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9/23/03
- 訊息
- 3,706
- 互動分數
- 123
- 點數
- 63
繼先前Crucial MX200的使用經驗,剛好看到OCZ也推出Vector 180
系列,臺灣網路上評測的多是480G容量,240G容量的網評也只在國
外網站中查到一篇,自己也來當白老鼠試看看,這也是小弟第一次用
OCZ產品,希望不會再讓我失望。
本篇僅先PO出X79平台測試,另兩個平台的測試結果待數據整理好再
貼出完整版。
以下為簡單數位相機拍照,若有不清楚傷眼處,請見諒。
外盒正面照,延續Vector 150系列的風格,需注意右下角註明Vector 180
才是本系列產品。
外盒背面照顯示各容量的規格值及產品特色,以每天寫入50GB的耐久度
假設,提供5年保固,代理商仍是大衛肯尼。
拆開包裝,SSD放在透明膠盒內,膠盒上方提供安裝螺絲。
3.5" HDD轉接架及三張文件檔,其中一張為True Image安裝序號。
3.5" HDD轉接架長這樣,一面印上了OCZ的Logo。
把SSD拿出來,首次體驗手感是覺得蠻沉的,有Intel系列鋁殼的風格。
SSD背面一隅螺絲孔被保固貼紙封住,為了不破壞保固就不拆開體檢囉。
開箱結束,看實際的測試數據。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P9X79 WS BIOS 4701
CPU: i7-3930K oc 4.6G
RAM: Team Xtreem LV DDR3-2400 4G*4
SSD: OCZ Vector 180 240G f/w v1.01
OS SSD: Fujitsu FSX-240GB SLC SSD 接在H710P上
Raid: Dell H710P 強制掛上LSI MegaRAID 9265-8i Driver
測試碟串接法: 直接把SATA線接在X79 SATA 6Gb/s接頭
OS: Windows 7.1 SP1 Ultimate x64
X79 RSTe Driver: 掛上Intel C600/x99 v4.1.0.1046,不用舊版的v3.x
透過Crystal DiskkInfo看出廠情況,由於核心仍然是Barefoot 3 控制器,
除了TRIM外其它新增功能多不支援。
HDTune Info也來驗明正身。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來測,讀取速率
並不是很耀眼。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線性讀取速率在30%後
起伏開始變大,線性寫入速率在20%後波動度擴大且下滑,經詢問原廠
表示係PFM+ 斷電保護機制啟動所致,這......................
AJA 設定2048*1556 10-bit RGB從128MB~16GB全測一輪,寫入表
現比讀取亮眼。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 0Fill或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從1GB~32GB全測一輪。但它與Intel x79
RSTe在寫入測試有相容性問題,若強制打開Write-Thru選項,測試結果
就與一般Z/H系列表現相仿。
AS SSD全測過一輪,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很神奇
的是之前試過Marvell系列在X79平台利用此軟體測試的寫入速率因相容
性問題而偏低,Barefoot 3 M00主控似無此困擾,測試結果與Z77平台
大同小異。4K IOPS寫入速率較貼近官方值,惟讀取速率落差較大些。
ATTO Diskbenchmar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
MB、1GB及2GB,測試模式設定為I/O Compression 00000000型
態及隨機型態、Overlapped I/O及Neither四種模式分別測試。
Overlapped I/O,讀取速率多超過550MB/s、寫入速率多也有530MB/s
以上,只是較大容量時的寫入速率跌破500MB/s。
I/O Compression 00000000型態及隨機型態測試。
Neither 模式測試。
CrystalDisk v3.04壓縮率採Default、0Fill及1Fill,把50MB~4000MB
全測試一輪。不論那種模式下循序寫入速率多超過510MB/s,4K寫入及
4KQD32讀寫都算是還蠻佳的表現。
NetworkDLS - DiskMark也拿來試看看,它的寫入測法雖與RSTe不相
容,但搭配Barefoot 3 M00主控測試,恢復較正常的寫入值。
HDTune v5.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
循序寫入速率走勢忠實反映Barefoot 3 M00主控特性,File Benchmark
選項則是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500MB、
2000MB及4000MB,並分別測試資料型態為Zero及Mixed,4K寫入測
試值與Marvell系列相比也恢復正常範圍值。
HD-Tach 讀取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
(Long Zone)測試。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InHouse DiskBenchMark測試結果。
Parkdale v2.95根據Block Size 64K或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
4000MB全測過一輪。
PCMark 7測試。
PCWizard 2014測試。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512MB、4GB及32GB,分別測試
隨機及0Fill資料方式的結果。
為了驗證PFM+ 斷電保護機制是否會只是在X79平台上造成之前測試的
波動度,改以Z77平台同樣測試線性讀寫的效能,測試前並透過軟體將
整顆SSD作了Secured Erase以儘可能回到原始狀態。
測試背景係以Z77平台,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情境一:SSD未作任何分割,直接測試原始讀寫狀況,不論讀寫均在一定
的百分比後都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情境二:SSD直接作成MBR/NTFS格式成完整一顆,測試已分割環境下的連
續讀寫。連續讀取曲線就平順許多,連續寫入仍難脫大幅波動,只是啟動點
稍微延後。
測試結論
優點
1. 小檔的連續寫(循序)寫入效能可算是名列前矛。
2. 4K讀寫表現及連續(循序)讀取速率也達水準之上。
3. 提供系統移轉軟體及安裝厚墊。
4. 五年保固。
缺點
1. 長期的連續(循序)寫入速率仍是個人使用經驗的最大敗筆,在小弟的
三種平台環境都有低落或不穩定的情況。
2. 雖然採鋁殼設計,連續長期使用下,運作溫度曾逼近攝氏46度。
3. 購買管道目前似乎只有某家通路專賣的感覺,不太好買。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
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系列,臺灣網路上評測的多是480G容量,240G容量的網評也只在國
外網站中查到一篇,自己也來當白老鼠試看看,這也是小弟第一次用
OCZ產品,希望不會再讓我失望。
本篇僅先PO出X79平台測試,另兩個平台的測試結果待數據整理好再
貼出完整版。
以下為簡單數位相機拍照,若有不清楚傷眼處,請見諒。
外盒正面照,延續Vector 150系列的風格,需注意右下角註明Vector 180
才是本系列產品。
外盒背面照顯示各容量的規格值及產品特色,以每天寫入50GB的耐久度
假設,提供5年保固,代理商仍是大衛肯尼。
拆開包裝,SSD放在透明膠盒內,膠盒上方提供安裝螺絲。
3.5" HDD轉接架及三張文件檔,其中一張為True Image安裝序號。
3.5" HDD轉接架長這樣,一面印上了OCZ的Logo。
把SSD拿出來,首次體驗手感是覺得蠻沉的,有Intel系列鋁殼的風格。
SSD背面一隅螺絲孔被保固貼紙封住,為了不破壞保固就不拆開體檢囉。
開箱結束,看實際的測試數據。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P9X79 WS BIOS 4701
CPU: i7-3930K oc 4.6G
RAM: Team Xtreem LV DDR3-2400 4G*4
SSD: OCZ Vector 180 240G f/w v1.01
OS SSD: Fujitsu FSX-240GB SLC SSD 接在H710P上
Raid: Dell H710P 強制掛上LSI MegaRAID 9265-8i Driver
測試碟串接法: 直接把SATA線接在X79 SATA 6Gb/s接頭
OS: Windows 7.1 SP1 Ultimate x64
X79 RSTe Driver: 掛上Intel C600/x99 v4.1.0.1046,不用舊版的v3.x
透過Crystal DiskkInfo看出廠情況,由於核心仍然是Barefoot 3 控制器,
除了TRIM外其它新增功能多不支援。
HDTune Info也來驗明正身。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來測,讀取速率
並不是很耀眼。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線性讀取速率在30%後
起伏開始變大,線性寫入速率在20%後波動度擴大且下滑,經詢問原廠
表示係PFM+ 斷電保護機制啟動所致,這......................
AJA 設定2048*1556 10-bit RGB從128MB~16GB全測一輪,寫入表
現比讀取亮眼。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 0Fill或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從1GB~32GB全測一輪。但它與Intel x79
RSTe在寫入測試有相容性問題,若強制打開Write-Thru選項,測試結果
就與一般Z/H系列表現相仿。
AS SSD全測過一輪,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很神奇
的是之前試過Marvell系列在X79平台利用此軟體測試的寫入速率因相容
性問題而偏低,Barefoot 3 M00主控似無此困擾,測試結果與Z77平台
大同小異。4K IOPS寫入速率較貼近官方值,惟讀取速率落差較大些。
ATTO Diskbenchmar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
MB、1GB及2GB,測試模式設定為I/O Compression 00000000型
態及隨機型態、Overlapped I/O及Neither四種模式分別測試。
Overlapped I/O,讀取速率多超過550MB/s、寫入速率多也有530MB/s
以上,只是較大容量時的寫入速率跌破500MB/s。
I/O Compression 00000000型態及隨機型態測試。
Neither 模式測試。
CrystalDisk v3.04壓縮率採Default、0Fill及1Fill,把50MB~4000MB
全測試一輪。不論那種模式下循序寫入速率多超過510MB/s,4K寫入及
4KQD32讀寫都算是還蠻佳的表現。
NetworkDLS - DiskMark也拿來試看看,它的寫入測法雖與RSTe不相
容,但搭配Barefoot 3 M00主控測試,恢復較正常的寫入值。
HDTune v5.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
循序寫入速率走勢忠實反映Barefoot 3 M00主控特性,File Benchmark
選項則是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500MB、
2000MB及4000MB,並分別測試資料型態為Zero及Mixed,4K寫入測
試值與Marvell系列相比也恢復正常範圍值。
HD-Tach 讀取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
(Long Zone)測試。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InHouse DiskBenchMark測試結果。
Parkdale v2.95根據Block Size 64K或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
4000MB全測過一輪。
PCMark 7測試。
PCWizard 2014測試。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512MB、4GB及32GB,分別測試
隨機及0Fill資料方式的結果。
為了驗證PFM+ 斷電保護機制是否會只是在X79平台上造成之前測試的
波動度,改以Z77平台同樣測試線性讀寫的效能,測試前並透過軟體將
整顆SSD作了Secured Erase以儘可能回到原始狀態。
測試背景係以Z77平台,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情境一:SSD未作任何分割,直接測試原始讀寫狀況,不論讀寫均在一定
的百分比後都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情境二:SSD直接作成MBR/NTFS格式成完整一顆,測試已分割環境下的連
續讀寫。連續讀取曲線就平順許多,連續寫入仍難脫大幅波動,只是啟動點
稍微延後。
測試結論
優點
1. 小檔的連續寫(循序)寫入效能可算是名列前矛。
2. 4K讀寫表現及連續(循序)讀取速率也達水準之上。
3. 提供系統移轉軟體及安裝厚墊。
4. 五年保固。
缺點
1. 長期的連續(循序)寫入速率仍是個人使用經驗的最大敗筆,在小弟的
三種平台環境都有低落或不穩定的情況。
2. 雖然採鋁殼設計,連續長期使用下,運作溫度曾逼近攝氏46度。
3. 購買管道目前似乎只有某家通路專賣的感覺,不太好買。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
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