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內動態外觀與條狀圖數據對比可更快了解本篇內容:
nVIDIA在今年CES發布新一代RTX 50系列,推出DLSS 4技術,其中多畫格生成功能僅RTX 50系列能支援,RTX 20~40系列雖能使用DLSS 4部分功能,但越早的系列能使用的功能越少。
首波最高階5090與第二波次高階5080都處於nVIDIA GPU缺貨的狀態,進而出現許多高單價的同捆包,讓想買的用戶卻步,是上市後到目前的市場亂象。
身為顯示卡大廠之一GIGABYTE,本次推出相當多款5080,依設計用料與散熱等級不同而有所區分,本篇主角標榜GAMING OC,定位更高階的尚有AERO OC SFF、AORUS MASTER與MASTER ICE等多種版本。
首先看到GIGABYTE GeForce RTX 5080 GAMING OC 16G開箱內部一覽:
顯示卡本體、3 x 8pin轉16pin電源轉接線、顯示卡手冊、防下垂支架與手冊。
核心時脈2730 MHz (Reference: 2617 MHz)、10752 CUDA Cores;記憶體時脈30Gbps、GDDR7 16GB、256 bit。
顯示卡尺寸L=340 W=140 H=70 mm,PCI-E 5.0規格,電源供應器建議搭配850W。
外型源自GIGABYTE GAMING系列的設計概念,標榜融合鎧甲與機械美學,除了功能性之外還兼顧外觀與對科技未來感的詮釋。
與手邊上一代4070 Ti SUPER GAMING OC外觀相比,外型設計細節更豐富也更加有質感。
導入推出已久且持續進化的技嘉風之力散熱系統,採用伺服器等級導熱凝膠、創新Hawk風扇,並搭配正逆轉功能、風扇停轉功能。
Hawk風扇葉片靈感源自老鷹翅膀的空氣動力學,強調有效降低風阻與噪音,並可將風壓提升高達53.6%,風量提升12.5%。
外殼主打特殊咬花複曲面表層,達成多層次結構與不同區域的材質堆疊,這一代在外殼與質感確實比以往更為提升不少。
背面採用強化金屬背板,擁有高保護性與防止PCB板彎曲,透過邊緣彎折處理,提升結構穩固性。
16Pin電源並附有監控指示燈,當電源供給異常時便會閃爍提示,預防進一步的損害,搭配普遍的玻璃側板機殼更方便確認;左方切換按鈕為雙BIOS模式提供預設Performance與Silent模式。
散熱系統由直接接觸GPU的大面積超導熱板結合複合式熱導管,配合右方SCREEN COOLIN散熱技術,標榜能更有效將GPU與記憶體的熱傳導至散熱鰭片。
側邊GIGABYTE標誌為滑動側板設計,右邊白色透明LED燈條,將GIGABYTE標誌往左滑動創造變動且不同的視覺燈效。
IO輸出為3個DisplayPort 2.1b與1個HDMI 2.1b。
4080為DisplayPort 1.4a與HDMI 2.1a,新一代規格皆有更新。
GIGABYTE 5080 GAMING OC 16G其他特色還有超耐久用料(ESR全固態電容、金屬電感、2oz銅PCB、超低電阻式電晶體)與全自動化的友善PCB設計。
GPU屬於高階市場定位,顯示卡同時也導入目前高階設計,在用料、功能與設計都是該品牌之最,以上主要特色分享完之後,接著是進入上機實測部分。
首波最高階5090與第二波次高階5080都處於nVIDIA GPU缺貨的狀態,進而出現許多高單價的同捆包,讓想買的用戶卻步,是上市後到目前的市場亂象。
身為顯示卡大廠之一GIGABYTE,本次推出相當多款5080,依設計用料與散熱等級不同而有所區分,本篇主角標榜GAMING OC,定位更高階的尚有AERO OC SFF、AORUS MASTER與MASTER ICE等多種版本。

首先看到GIGABYTE GeForce RTX 5080 GAMING OC 16G開箱內部一覽:
顯示卡本體、3 x 8pin轉16pin電源轉接線、顯示卡手冊、防下垂支架與手冊。

核心時脈2730 MHz (Reference: 2617 MHz)、10752 CUDA Cores;記憶體時脈30Gbps、GDDR7 16GB、256 bit。
顯示卡尺寸L=340 W=140 H=70 mm,PCI-E 5.0規格,電源供應器建議搭配850W。

外型源自GIGABYTE GAMING系列的設計概念,標榜融合鎧甲與機械美學,除了功能性之外還兼顧外觀與對科技未來感的詮釋。
與手邊上一代4070 Ti SUPER GAMING OC外觀相比,外型設計細節更豐富也更加有質感。

導入推出已久且持續進化的技嘉風之力散熱系統,採用伺服器等級導熱凝膠、創新Hawk風扇,並搭配正逆轉功能、風扇停轉功能。
Hawk風扇葉片靈感源自老鷹翅膀的空氣動力學,強調有效降低風阻與噪音,並可將風壓提升高達53.6%,風量提升12.5%。
外殼主打特殊咬花複曲面表層,達成多層次結構與不同區域的材質堆疊,這一代在外殼與質感確實比以往更為提升不少。

背面採用強化金屬背板,擁有高保護性與防止PCB板彎曲,透過邊緣彎折處理,提升結構穩固性。

16Pin電源並附有監控指示燈,當電源供給異常時便會閃爍提示,預防進一步的損害,搭配普遍的玻璃側板機殼更方便確認;左方切換按鈕為雙BIOS模式提供預設Performance與Silent模式。
散熱系統由直接接觸GPU的大面積超導熱板結合複合式熱導管,配合右方SCREEN COOLIN散熱技術,標榜能更有效將GPU與記憶體的熱傳導至散熱鰭片。

側邊GIGABYTE標誌為滑動側板設計,右邊白色透明LED燈條,將GIGABYTE標誌往左滑動創造變動且不同的視覺燈效。

IO輸出為3個DisplayPort 2.1b與1個HDMI 2.1b。
4080為DisplayPort 1.4a與HDMI 2.1a,新一代規格皆有更新。

GIGABYTE 5080 GAMING OC 16G其他特色還有超耐久用料(ESR全固態電容、金屬電感、2oz銅PCB、超低電阻式電晶體)與全自動化的友善PCB設計。
GPU屬於高階市場定位,顯示卡同時也導入目前高階設計,在用料、功能與設計都是該品牌之最,以上主要特色分享完之後,接著是進入上機實測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