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在金門工作的黑手 買了一台電腦 曾經發的文;painkille
http://www.coolaler.com/showthread.php/307529-體積ITX-效能670-一次到位-空冷的PC潛龍
後來因緣際會輾轉 踏入PC相關行業
版規是不能廣告 :lkl:
剛好要發的文 只是一種概念 這機殼沒有品牌 誰都可以做
也能自行設計成 ATX M-ATX 或 目前介紹的ITX
當然板上有些人有發過 相同的殼 但介紹似乎不完整
看起來像是在講機箱的外表;ranger;
所以現在要來介紹這種設計的概念;couch2;
首先
這張圖 可以看到 中間掛了一條排線轉接卡(PCIE 3.0 級的 );em46;
目的是為了能讓顯示卡位置轉向 可以靈活設計 以改變散熱方式
不必受限於直接插上的設計 亦或者像
某廠的 轉接板 必須算好 固定尺寸 靈活度較不佳
設計及製造上 必須相當精算 組裝上較不方便
機箱除了外觀 最直接的功能性就是 散熱設計
而 越小的機箱 對熱就越敏感 也就是
知名大廠主打的 極致工藝
散熱問題 雖然個零組件做到低溫高效 使得總體上溫度不影響運作
但實際上 不影響運作 並不代表真的沒問題
尤其是電源供應器 在長時間高溫下運作 容易使壽命縮短
而所有零組件亦是如此 機殼才不斷尋找散熱無虞的設計
這樣一來 機殼散熱沒問題 那麼所有的溫度問題 都會回到個零組件上了
不好意思 說遠了 回到 設計想法
[/IMG]
這張圖 可以看到 主機板 顯示卡 是呈 背對背 方式排列
而機殼主機板上方有一個 6公分系統扇
散熱概念是 兩側吸風 後上方強抽排風 將熱氣排出
上圖是TFX-450W型的 電源供應器 裝置後風扇朝下 機箱底下有打洞 提供流通
也比較不容易積塵
機箱內 最大的三大熱源 CPU GPU Power
本次 散熱最大重點 CPU GPU Power 都擁有 獨立的吸風口
所有機箱內多餘的廢熱 上升後 皆由後上方 小風扇屆著 壓差 強制排出
散熱設計 概念也就是 三大熱源直接對外吸風
利用靈活的轉接改變散熱 一併將多餘的體積縮小
就可以不必在外掛風扇 或 價格不斐的水冷
這樣的設計 也是大廠所謂的 極致工藝
當然 這種設計也可以ATX
再次強調 這沒有品牌 將箱上也沒MARK
這種設計 誰都能做
為什麼沒弄ATX?
別強求我 小弟我口袋空空
喔 對了轉接的排線
http://www.coolaler.com/showthread.php/307529-體積ITX-效能670-一次到位-空冷的PC潛龍
後來因緣際會輾轉 踏入PC相關行業
版規是不能廣告 :lkl:
剛好要發的文 只是一種概念 這機殼沒有品牌 誰都可以做
也能自行設計成 ATX M-ATX 或 目前介紹的ITX
當然板上有些人有發過 相同的殼 但介紹似乎不完整
看起來像是在講機箱的外表;ranger;
所以現在要來介紹這種設計的概念;couch2;
首先
這張圖 可以看到 中間掛了一條排線轉接卡(PCIE 3.0 級的 );em46;
目的是為了能讓顯示卡位置轉向 可以靈活設計 以改變散熱方式
不必受限於直接插上的設計 亦或者像
某廠的 轉接板 必須算好 固定尺寸 靈活度較不佳
設計及製造上 必須相當精算 組裝上較不方便
機箱除了外觀 最直接的功能性就是 散熱設計
而 越小的機箱 對熱就越敏感 也就是
知名大廠主打的 極致工藝
散熱問題 雖然個零組件做到低溫高效 使得總體上溫度不影響運作
但實際上 不影響運作 並不代表真的沒問題
尤其是電源供應器 在長時間高溫下運作 容易使壽命縮短
而所有零組件亦是如此 機殼才不斷尋找散熱無虞的設計
這樣一來 機殼散熱沒問題 那麼所有的溫度問題 都會回到個零組件上了
不好意思 說遠了 回到 設計想法
這張圖 可以看到 主機板 顯示卡 是呈 背對背 方式排列
而機殼主機板上方有一個 6公分系統扇
散熱概念是 兩側吸風 後上方強抽排風 將熱氣排出
上圖是TFX-450W型的 電源供應器 裝置後風扇朝下 機箱底下有打洞 提供流通
也比較不容易積塵
機箱內 最大的三大熱源 CPU GPU Power
本次 散熱最大重點 CPU GPU Power 都擁有 獨立的吸風口
所有機箱內多餘的廢熱 上升後 皆由後上方 小風扇屆著 壓差 強制排出
散熱設計 概念也就是 三大熱源直接對外吸風
利用靈活的轉接改變散熱 一併將多餘的體積縮小
就可以不必在外掛風扇 或 價格不斐的水冷
這樣的設計 也是大廠所謂的 極致工藝
當然 這種設計也可以ATX
再次強調 這沒有品牌 將箱上也沒MARK
這種設計 誰都能做
為什麼沒弄ATX?
別強求我 小弟我口袋空空
喔 對了轉接的排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