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問題在KKBOX。
那個店員推薦給你的東西是所謂的「USB音效卡」,當然也可以叫做USB DAC,那個一般是給筆電用的。
所以你插上電腦,又沒有把主機板的音效設定停用,就是兩邊都會發出聲音。
而主機板上的音效晶片,其實也是DAC晶片的一種,只是因為在主機板上,容易受到電流雜訊干擾,所以很容易就聽出底噪。想要徹底隔絕來自電腦的底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輸出數位訊號(光纖,現在新的主機板大部分都會有)給有接收光纖訊號功能的DAC轉換成類比音訊,剩下的就是音訊檔品質上的問題了。
回歸ZSSA一開始的問題,關於靈敏度...這點涉及到很多方面,包含耳機所使用的線材和震膜設計都會影響靈敏度,一般用的單位是dB/mW,即1mW的功率能發出多少分貝的聲音。而喇叭也有靈敏度,只是標示方式跟耳機不同。
再來是KKBOX的問題......個人並沒有使用KKBOX,但根據這裡的說法,最高的位元率大概就在192Kbps,如果真的想聽到高品質的音樂,個人認為可以先從支持正版CD的方向著手。
總之先別激動,拿去退看看吧。
我的問題在於為什麼你會認為透過USB傳輸就會沒有底噪?根據我使用Onkyo SE-U55SX這款外接音效卡的經驗,就算用USB介面連接,用上自己某支特定的耳機還是可以很清楚地聽到嗶啵嗶啵的底噪,但這問題在我改用光纖連接之後就消失了,很明顯就是跟電腦電源有接觸才會發生的問題。
想要知道更多關於耳機或是音響方面的知識,可以來AndAudio看看喔。;em03;
我有上過其他知名的3C論壇有稍微爬文一下,DAC本身從字面翻譯就是「數位轉類比訊號」,一般普通的DAC轉換器的音源IN有3種;1.USB 2.同軸 3.光纖,音源out就只有類比插孔L、R 2.0聲道 or 3.5mm插孔,音源IN最便宜就屬於USB數位訊號輸入,雖然過濾底噪效果可能沒有同軸、光纖來的優秀,至少比純3.5mm類比訊號輸出還要好吧!
我選擇USB當作數位音效輸出是因為成本便宜,取得又方便,如果濾噪效果不滿意往後還可以升級更高階的數位訊源;同軸是我主機板上沒有這輸出插孔,所以作罷;至於光纖輸出我主機板是有的,不過光最平價的DAC也要3000元,外加一般1m左右光纖傳輸線也要將近2000元,這樣有點本末倒置,我訴求只需要過濾類比的電磁波底噪,花近5000元的代價似乎太高了!!
我當初有鎖定一款純DAC, AudioRiver Mini USB uDAC ,這款數位音源輸入就只吃USB插孔,價位約$1500元,讓我更堅決的要買這入門款的mini uDAC了! ;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