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來源︰Yahoo News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080524/3/ytt0.html
P5K-E、P5K-PRO、P5K/EPU 這三張應該是主要降價對象
Deluxe、Premium、ROG 系列都已經停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腦設備》P35主機板大幅降價波及,麥格理:華碩目標價降至127元
【時報-台北電】為甩開技嘉 (2376) 的競爭糾纏,麥格理資本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張張博淇昨(23)日指出,華碩 (2357) 近期陸續針對P35主機板大幅降價,以鞏固市占率,影響所及,第二季主機板毛利率將從目前的20%至25%下滑3至4個百分點,因此將目標價從135元調降至127元。
外資圈解讀,華碩這回主機板降價動作,除了因應新一代P45產品推出所進行的必要策略外,也與日前跟技嘉之間的恩怨情仇有關。
港商匯豐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王萬里指出,華碩這次針對P35主機板的降價幅度約在10%至15%左右,技嘉強調固態電容與節能功能的主機板第一季在歐洲市場確實賣得相當不錯,帶給老大哥華碩相當大的壓力,予以降價反擊。
年慘烈殺價戲碼,由於P45剛推出、對營收提升效益有限(預估占第二季營收比重不到10%),甫以為了拉大與P35間的價差,P35降價已是必然,再者,技嘉緊追在後,多少也提高華碩降價意願、拉大降價空間。
美商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則是認為,主機板挑淡季降價是常態,如果第三季華碩也有降價行動,才是警訊的開始,他相信這是華碩為了回擊技嘉的策略性運用。
不過,張博淇認為華碩第二季主機板毛利率略降的現象,到了第三季將回到正常旺季水準,因為高階P45主機板的營收貢獻將會很明顯,不必太過在意第二季的「打嗝(hiccup)」。
除此之外,華碩第二季自有品牌筆記型電腦出貨狀況還是很強勁,尤其是Eee PC,根據張博淇的預估,華碩今年出貨500萬台的預估太過保守,他認為有機會挑戰550萬台,也因為經濟規模開始顯現,Eee PC的營業利率可望從目前的5%上看7%至8%,而Eee PC出貨的成長,多少也可以降低第二季主機板出貨略降得衝擊。
張博淇將華碩目標價從135元調降至127元,評估第二季沒有太多利多題材激勵股價走揚,但下半年題材仍在,他還是建議旗下客戶,股價在第二季若拉回、都是逢低回補好時機,因為目前11倍本益比對品牌股而言非常具吸引力。(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080524/3/ytt0.html
P5K-E、P5K-PRO、P5K/EPU 這三張應該是主要降價對象
Deluxe、Premium、ROG 系列都已經停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腦設備》P35主機板大幅降價波及,麥格理:華碩目標價降至127元
【時報-台北電】為甩開技嘉 (2376) 的競爭糾纏,麥格理資本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張張博淇昨(23)日指出,華碩 (2357) 近期陸續針對P35主機板大幅降價,以鞏固市占率,影響所及,第二季主機板毛利率將從目前的20%至25%下滑3至4個百分點,因此將目標價從135元調降至127元。
外資圈解讀,華碩這回主機板降價動作,除了因應新一代P45產品推出所進行的必要策略外,也與日前跟技嘉之間的恩怨情仇有關。
港商匯豐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王萬里指出,華碩這次針對P35主機板的降價幅度約在10%至15%左右,技嘉強調固態電容與節能功能的主機板第一季在歐洲市場確實賣得相當不錯,帶給老大哥華碩相當大的壓力,予以降價反擊。
年慘烈殺價戲碼,由於P45剛推出、對營收提升效益有限(預估占第二季營收比重不到10%),甫以為了拉大與P35間的價差,P35降價已是必然,再者,技嘉緊追在後,多少也提高華碩降價意願、拉大降價空間。
美商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則是認為,主機板挑淡季降價是常態,如果第三季華碩也有降價行動,才是警訊的開始,他相信這是華碩為了回擊技嘉的策略性運用。
不過,張博淇認為華碩第二季主機板毛利率略降的現象,到了第三季將回到正常旺季水準,因為高階P45主機板的營收貢獻將會很明顯,不必太過在意第二季的「打嗝(hiccup)」。
除此之外,華碩第二季自有品牌筆記型電腦出貨狀況還是很強勁,尤其是Eee PC,根據張博淇的預估,華碩今年出貨500萬台的預估太過保守,他認為有機會挑戰550萬台,也因為經濟規模開始顯現,Eee PC的營業利率可望從目前的5%上看7%至8%,而Eee PC出貨的成長,多少也可以降低第二季主機板出貨略降得衝擊。
張博淇將華碩目標價從135元調降至127元,評估第二季沒有太多利多題材激勵股價走揚,但下半年題材仍在,他還是建議旗下客戶,股價在第二季若拉回、都是逢低回補好時機,因為目前11倍本益比對品牌股而言非常具吸引力。(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