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8/26/21
- 訊息
- 134
- 互動分數
- 5
- 點數
- 18
在2025年的開頭,顯卡兩大龍頭NVIDIA和AMD都相繼推出自家最新的顯示卡,除了NVIDIA的50系卡維持採用了最新的12V-2x6接頭以外,AMD的部分高階顯卡的接頭規範也逐步放寬,能夠讓AIC廠來決定要維持原本的PCIE 8-PIN供電或是採用12VHPWR都可以;而知名品牌COUGAR_美洲獅也同步更新了旗下的電源產品來應對大家對新顯卡的市場需求,本次要來開箱的是他們家新推出有符合ATX 3.1規範的金牌電源:COUGAR GLE 1000W。
在包裝盒右上角也有放上這款GLE系列的電源有通過的多項認證,其中包含主流的ATX 3.1、PCIE 5.1、80 PLUS GOLD、Cybenetics PLATINUM(230V)、Cybenetics PLATINUM、以及Cybenetics A-(230V)、Cybenetics A-的噪音評比。
背面則放上了GLE系列電源的相關特色和規格說明,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重點:
側面同樣有多種語言的特色說明,一樣附上給大家參考:
另一面側面則有放上SN產品保固序號碼、以及這款GLE有推出兩種瓦數,並且美洲獅直接將兩種瓦數的功率表和電源線材數量的表格集結起來(目前GLE型號台灣只有先引進1000W進行販售)。
接著是內部的配件部分,首先是紙本的配件,包含一份安全規章以及一份PCIE的安裝建議指南,基本上還是會建議玩家如果是需要3個PCIE 8-PIN供電的顯示卡,至少用兩條線才會比較保險。
其餘配件包含幾條魔鬼氈束線條、電源螺絲以及一條AC交流電源線。
電源出廠時也有額外用一個不織布袋裝著。
尺寸:150 x 150 x 86 mm
電源線材設計:全模組
Form Factor:ATX 3.1
效率認證:80 Plus GOLD、Cybenetics PLATINUM(230V)、Cybenetics PLATINUM
噪音評比:Cybenetics A-(230V)、Cybenetics A-
輸入電壓:100 – 240 Vac
輸入電流:15 – 7.5 A
輸入電壓頻率:50 – 60 Hz
保護系統:OCP / OVP / OTP / OPP / SCP/ UVP
風扇尺寸:135 mm FDB 風扇
線材接頭:1 x 24-Pin motherboard(600mm)、2 x 4+4 Pin CPU(650mm)、1 x 12V – 2X6 600W(650mm)、3 x 6+2 Pin GPU(650mm)、3 x SATA(500mm – 150 mm – 150 mm – 150 mm)、1 x PATA(500mm – 100 mm – 100 mm – 100 mm)
保固:10 Years
電源後方右側有設置一個AC交流電插口以及電源的開關,其餘地方則用大面積的六角形孔洞來提供電源散熱使用。
側面有貼上COUGAR的商標以及GLE型號字樣,下方一樣再次放上符合ATX 3.1規格以及通過80 PLUS GOLD、Cybenetics PLATINUM(230V)、Cybenetics PLATINUM、以及Cybenetics A-(230V)、Cybenetics A-的噪音評比…等多項認證的圖標。
另一面則有GLE 1000的各項電壓對應的電流和功耗瓦數對應表格,下方有簡單的安全說明,右側則有放上該電源通過的各項安全規章圖標。
接著來到接口部分,在各類線材佈局上也與之前開箱的電源有很大的不同,最左側分別有上1下3共4個SATA和PATA用接口,接著到中間,上面是主機板的24-PIN接口,下方則是一個12V-2x6接口;最右側則是上2下3共5個CPU和PCIE要使用的接口。
風扇面則有多條鐵條並在中間以風扇軸承為軸心設計來提供內部風扇吸氣。
保固貼紙則貼在電源上蓋與本體之間固定用的其中一顆螺絲上,如果將該保固貼紙撕掉會失去保固,請玩家務必不要自行撕開。
接著就來將電源上蓋進行拆解,螺絲數量有點多,除了頂部4顆以外,還有模組線材接口處2個以及左右兩側貼紙下各有幾顆螺絲需要拆除,因此如果對PC DIY比較不熟的玩家,真的強烈建議不要自行動手拆解電源(玩家切勿自行拆解以免影響保固權益)。
這邊也放上GLE 1000W採用的風扇,型號為DF1352512FDMN,是一顆135 mm的HDB風扇,在設計上採用COUGAR獨家設計扇葉及扇框一體成型,預防旋轉時扇葉變形;另外COUGAR這次並沒有針對這款電源的風扇提供0轉速功能,因此稍後也會提供風扇運轉時噪音的觀察與心得。
接著就放上電源內部的電路板分布局部圖給讀者觀看拉~~~
電容部分採用日本的NIPPON CHEMI-CON公司的電容,可承受105℃的高溫,另外日系電容也更加穩定,同樣放上局部放大圖給大家參考。
接著來到線材的部分,首先是主要各零組件的供電線,包含MB 20+4-PIN一條、CPU 4+4-PIN兩條、12+4-PIN 12V-2X6(600 w)一條以及雙PCIe 6+2-PIN三條。
COUGAR GLE系列電源所有的模組線都是採用現在主流的壓紋線,整體線材會比過往的線材更加柔軟,外觀上也更好看。
主機板24-PIN線並沒有額外分成20+4-PIN,如果是比較舊的主機板或是比較特殊的平台就無法使用,不過如果是一般主流消費級主機板基本上都可以使用。
CPU供電線總共有兩條,並且在兩端接頭處有分別標記C和CPU,C為電源端,CPU則是主機板端,可避免使用者插錯方向。
兩條CPU供電線皆可拆分成4+4-PIN,插頭背面則有導軌可以將兩個插頭分開或合併。
接下來是PCIE供電線,總共有3條,並且每條都有兩個PCIE 8-PIN插頭可以使用。
每個PCIE 8-PIN插頭也都可拆分成6+2-PIN,可依照玩家自身的顯卡和額外的風扇控制盒…等設備來決定線材使用,靈活度很高。
為了因應新顯卡的上市,GLE系列電源也符合ATX 3.1規範,裡面也提供了一條12V-2x6的顯卡供電線避免使用轉接頭的風險,並且為12+4-PIN滿血600W的版本,可以直推到最高階的顯卡。
其餘線材則包含一條PATA和三條SATA線,並且每條線都提供4個接頭可以使用;並且所有線材同樣都採用壓紋線,對於機殼背面的理線也能降低困難度。
首先是PATA線,雖然現在大部分的機殼預先安裝的風扇或是額外風扇的控制盒都採用SATA線來供電,不過還是有少數的風扇是採用這種大4-PIN來運作,因此GLE還是有提供一條,總共有4個接頭可以使用。
接著是SATA線,總共有3條,並且布局方式皆相同,都是3個Y字頭插頭以及尾端一個水平的插頭;玩家可依照自身的使用狀況來搭配使用。
CPU:Intel Core i7-12700K
MB:ROG STRIX Z790-E GAMING WIFI
RAM: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 16Gx2 6400MHz WHITE
AIO:CORSAIR H150i ELITE CAPELLIX XT WHITE
散熱膏:Arctic MX4
FANS:LIAN LI UNI FAN TL WIRELESS LCD 120 REVERSE WHITE
GPU:NVIDIA RTX 4070 SUPER FE
SSD:Micron Crucial T700 SSD 1TB
POWER:COUGAR GLE 1000W
CASE:Thermaltake 曜越 Core P3 TG Pro WHITE
作業系統:WINDOWS 11 24H2
BIOS VERSION:2801
本次測試同樣開啟華碩自家AI超頻功能,環境則設定在室溫26度的房間內。
開始進行測試前一樣放上更新到最新的BIOS的截圖以及開啟CPU的AI超頻和DDR5的XMP。
接著是CPU-Z的截圖驗明正身。
在一般待機情況下,在HWiNFO 64的監控中,+5V的電壓範圍非常穩定在5 V,3VCC的電壓則穩定在3.312 V,+12V的電壓也是穩定在12 V。
首先是OCCT的電源測試,在壓力測試20分鐘後,在OCCT自己的監控系統中,+5V的電壓範圍同樣固定穩定在5 V,3VCC的電壓範圍也是穩定在3.312 V,+12V的電壓範圍則是從11.094 V ~ 12 V、平均電壓12 V;在HWiNFO 64中的監控結果也大致相同,非常穩定的供電。
在FurMark與AIDA64的壓力測試中,三項電壓的跳動幅度與OCCT電源壓力測試中相差不遠,測試下來非常穩定。
接下來就拿手邊的紅點測溫槍簡單量測一下顯卡與CPU供電線在壓力測試時的溫度狀況,首先是CPU的8-PIN供電線,在主機板端量測到57.2度。
接著是顯卡,12V-2x6供電線在顯卡端量測到47.8度,不過本次測試並沒有額外在底部或前方加裝進氣風扇,如果有額外加裝,溫度應該會比筆者這次量測的還低,因此僅供參考。
接著在電源端內部,整體溫度都算冷靜,筆者盡量靠近電源裡面,溫度大概都控制在33度左右;另外電源的風扇在測試過程中也沒有明顯的轉速聲,基本上都是其他散熱風扇的噪音較明顯。
接著筆者也量測了一下電源端CPU供電線的溫度,基本上也不高,大概在35度左右。
另外12V-2x6供電線溫度也跟CPU供電線差不多都在35度左右,整體都非常穩定。
以上就是COUGAR GLE 1000W的開箱與測試拉~~
近期除了NVIDIA的50系顯卡上市以外,AMD的9070XT也來勢洶洶,並且AMD也放寬了AIC廠商對於供電接口的限制,如果AIC廠商也能將12VHPWR接口套入AMD的高階顯卡上面,因此近期也有許多知名電源大廠相繼推出符合ATX 3.1和PCIE 5.1的電源來迎接新顯卡上市的市場;
而COUGAR美洲獅也並不是第一次推出電源類產品了,他們一直有因應市場需求推出各款高階或入門的電源;針對這次開箱的GLE 1000W,在電源認證上有獲得80 Plus GOLD、Cybenetics PLATINUM(230V)、Cybenetics PLATINUM…等三項,另外在噪音部分上也有獲得Cybenetics A-(230V)和Cybenetics A-的認證,保護機制上也有最基本該有的OCP、OVP、OTP、OPP、SCP以及UVP,在保固上也提供10年保固,整體都符合現今電源的標準配置;
如果是近期準備要組一台中高階等級桌機的玩家,在電源的挑選上現在有非常多的選擇可以考慮,而作為有名的品牌COUGAR在電源的口碑上也還不錯,並且同樣為大廠也比較安心,如果又是需要用到12V-2x6接口的顯卡,那麼這款COUGAR GLE 1000W也值得納入考慮名單。

===== 開箱 =====
一樣先從外盒開始看起,正面中間印上了COUGAR GLE系列電源的形象圖,左上角有COUGAR_美洲獅的商標LOGO,左下角和右下角分別有GLE型號與1000 w規格的字樣標示;另外在GLE產品系列標示下還有Sleek、Durable and Silent Performance的標語。
在包裝盒右上角也有放上這款GLE系列的電源有通過的多項認證,其中包含主流的ATX 3.1、PCIE 5.1、80 PLUS GOLD、Cybenetics PLATINUM(230V)、Cybenetics PLATINUM、以及Cybenetics A-(230V)、Cybenetics A-的噪音評比。

背面則放上了GLE系列電源的相關特色和規格說明,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重點:
- 150 mm的電源長度能夠更輕鬆安裝於ATX機殼內
- 原廠內附一條通過PCIE 5.1認證的12V-2x6供電線
- 電源線材採用全黑編織紋理線,能夠提供更好的散熱與更有風格的外觀
- 電源線材為全模組設計,能夠更靈活的使用需要的線材

側面同樣有多種語言的特色說明,一樣附上給大家參考:
- 支援PCIE 5.1規格的12+4-PIN供電線
- 80 PLUS金牌認證
- 耐用的HDB風扇,液壓動力軸承風扇
- 100%優質日本電容
- 全模組電源供應器
- 與最新PC技術兼容
- 為當前和下一代多核CPU平台的用戶設計
- 在40℃環境溫度下強大的性能

另一面側面則有放上SN產品保固序號碼、以及這款GLE有推出兩種瓦數,並且美洲獅直接將兩種瓦數的功率表和電源線材數量的表格集結起來(目前GLE型號台灣只有先引進1000W進行販售)。

接著是內部的配件部分,首先是紙本的配件,包含一份安全規章以及一份PCIE的安裝建議指南,基本上還是會建議玩家如果是需要3個PCIE 8-PIN供電的顯示卡,至少用兩條線才會比較保險。

其餘配件包含幾條魔鬼氈束線條、電源螺絲以及一條AC交流電源線。

電源出廠時也有額外用一個不織布袋裝著。

===== COUGAR GLE 1000W =====
一開始同樣先放上本次開箱的COUGAR GLE 1000W規格表給大家參考~~尺寸:150 x 150 x 86 mm
電源線材設計:全模組
Form Factor:ATX 3.1
效率認證:80 Plus GOLD、Cybenetics PLATINUM(230V)、Cybenetics PLATINUM
噪音評比:Cybenetics A-(230V)、Cybenetics A-
輸入電壓:100 – 240 Vac
輸入電流:15 – 7.5 A
輸入電壓頻率:50 – 60 Hz
保護系統:OCP / OVP / OTP / OPP / SCP/ UVP
風扇尺寸:135 mm FDB 風扇
線材接頭:1 x 24-Pin motherboard(600mm)、2 x 4+4 Pin CPU(650mm)、1 x 12V – 2X6 600W(650mm)、3 x 6+2 Pin GPU(650mm)、3 x SATA(500mm – 150 mm – 150 mm – 150 mm)、1 x PATA(500mm – 100 mm – 100 mm – 100 mm)
保固:10 Years

電源後方右側有設置一個AC交流電插口以及電源的開關,其餘地方則用大面積的六角形孔洞來提供電源散熱使用。

側面有貼上COUGAR的商標以及GLE型號字樣,下方一樣再次放上符合ATX 3.1規格以及通過80 PLUS GOLD、Cybenetics PLATINUM(230V)、Cybenetics PLATINUM、以及Cybenetics A-(230V)、Cybenetics A-的噪音評比…等多項認證的圖標。

另一面則有GLE 1000的各項電壓對應的電流和功耗瓦數對應表格,下方有簡單的安全說明,右側則有放上該電源通過的各項安全規章圖標。

接著來到接口部分,在各類線材佈局上也與之前開箱的電源有很大的不同,最左側分別有上1下3共4個SATA和PATA用接口,接著到中間,上面是主機板的24-PIN接口,下方則是一個12V-2x6接口;最右側則是上2下3共5個CPU和PCIE要使用的接口。

風扇面則有多條鐵條並在中間以風扇軸承為軸心設計來提供內部風扇吸氣。

保固貼紙則貼在電源上蓋與本體之間固定用的其中一顆螺絲上,如果將該保固貼紙撕掉會失去保固,請玩家務必不要自行撕開。

接著就來將電源上蓋進行拆解,螺絲數量有點多,除了頂部4顆以外,還有模組線材接口處2個以及左右兩側貼紙下各有幾顆螺絲需要拆除,因此如果對PC DIY比較不熟的玩家,真的強烈建議不要自行動手拆解電源(玩家切勿自行拆解以免影響保固權益)。

這邊也放上GLE 1000W採用的風扇,型號為DF1352512FDMN,是一顆135 mm的HDB風扇,在設計上採用COUGAR獨家設計扇葉及扇框一體成型,預防旋轉時扇葉變形;另外COUGAR這次並沒有針對這款電源的風扇提供0轉速功能,因此稍後也會提供風扇運轉時噪音的觀察與心得。

接著就放上電源內部的電路板分布局部圖給讀者觀看拉~~~

電容部分採用日本的NIPPON CHEMI-CON公司的電容,可承受105℃的高溫,另外日系電容也更加穩定,同樣放上局部放大圖給大家參考。

接著來到線材的部分,首先是主要各零組件的供電線,包含MB 20+4-PIN一條、CPU 4+4-PIN兩條、12+4-PIN 12V-2X6(600 w)一條以及雙PCIe 6+2-PIN三條。

COUGAR GLE系列電源所有的模組線都是採用現在主流的壓紋線,整體線材會比過往的線材更加柔軟,外觀上也更好看。

主機板24-PIN線並沒有額外分成20+4-PIN,如果是比較舊的主機板或是比較特殊的平台就無法使用,不過如果是一般主流消費級主機板基本上都可以使用。

CPU供電線總共有兩條,並且在兩端接頭處有分別標記C和CPU,C為電源端,CPU則是主機板端,可避免使用者插錯方向。

兩條CPU供電線皆可拆分成4+4-PIN,插頭背面則有導軌可以將兩個插頭分開或合併。

接下來是PCIE供電線,總共有3條,並且每條都有兩個PCIE 8-PIN插頭可以使用。

每個PCIE 8-PIN插頭也都可拆分成6+2-PIN,可依照玩家自身的顯卡和額外的風扇控制盒…等設備來決定線材使用,靈活度很高。

為了因應新顯卡的上市,GLE系列電源也符合ATX 3.1規範,裡面也提供了一條12V-2x6的顯卡供電線避免使用轉接頭的風險,並且為12+4-PIN滿血600W的版本,可以直推到最高階的顯卡。

其餘線材則包含一條PATA和三條SATA線,並且每條線都提供4個接頭可以使用;並且所有線材同樣都採用壓紋線,對於機殼背面的理線也能降低困難度。

首先是PATA線,雖然現在大部分的機殼預先安裝的風扇或是額外風扇的控制盒都採用SATA線來供電,不過還是有少數的風扇是採用這種大4-PIN來運作,因此GLE還是有提供一條,總共有4個接頭可以使用。

接著是SATA線,總共有3條,並且布局方式皆相同,都是3個Y字頭插頭以及尾端一個水平的插頭;玩家可依照自身的使用狀況來搭配使用。

===== 電源壓力測試 =====
接下來就進行本次的電源壓力測試,一樣先放上本次測試機台配置:CPU:Intel Core i7-12700K
MB:ROG STRIX Z790-E GAMING WIFI
RAM: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 16Gx2 6400MHz WHITE
AIO:CORSAIR H150i ELITE CAPELLIX XT WHITE
散熱膏:Arctic MX4
FANS:LIAN LI UNI FAN TL WIRELESS LCD 120 REVERSE WHITE
GPU:NVIDIA RTX 4070 SUPER FE
SSD:Micron Crucial T700 SSD 1TB
POWER:COUGAR GLE 1000W
CASE:Thermaltake 曜越 Core P3 TG Pro WHITE
作業系統:WINDOWS 11 24H2
BIOS VERSION:2801
本次測試同樣開啟華碩自家AI超頻功能,環境則設定在室溫26度的房間內。

開始進行測試前一樣放上更新到最新的BIOS的截圖以及開啟CPU的AI超頻和DDR5的XMP。

接著是CPU-Z的截圖驗明正身。

在一般待機情況下,在HWiNFO 64的監控中,+5V的電壓範圍非常穩定在5 V,3VCC的電壓則穩定在3.312 V,+12V的電壓也是穩定在12 V。

首先是OCCT的電源測試,在壓力測試20分鐘後,在OCCT自己的監控系統中,+5V的電壓範圍同樣固定穩定在5 V,3VCC的電壓範圍也是穩定在3.312 V,+12V的電壓範圍則是從11.094 V ~ 12 V、平均電壓12 V;在HWiNFO 64中的監控結果也大致相同,非常穩定的供電。

在FurMark與AIDA64的壓力測試中,三項電壓的跳動幅度與OCCT電源壓力測試中相差不遠,測試下來非常穩定。

接下來就拿手邊的紅點測溫槍簡單量測一下顯卡與CPU供電線在壓力測試時的溫度狀況,首先是CPU的8-PIN供電線,在主機板端量測到57.2度。

接著是顯卡,12V-2x6供電線在顯卡端量測到47.8度,不過本次測試並沒有額外在底部或前方加裝進氣風扇,如果有額外加裝,溫度應該會比筆者這次量測的還低,因此僅供參考。

接著在電源端內部,整體溫度都算冷靜,筆者盡量靠近電源裡面,溫度大概都控制在33度左右;另外電源的風扇在測試過程中也沒有明顯的轉速聲,基本上都是其他散熱風扇的噪音較明顯。

接著筆者也量測了一下電源端CPU供電線的溫度,基本上也不高,大概在35度左右。

另外12V-2x6供電線溫度也跟CPU供電線差不多都在35度左右,整體都非常穩定。

===== 總結 =====

以上就是COUGAR GLE 1000W的開箱與測試拉~~
近期除了NVIDIA的50系顯卡上市以外,AMD的9070XT也來勢洶洶,並且AMD也放寬了AIC廠商對於供電接口的限制,如果AIC廠商也能將12VHPWR接口套入AMD的高階顯卡上面,因此近期也有許多知名電源大廠相繼推出符合ATX 3.1和PCIE 5.1的電源來迎接新顯卡上市的市場;
而COUGAR美洲獅也並不是第一次推出電源類產品了,他們一直有因應市場需求推出各款高階或入門的電源;針對這次開箱的GLE 1000W,在電源認證上有獲得80 Plus GOLD、Cybenetics PLATINUM(230V)、Cybenetics PLATINUM…等三項,另外在噪音部分上也有獲得Cybenetics A-(230V)和Cybenetics A-的認證,保護機制上也有最基本該有的OCP、OVP、OTP、OPP、SCP以及UVP,在保固上也提供10年保固,整體都符合現今電源的標準配置;
如果是近期準備要組一台中高階等級桌機的玩家,在電源的挑選上現在有非常多的選擇可以考慮,而作為有名的品牌COUGAR在電源的口碑上也還不錯,並且同樣為大廠也比較安心,如果又是需要用到12V-2x6接口的顯卡,那麼這款COUGAR GLE 1000W也值得納入考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