吹後,終
於完成測試,平均寫入速率2390MB/s。
1245302078_x.jpg


1245302755_x.jpg


1245302079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隨機讀取曲線呈現不規則性大波動,平均讀取速
率1668MB/s;隨機寫入曲線一樣起伏不小,平均寫入速率1414MB/s。
1245303073_x.jpg


1245302474_x.jpg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60 4K RED HD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從
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Z590內接:讀取速率5908~5934MB/s、寫入速率5857~6119MB/s。
1245288850_x.jpg


1245289540_x.jpg


1245289155_x.jpg



TB3外接:讀取速率2552~2563MB/s、寫入速率2489~2563MB/s。
1245302374_x.jpg


1245302369_x.jpg


1245303059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讀取速率1816~1876MB/s、寫入速率781~1773MB/s。
1245303076_x.jpg


1245302475_x.jpg


1245303075_x.jp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 0Fill或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測試皆勾選Write-Thru選項,從1GB~32GB全測
一輪,抓取幾項結果呈現。

Compress 0Fill 模式:為Phison系列主控的優點呈現處。

Z590內接:循序讀寫均未達標,一掃之前2TB版在X570下的4KQD4或
4KQD16較弱的情況,Z590平台下得到的數值幾乎創新高,優於公版的E18
主控SSD。
1245289448_x.jpg


1245289157_x.jpg


1245289450_x.jpg



TB3外接:循序讀取或寫入速率多不超過2300MB/s。
1245302860_x.jpg


1245302275_x.jpg


1245302467_x.jpg



Compress 100% 模式:為Phison系列主控的弱點處。

Z590內接:循序讀寫仍未達標,與其它E18主控在Z590平台相比後,效能
分數也明顯提升。
1245289733_x.jpg


1245289642_x.jpg


1245289160_x.jpg



TB3外接:循序讀取或寫入速率多不超過2300MB/s。
1245303131_x.jpg


1245303064_x.jpg


1245302469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循序讀取或寫入速率多不超過1800MB/s。
1245302386_x.jpg


1245302387_x.jpg


1245303078_x.jpg




AS SSD分別設定檔案大小為1GB及10GB,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

1GB容量

Z590內接:循序讀寫速率5844及5638 MB/s;4K QD64讀取890,907 iops,
4K QD64寫入1,046,554 iops。
1245289737_x.jpg


1245289646_x.jpg



TB3外接:循序讀寫速率2509及2384 MB/s;4K QD64讀取312,020 iops,
4K QD64寫入307,455 iops。
1245302865_x.jpg


1245303068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循序讀寫速率1838及1365 MB/s;4K QD64讀取
55,479 iops,4K QD64寫入66,140 iops。
1245303250_x.jpg


1245302477_x.jpg



10GB容量

Z590內接:循序讀寫速率5843及5731 MB/s;4K QD64讀取626,565 iops,
4K QD64寫入1,101,006 iops。
1245289453_x.jpg


1245289452_x.jpg



Copy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容量

Z590內接:ISO讀取速率2678MB/s、程式載入速率1647MB/s。
1245289645_x.jpg


TB3外接:ISO讀取速率2471MB/s、程式載入速率81MB/s。
1245303134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ISO讀取速率1665MB/s、程式載入速率1546MB/s。
1245302170_x.jpg



10GB容量

Z590內接:ISO讀取速率3139MB/s、程式載入速率1709MB/s。
1245289738_x.jpg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的讀寫曲線。

Z590內接:
1245289644_x.jpg


TB3外接:
1245302081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
1245302168_x.jpg


10GB的讀寫曲線。

Z590內接:10GB的寫入曲線比1GB容量環境下穩定些。
1245289163_x.jpg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
2GB、4GB及32GB,測試模式設定為Overlapped I/O、0Fill及Random模
式進行測試。

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

Z590內接:讀取速率最快6.54GB/s、寫入速率最快6.34GB/s,大檔寫入不掉速。
1245288854_x.jpg


TB3外接:讀取速率最快2.70GB/s、寫入速率最快2.59GB/s。
1245302082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讀取速率最快1.91GB/s、寫入速率最快1.86GB/s。
1245302287_x.jpg



0-Fill模式,佇列深度1 (QD1)模式

Z590內接:讀取速率最快4.32GB/s、寫入速率最快5.90GB/s,32GB容量
測試中讀取速率略有小降。
1245289740_x.jpg



Random模式

Z590內接:讀取速率最快4.22GB/s、寫入速率最快5.90GB/s,32GB容量
測試中讀取速率略有小降。
1245289548_x.jpg




Crystal Diskmark v8.0.4挑選NVMe模式,分別測試Random及0Fill資料
型態,測試64MiB、512MiB、1GiB、2Gib、4GiB、8GiB、16GiB及64GiB。

Default (Random)型態:

Z590內接:不論是Seq Q8T1或Seq 128K Q32T1的循序讀/寫速率都無法
超越官方標示值,X570平台測試也不行。各種隨機4K讀寫,Z590平台都
比X570平台快上不少。
1245288856_x.jpg



TB3外接:不論是Seq Q8T1或Seq 128K Q32T1的循序讀/寫速率最快分別
約2884/2774MB/s。
1245302084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不論是Seq Q8T1或Seq 128K Q32T1的循序讀/寫速
率最快分別約1994/1980MB/s。
1245302091_x.jpg



0Fill型態:

Z590內接:不論是Seq Q8T1或是Seq 128K Q32T1的循序讀/寫速率都無
法超越官方標示值7300/6900MB/s,自己另外在X570平台上測試時,循
序讀取速率約7400MB/s,寫入速率逼近6900MB/s。各種隨機4K讀寫,Z590
平台都比X570平台快上不少。
1245288855_x.jpg




HDTune v5.7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

Z590內接:讀取曲線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6001MB/s,寫入曲線在這個
項目測不出SLC快取,無降速情況,平均寫入速率5922MB/s。
1245289837_x.jpg


1245289838_x.jpg



TB3外接:讀取曲線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2495MB/s,寫入曲線因過熱出
現大幅抖動,最慢降到898MB/s,平均寫入速率2203MB/s。
1245303242_x.jpg


1245302470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讀取曲線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1866MB/s,寫入
曲線前端略有抖動,平均寫入速率1799MB/s。
1245302390_x.jpg


1245302483_x.jpg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Z590內接:
1245289071_x.jpg


1245289653_x.jpg



TB3外接:
1245303136_x.jpg


1245303241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
1245302482_x.jpg


1245302172_x.jpg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Z590內接:
1245288859_x.jpg


1245288944_x.jpg



TB3外接:
1245302867_x.jpg


1245302383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
1245302481_x.jpg


1245302764_x.jpg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分別測試Zero及Mixed資料型態。

Mixed型態結果

Z590內接:在Z590上的相容性比X570好些,可測完。
1245289171_x.jpg


TB3外接:
1245302384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
1245302765_x.jpg



Zero型態結果

Z590內接
1245289651_x.jpg



將檔案設為280GB,在容量值寫完前都沒有發生掉速,SLC Cache大小應
該設定大於300G吧。
1245289170_x.jpg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

Z590內接:平均讀取速率2596MB/s、平均寫入速率1563MB/s。
1245289073_x.jpg


TB3外接:平均讀取速率1012MB/s、平均寫入速率538MB/s。
1245302281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平均讀取速率507MB/s、平均寫入速率476MB/s。
1245302175_x.jpg


32mb(Long Zone)

Z590內接:平均讀取速率2289MB/s、平均寫入速率2283MB/s。
1245289744_x.jpg


TB3外接:平均讀取速率1055MB/s、平均寫入速率896MB/s。
1245303137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平均讀取速率508MB/s、平均寫入速率498MB/s。
1245302484_x.jpg




PCMark 8測試

Z590內接:分數5118,頻寬為947MB/s。
1245288861_x.jpg


TB3外接:分數5101,頻寬為716MB/s。
1245302759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分數5029,頻寬為362MB/s。
1245302486_x.jpg




PCMark 10測試,分為系統碟及資料碟兩種模式測試。

系統碟模式

Z590內接:分數為3084,頻寬為499MB/s。
1245289842_x.jpg


資料碟模式

Z590內接:分數為4494,頻寬674MB/s。
1245289840_x.jpg


TB3外接:分數為2437,頻寬368MB/s。
1245302871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分數為1268,頻寬192MB/s。
1245302487_x.jpg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512MB、4GB及32GB,分別測試隨機及0Fill
資料方式的結果。

0Fill資料模式

Z590內接:
1245289843_x.jpg


1245289077_x.jpg


1245289746_x.jpg


1245288862_x.jpg



隨機模式

Z590內接:
1245289844_x.jpg


1245289244_x.jpg


1245289078_x.jpg


1245289552_x.jpg



TB3外接:
1245302284_x.jpg


1245302873_x.jpg


1245302283_x.jpg


1245302872_x.jpg



USB 3.2 Gen2x2外接:
1245302290_x.jpg


1245303085_x.jpg


1245302488_x.jpg


1245302396_x.jpg



先前測試FireCuda 530 2TB時,在Crystal DiskInfo健康度掉1%時,約
寫入20TB以上才會掉1%。換到4TB容量,寫入約42.5TB時,健康度出現
掉1%,耐寫度有比2TB版高一點。但同樣也是會發生一段連續隨機讀寫
後,變成寫入量大於讀取量。畢竟多數使用環境,不一定都會採壓縮模
式讀寫,如此將極有可能快速消耗掉TBW保固值。
1245289742_x.jpg



前述提到在Thunderbolt3環境中,很容易因高耗電導致熱當機離線,這
時從裝置管理員中,也可以發現異常,原本選Better Performance時還
可以開啟Write Cache,但是熱當機時,完全鎖住不給開啟此功能,需
重開機才可以恢復原本正常使用狀態。
1245302280_x.jpg


1245303135_x.jpg




再次強調,目前個人幾乎不太玩GAME,因此不會有掛載任何遊戲的測試。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在Z590下的4K隨機讀寫表現比X570評平台。
2. 溫度過高時的降溫速度相對蠻快的,有助於穩定使用環境。
3. 官方五年保之外,也調高了TBW的保寫量。寫入量保固值及實測,比起其它採用Phison E18主控SSD多了快一倍值。
4. 提供3年SSD資料救援服務。
5. 相容於多數的USB 3.2 Gen2x2及部分相容於Thunderbolt 3外接裝置。


缺點
1. 隨機(RANDOM)寫入時,會快速耗用寫入量保固,造成使用過程需小心計算。
2. 官方設定耗電量達8.4瓦,在Thunderbolt 3外接盒環境,若外接盒沒法快速散熱,將可能會熱當離線無法使用。
3. 官方提供SeaTool工具軟體,沒有切合SSD的實際需要,多數操作邏輯停留在機械式硬碟環境。
4. 部分USB 3.2 Gen2x2外接盒在連續寫入時會降速或歸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