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卡不斷推陳出新,改朝換代的速度也很快,這一年來顯卡推出的速度以及亮眼的價格,過去那個為了玩《戰地風雲2》砸七八千元買 NVIDIA GeForce 6600GT、還花過上萬元買 NVIDIA GeForce 7800GT 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雖然現在單機遊戲逐漸式微,但還是有很多經典的好作品、以及 Online Game 所無法帶來的感動,誰說現在玩歐美的遊戲一定得砸大錢買顯卡或入手 Xbox 360、Play Station 3 次世代主機,PC 版遊戲仍然有許多優勢的,包括價格上(以最近的《惡靈勢力(Left 4 Dead)》來說,Xbox 360 版大概要 NT1,300 左右、PC 版光華卻只要 NT880)、模組擴充性上(如《俠盜獵車手》、《戰地風雲》、《戰慄時空》都有一堆好玩模組)、操控性上(PC 除了也可以接 Xbox 360 手把外,還有鍵盤滑鼠超適合打第一人稱射擊及即時戰略遊戲),更不用說是市面上數不清的 PC Online Game 了。
不過這回不用再苦等中高階顯示卡跳水了(經典代表作是我目前手上也有一張的「上、上、上代」卡王 NVIDIA GeForc 7900GTX 512MB,從 499 美金的定價跳水到 NT5,500 元 XD),ATI 近來的產品線將整個顯示卡階級的價位往下拉,不到萬元的高階 Radeon HD 4870、六千元的中高階 Radeon HD 4850,如果連四千六的 Radeon HD 4830 都還是買不下手的話,那不到三千元的 ASUS EAH 4670 512MB 當然是最好選擇啦,科科!
▽ 雖然以價位來看只是中階卡,但盒裝的氣勢可不輸人…不愧是老大華碩,還好這張 ASUS 的 EAH 4670 512MB 並沒有特別貴
▽ 使用非公板的散熱器,官方宣稱可降溫達 15 度
▽ 亮橘色的盒裝及封面 CG 美女弓箭手,嗯…沒什麼感覺
▽ 照本宣科的規格,比較特別的是華碩這張提供了三種輸出介面,DVI、D-Sub、HDMI,不需任何轉接就能滿足大部分的需求
▽ 系統需求,介面當然爾的是 PCI Express,電源部分官方建議為 400W,不過畢竟這張卡也不需外接電源,其實應該也用不到這麼高的瓦數
▽ 外盒側面的完整型號:ASUS EAH 4670,最右邊有註解記憶體使用的是 DDR3 512MB
▽ 這麼一大盒…
…結果裡面只有這樣子 囧,什麼配件都沒,超精省。不過少送些東西壓低售價其實也不錯 ▽
▽ 華碩品質,堅若磐石的英文原來是 Rock Solid
▽ 三個願望一次滿足,DVI、D-Sub、HDMI 一應俱全。雖然不像耕宇連 DisplayerPort 介面都作進去,但畢竟 DisplayerPort 仍非主流規格,所以這張的三輸出介面已經非常夠用了,新螢幕、舊螢幕、液晶電視都嘛通
▽ 背面的四顆 DDR3 記憶體
▽ Arctic Cooling Accelero L1 散熱器,跑起來滿安靜的,使用大型的鋁質散熱器及 8cm 散熱風扇
▽ 整張卡均使用鋁殼的固態電容,有過顯示卡電容爆漿經驗的人應該都會特別在意,算是耐用的基本保證
▽ ATI 的顯示卡核心晶片 RV730,一樣還是正港的「台灣製造」
▽ Hynix H5RS5223CFR 的 DDR3 記憶體,單顆 64MB、正反兩面各四顆總計八顆,顯示記憶體達 512MB
比較特別的是這次使用的不是過去的 GDDR(Graphics Double Data Rate 3),而在兼顧效能及成本下使用稍微低階的 DDR3 記憶體,也使得 C/P 值提升,Radeon HD 4670 才能用這麼漂亮的價格搶灘。不過使用該記憶體的型號比對 Hynix Datasheet 查詢,卻發現 Hynix H5RS5223CFR 仍然是 GDDR?所以到底是 DDR3 還是 GDDR3,我也不是很確定…不過,這很重要嗎?
▽ 拆除散熱器後正面全覽
▽ 翻過來,背面全覽
▽ 拍完核心晶片,買來新的散熱膏塗上,接著就準備上機測試了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2 Duo E8400 @ 3.00Ghz
顯示卡:ATI Radeon HD 4850 512MB
記憶體:OCZ DDR2 800 2GB
電源供應器:海韻 430W S12 II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3
硬碟:WD 150GB SATA
螢幕:DELL 2007 WFP
顯示卡驅動程式:ATI Catalyst 8.11(盒裝內驅動程式光碟內附版本)
盒裝內兩片光碟,其中一片為多國語系手冊、另一片為驅動程式及應用程式。包含了微軟的 DirectX 9.0c、Net Framework 2.0,以及 ASUS 獨家的幾個應用程式,像是可擷取遊戲畫面、影片及得知每秒畫面張數並即時超頻的 GamerOSD、監控並能即時回報監視畫面異常的 Video Security Online 及智慧型超頻工具 SmartDoctor
▽ 雖然沒有提供任何配件、說明書也只給電子檔,但還沒有省到連驅動程式都得上網自己抓的地步
▽ 驅動程式光碟自動執行畫面
▽ 驅動裝完後裝應用程式,三種獨家應用程式都可視需求自訂安裝
▽ GPU-Z 畫面,ATI Radeon HD 4600 系列,時脈為 750MHz、這邊也是標示顯示記憶體為 512MB GDDR3,時脈 1004MHz
▽ CPU-Z 畫面,使用的是 Intel Core 2 Duo 的 E8400 雙核心處理器,核心速度為 3GH
3D Mark 跑分測試方面,因為尚未升級到 Windows Vista,故只提供 3D Mark 03、3D Mark 05、3D Mark 06 三款作為測試,並沒有測到 3DMark Vantage;不過引用原價屋的測試數據,搭配 Intel Core 2 Quad Q9550 下 3DMark Vantage 得分為 3577 分。以下是 03、05、06 三個年份版本自己跑出來的實際測試結果。
▽ 3D Mark 03 在 1024*768 解析度、反鋸齒不開的預設設定下,獲得了 27,365 的分數
▽ 3D Mark 05 在 1024*768 解析度、反鋸齒不開的預設設定下,獲得了 16,198 的分數
▽ 3D Mark 06 在 1280*1024 解析度、反鋸齒不開的預設設定下,獲得了 7,887 的分數
以不到三千元就能入手的價位來說,這張卡確實是想升級卻又不想讓荷包失血太多的最佳選擇,而且雖然只是中階卡,但跑起歐美遊戲大作可是一點都不遜色。即時戰略大作《紅色警戒3》、《終極動員令3:肯恩之怒》、Unreal 3 引擎的小隊戰術策略遊戲《榮耀戰場:地獄棧道》、前作就已經可稱作硬體殺手的《極地戰嚎2》、顯示卡必然要面對的超真實畫面《末日之戰》、從現代戰爭重返二戰的《決勝時刻:戰爭世界》、首款支援 DirectX 10 正式發售遊戲加強超值版《失落的星球:殖民地》及壽司(Source)引擎最新作品《惡靈勢力》,雖然獨缺了賽車遊戲,不過下篇將一口氣帶來八款遊戲實測,誰說歐美第一線遊戲只有高階卡才跑的動!
不過這回不用再苦等中高階顯示卡跳水了(經典代表作是我目前手上也有一張的「上、上、上代」卡王 NVIDIA GeForc 7900GTX 512MB,從 499 美金的定價跳水到 NT5,500 元 XD),ATI 近來的產品線將整個顯示卡階級的價位往下拉,不到萬元的高階 Radeon HD 4870、六千元的中高階 Radeon HD 4850,如果連四千六的 Radeon HD 4830 都還是買不下手的話,那不到三千元的 ASUS EAH 4670 512MB 當然是最好選擇啦,科科!
▽ 雖然以價位來看只是中階卡,但盒裝的氣勢可不輸人…不愧是老大華碩,還好這張 ASUS 的 EAH 4670 512MB 並沒有特別貴
▽ 使用非公板的散熱器,官方宣稱可降溫達 15 度
▽ 亮橘色的盒裝及封面 CG 美女弓箭手,嗯…沒什麼感覺
▽ 照本宣科的規格,比較特別的是華碩這張提供了三種輸出介面,DVI、D-Sub、HDMI,不需任何轉接就能滿足大部分的需求
▽ 系統需求,介面當然爾的是 PCI Express,電源部分官方建議為 400W,不過畢竟這張卡也不需外接電源,其實應該也用不到這麼高的瓦數
▽ 外盒側面的完整型號:ASUS EAH 4670,最右邊有註解記憶體使用的是 DDR3 512MB
▽ 這麼一大盒…
…結果裡面只有這樣子 囧,什麼配件都沒,超精省。不過少送些東西壓低售價其實也不錯 ▽
▽ 華碩品質,堅若磐石的英文原來是 Rock Solid
▽ 三個願望一次滿足,DVI、D-Sub、HDMI 一應俱全。雖然不像耕宇連 DisplayerPort 介面都作進去,但畢竟 DisplayerPort 仍非主流規格,所以這張的三輸出介面已經非常夠用了,新螢幕、舊螢幕、液晶電視都嘛通
▽ 背面的四顆 DDR3 記憶體
▽ Arctic Cooling Accelero L1 散熱器,跑起來滿安靜的,使用大型的鋁質散熱器及 8cm 散熱風扇
▽ 整張卡均使用鋁殼的固態電容,有過顯示卡電容爆漿經驗的人應該都會特別在意,算是耐用的基本保證
▽ ATI 的顯示卡核心晶片 RV730,一樣還是正港的「台灣製造」
▽ Hynix H5RS5223CFR 的 DDR3 記憶體,單顆 64MB、正反兩面各四顆總計八顆,顯示記憶體達 512MB
比較特別的是這次使用的不是過去的 GDDR(Graphics Double Data Rate 3),而在兼顧效能及成本下使用稍微低階的 DDR3 記憶體,也使得 C/P 值提升,Radeon HD 4670 才能用這麼漂亮的價格搶灘。不過使用該記憶體的型號比對 Hynix Datasheet 查詢,卻發現 Hynix H5RS5223CFR 仍然是 GDDR?所以到底是 DDR3 還是 GDDR3,我也不是很確定…不過,這很重要嗎?
▽ 拆除散熱器後正面全覽
▽ 翻過來,背面全覽
▽ 拍完核心晶片,買來新的散熱膏塗上,接著就準備上機測試了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2 Duo E8400 @ 3.00Ghz
顯示卡:ATI Radeon HD 4850 512MB
記憶體:OCZ DDR2 800 2GB
電源供應器:海韻 430W S12 II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3
硬碟:WD 150GB SATA
螢幕:DELL 2007 WFP
顯示卡驅動程式:ATI Catalyst 8.11(盒裝內驅動程式光碟內附版本)
盒裝內兩片光碟,其中一片為多國語系手冊、另一片為驅動程式及應用程式。包含了微軟的 DirectX 9.0c、Net Framework 2.0,以及 ASUS 獨家的幾個應用程式,像是可擷取遊戲畫面、影片及得知每秒畫面張數並即時超頻的 GamerOSD、監控並能即時回報監視畫面異常的 Video Security Online 及智慧型超頻工具 SmartDoctor
▽ 雖然沒有提供任何配件、說明書也只給電子檔,但還沒有省到連驅動程式都得上網自己抓的地步
▽ 驅動程式光碟自動執行畫面
▽ 驅動裝完後裝應用程式,三種獨家應用程式都可視需求自訂安裝
▽ GPU-Z 畫面,ATI Radeon HD 4600 系列,時脈為 750MHz、這邊也是標示顯示記憶體為 512MB GDDR3,時脈 1004MHz
▽ CPU-Z 畫面,使用的是 Intel Core 2 Duo 的 E8400 雙核心處理器,核心速度為 3GH
3D Mark 跑分測試方面,因為尚未升級到 Windows Vista,故只提供 3D Mark 03、3D Mark 05、3D Mark 06 三款作為測試,並沒有測到 3DMark Vantage;不過引用原價屋的測試數據,搭配 Intel Core 2 Quad Q9550 下 3DMark Vantage 得分為 3577 分。以下是 03、05、06 三個年份版本自己跑出來的實際測試結果。
▽ 3D Mark 03 在 1024*768 解析度、反鋸齒不開的預設設定下,獲得了 27,365 的分數
▽ 3D Mark 05 在 1024*768 解析度、反鋸齒不開的預設設定下,獲得了 16,198 的分數
▽ 3D Mark 06 在 1280*1024 解析度、反鋸齒不開的預設設定下,獲得了 7,887 的分數
以不到三千元就能入手的價位來說,這張卡確實是想升級卻又不想讓荷包失血太多的最佳選擇,而且雖然只是中階卡,但跑起歐美遊戲大作可是一點都不遜色。即時戰略大作《紅色警戒3》、《終極動員令3:肯恩之怒》、Unreal 3 引擎的小隊戰術策略遊戲《榮耀戰場:地獄棧道》、前作就已經可稱作硬體殺手的《極地戰嚎2》、顯示卡必然要面對的超真實畫面《末日之戰》、從現代戰爭重返二戰的《決勝時刻:戰爭世界》、首款支援 DirectX 10 正式發售遊戲加強超值版《失落的星球:殖民地》及壽司(Source)引擎最新作品《惡靈勢力》,雖然獨缺了賽車遊戲,不過下篇將一口氣帶來八款遊戲實測,誰說歐美第一線遊戲只有高階卡才跑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