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AMD印象比較深的大概就是在三四年前火熱的K8架構
也是首先推出的第一款桌上型雙核心處理器,並以其較高效能.較低溫度的優勢,在市場掀起一陣旋風
當時對手Intel以P4架構在對抗,雖然後來轉成LGA 755的P4,但效能沒有多大進步
直到Intel在兩年多前推出Core 2 Duo處理器來逆轉局勢,而至今Intel還是持續主宰著效能市場
雖然AMD後來推出AM2 Phenom來迎敵,不過除了相同時脈下效能落後外
內建L3 Cache加上製程65nm,熱量/耗電量無法有效拉低,時脈也很難拉到3.2~3.5G左右
對於效能或是溫度方面來說,比較難吸引消費者的青睞
直到2009/01,AM2 Phemon推出新製程45nm,也就是所謂的Phemon II
已經在網路或是平面媒體看到許多相關的測試,溫度有效地降低,而且時脈在空冷時也可以拉到4G的水準
無疑對效能落後已久的AMD陣營提供了一劑強心針
而AM3也在二月開始有消息,AM3是第一款AMD支援DDR3的平台
以先前的例子來說,一般都是AMD跟進下一代DRAM產品後,普及的日子也不遠了
此回的AM3主機板-MSI 790FX-GD70
可以搭配AMD Phemon II,三核與四核心CPU,當然這是DDR3的版本
外盒包裝
內附配件
MSI 790FX-GD70本體
主機板左下
4 X PCI-E X16,支援ATI CrossFireX
1 X PCI-E X1
2 X PCI
音效晶片RealtekR ALC889晶片,支援HD Audio7.1聲道
主機板右下
6 X SATAII(SB750),支援Raid 0, 1, 5, 0+1
2 X SATAII(JMB322)
1 X IDE
除錯燈號.POWER/RESET/clr CMOS/Green Power/OC Dial多種功能按鈕
主機板右上
4 X DIMM DDR3,兩相供電
支援800/1066/1333/1600/1800/2133,最高容量16GB
1600/1800/2133需要在OC條件下
24PIN電源輸入
主機板左上
CPU腳位Socket941,可使用AMD最新AM3 45nm PhenomII CPU
提供五相供電,支援MSI自家的DrMOS技術
IO
7 X USB 2.0
1 X IEEE 1394a
2 X RJ45
1 X eSATA
也是首先推出的第一款桌上型雙核心處理器,並以其較高效能.較低溫度的優勢,在市場掀起一陣旋風
當時對手Intel以P4架構在對抗,雖然後來轉成LGA 755的P4,但效能沒有多大進步
直到Intel在兩年多前推出Core 2 Duo處理器來逆轉局勢,而至今Intel還是持續主宰著效能市場
雖然AMD後來推出AM2 Phenom來迎敵,不過除了相同時脈下效能落後外
內建L3 Cache加上製程65nm,熱量/耗電量無法有效拉低,時脈也很難拉到3.2~3.5G左右
對於效能或是溫度方面來說,比較難吸引消費者的青睞
直到2009/01,AM2 Phemon推出新製程45nm,也就是所謂的Phemon II
已經在網路或是平面媒體看到許多相關的測試,溫度有效地降低,而且時脈在空冷時也可以拉到4G的水準
無疑對效能落後已久的AMD陣營提供了一劑強心針
而AM3也在二月開始有消息,AM3是第一款AMD支援DDR3的平台
以先前的例子來說,一般都是AMD跟進下一代DRAM產品後,普及的日子也不遠了
此回的AM3主機板-MSI 790FX-GD70
可以搭配AMD Phemon II,三核與四核心CPU,當然這是DDR3的版本
外盒包裝
內附配件
MSI 790FX-GD70本體
主機板左下
4 X PCI-E X16,支援ATI CrossFireX
1 X PCI-E X1
2 X PCI
音效晶片RealtekR ALC889晶片,支援HD Audio7.1聲道
主機板右下
6 X SATAII(SB750),支援Raid 0, 1, 5, 0+1
2 X SATAII(JMB322)
1 X IDE
除錯燈號.POWER/RESET/clr CMOS/Green Power/OC Dial多種功能按鈕
主機板右上
4 X DIMM DDR3,兩相供電
支援800/1066/1333/1600/1800/2133,最高容量16GB
1600/1800/2133需要在OC條件下
24PIN電源輸入
主機板左上
CPU腳位Socket941,可使用AMD最新AM3 45nm PhenomII CPU
提供五相供電,支援MSI自家的DrMOS技術
IO
7 X USB 2.0
1 X IEEE 1394a
2 X RJ45
1 X eS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