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为了不用搞两次清洁,开夜车一次装好两台
900游戏机箱风道设计很合理,适合长期超频游戏。相同配置,COSMOS出的是暖风,900出的是冷风。唯一缺憾是缺少滤网,就像一台强劲的吸尘机。
预算有限,不准备超频,原装风扇也卓卓有余了
9800GTX的关系,增加布线难度
第二台:蓝色爱妻(主板PCB,显卡PCB,内存,LED风扇都巧合地用上蓝色)
商誉不错的阿玛逊
本来在BUY.COM订的是EVGA的X58,全固态电容散热也不错,后来网站没货,被迫取消订单。不过很幸运的是发现技嘉这款刚登陆美国一星期的超频主板。同样定位高阶,技嘉这块X58无论在用料抑或制作工艺都比华硕好,而且还便宜100USD,华硕唯一优胜的只是内存能超频到200/2000而已。
华硕的品质往往决定其价格比其他牌子更高,给多些钱不就为了买个放心吗。上次买了块玩家国度主板,连续换了4次,都是内存槽故障导致无法开机,4次不是巧合了吧!
被动热管混合水冷散热
银导热膏 下得有点多
显卡PCB会挡住,形同虚设
强悍的散热设计,华硕也没它夸张
3 WAY 9800GTX+ 一块是朋友的 这里设计不如华硕好,就算是2WAY SLI 两块显卡都是紧贴着的,严重影响散热,而且连一条PCI都用不了,我的声卡该放进抽屉了
风冷之王 E120 做工一流
显卡方面 3块都是BFG 9800gtx是公版 散热器也是公版(3热管)
但其余两块预超频9800GTX+散热器因为电子原件体积关系重新设计 散热部分小了1/3 热管也只有两条,缩水了
Performance
GPU NVIDIA® GeForce® 9800 GTX+
Core Clock 760MHz (vs. 738MHz standard)
Shader Clock 1890MHz (vs. 1836MHz standard)
Shader Model 4.0
Texture Fill Rate 48.6 Billion/sec.
Stream Processors 128
有导风板
卸下
本来因应热气流往上升的原理 E120是向上方安置的,但这样挡住其中一条内存槽 无法3通道
显卡有点重 借借力
为了不用搞两次清洁,开夜车一次装好两台
900游戏机箱风道设计很合理,适合长期超频游戏。相同配置,COSMOS出的是暖风,900出的是冷风。唯一缺憾是缺少滤网,就像一台强劲的吸尘机。
预算有限,不准备超频,原装风扇也卓卓有余了
9800GTX的关系,增加布线难度
第二台:蓝色爱妻(主板PCB,显卡PCB,内存,LED风扇都巧合地用上蓝色)
商誉不错的阿玛逊
本来在BUY.COM订的是EVGA的X58,全固态电容散热也不错,后来网站没货,被迫取消订单。不过很幸运的是发现技嘉这款刚登陆美国一星期的超频主板。同样定位高阶,技嘉这块X58无论在用料抑或制作工艺都比华硕好,而且还便宜100USD,华硕唯一优胜的只是内存能超频到200/2000而已。
华硕的品质往往决定其价格比其他牌子更高,给多些钱不就为了买个放心吗。上次买了块玩家国度主板,连续换了4次,都是内存槽故障导致无法开机,4次不是巧合了吧!
被动热管混合水冷散热
银导热膏 下得有点多
显卡PCB会挡住,形同虚设
强悍的散热设计,华硕也没它夸张
3 WAY 9800GTX+ 一块是朋友的 这里设计不如华硕好,就算是2WAY SLI 两块显卡都是紧贴着的,严重影响散热,而且连一条PCI都用不了,我的声卡该放进抽屉了
风冷之王 E120 做工一流
显卡方面 3块都是BFG 9800gtx是公版 散热器也是公版(3热管)
但其余两块预超频9800GTX+散热器因为电子原件体积关系重新设计 散热部分小了1/3 热管也只有两条,缩水了
Performance
GPU NVIDIA® GeForce® 9800 GTX+
Core Clock 760MHz (vs. 738MHz standard)
Shader Clock 1890MHz (vs. 1836MHz standard)
Shader Model 4.0
Texture Fill Rate 48.6 Billion/sec.
Stream Processors 128
有导风板
卸下
本来因应热气流往上升的原理 E120是向上方安置的,但这样挡住其中一条内存槽 无法3通道
显卡有点重 借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