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A10-7800 搭配 GIGABYTE G1.Sniper A88X 測試

soothepain

full loading
已加入
9/17/03
訊息
21,693
互動分數
1,954
點數
113
網站
www.coolaler.com
AMD 最近發佈了 Kaveri APU 新成員,型號為A10-7800,介於目前已經在市面上的A10-7850K 以及 A10-7700K 之間,不過這顆A10-7800在型號上並沒有"K"字樣,也就是它並不屬於K級超頻處理器,並沒辦法調整倍頻,不過它在功耗上有明顯控制,比起兩顆A10前輩的95W,A10-7800的TDP降低至65W,且甚至能跟A8-7600一樣有Configuration TDP的功能,可以選擇更低的功耗(45W)使用。

A10-7800的規格比較近似A10-7850K,一樣有12個運算核心,CPU 4核加上8個GCN架構的GPU,不過預設時脈的部分比A10-7850K要低一些,基本時脈3.5GHz,Turbo為3.9GHz,搭載R7繪圖核心,一樣支援HSA、TrueAudio、Mantle技術。

入手的這顆A10-7800並非正式版本,而是AMD所提供的樣品。
01.jpg


02.jpg



AMD A10-7800 處理器。
03.jpg



採用FM2+腳位,與FM2並不相容,不過FM2+的主機板是可以相容於FM2以及FM2+腳位。
04.jpg


05.jpg



AMD 新APU的規格,目前已經看到全線上架,不過售價的部份與國外官價有點出入,A10-7800與A10-7700K應該是要同價,不過國內售價A10-7800目前為5100元,比起A10-7700K要多出300元左右。
06.jpg



測試所使用的主機板為GIGABYTE G1.Sniper A88X。
11.jpg



G1.Sniper A88X 採用ATX尺寸,不過並非標準9孔大,稍微小一些。PCB則為黑色,插槽及散熱片有部分綠色綴飾。
12.jpg



供電的部份。
13.jpg



4根DDR3記憶體插槽,最高支援64GB(8GBx4)。時脈可支援至DDR3 2400(超頻)。
14.jpg



晶片組上的散熱片有G1-Killer字樣。
16.jpg



SATA 有8個6Gbps接口,支援RAID 0/1/5/10、JBOD。
15.jpg



擴充卡槽的部份有3個PCI-E x1、2個PCI-E x16、2個PCI插槽。可支援 CrossFire 以及 Dual Graphics 技術。
17.jpg



音效的部份採用Realtek ALC898音效晶片搭配AMP-UP音效技術,有獨立的隔絕區域、Gain Boost技術(切換2.5或6倍音效擴大效果)、可更換擴大氣晶片設計、純金鍍膜音效防護、Nichicon Pro音效專用電容。
18.jpg



IO埠,PS/2鍵盤滑鼠接口、5個USB2.0、2個USB3.0、D-SUB、DVI、HDMI、RJ45網路接口(Realtek GbE)、5個音源輸出入、S/PDIF光纖輸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USB2.0其中有一個為直式配置,是專為USB DAC裝置所設計,採用獨立的電源線路,減少電流異常波動,確保較佳的音效品質。
19.jpg



測試平台
CPU: AMD A10-7800
CPU Cooler: Cooler Master V6GT
RAM: GSKILL DDR3 2133 4GBx2
MB: GIGABYTE G1.Sniper A88X
VGA: APU內建 R7-265
HDD: OCZ Vertex 3.20 240GB
PSU: Tt Toughpower DPS 850W 80+金牌
OS: Windows 7 64bit

A10-7800 支援Configuration TDP的功能,預設為65W,也可以透過BIOS來降低功耗45W,不過可想而知,兩者的效能是不一樣的,如果一樣那還要切換做啥XD。TDP的部份可以從BIOS內進行切換,每家主板應該都不太一樣,但應該會是在CPU進階設定裡面。
20.jpg


65W效能測試
測試分為65W以及45W兩部分,65W預設先行。

Super PI 1M:19.135s
CPUmark99:448
21.jpg



Super PI 8M:3m39.810s
22.jpg



Memory Benchmark
Read:20037 MB/s
Write:9928 MB/s
Copy:19000 MB/s
23.jpg



X264 FHD Benchmark:11.9
wPrime 32M:13.665s
wPrime 1024M:444.519s
24.jpg



CINEBENCH R10
1 CPU:3889
x CPU:13166
OpenGL:7122
25.jpg



CINEBENCH R11.5
OpenGL:40.90 fps
CPU:3.41 pts
26.jpg



CINEBENCH R15
OpenGL:44.95 fps
CPU:295 cb
29.jpg



3DMark 11 Entry:4014
30.jpg



3DMark Cloud Gate:6860
31.jpg



3DMark Sky Diver:5622
32.jpg



3DMark Fire Strike:1495
33.jpg



Final Fantasy XIV: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特效設定為 Maximum,解析度1920x1080。
SCORE:1575
34.jpg



快打旋風4
特效設定為最高,反鋸齒關閉,解析度1920x1080。
SCORE:9708
AVG:85.21
35.jpg



惡靈古堡6
特效設定為最高,反鋸齒關閉,解析度1920x1080。
SCORE:2143
36.jpg



GRID 2
特效品質為HIGH,反鋸齒關閉,解析度1920x1080。
AVG:37.89
37.jpg



古墓奇兵
特效品質設定為低,反鋸齒關閉,解析度 1920x1080。
AVG:36.9
38.jpg





45W效能測試
接著是45W的效能測試,括弧後面為65W的成績,可以比較一下兩者差異。

Super PI 1M:19.634(19.135s)
CPUmark99:438(448)
41.jpg



Super PI 8M:3m47.820s(3m39.810s)
42.jpg



Memory Benchmark
Read:19926(20037 MB/s)
Write:10229(9928 MB/s)
Copy:19124(19000 MB/s)
43.jpg



X264 FHD Benchmark:10.5(11.9)
wPrime 32M:15.375s(13.665s)
wPrime 1024M:494.771(444.519s)
44.jpg



CINEBENCH R10
1 CPU:3703(3889)
x CPU:11766(13166)
OpenGL:6281(7122)
45.jpg



CINEBENCH R11.5
OpenGL:39.43(40.90 fps)
CPU:2.98(3.41 pts)
46.jpg



CINEBENCH R15
OpenGL:42.13(44.95 fps)
CPU:259(295 cb)
49.jpg



3DMark 11 Entry:3567(4014)
50.jpg



3DMark Cloud Gate:6200(6860)
51.jpg



3DMark Sky Diver:4992(5622)
52.jpg



3DMark Fire Strike:1364(1495)
53.jpg



Final Fantasy XIV: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特效設定為 Maximum,解析度1920x1080。
SCORE:1356(1575)
54.jpg



快打旋風4
特效設定為最高,反鋸齒關閉,解析度1920x1080。
SCORE:9076(9708)
AVG:75.77(85.21)
55.jpg



惡靈古堡6
特效設定為最高,反鋸齒關閉,解析度1920x1080。
SCORE:1573(2143)
56.jpg



GRID 2
特效品質為HIGH,反鋸齒關閉,解析度1920x1080。
AVG:29.09(37.89)
57.jpg



古墓奇兵
特效品質設定為低,反鋸齒關閉,解析度 1920x1080。
AVG:34.4(36.9)
58.jpg





功耗測試
以OCCT PSU項目進行測試,抓最高功耗點。

待機45W以及65W設定下是相同的,全機待機皆在37W左右。
59.jpg



65W設定下,PSU燒機測試最高全機功耗為126W。
60.jpg


65W設定下,燒機的時候時脈最低會降到2.5GHz,最高為3.5GHz。
63.jpg



45W設定下,PSU燒機測試最高全機功耗為89W。
61.jpg


45W設定下,燒機的時候時脈最低會降到1.9GHz,最高為3GHz。
62.jpg


上面可以看到,時脈的部分會因為重度負載而降速,功耗設定的不同時脈範圍也不一樣,45W範圍為1.9~3GHz,而65W則是2.5~3.5GHz。

至於溫度的部份,大部分軟體好像都抓不到正確的訊息,沒有參考依據,不過在測試時散熱器的溫度並沒有明顯的增加,估計在溫度上的控制應該還算不錯。


效能比較表
納入先前所測過的APU處理器,比較一下其效能差異。
62.png



小結
A10-7800感覺與先前所測的A8-7600在處理器效能的部分差異並不大,畢竟在Turbo時脈的部份這兩者也只差了100MHz,不過3D處理的部份就有比較明顯的落差,大約是6~14%的差異。至於與前一代的A10-6800K(預設值)相比,在處理器的部份不盡然有全部的優勢,但在3D效能上是有顯著的進步,而且功耗控制可以更低一些。
 
最後編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