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3/3/04
- 訊息
- 147
- 互動分數
- 0
- 點數
- 16
硬碟就從3顆~4顆~5顆一直到現在持續增加上去
好在6年前就直接衝了一台A-OPEN的加高CASE(以前大家都直接叫伺服器機殼)
一直用到現在
其實感覺這種CASE可以一輩子都不用換了ww
就在這個月終於有點預算可以再添一顆RE4-1T硬碟之前就一直在思考散熱的問題
因為買小4轉3大的硬碟架的話又要再開一筆錢
聯立的太貴OTL.... CM的風扇不滿意 OTL 又不喜歡前面多一個蓋子的(因為面板本身就是闔蓋式的)
而且換下來3.5->5.25硬碟架或多5組(雖然這身邊朋友也有需要用挺兇的)
總覺得小浪費 不然就是不滿意
這個問題從上個月就一直在想幾種幾決方法
雖然以前就有把風扇直接放在硬碟下面的習慣
但是風扇多要每個都做VR來調感覺又太麻煩
就要想一個兩全齊美的方法
終於在今天把RE4買來+裝上了wwww
也買了幾條Amphenol 安費諾的SATA排線wwwwww
而且連散熱問題都一起做改善
材料則是非常簡單的兩片小L架+螺絲+螺帽就可以做得到的前面板吸風口爽度100的視覺效果ww
至於怎麼想到的這就真的是腦袋剛好轉到那個點囉ww (此方法對於滑軌式的非常好用
要保養的話也只用抽出最上面那顆鎖風扇的硬碟就可以了
不用大費周章還要拆整個架子之類的
廢話完了來看圖吧~
藍色標籤直接寫型號貼在前面方便不知道哪顆是哪顆
A-open側板真的是靠O的緊
每次裝回去都要拿膠搥打
右邊那些是歷代裝過的黑歷史貼紙www 不要在意w
這次選的是BQT的12CM低轉扇(本體13CM)
那橘框搭上半開的測板 看了就只有爽字wwwww
開始轉啦~
加上去確定前版蓋上不會干涉到風扇
面板的貼紙不要太在意.....OTL
有很多硬體小小改裝的樂趣跟視覺效果(跟改車差不多意思)
小弟我是還挺樂在其中的(所以組裝速度都是慢慢裝 享受過程w)
這個小方法在此分享給愛DIY的同好們w
點破不值錢的照片啦
至於溫度嗎~
很直接的散熱
由上而下(已經上機一個下午了
ST:1TB 31度
ST:160G 32度
WD:RE4 32度
至於放在POWER後面那兩顆就比較可憐了
只有一顆8CM的低轉再抽弱風
ST:160G.ATA 36度
ST:250G 39度
感謝觀賞
好在6年前就直接衝了一台A-OPEN的加高CASE(以前大家都直接叫伺服器機殼)
一直用到現在
其實感覺這種CASE可以一輩子都不用換了ww
就在這個月終於有點預算可以再添一顆RE4-1T硬碟之前就一直在思考散熱的問題
因為買小4轉3大的硬碟架的話又要再開一筆錢
聯立的太貴OTL.... CM的風扇不滿意 OTL 又不喜歡前面多一個蓋子的(因為面板本身就是闔蓋式的)
而且換下來3.5->5.25硬碟架或多5組(雖然這身邊朋友也有需要用挺兇的)
總覺得小浪費 不然就是不滿意
這個問題從上個月就一直在想幾種幾決方法
雖然以前就有把風扇直接放在硬碟下面的習慣
但是風扇多要每個都做VR來調感覺又太麻煩
就要想一個兩全齊美的方法
終於在今天把RE4買來+裝上了wwww
也買了幾條Amphenol 安費諾的SATA排線wwwwww
而且連散熱問題都一起做改善
材料則是非常簡單的兩片小L架+螺絲+螺帽就可以做得到的前面板吸風口爽度100的視覺效果ww
至於怎麼想到的這就真的是腦袋剛好轉到那個點囉ww (此方法對於滑軌式的非常好用
要保養的話也只用抽出最上面那顆鎖風扇的硬碟就可以了
不用大費周章還要拆整個架子之類的
廢話完了來看圖吧~
藍色標籤直接寫型號貼在前面方便不知道哪顆是哪顆
A-open側板真的是靠O的緊
每次裝回去都要拿膠搥打
右邊那些是歷代裝過的黑歷史貼紙www 不要在意w
這次選的是BQT的12CM低轉扇(本體13CM)
那橘框搭上半開的測板 看了就只有爽字wwwww
開始轉啦~
加上去確定前版蓋上不會干涉到風扇
面板的貼紙不要太在意.....OTL
有很多硬體小小改裝的樂趣跟視覺效果(跟改車差不多意思)
小弟我是還挺樂在其中的(所以組裝速度都是慢慢裝 享受過程w)
這個小方法在此分享給愛DIY的同好們w
點破不值錢的照片啦
至於溫度嗎~
很直接的散熱
由上而下(已經上機一個下午了
ST:1TB 31度
ST:160G 32度
WD:RE4 32度
至於放在POWER後面那兩顆就比較可憐了
只有一顆8CM的低轉再抽弱風
ST:160G.ATA 36度
ST:250G 39度
感謝觀賞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