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開始顯卡就一路缺貨直到現在,期間也有CPU幾波缺貨,
2022年比較好的開局就是CPU選擇比較多,而且入手也較為輕鬆,
不過顯卡缺貨的狀況依然嚴峻,大多限定要搭其他硬體或整機才可以入手,
對於為了遊戲想裝機的族群不得不多花些時間或金錢才可能入手想要的桌機。
為了圖文平衡,以下部分照片會搭配去年幾次裝機的零組件照片。
對於電腦組機市場,由於這幾年2大CPU品牌激烈競爭讓產品週期變短,
原本慢慢沉寂的DIY市場也跟著活絡起來,討論度也變高很多,
雖然個人發表的測試文多以裸機平台為主,每年還是會接到親朋好友的裝機任務,
每次任務習慣先詢問對方預算與用途,再以個人使用經驗來配菜單,
多數親朋好友要組的電腦大部分為這兩種類型:文書上網影片或遊戲機,
近期也碰到有朋友要以模擬器多開或影像剪輯的電腦來討論如何組裝比較合適。
基本上文書主機會以入門等級硬體為主,預算方面也不會拉到太高,
若預算高一點或有需求可以考慮搭載顯卡,不過搭配入門顯卡不是很必要,
一來兩大平台內顯等級已提高,二來就是預算會提升不少,有點多此一舉。
文書機若以兩大平台來看,Intel平台在選擇性與自由度明顯高上許多,
入門到中階CPU皆有多款可以選擇,甚至出現10~12代3代同堂狀況,
AMD中階以下的型號選擇稀少且供貨不是很穩定,入門款這幾個月只有Althon,
再往上一階就直接跳到5600G,雖然近期4650G與4750G已經重出江湖,
並傳聞4000系列有無內顯版本將推出,不過這幾天唯一Althon入門款又缺貨,
兩大陣營對比之下,AMD平台在CPU選擇性豐富度還是不如Intel。
用多數網友慣用估價系統來選擇1月21日AMD最低價位CPU不搭顯卡主機如下:
主機板由於4650G綁金士頓DDR4 3200 8G,所以另一條也搭配同品牌與規格,
只是個快速估價單參考,實際上依每個人喜好挑選或想購買的實體店面或網購為主。
用類似市場定位也挑選一台Intel 12代平台,最後總價會略高一些,
CPU效能12400領先4650G不少,這是與5600X相比都互有高低的超值處理器,
若是店家組整台中階以上的主機建議要搭顯卡,目前選擇Intel 12代平台會較佳,
畢竟除了效能與價位比較高之外,未來還可支援13代,AM4腳位已經算是末代平台。
挑選記憶體習慣是大廠送修方便或原廠顆粒的品牌,兩者兼具當然是更好,
近期會以KLEVV(HYNIX)或Crucial(Micron)優先考慮,相容性較佳且更為平價,
機殼慣用先看美商CORSAIR或ANTEC,設計、質感與價格都算水準之上,
小機殼或入門級偏好JONSBO,平價且鋁殼夠厚,質感表現佳。
如果再用11代來估價一台主機,那價格會與AMD 4650G落差不大,
11代CPU效能表現也是很不錯,整體效能也多比4000G系列略高,
不過以內顯GPU而論,3D效能AMD較高,Intel強在影像處理部分,各有優勢,
主機板由於4650G綁最入門A320,以至於Intel兩個平台也搭配入門級主機板對比,
若預算充足的話,還是建議多花幾百至上千元直上11代中階B560或12代B660較佳,
若要再搭顯卡會因店家限制而有所不同,還需再依自身需求與預算來搭配。
入門機種用12代Pentium Gold G7400來搭配,看起來與上面中階平台價差不大,
除了上面幾組與這款相似都是選入門主機版,改用同級B660或B550價格會再拉大,
另外還有個人選擇品牌較大且等級略高一點的零組件,間接也拉高一點總價。
網路上也有不少礦渣主機板低價出售,若另外選購主機板建議要慎選信用好的賣家,
對多工有需求可改為10代i3與相對應主機板,價格差異並不大,且核心數倍增,
對於未來可能有顯卡需求者,可以考慮增加預算將PSU提升至500W以上。
剛開始提到近期也有2位朋友以影像編輯為主想追求高效的電腦,
用到軟體有Photoshop 2022、Premiere、4K影片剪輯或其他影像創作。
做了許多功課與比較,影響效率最主要硬體有CPU、DRAM、SSD,
SSD快慢會影響到檔案開啟速度,CPU則會影響到影像編輯速度,
而充足DRAM也是基本的要素,礙於預算考量與效率價值先不搭配顯卡,
基於以上需求個人也簡單配置以下菜單提供給朋友做參考。
技嘉Z690 UD AX DDR4送AORUS Gen4 1TB SSD看起來很香,
原本想選360水冷來壓制12900K,看到微星水冷MAG 240R正在特價不自覺點入,
240水冷平常使用與CPU全速燒機時溫度會略高,沒搭配過但希望能有不錯的效能水準。
查了一下2020年底也有幫朋友組一台剪片機,以AMD 3900X搭配X570為主,
當時是以多核心加上華碩TUF-GTX1650S-O4G-GAMING為主,
這台裝完沒多久就開始另一波挖礦缺卡潮,連1650以上顯卡都要搭機才能買到,
電腦市場變化快速,加上兩大CPU品牌競爭激烈,世代交替時間更迅速,
裝機搭配有著千變萬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品牌喜好,以上幾個搭配只是個人經驗提供參考。
這十幾年來親朋好友的裝機經驗,有碰過對方覺得Intel平台較穩定只要組Intel的要求,
畢竟大多數人電腦只是拿來使用,不會想花時間去試驗不熟悉的組合或新平台,
使用時會以穩定度或相容性高為主,也碰過幾次直接回應不要AMD的要求。
記得AMD Ryzen一二代初期擁有更多核心讓CP值很高,網路上一片喊香,
個人分享測試時提過有碰到些許相容性問題,像是挑記憶體或是USB抓不到,
所幸後續BIOS更新有逐步改善,也憶起十幾年前AMD平台碰過不少USB相容性不佳,
而在2021年3月網路上傳出AMD又有USB連接問題,後續採用更新BIOS修復方案,
品牌印象及喜好不只發生在平台選擇,連顯卡挑選時也有碰過指定要nVIDIA類似的說法,
但這兩年來可接受AMD主機或主動提兩個平台都一起做參考比例有明顯上升。
先前有些網友對Intel 2~7代核心數停滯不前、效能增幅較不明顯而有所不滿,
不過畢竟沒有完美的品牌,在兩強現今競爭CPU之下,提供更豐富選擇與價格修正,
對於想裝機的消費者是一件好事,也不需要太糾結於持續支持哪一個品牌,
只要該品牌當下端出更好更超值的產品,有更佳CP值的組合,對消費者更有利即可,
希望這類競爭能長期持續下去,讓桌機市場更熱鬧也讓DIY市場更為蓬勃發展。
上述舉例的幾個估價單,整台主機若預算充足的話,中階以上多少加帶一張顯卡比較划算,
因為顯卡是目前裝機的最大障礙,nVIDIA與AMD兩大顯卡品牌常有供貨不足狀況,
nVIDIA新聞近期提到今年RTX 30供貨情況會改善,下半年可能發表新一代GPU,
加上Intel今年也將投入顯卡市場,期望能提供中低階顯卡市場更多貨源,
綜合這兩個消息希望有助於顯卡荒的緩解,未來讓顯卡購入門檻可以慢慢降低,
或許有網友會困惑本篇組裝心得為何那樣多顯卡照片?理論上是缺什麼就補什麼的信心加強..XD
每個人裝機都有自己的品牌喜好、預算、需求考量,本篇是個人裝機或是使用過的硬體經驗分享,
希望在農曆年前想裝機的網友有所幫助,有其他想法也可以在本篇底下留言分享或一起討論。
過年前後應該會分享一篇ITX小鋼炮主機,有興趣網友可以追蹤風大粉絲團或Youtube頻道,
ITX這篇不曉得年前能否完成,windwithme先提前說聲新年快樂,我們下篇評測見!
2022年比較好的開局就是CPU選擇比較多,而且入手也較為輕鬆,
不過顯卡缺貨的狀況依然嚴峻,大多限定要搭其他硬體或整機才可以入手,
對於為了遊戲想裝機的族群不得不多花些時間或金錢才可能入手想要的桌機。
為了圖文平衡,以下部分照片會搭配去年幾次裝機的零組件照片。
對於電腦組機市場,由於這幾年2大CPU品牌激烈競爭讓產品週期變短,
原本慢慢沉寂的DIY市場也跟著活絡起來,討論度也變高很多,
雖然個人發表的測試文多以裸機平台為主,每年還是會接到親朋好友的裝機任務,
每次任務習慣先詢問對方預算與用途,再以個人使用經驗來配菜單,
多數親朋好友要組的電腦大部分為這兩種類型:文書上網影片或遊戲機,
近期也碰到有朋友要以模擬器多開或影像剪輯的電腦來討論如何組裝比較合適。
基本上文書主機會以入門等級硬體為主,預算方面也不會拉到太高,
若預算高一點或有需求可以考慮搭載顯卡,不過搭配入門顯卡不是很必要,
一來兩大平台內顯等級已提高,二來就是預算會提升不少,有點多此一舉。
文書機若以兩大平台來看,Intel平台在選擇性與自由度明顯高上許多,
入門到中階CPU皆有多款可以選擇,甚至出現10~12代3代同堂狀況,
AMD中階以下的型號選擇稀少且供貨不是很穩定,入門款這幾個月只有Althon,
再往上一階就直接跳到5600G,雖然近期4650G與4750G已經重出江湖,
並傳聞4000系列有無內顯版本將推出,不過這幾天唯一Althon入門款又缺貨,
兩大陣營對比之下,AMD平台在CPU選擇性豐富度還是不如Intel。
用多數網友慣用估價系統來選擇1月21日AMD最低價位CPU不搭顯卡主機如下:
主機板由於4650G綁金士頓DDR4 3200 8G,所以另一條也搭配同品牌與規格,
只是個快速估價單參考,實際上依每個人喜好挑選或想購買的實體店面或網購為主。
用類似市場定位也挑選一台Intel 12代平台,最後總價會略高一些,
CPU效能12400領先4650G不少,這是與5600X相比都互有高低的超值處理器,
若是店家組整台中階以上的主機建議要搭顯卡,目前選擇Intel 12代平台會較佳,
畢竟除了效能與價位比較高之外,未來還可支援13代,AM4腳位已經算是末代平台。
挑選記憶體習慣是大廠送修方便或原廠顆粒的品牌,兩者兼具當然是更好,
近期會以KLEVV(HYNIX)或Crucial(Micron)優先考慮,相容性較佳且更為平價,
機殼慣用先看美商CORSAIR或ANTEC,設計、質感與價格都算水準之上,
小機殼或入門級偏好JONSBO,平價且鋁殼夠厚,質感表現佳。
如果再用11代來估價一台主機,那價格會與AMD 4650G落差不大,
11代CPU效能表現也是很不錯,整體效能也多比4000G系列略高,
不過以內顯GPU而論,3D效能AMD較高,Intel強在影像處理部分,各有優勢,
主機板由於4650G綁最入門A320,以至於Intel兩個平台也搭配入門級主機板對比,
若預算充足的話,還是建議多花幾百至上千元直上11代中階B560或12代B660較佳,
若要再搭顯卡會因店家限制而有所不同,還需再依自身需求與預算來搭配。
入門機種用12代Pentium Gold G7400來搭配,看起來與上面中階平台價差不大,
除了上面幾組與這款相似都是選入門主機版,改用同級B660或B550價格會再拉大,
另外還有個人選擇品牌較大且等級略高一點的零組件,間接也拉高一點總價。
網路上也有不少礦渣主機板低價出售,若另外選購主機板建議要慎選信用好的賣家,
對多工有需求可改為10代i3與相對應主機板,價格差異並不大,且核心數倍增,
對於未來可能有顯卡需求者,可以考慮增加預算將PSU提升至500W以上。
剛開始提到近期也有2位朋友以影像編輯為主想追求高效的電腦,
用到軟體有Photoshop 2022、Premiere、4K影片剪輯或其他影像創作。
做了許多功課與比較,影響效率最主要硬體有CPU、DRAM、SSD,
SSD快慢會影響到檔案開啟速度,CPU則會影響到影像編輯速度,
而充足DRAM也是基本的要素,礙於預算考量與效率價值先不搭配顯卡,
基於以上需求個人也簡單配置以下菜單提供給朋友做參考。
技嘉Z690 UD AX DDR4送AORUS Gen4 1TB SSD看起來很香,
原本想選360水冷來壓制12900K,看到微星水冷MAG 240R正在特價不自覺點入,
240水冷平常使用與CPU全速燒機時溫度會略高,沒搭配過但希望能有不錯的效能水準。
查了一下2020年底也有幫朋友組一台剪片機,以AMD 3900X搭配X570為主,
當時是以多核心加上華碩TUF-GTX1650S-O4G-GAMING為主,
這台裝完沒多久就開始另一波挖礦缺卡潮,連1650以上顯卡都要搭機才能買到,
電腦市場變化快速,加上兩大CPU品牌競爭激烈,世代交替時間更迅速,
裝機搭配有著千變萬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品牌喜好,以上幾個搭配只是個人經驗提供參考。
這十幾年來親朋好友的裝機經驗,有碰過對方覺得Intel平台較穩定只要組Intel的要求,
畢竟大多數人電腦只是拿來使用,不會想花時間去試驗不熟悉的組合或新平台,
使用時會以穩定度或相容性高為主,也碰過幾次直接回應不要AMD的要求。
記得AMD Ryzen一二代初期擁有更多核心讓CP值很高,網路上一片喊香,
個人分享測試時提過有碰到些許相容性問題,像是挑記憶體或是USB抓不到,
所幸後續BIOS更新有逐步改善,也憶起十幾年前AMD平台碰過不少USB相容性不佳,
而在2021年3月網路上傳出AMD又有USB連接問題,後續採用更新BIOS修復方案,
品牌印象及喜好不只發生在平台選擇,連顯卡挑選時也有碰過指定要nVIDIA類似的說法,
但這兩年來可接受AMD主機或主動提兩個平台都一起做參考比例有明顯上升。
先前有些網友對Intel 2~7代核心數停滯不前、效能增幅較不明顯而有所不滿,
不過畢竟沒有完美的品牌,在兩強現今競爭CPU之下,提供更豐富選擇與價格修正,
對於想裝機的消費者是一件好事,也不需要太糾結於持續支持哪一個品牌,
只要該品牌當下端出更好更超值的產品,有更佳CP值的組合,對消費者更有利即可,
希望這類競爭能長期持續下去,讓桌機市場更熱鬧也讓DIY市場更為蓬勃發展。
上述舉例的幾個估價單,整台主機若預算充足的話,中階以上多少加帶一張顯卡比較划算,
因為顯卡是目前裝機的最大障礙,nVIDIA與AMD兩大顯卡品牌常有供貨不足狀況,
nVIDIA新聞近期提到今年RTX 30供貨情況會改善,下半年可能發表新一代GPU,
加上Intel今年也將投入顯卡市場,期望能提供中低階顯卡市場更多貨源,
綜合這兩個消息希望有助於顯卡荒的緩解,未來讓顯卡購入門檻可以慢慢降低,
或許有網友會困惑本篇組裝心得為何那樣多顯卡照片?理論上是缺什麼就補什麼的信心加強..XD
每個人裝機都有自己的品牌喜好、預算、需求考量,本篇是個人裝機或是使用過的硬體經驗分享,
希望在農曆年前想裝機的網友有所幫助,有其他想法也可以在本篇底下留言分享或一起討論。
過年前後應該會分享一篇ITX小鋼炮主機,有興趣網友可以追蹤風大粉絲團或Youtube頻道,
ITX這篇不曉得年前能否完成,windwithme先提前說聲新年快樂,我們下篇評測見!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