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入手了一張華碩的GeForce GTX660-DC2T〈Dirct CU II Top〉,這張原本就已經經過超頻強化的卡,標榜加強20%的散熱能力,並搭載2GB的GDDR5記憶體。由於我自己的顯示卡大多也是用NV的〈偶而有幾張AMD/ATi亂入〉,個人是很期待在這之的測試中,這張使用GF106核心可以自動Boost到1137MHz的卡,可以再給我一些中高階卡的驚豔。
就晶片來說有個相當有趣的地方,就是它的CUDA單元有960個,比GTX650 ti足足多了152個,比先前GTX650的1052少,看來NV在這款晶片上,嚐試取得效能與溫度上的平衡,也讓各家廠商有更多的頻率調整空間。標準的GTX660的基本頻率是定在基本980MHz,Boost 1033MHz;但這張卡的基本頻率一開始就定在1072MHz,超頻6%上去可以衝到1137MHz,一方面可以說是華碩挑選的嚴格,也能說是NV提供了各個廠商展現實力的新舞台。
不囉嗦了,來開箱吧!
我承認從金鋼狼這個電影出來以後,大家都很喜歡爪痕。不過這個看起來……有點三條線…….哈哈。
雖然在看包裝時就知道他的風扇不小,不過實際打開以後才發現他的雙風扇散熱器,還真不是普通的大,在包裝上表示,它的風扇有2.5倍耐用度。
重裝級的輸出介面,一個DVI-I,一個DVI-D,HDMI、Display Port、HDCP什麼都有。
這個散熱器的散熱導管十分接近GPU的位置,可能因為是超頻版的關係吧。
這是GK106晶片,這次就來試試看它的真本事到底可以玩到多高吧。
下面是我的主要測試平台,主要的差異還是在GPU的頻率上:
CPU:Intel Core i5 3450
Motherboard:ASROCK Z77 Extreme 4
Memory:2GB DDR3-1600
O.S:Windows 7 Home premire 64bit SP1
Monitor:1440 x 900
GPU clock:1072 / 1137MHz , 1280 / 1356MHz
在以華碩測試好的頻率下,這張卡就能在3DMark 11裡跑出破6000的成積,不過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你的CPU要夠力!一開始在下不信邪,想說現在Sandy都那麼強了,應該不會差這一點運算能力,就裝了Pentium G840試著跑跑看,但3DMark的成績就只能維持在5800左右,讓我看得有點不爽,狠下來把初號機的Core-i5 3450裝上去,輕輕鬆鬆破6000,讓我好想罵髒話……。
這次這張卡我超起來的測試結果,大約可以更到1220MHz (Boost)左右,分數自然又可以再往上衝,總合來說,如果要講這個晶片的超頻性大約還有10%的空間,只能說華碩的測試幾乎已經燒出這顆GPU的合理極限。
裝了這麼大的風扇,溫度自然是大家在意的問題。在這次開箱中,除了超頻前後會有一定的效能差,我也試了一下連結全速執行30分鐘的數據,儘管一直維持在全速,風扇速度自動的環境下,這張卡的溫度還是可以控制在60左右,安全一點的使用方法當然還是在長時間跑Game的時候,把風扇的速度調高比較好,溫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在55以下。測試的軟體是FurMark的Burn-in Test。
以Heaven Mark進行超頻與AA效能測試,當然,我們測試的內容是以Tessellation和AA交替組合的成績,加以整理,供大家參考。平均的FPS即使同時開啟Tessellation和8X的反鋸齒,這張卡還是一樣順,爽度是一流的。
如果單從測試分數來評估,Tessellation的影響更為明顯,雖然這個功能很有趣,不過對於一些FPS需求較高的遊戲來看,其實先開反鋸齒得到的效果會比較好。
在使用快打旋風做效能測試時,實在覺得這個遊戲已經不夠這張卡來跑了^^”,就算我把特效都開到最高,這張卡還是怎麼測都拿A,實在沒什麼挑戰性。索性就把超頻和AA的分配測了一下,從結果可以明顯地看出超頻的對於效能本身的差異性,以及AA的調整和各級測試的差異。
這是太14的測試結果,這張卡的效能可以輕鬆跑出5750的成績。
這是大陸寫的測試軟體,光榮使命開4xAA、特效全開,平均還是有49FPS
這個測試証明了,對於傳統的DX9遊戲來說,其實原廠的頻率設定已經夠快了,再往上超雖然爽度很夠,但開8xAA和4xAA對這張卡來說,你應該感覺不到太大的差異。
就晶片來說有個相當有趣的地方,就是它的CUDA單元有960個,比GTX650 ti足足多了152個,比先前GTX650的1052少,看來NV在這款晶片上,嚐試取得效能與溫度上的平衡,也讓各家廠商有更多的頻率調整空間。標準的GTX660的基本頻率是定在基本980MHz,Boost 1033MHz;但這張卡的基本頻率一開始就定在1072MHz,超頻6%上去可以衝到1137MHz,一方面可以說是華碩挑選的嚴格,也能說是NV提供了各個廠商展現實力的新舞台。
不囉嗦了,來開箱吧!

我承認從金鋼狼這個電影出來以後,大家都很喜歡爪痕。不過這個看起來……有點三條線…….哈哈。

雖然在看包裝時就知道他的風扇不小,不過實際打開以後才發現他的雙風扇散熱器,還真不是普通的大,在包裝上表示,它的風扇有2.5倍耐用度。

重裝級的輸出介面,一個DVI-I,一個DVI-D,HDMI、Display Port、HDCP什麼都有。

這個散熱器的散熱導管十分接近GPU的位置,可能因為是超頻版的關係吧。

這是GK106晶片,這次就來試試看它的真本事到底可以玩到多高吧。
下面是我的主要測試平台,主要的差異還是在GPU的頻率上:
CPU:Intel Core i5 3450
Motherboard:ASROCK Z77 Extreme 4
Memory:2GB DDR3-1600
O.S:Windows 7 Home premire 64bit SP1
Monitor:1440 x 900
GPU clock:1072 / 1137MHz , 1280 / 1356MHz

在以華碩測試好的頻率下,這張卡就能在3DMark 11裡跑出破6000的成積,不過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你的CPU要夠力!一開始在下不信邪,想說現在Sandy都那麼強了,應該不會差這一點運算能力,就裝了Pentium G840試著跑跑看,但3DMark的成績就只能維持在5800左右,讓我看得有點不爽,狠下來把初號機的Core-i5 3450裝上去,輕輕鬆鬆破6000,讓我好想罵髒話……。
這次這張卡我超起來的測試結果,大約可以更到1220MHz (Boost)左右,分數自然又可以再往上衝,總合來說,如果要講這個晶片的超頻性大約還有10%的空間,只能說華碩的測試幾乎已經燒出這顆GPU的合理極限。

裝了這麼大的風扇,溫度自然是大家在意的問題。在這次開箱中,除了超頻前後會有一定的效能差,我也試了一下連結全速執行30分鐘的數據,儘管一直維持在全速,風扇速度自動的環境下,這張卡的溫度還是可以控制在60左右,安全一點的使用方法當然還是在長時間跑Game的時候,把風扇的速度調高比較好,溫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在55以下。測試的軟體是FurMark的Burn-in Test。

以Heaven Mark進行超頻與AA效能測試,當然,我們測試的內容是以Tessellation和AA交替組合的成績,加以整理,供大家參考。平均的FPS即使同時開啟Tessellation和8X的反鋸齒,這張卡還是一樣順,爽度是一流的。

如果單從測試分數來評估,Tessellation的影響更為明顯,雖然這個功能很有趣,不過對於一些FPS需求較高的遊戲來看,其實先開反鋸齒得到的效果會比較好。

在使用快打旋風做效能測試時,實在覺得這個遊戲已經不夠這張卡來跑了^^”,就算我把特效都開到最高,這張卡還是怎麼測都拿A,實在沒什麼挑戰性。索性就把超頻和AA的分配測了一下,從結果可以明顯地看出超頻的對於效能本身的差異性,以及AA的調整和各級測試的差異。

這是太14的測試結果,這張卡的效能可以輕鬆跑出5750的成績。

這是大陸寫的測試軟體,光榮使命開4xAA、特效全開,平均還是有49FPS

這個測試証明了,對於傳統的DX9遊戲來說,其實原廠的頻率設定已經夠快了,再往上超雖然爽度很夠,但開8xAA和4xAA對這張卡來說,你應該感覺不到太大的差異。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