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9/18/03
- 訊息
- 3,029
- 互動分數
- 2
- 點數
- 38
- 年齡
- 41
無論是任何型式的遊戲,都會有一套最適合自己的享受方式. 如果是沒有使用最佳化的方式去玩遊戲, 那根本就是糟蹋!
雖然大部份的遊戲都支援使用鍵盤操控, 但我必須要講, 如果用鍵盤去玩賽車遊戲, 那根本就可以說你沒玩過這一款賽車遊戲, 也能說, 你沒享受到這塊賽車遊戲的真正想要呈現的內容.
因為施小弟曾經過著很長一段時間, 都是使用鍵盤在玩極速快感. 當時只覺得, 車跑的很快, 遊戲畫面很正點. 自以為享受到了極速快感所要表達的內容.
然而在使用類似家用電玩的手把控制器後, 施小弟才發現, 原來還有這麼多功能可以來運用. 利用手煞車甩尾, 在出彎處使用液態氮加速. 讓同一款極速快感遊戲, 有了更豐富的表達方式.
但是, 最後施小弟有幸借到G25遊戲方向盤. 再一次的將極速快感請出來.
原來, 油門控制的力道可以如此的自由, 轉彎時的阻力是如此的大, 並且轉彎角度對車速影響是如此的奧妙! 除了這些新的體驗之外, 更不要講我在體驗手動排擋那種爽快感了. 利用降擋限速過彎, 是手把控制器和鍵盤無法輕易就作出來的動作!
我要感謝G25完整的詮釋了極速快感的內容, 也讓我真正了解, 同樣的一款競速遊戲, 因為介面的不同, 竟然可以有如此天壤之別!
這一次, 施小弟得知朋友搬新家, 購入了PS3 & GT5, 正好, 我就帶著Logitech Driving Force GT 到朋友處去體驗體驗!
因為是設計給跑車浪漫旅 5 使用的, 所以正中央有個大大的GT標誌. 並且控制器的左右兩側都有著PS3的基本控制鍵, 讓您不需要再把手把拿起來使用.
中央GT字樣的下方, 還有著PS3 專用的快捷鍵. 功能等同於手把中央的開關鍵.
而圖中右方那圈橘紅色的功能鍵就更有意思了. 目前有支援的遊戲, 也只有GT5...
【24-定位即時調整器: 透過即時調節器,您可以針對您車子的煞車誤差、循跡控制系統(Traction Control System, TCS)及其他性能,進行更精細的調整。 】
GT上方還配有L3 & R3 按鈕, 老實說, 我也忘了這兩顆鍵在遊戲中有什麼用=.=
在右側配置了常用到的功能按鈕. 另外在兩側的手把材質, 有經過特殊處理, 除了觸感極佳外, 也不易滑手.
躲在上方側面的, 是L2 & R2按鈕.
在功能鍵的後方, 躲著小小鍵的換擋撥片, 不過此換擋撥片實在太小, 一點都沒有G25所營造的那種高級跑車才配有的換擋撥片感覺.
這次的主體購造如圖, 在方向盤的右側還配有排檔桿, 不過這次是只有+, - 檔位, 並且不能換到左邊.
雖然沒有六檔位切換, 但是這次營造的感覺有日本跑車的樣式. 有大型電玩中那種排擋桿的感覺!
固定方式, 採用左右兩側鎖夾式.
腳踏部份, 就簡單了, 單純的油門和煞車踏版. 將離合器的踏版拿掉了.
而底部的固定方式, 主要還是靠著腳墊上的橡膠來止滑.
當然, 如果你家裡地面是地毯的話, 可以利用這個加強止滑的裝置.
而變壓器部份則是18W的.
腳踏版的訊號線, 記得要接到主體上呀!! 旁邊那圓孔就是電源接孔啦.
安裝的差不多了. 先來拍一張, 因為朋友幫搬新家, 所以場地沒太多雜物XD
不愧是PS3相容的遊戲方向盤, 在遊戲中插入USB後, 馬上就可以使用, 完全不需要另外設定.
嗯, 依照每個人的腳長和駕駛習慣不同, 調整一下腳踏和方向盤的位置.
可以開始享受真正的GT5了, 不過大家平常都沒有使用方向盤玩Game, 怕開不好, 沒人趕先上機! XD
總要有個人起頭, 讓施小弟來開跑吧!! GT5的畫面真的漂亮到沒話說, 尤其朋友的電視又是1080 Full HD. 只能說超享受阿!!!
這個, 就是愛上了方向盤玩遊戲後, 失控的行為....(當然, 那不是我本人=.=)
這位弟兄玩上癮了, 壓根就忘了把搞笑用的安全帽拿下來....囧
跑了幾場後, 中場休息一下, 中央的GT還會散發出隱隱藍光喔!!
另一位弟兄終於等到方向盤空台了, 毫不猶豫的就上位了.
還在調整腳踏和主體的距離, 玩起來還蠻客氣的....
跑了幾圈, 就可以看到此位弟兄多投入於遊戲中.....
專注的凝視著畫面, 達到人車合一的境界.
最後這張照片, 施小弟想要呈現的是, GT5 就是一定要用Logitech Driving Force GT玩, 才有意思呀!!
------
結語 : Logitech Driving Force GT 的定位在中階的方向盤市場, 大部份G25所擁有的功能都被保留了下來, 並且DFGT的觸感很不錯, 在此價格帶中, 能夠有這樣子的表現算是很棒的.
和入門級的方向盤比起, 價格並不會高太多, 但是所擁有的功能和質感卻是大不同. 對於從未購入方向盤的朋友們來講, Logitech Driving Force GT是支非常好的選擇!
一起來感受, 真正的賽車遊戲魅力吧! By shihwolf
雖然大部份的遊戲都支援使用鍵盤操控, 但我必須要講, 如果用鍵盤去玩賽車遊戲, 那根本就可以說你沒玩過這一款賽車遊戲, 也能說, 你沒享受到這塊賽車遊戲的真正想要呈現的內容.
因為施小弟曾經過著很長一段時間, 都是使用鍵盤在玩極速快感. 當時只覺得, 車跑的很快, 遊戲畫面很正點. 自以為享受到了極速快感所要表達的內容.
然而在使用類似家用電玩的手把控制器後, 施小弟才發現, 原來還有這麼多功能可以來運用. 利用手煞車甩尾, 在出彎處使用液態氮加速. 讓同一款極速快感遊戲, 有了更豐富的表達方式.
但是, 最後施小弟有幸借到G25遊戲方向盤. 再一次的將極速快感請出來.
原來, 油門控制的力道可以如此的自由, 轉彎時的阻力是如此的大, 並且轉彎角度對車速影響是如此的奧妙! 除了這些新的體驗之外, 更不要講我在體驗手動排擋那種爽快感了. 利用降擋限速過彎, 是手把控制器和鍵盤無法輕易就作出來的動作!
我要感謝G25完整的詮釋了極速快感的內容, 也讓我真正了解, 同樣的一款競速遊戲, 因為介面的不同, 竟然可以有如此天壤之別!
這一次, 施小弟得知朋友搬新家, 購入了PS3 & GT5, 正好, 我就帶著Logitech Driving Force GT 到朋友處去體驗體驗!
因為是設計給跑車浪漫旅 5 使用的, 所以正中央有個大大的GT標誌. 並且控制器的左右兩側都有著PS3的基本控制鍵, 讓您不需要再把手把拿起來使用.
中央GT字樣的下方, 還有著PS3 專用的快捷鍵. 功能等同於手把中央的開關鍵.
而圖中右方那圈橘紅色的功能鍵就更有意思了. 目前有支援的遊戲, 也只有GT5...
【24-定位即時調整器: 透過即時調節器,您可以針對您車子的煞車誤差、循跡控制系統(Traction Control System, TCS)及其他性能,進行更精細的調整。 】
GT上方還配有L3 & R3 按鈕, 老實說, 我也忘了這兩顆鍵在遊戲中有什麼用=.=
在右側配置了常用到的功能按鈕. 另外在兩側的手把材質, 有經過特殊處理, 除了觸感極佳外, 也不易滑手.
躲在上方側面的, 是L2 & R2按鈕.
在功能鍵的後方, 躲著小小鍵的換擋撥片, 不過此換擋撥片實在太小, 一點都沒有G25所營造的那種高級跑車才配有的換擋撥片感覺.
這次的主體購造如圖, 在方向盤的右側還配有排檔桿, 不過這次是只有+, - 檔位, 並且不能換到左邊.
雖然沒有六檔位切換, 但是這次營造的感覺有日本跑車的樣式. 有大型電玩中那種排擋桿的感覺!
固定方式, 採用左右兩側鎖夾式.
腳踏部份, 就簡單了, 單純的油門和煞車踏版. 將離合器的踏版拿掉了.
而底部的固定方式, 主要還是靠著腳墊上的橡膠來止滑.
當然, 如果你家裡地面是地毯的話, 可以利用這個加強止滑的裝置.
而變壓器部份則是18W的.
腳踏版的訊號線, 記得要接到主體上呀!! 旁邊那圓孔就是電源接孔啦.
安裝的差不多了. 先來拍一張, 因為朋友幫搬新家, 所以場地沒太多雜物XD
不愧是PS3相容的遊戲方向盤, 在遊戲中插入USB後, 馬上就可以使用, 完全不需要另外設定.
嗯, 依照每個人的腳長和駕駛習慣不同, 調整一下腳踏和方向盤的位置.
可以開始享受真正的GT5了, 不過大家平常都沒有使用方向盤玩Game, 怕開不好, 沒人趕先上機! XD
總要有個人起頭, 讓施小弟來開跑吧!! GT5的畫面真的漂亮到沒話說, 尤其朋友的電視又是1080 Full HD. 只能說超享受阿!!!
這個, 就是愛上了方向盤玩遊戲後, 失控的行為....(當然, 那不是我本人=.=)
這位弟兄玩上癮了, 壓根就忘了把搞笑用的安全帽拿下來....囧
跑了幾場後, 中場休息一下, 中央的GT還會散發出隱隱藍光喔!!
另一位弟兄終於等到方向盤空台了, 毫不猶豫的就上位了.
還在調整腳踏和主體的距離, 玩起來還蠻客氣的....
跑了幾圈, 就可以看到此位弟兄多投入於遊戲中.....
專注的凝視著畫面, 達到人車合一的境界.
最後這張照片, 施小弟想要呈現的是, GT5 就是一定要用Logitech Driving Force GT玩, 才有意思呀!!
------
結語 : Logitech Driving Force GT 的定位在中階的方向盤市場, 大部份G25所擁有的功能都被保留了下來, 並且DFGT的觸感很不錯, 在此價格帶中, 能夠有這樣子的表現算是很棒的.
和入門級的方向盤比起, 價格並不會高太多, 但是所擁有的功能和質感卻是大不同. 對於從未購入方向盤的朋友們來講, Logitech Driving Force GT是支非常好的選擇!
一起來感受, 真正的賽車遊戲魅力吧! By shihwolf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