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威嚴 MSI MEG Z790 ACE 主機板開箱測試 / 文末抽獎

古代靈異雙頭戰象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0/13/21
訊息
84
互動分數
7
點數
8
 -99.jpg


微星這次在 Z790 晶片組中推出的次旗艦型號 MSI MEG Z790 ACE 主機板,以 E-ATX 規格提供充足的擴充性,為使用者帶來 192GB DDR5、PCIe 5.0 x16 顯示卡插槽、五個 M.2 SSD、雙 2.5G LAN、Wi-Fi 6E/BT 5.3、前置雙 USB 3.2 Gen 2x2 Type-C、前置 Type-C 60W PD 快充、後方 2x Thunderbolt 4 等等各項超強擴充規格,24+1+2 項 SPS 105A 供電給 Intel 12th/13th Core i9 處理器,足夠的供電性能以及超頻空間。


MSI MEG Z790 ACE 規格:
尺寸:E-ATX 277 mm x 304.8 mm
處理器支援:12th/13th Gen Intel Core、Pentium Gold、Celeron
處理器腳位:LGA1700
CPU 供電相:24+1+2 80A Duet Rail Power System (DRPS)
晶片組:Z790
記憶體:4x DDR5 DIMM、最大容量 192GB、DDR5 7800+(OC) MT/s
記憶體認證:Intel XMP 3.0 (Extreme Memory Profile)、iEXPO (EXTended Profiles for Overclocking)
顯示輸出:Type-C、2x Thunderbolt 4
擴充插槽:PCIe 5.0 x16、PCIe 5.0 x8、PCIe 4.0 x4
儲存插槽:6x SATA 6Gb/s、M.2_1 22110/2280/2260 PCIe Gen4 x4、M.2_2 2280/2260 PCIe Gen4 x4、M.2_3 2280/2260 PCIe Gen4 x4 and SATA、M.2_4 2280 PCIe Gen5 x4、M.2_3 22110/2280/2260 PCIe Gen4 x4 and SATA
網路:Intel I226-V 2.5Gbps LAN
無線:Intel Wi-Fi 6E AX211、BT 5.3
音效:Realtek ALC4082 + ESS ES9280AQ DAC/HPA 7.1 聲道
USB埠 (前置擴充):2x USB 3.2 Gen 2x2 Type-C、2x USB 3.2 Gen 1(支援前置四個 USB 3.2 Gen 1 埠)、2x USB 2.0(支援前置四個 USB 2.0 埠)
USB埠 (後方 I/O):2x Thunderbolt 4、2x USB 3.2 Gen 2x2 Type-C、7x USB 3.2 Gen 2 Type-A、USB 3.2 Gen 2 Type-C (Display port)
RGB:3x JARGB_V2(ARGB 5v-3Pin)、1x JRGB(RGB 12v-4Pin)
FAN:1x 4-Pin CPU Fan、2x 4-Pin PUMP FAN、5x 4-Pin System FAN


MSI MEG Z790 ACE 開箱

MSI MEG Z790 ACE 是這次微星在 Intel 700 系列主機板中推出的次旗艦型號,在旗艦系列 MEG 內往上還有頂規的 GODLIKE,以及低一階定位但只推出 Z690 晶片組型號的 UNIFY,也就是說 MSI Z790 主機板前三名為:GODLIKE、ACE、CARBON,而 MPG Z790 CARBON WIFI 先前已經給大家開箱過了,若你的主板預算在一萬五左右,對這張板子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開箱歐。

DEDs4RE.jpg

∆ MEG Z790 ACE 盒裝。

l45Vvfz.jpg

∆ 盒裝背面有基本產品特色。


MEG Z790 ACE 為擴充性最充足的 E-ATX 版型,支援 LGA 1700 腳位的第 12 代 / 13 代 Intel Core、Pentium Gold 和 Celeron 處理器,4xDDR5 DIMM 192GB 7800+(OC) non-ECC、un-buffered memory,後方 I/O 提供兩個 40 Gb/s 傳輸頻寬的 Thunderbolt 4,網路部分有無線 Wi-Fi 6E 與有線雙 2.5G LAN 孔,PCIe 5.0 x16 顯示卡插槽、Lightning M.2 Gen 5 x4 SSD 擴充、前置有 60W 快充的 USB 3.2 Gen 2x2 20Gb/s Type-C 擴充。

在主機板 VRM 供電區塊、Z790 PCH 晶片組與所有 M.2 SSD 擴充安裝位置,皆設置大面積散熱片,為有一定發熱量的晶片提供充足的散熱性能,主機板背面由鋁合金背板提供額外的物理強度,同時透過導熱墊幫助 Mosfet 降溫,MEG Z790 ACE 針對 Mosfet 使用了 7W/mK 導熱墊,並搭配 choke 導熱墊確保所有核心能以高性能穩定運行。

Cdlyk20.jpg

∆ E-ATX 版型與大面積散熱裝甲。

7tQVTFN.jpg

∆ 背面搭載鋁合金強化背板,提升 PCB 物理強度的同時也幫助 Mosfet 散熱。


MEG Z790 ACE 採用 24+1+2 Duet Rail Power System (DRPS) 架構 VRM 供電設計,105A Power Stage 以 C 字型方式圍繞 CPU 安裝位置,為了給 24+1+2 項 105A 供電帶來更好的超頻性能,Z790 ACE 使用了堆疊式散熱鰭片與導熱管連結 MOS 散熱片,從側面看的話與顯示卡散熱模組有幾分相似。

C86ujZ5.jpg

∆ 24+1+2 項 105A 供電。

uA6dhRJ.jpg

∆ 散熱片上的龍魂 RGB 效果。


Z790 主機板使用 LGA 1700 處理器安裝腳位,支援 Intel 第 12th/13th Gen Intel Core、Pentium Gold、Celeron 處理器使用,而前一代的 Z690 晶片組在耕莘 BIOS 後同樣支援兩代處理器,因此是否有需要特地花大錢升級 Z790 主機板,就看各位錢包的深度來決定了。

azT8mjl.jpg

∆ LGA 1700 處理器安裝位。


接下來帶大家一一來看看 MEG Z790 ACE 主機板上的各項擴充與供電插槽吧,在記憶體插槽上方處設置了 8+8 Pin CPU 供電插槽。

XQ1BNmG.jpg

∆ 記憶體插槽上方處的 ATX_12V 雙 8-Pin 處理器供電插槽。


4x DDR5 UDIMM 插槽總共可以擴充 192GB 容量,也就是支援單條 48GB 的 non-ECC、un-buffered memory,記憶體超頻部分標榜支援可達 7800 MT/s 頻率,若玩家們購買主流的雙通道記憶體套組時,也可以透過 BIOS 內開啟 Intel XMP 3.0 (Extreme Memory Profile) 與 iEXPO (EXTended Profiles for Overclocking) 來進行一鍵超頻,記憶體透過 MEG Z790 ACE 內鍵的 EASY XMP,由MSI OC lab 測試認證,更容易自動啟用電源設定,以獲得最佳的記憶體存取速度和穩定性。

現在配單時經常選購的 2 DIMMs 雙通道記憶體套組,原廠更建議優先安裝在 A2、B2 插槽 (左邊數過來第二、四槽位),將兩條記憶體安裝在這兩個位置,記憶體能夠更容易以較高的頻率來運作,記憶體插槽旁設置了一片裝飾片,但實際用途僅裝飾目的,底下並沒有任何擴充插槽等。

iH59uwG.jpg

∆ 單卡扣 DDR5 UDIMM 記憶體插槽,四槽總計最大可擴充 192GB 容量,支援記憶體 XMP/iEXPO 一鍵超頻認證。


於主機板右上角記憶體插槽的附近配置了 CPU_FAN 與 DeBug LED 燈號,玩家可以透過 DeBug LED 顯示的二位錯誤代碼,來清楚辨識主機板在自我檢測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進而導致無法正常開機。

兩個 JARGB V2 其實就是常規 5V 3-Pin ARGB 插槽,頭最多可支援 240 個可個別定址 RGB LED 燈條或裝置 ,最大額定功率為 3A (5V),如果將 ARGB Gen1 和 ARGB Gen2 LED 裝置連接到同一個插槽接頭,可能會引起問題,因此不建議將 ARGB Gen1 和 ARGB Gen2 LED 裝置串接在一起。

EvvTnuC.jpg

∆ CPU_FAN1、DeBug LED、兩個 JARGB_V2(ARGB 5v-3Pin)。


主機板右側則設置了 EZ DeBug 燈號、V-Check Points Lite (電壓檢測點)、PUMP_FAN、SYS_FAN、主機板 24-Pin 供電插槽、2x USB 3.2 Gen 2x2 Type-C、PD 快充供電插槽、兩個 USB 3.2 Gen1 插槽 (支援四個前置 USB 3.2 Gen1 安裝埠)、六個 SATA III 6Gb/s。

MEG Z790 ACE 提供兩個前置 USB 3.2 Gen 2x2 Type-C 擴充,除了可達 20Gbps 的資料傳輸頻寬外,右邊的 JUSB6 同時支援 60W USB PD 快充功能,但若想使用 USB PD 快充為裝置充電的話,就必須接上旁邊的 PCIe 供電插槽 (PD_PWR1)。

QPaOxo3.jpg

∆ EZ DeBug、PUMP_FAN、SYS_FAN、主機板 24-Pin 供電插槽。

SZDY3NZ.jpg

∆ DeBug LED 燈號與 EZ DeBug 能夠快速辨識錯誤來源。

tf2bETa.jpg

∆ 兩個 USB 3.2 Gen 2x2 Type-C 擴充插槽,接上中間 PCIe 供電後,右邊 Type-C 插槽支援 60W USB PD 快充功能。

yO8V3Wa.jpg

∆ 兩個 USB 3.2 Gen1 插槽 (支援四個前置 USB 3.2 Gen1 安裝埠)、六個 SATA III 6Gb/s。


主機板下方從右至左搭載著一個 JARGB V2 (5V 3-Pin ARGB)、JFP1/JFP2 系統前置面板插槽、JDASH1 (調試控制器接頭)、開啟與重啟按鍵、JCI1 (機殼開啟接頭)、JOC_RT1 (OC 重試按鈕接頭)、JSLOW1 (慢速模式啟動跳線)、JLN1~2 (低溫模式啟動跳線)、兩個 USB 2.0、雙 BIOS 切換開關 、LED_SW1 (EZ LED 指示燈控制)、T_SEN1~2 (溫度感測器接頭)、W_FLOW1 (水流量表接頭)、PUMP_FAN2、四個 SYS_FAN 機殼風扇插槽、一個 JRGB1 (12V 4-Pin RGB)、HD_AUDIO 音源插槽。

gbfINPR.jpg

∆ JARGB V2、系統前置面板插槽、開啟與重啟按鍵、兩個 USB 2.0。

xn72hL5.jpg

∆ 雙 BIOS 切換、多個風扇插槽、JRGB、前置音源。


MEG Z790 ACE 提供三個金屬強化 x16 規格插槽,但每個 PCIe 插槽提供的頻寬都不同,分別為:PCIe 5.0 x16、PCIe 5.0 x8、PCIe 4.0 x4,前兩條 PCIe 插槽提供目前最新的 PCIe 5.0 規格,且皆由處理器直連通道,;第三條 PCIe 4.0 x4 插槽則經由 PCH 通道。

玩家們使用上要注意一個地方,由於 PCI_E1 跟 PCI_E2 & M2_4 插槽共享通道頻寬,因此如果 PCI_E2 或 M2_4 插槽中有安裝設備使用時,PCI_E1 插槽將會自動降級以 PCIe 5.0 x8 頻寬運行,另外 PCI_E2 跟 M2_4 只能擇一使用,無法同時擴充設備使用。

qNeT6U8.jpg

∆ 三條 x16 長度的金屬強化 PCIe 5.0 x16、PCIe 5.0 x8、PCIe 4.0 x4 插槽。


MEG Z790 ACE 板載總計有五個 M.2 SSD 安裝位置,M.2_1/M.2_4 安裝位經由處理器直連通道,第四條的 M.2_4 支援 PCIe Gen5 x4 2280 NVME SSD,因此未來若想使用最新的 PCIe Gen5 x4 SSD 要記得安裝在這個位置,其餘四條支援 2280/2260 尺寸的 PCIe Gen4 x4 M.2 SSD 安裝,想安裝規格較長的 22110 SSD 則可以安裝在 M.2_1/M.2_5,較早期的 M.2 SATA SSD 可以由 M.2_3/M.2_5 擴充。

oo0TfQG.jpg

∆ 總計五個 M.2 SSD 安裝位置,支援一個 PCIe Gen5 x4 與四個 PCIe Gen4 x4 M.2 SSD 安裝。

y0xuPsb.jpg

∆ M.2_1 散熱片採用 SCREWLESS M.2 固定設計,由散熱片左邊按壓開啟。

1OmIsTS.jpg

∆ 導熱墊與散熱片。

gEDzOLM.jpg

∆ 每個 M.2 SSD 皆有搭配導熱墊與散熱片,第一條散熱片上有 RGB 金屬接點,拆裝上需要注意。

jvn2SeU.jpg

∆ M.2 與 PCH RGB 燈光效果展示。

I0PfOrV.jpg

∆ EZ M.2 CLIP。


後方 I/O 使用一體式擋板再也不怕忘記裝,提供了 Clear CMOS、Flash BIOS、Smart 功能鍵、USB 3.2 Gen 2 (Type-C Display port)、2x 2.5G LAN、7x USB 3.2 Gen 2 10Gbps (Type-A)、2x Thunderbolt 4 40Gbps (Type-C)、2x Mini Display 輸入、Wi-Fi 6E/BT 5.3、Optical S/PDIF Out、音效接口。

MEG Z790 ACE 給的後方 I/O 介面相當足夠,除了超頻經常會用的到 Clear CMOS 外,還提供了快速更新 BIOS 用的 Flash BIOS 功能,而 Smart 功能鍵可以在 BIOS 中設定為 : 重開機/LED 控制/安全啟動/風扇全速運轉等多個便利性功能,其中一個被金框標示的 USB 3.2 Gen 2 接口,在使用 Flash BIOS 更新功能時,需將存有 BIOS 檔案的 USB 隨身碟,插在這一槽後來進行 BIOS 的更新作業。

兩個 Thunderbolt 4 (Intel JHL8540 控制器) 有著 40Gbps 的傳輸頻寬,單個接口除了能夠提供三個 Thunderbolt 4 設備或五個 Thunderbolt 3 設備連接使用,如果有畫面輸出的使用需求,將 Mini DP 線材連接顯示卡與主板 Mini Display 輸入後,就可以透過兩個 Thunderbolt 4 接口輸出畫面,最高支援 8K 畫值的解析度。

WEOSqLA.jpg

∆ 後方 I/O 介面,USB 3.2 Gen 2、雙 2.5G LAN、7x USB 3.2 Gen 2、2x Thunderbolt 4、無線 Wi-Fi 6E/BT 5.3。


MEG Z790 ACE 有超多配件,WiFi 天線、驅動 USB、前置系統整合線材、4x SATA、2x 溫度感測線材、一分二 RGB 線材、ARGB 延長線材、2x DP to Mini PD 線材、M.2 螺絲/銅柱/卡扣等等。

JosX623.jpg

∆ 很多配件。

v1W4D8j.jpg

∆ 磁吸式底座鯊魚鰭 WiFi 天線,無法調整角度。

d1z6sdf.jpg

∆ 前置系統整合線材。


xftitle.png
MSI MEG Z790 ACE 主機板性能測試

本次的主機板性能測試使用 MSI MEG Z790 ACE 主機板,搭配有著 8 個 P-Core、16 個 E-Core 總計 24 核 32 執行緒的 Intel i9 13900K 處理器,記憶體則是使用金士頓 FURY Renegade RGB 6000MT/s 16GBx2 雙通道記憶體套組來搭建測試平台,測試過程中除了將記憶體開啟 XMP 3.0 與 CPU GAME BOOST ,其餘皆使用主機板預設模式。

32raGQF.jpg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 13900K
散熱器:Valkyrie C420 ARGB
主機板:MSI MEG Z790 ACE (7D86v12)
記憶體:Kingston FURY Renegade RGB 6000mt/s 16GBx2
顯示卡:MSI GTX 1070 Quick Silver 8G OC
電源 : MONTECH TITAN GOLD 1200W
硬碟 : Micron Crucial P3 Plus 1TB Gen4 NVMe SSD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家用版 21H2


首先由 CPU-Z 檢視本次的測試平台硬體資訊,處理器 Intel Core i9 13900K 代號為 Raptor Lake 的 Intel-7 10nm 製程,8 P-Core+16 E-Core 核心數總計 24 核 32 執行緒,並將主板 BIOS 更新到 7D86v12 版本,記憶體使用 DDR5-6000 MHz 雙通道容量總計 32GB,同時跑了 CPU-Z 內建測試 CPU 單執行緒獲得 931.7 分、多執行緒則為 17253.4 分。

ezVWgnR.jpg

∆ CPU-Z 資訊一覽以及 Version 17.01.64 內建測試跑分結果。


再來是常見的處理器跑分測試軟體 CINEBENCH R20 以及 R23,經常用來評估處理器本身的 3D渲染以及繪圖性能,該軟體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

在 Release 20 版本中 Intel i9 13900K 在測試裡獲得多核 15204pts、單核 883pts 的成績,而新版本的 R23 中的成績為多核 41430pts、單核 2300pts。

MyaAHDS.jpg

∆ CINEBENCH Release 20。

mHZOgOF.jpg

∆ CINEBENCH R23。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這次使用 DDR5 6000MT/s 16Gx2 雙通道記憶體開啟 XMP 設定檔進行測試,讀取速度為 95608 MB/s、寫入速度為 83546 MB/s、複製速度則是 86332 MB/s,而延遲為 67.4 ns。

v0DlwEe.jpg

∆ AIDA64 快取與記憶體測試。


3D Mark CPU Profile 本項測試會分別測試 MAX、16、8、4、2、1 執行緒的性能,而 16 執行緒以上的性能更多屬於 3D 渲染或是影音專業工作才會用到,目前主流的 DX12 遊戲性能大多可以參考 8 執行緒的分數,4 和 2 執行緒的分數則是與使用 DX9 開發的老遊戲相關。

i9-13900K 最大執行緒成績為 17228 分,而主流遊戲玩家們需要注意的 8 執行緒以及 4 執行緒,分別為 9141、4803 分。

d8UfJsf.jpg

∆ 3D MARK CPU Profile。


另外筆者也使用了常用於遊戲性能模擬測試的 3D Mark Fire Strike、3D Mark Time Spy,搭配 NVIDIA GTX 1070 顯示卡來進行測試,在模擬 1080p 畫質 DX11 情境遊戲模擬測試的 Fire Strike 中,獲得 59102 的物理分數,而模擬 1440p 畫質 DX12 情境遊戲模擬測試的 Time Spy 中,獲得 23320 的 CPU 分數。

9Nsm1fG.jpg

∆ 3D Mark Fire Strike。

iErhlhN.jpg

∆ 3D Mark Time Spy。


PCMark 10 同樣模擬測試情境藉此得出電腦的整體性能,常用基本功能項目內包含了應用程式啟動、網頁瀏覽以及視訊會議測試,生產力項目模擬了文檔文件、電子表格的編寫,最後一項的影像內容創作則包含了照片編輯、影片編輯、渲染等專業測試。

在這項測試中常用基本功能有著 10556 分、生產力 11252 分、影像內容創作 13550 分。

Jovqpx1.jpg

∆ PCMark 10 測試。


MSI MEG Z790 ACE 總結心得

ZLnjpSA.jpg


這次上手開箱的次旗艦型號 MSI MEG Z790 ACE 主機板,在擴充性上有著絕對的輾壓性,4x DDR5 DIMM 、兩個前置 USB 3.2 Gen 2x2 Type-C (其中一個 60W PD 快充)、五個 M.2 SSD 安裝、PCIe 5.0 x16 、雙 2.5G 有線網路孔、無線 WiFi 6E、藍牙 5.3、USB 3.2 Gen 2 Type-C (Display 畫面輸出) 、2x Thunderbolt 4 等多個接口插槽,這些擴充使用性對於普通以及重度 PC DIY 玩家來說,已經是超級溢出的規格了。

搭載 24+1+2 項 SPS 105A 供電,對於 Intel i9 13900K/KS 處理器來說有著絕對充足的供電性能,若各位玩家們有時間相信這張板子也能帶來更好的超頻性能,但苦於筆者這陣子真的太忙,借的時間短不太有時間讓我去摸索主板超頻性能,這次的開箱就沒展示超頻了相當可惜,MSI MEG Z790 ACE 目前訂價為 22890 新台幣,比起另外兩家的次旗艦型號稍貴一些,但有著更好的供電與擴充性,若你的錢包很深....養我拜託。



以上就是今天的開箱~有甚麼問題歡迎留言詢問討論~有時間我都會回覆
這裡是 Yun_top 古代靈異雙頭戰象 AKA 機殼渣男!感謝妳今天的收看~88~~

rTBuUir.png



抽獎辦法

這次我自己拿出 Ducky 功能鍵帽與滑鼠墊當小贈品抽出,只要在巴哈姆特的本篇開箱文中留言或是回覆即可參加抽獎,不知道要說什麼,可以吹捧一下我的英俊美貌,即可獲得抽獎資格,留言時間到 3/25 半夜十二點,抽出得獎者後請將宅配資訊在三天內以「站內信」給我,等我有空的時候會安排宅配寄出,因為宅配時間來收件的時候我需要特別留在家,因此寄出時間以我為主。
 

zxcvb680

榮譽會員
已加入
2/5/09
訊息
1,876
互動分數
9
點數
38
年齡
34
感謝分享RGB 圖放幾張.有人嫌單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