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覺得遊行的意義不大…
很多人都是先選擇工作以後,再來決定生活模式…但夢想、目標會因為實際況狀而愈來愈小,愈沒有機會達到~
(比如說:北市月薪不到5萬 主計處列為中低收入戶....所以你選擇的工作收入是五萬以下=中低收入戶)
但如果換個角度,先決定未來的生活模式…再來選工作,那夢想、目標比較有機會達到~
比如說:往挑戰性高、不穩定的工作去拼,那有機會達到想過的生活…即使最後達不到,至少有努力、有付出過。而不是一開始就選擇穩定的工作,但很可惜的是,大多數的父母都是這樣子教育我們的。
富爸爸作者清崎不斷的提倡:「關注你的事業,而不是別人的事業」。即便是你現在還在上班,還在為他人的事業打拼,出賣自己的時間、勞力與腦力,請在業餘的時間裡仔細想想,你想要的是怎樣的生活?如何才能夠達到這樣的生活標準?若是繼續在這家公司工作,在還沒達到你的目標之前會不會慘遭滑鐵盧被掃地出門?
現在是選擇的結果,未來是現在的選擇…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取決於自己的決定。(不管是經濟或是健康都是)
愈穩定的工作有可能反而愈不穩定…,很多人努力、選擇的方向,並不能達到自己想過的夢想。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每天做一樣的事情,卻期待不一樣的結果…
想法會決定行動、行動帶來結果:想要有不一樣的結果,請先換個腦袋~
期待每個人都能多關心別人一點,先做到身心健康、接著是經濟健康,最後是社會健康~
很多人都是不滿足於現狀,所以身心健康有時候會比經濟健康還重要,就像很多的癌症病患,都不是因為癌症,而提早離開的,很多都是被自己(心理因素)嚇死的。(但好像台灣很多的教育都是被嚇、被警告長大的樣子)
從小就教育,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但有時候,直接讓小孩有親身的體驗,或許社會會更好一點。例如:不要去碰熱水,改成把小孩的手直接去摸熱水,小孩就會覺得熱而縮手,達到身教的結果。
當然,父母也是要當小朋友的榜樣,身教大於言教,而不是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卻希望自己想過的、想達到的目標,無形之中,直接加諸在小朋友身上,這樣子,也太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