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說到影片後製軟體vReveal,那麼影片拍完要做啥,當然就是剪接啦!這次要介紹的影片編輯軟體:Super LoiLoScope,支援CUDA加速,讓剪輯高解析度影片的速度更快。
官方網址:http://loilo.tv/sp/tw
Super LoiLoScope雖然是日本公司製作,但很有心地製作各種語言的產品頁面,共有免費版的LoiLoScope與付費版本的Super LoiLoScope。兩者除了對HD影片的支援,最大差異就是支援CUDA加速。
從過去經驗來看,影片編輯軟體通常都是畫面亂糟糟,一堆元素擠在一團。但Super LoiLoScope號稱簡單易用,照慣例先看看介面再說。
Super LoiLoScope背景就像星空一樣浩瀚無垠,所以隨著滑鼠滾輪的縮放,主畫面上的物件會跟著放大縮小。加入影像素材的方式就是拖拉,同樣的精神也能套用在其他設定上。
當主畫面上檔案一多,自然需要整理的方法,Super LoiLoScope的「磁石文件夾」能自動吸住散亂的影像檔,而磁石文件夾的標籤顏色也能改變,幫助使用者辨認檔案分類。
在Super LoiLoScope中,剪輯影片的工作區稱為「時間軸視窗」。使用時間軸排序的方式剪接影片,但沒有其他軟體複雜的剪接設定,兩個時間軸重疊過場效果就是淡出淡入,若緊緊相連則是直接過場。說難聽一點是過場動畫選擇太少,但簡單易用真的是事實。
雖然過場選擇不多,但時間軸的長短、切割、複製、音效漸弱的基本效果可不會缺少,也可針對時間軸改變明亮、顏色對比、模糊化等特效。最豐富的就屬文字邊框效果,跟女孩子愛玩大頭貼一樣,邊框圖案可縮放選轉,所以很容易做出想要的效果。可惜文字沒辦法跟著旋轉,否則使用彈性會更大。
當所有影片剪接完成,接下來就是CUDA表現的時候了。在官網上,有著CUDA解碼器的Super LoiLoScope號稱10倍快,但究竟實際情況會如何?
Super LoiLoScope的轉檔項目超多,iPod的m4v已經不夠看,亦支援3GP與3G2這種手機上常用的影片格式。程式也獨立出CPU與CUDA轉mp4兩種選項,從之前的經驗來看,CUDA的速度應該會快上不少。
先開啟CUDA將剛剛編輯的影片轉出,共耗費9秒鐘;在關閉CUDA後,電腦先用24秒轉換,匯出檔案又花了40秒,總共64秒。兩者相差6倍以上,雖不是官方號稱的10倍快,卻再度讓用戶很明顯地感受到差距。
舊觀念告訴我們做影片剪輯需要強大的硬體加持,但使用CUDA加速的Super LoiLoScope打破現狀,只要顯卡支援CUDA運算,舊電腦一樣能處理得很快樂。
官方網址:http://loilo.tv/sp/tw
Super LoiLoScope雖然是日本公司製作,但很有心地製作各種語言的產品頁面,共有免費版的LoiLoScope與付費版本的Super LoiLoScope。兩者除了對HD影片的支援,最大差異就是支援CUDA加速。
從過去經驗來看,影片編輯軟體通常都是畫面亂糟糟,一堆元素擠在一團。但Super LoiLoScope號稱簡單易用,照慣例先看看介面再說。

Super LoiLoScope背景就像星空一樣浩瀚無垠,所以隨著滑鼠滾輪的縮放,主畫面上的物件會跟著放大縮小。加入影像素材的方式就是拖拉,同樣的精神也能套用在其他設定上。


當主畫面上檔案一多,自然需要整理的方法,Super LoiLoScope的「磁石文件夾」能自動吸住散亂的影像檔,而磁石文件夾的標籤顏色也能改變,幫助使用者辨認檔案分類。


在Super LoiLoScope中,剪輯影片的工作區稱為「時間軸視窗」。使用時間軸排序的方式剪接影片,但沒有其他軟體複雜的剪接設定,兩個時間軸重疊過場效果就是淡出淡入,若緊緊相連則是直接過場。說難聽一點是過場動畫選擇太少,但簡單易用真的是事實。

雖然過場選擇不多,但時間軸的長短、切割、複製、音效漸弱的基本效果可不會缺少,也可針對時間軸改變明亮、顏色對比、模糊化等特效。最豐富的就屬文字邊框效果,跟女孩子愛玩大頭貼一樣,邊框圖案可縮放選轉,所以很容易做出想要的效果。可惜文字沒辦法跟著旋轉,否則使用彈性會更大。

當所有影片剪接完成,接下來就是CUDA表現的時候了。在官網上,有著CUDA解碼器的Super LoiLoScope號稱10倍快,但究竟實際情況會如何?
Super LoiLoScope的轉檔項目超多,iPod的m4v已經不夠看,亦支援3GP與3G2這種手機上常用的影片格式。程式也獨立出CPU與CUDA轉mp4兩種選項,從之前的經驗來看,CUDA的速度應該會快上不少。


先開啟CUDA將剛剛編輯的影片轉出,共耗費9秒鐘;在關閉CUDA後,電腦先用24秒轉換,匯出檔案又花了40秒,總共64秒。兩者相差6倍以上,雖不是官方號稱的10倍快,卻再度讓用戶很明顯地感受到差距。

舊觀念告訴我們做影片剪輯需要強大的硬體加持,但使用CUDA加速的Super LoiLoScope打破現狀,只要顯卡支援CUDA運算,舊電腦一樣能處理得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