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justdoit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3/12/09 訊息 196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2/2/10 #1 我想請問一下 PSU的12V每家的規格不同 以致於會有單路、多路設計 但是.... INTEL不是有相關規範 不符合規範沒關係嗎 我知道當然單路最好用啊 但是既然INTEL有規範是不是表示一定有所顧慮呢 想請有研究的人能撥控為我解答 先向大家說謝謝
我想請問一下 PSU的12V每家的規格不同 以致於會有單路、多路設計 但是.... INTEL不是有相關規範 不符合規範沒關係嗎 我知道當然單路最好用啊 但是既然INTEL有規範是不是表示一定有所顧慮呢 想請有研究的人能撥控為我解答 先向大家說謝謝
ASATAIWAN 榮譽會員 已加入 5/9/07 訊息 3,748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2/2/10 #2 基本上不要超載 單路多路都沒關係 intel的規範看看就好 因為就算不鳥他也沒關係 不具備強制效力與作用 BTX 宣告失敗 (廠商不買單)
H hu10us22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0/7/06 訊息 12,958 互動分數 548 點數 113 年齡 35 2/2/10 #3 只要用料夠好的Power 不管是單路還是多路 都是好Power:PPP:
j62005 榮譽會員 已加入 8/5/08 訊息 1,570 互動分數 1 點數 0 年齡 30 2/2/10 #5 INTEL規範多路12V 用意在於避免超載 但單路PSU 也能做12V 40A&50A的 ;face0; 跟多路比起來,若一樣都是50A 單路比較方便 ------------------------------------------------------ 弟有個疑問: 現在PSU動輒40A 50A 但PCB板有辦法承受這麼大的電流? 依電工學而言50A需要14平方的絞線來傳導 最後編輯: 2/2/10
INTEL規範多路12V 用意在於避免超載 但單路PSU 也能做12V 40A&50A的 ;face0; 跟多路比起來,若一樣都是50A 單路比較方便 ------------------------------------------------------ 弟有個疑問: 現在PSU動輒40A 50A 但PCB板有辦法承受這麼大的電流? 依電工學而言50A需要14平方的絞線來傳導
牛 牛脾氣 初級會員 已加入 1/8/10 訊息 22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2/2/10 #6 這裡有一篇文章你看一下吧 解釋的很好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1&t=1408727&last=17349971
ASATAIWAN 榮譽會員 已加入 5/9/07 訊息 3,748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2/2/10 #7 j62005 說: INTEL規範多路12V 用意在於避免超載 但單路PSU 也能做12V 40A&50A的 ;face0; 跟多路比起來,若一樣都是50A 單路比較方便 ------------------------------------------------------ 弟有個疑問: 現在PSU動輒40A 50A 但PCB板有辦法承受這麼大的電流? 依電工學而言50A需要14平方的絞線來傳導 按一下展開…… 我記得沒錯的話 跟電壓有關係...每平方銅導體 可承受瓦數 及 安培數 (擇一條件) 如果照一般來看 50A*220 = 11000W (PCB 不可能承受的了吧 還會產生高溫) 而 PSU 50A來看 (一般是12V的話)50A*12V =600W 這是對岸朋友給我的回答 一平方銅線承受安全電流,一般都按4A電流計算 回答者:十下5,百上2,二五三五43界,銅線升級算. 意思是十個平方以下的線,乘5, 一百平方以上的線乘2 二十五以下乘4三十五以上乘3 銅線按線徑的上級算,如1.5平方按2.5算 這是工廠計算口訣.很管用. 回答者:估算口訣: 二點五下乘以九,往上減一順號走。 三十五乘三點五,雙雙成組減點五。 條件有變加折算,高溫九折銅升級。 穿管根數二三四,八七六折滿載流。 說明: (1)本節口訣對各種絕緣線(橡皮和塑料絕緣線)的載流量(安全電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數」來表示,通過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數隨截面的增大而減小。 「二點五下乘以九,往上減一順號走」說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種截面鋁芯絕緣線,其載流量約為截面數的9倍。如2.5mm'導線,載流量為 2.5×9=22.5(A)。從4mm'及以上導線的載流量和截面數的倍數關係是順著線號往上排,倍數逐次減l,即4×8、6×7、10×6、16×5、 25×4。 「三十五乘三點五,雙雙成組減點五」,說的是35mm」的導線載流量為截面數的3.5倍,即 35×3.5=122.5(A)。從50mm'及以上的導線,其載流量與截面數之間的倍數關係變為兩個兩個線號成一組,倍數依次減0.5。即50、 70mm'導線的載流量為截面數的3倍;95、120mm」導線載流量是其截面積數的2.5倍,依次類推。 「條件有變加折算,高溫九折銅升級」。上述口訣是鋁芯絕緣線、明敷在環境溫度25℃的條件下而定的。若鋁芯絕緣線明敷在環境溫度長期高於25℃的地區,導線載流量可按上述口訣計算方法算出,然後再打九折即可;當使用的不是鋁線而是銅芯絕緣線,它的載流量要比同規格鋁線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訣方法算出比鋁線加大一個線號的載流量。如 16mm'銅線的載流量,可按25mm2鋁線計算。 你知道電線的電流,乘以電壓就是功率了。
j62005 說: INTEL規範多路12V 用意在於避免超載 但單路PSU 也能做12V 40A&50A的 ;face0; 跟多路比起來,若一樣都是50A 單路比較方便 ------------------------------------------------------ 弟有個疑問: 現在PSU動輒40A 50A 但PCB板有辦法承受這麼大的電流? 依電工學而言50A需要14平方的絞線來傳導 按一下展開…… 我記得沒錯的話 跟電壓有關係...每平方銅導體 可承受瓦數 及 安培數 (擇一條件) 如果照一般來看 50A*220 = 11000W (PCB 不可能承受的了吧 還會產生高溫) 而 PSU 50A來看 (一般是12V的話)50A*12V =600W 這是對岸朋友給我的回答 一平方銅線承受安全電流,一般都按4A電流計算 回答者:十下5,百上2,二五三五43界,銅線升級算. 意思是十個平方以下的線,乘5, 一百平方以上的線乘2 二十五以下乘4三十五以上乘3 銅線按線徑的上級算,如1.5平方按2.5算 這是工廠計算口訣.很管用. 回答者:估算口訣: 二點五下乘以九,往上減一順號走。 三十五乘三點五,雙雙成組減點五。 條件有變加折算,高溫九折銅升級。 穿管根數二三四,八七六折滿載流。 說明: (1)本節口訣對各種絕緣線(橡皮和塑料絕緣線)的載流量(安全電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數」來表示,通過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數隨截面的增大而減小。 「二點五下乘以九,往上減一順號走」說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種截面鋁芯絕緣線,其載流量約為截面數的9倍。如2.5mm'導線,載流量為 2.5×9=22.5(A)。從4mm'及以上導線的載流量和截面數的倍數關係是順著線號往上排,倍數逐次減l,即4×8、6×7、10×6、16×5、 25×4。 「三十五乘三點五,雙雙成組減點五」,說的是35mm」的導線載流量為截面數的3.5倍,即 35×3.5=122.5(A)。從50mm'及以上的導線,其載流量與截面數之間的倍數關係變為兩個兩個線號成一組,倍數依次減0.5。即50、 70mm'導線的載流量為截面數的3倍;95、120mm」導線載流量是其截面積數的2.5倍,依次類推。 「條件有變加折算,高溫九折銅升級」。上述口訣是鋁芯絕緣線、明敷在環境溫度25℃的條件下而定的。若鋁芯絕緣線明敷在環境溫度長期高於25℃的地區,導線載流量可按上述口訣計算方法算出,然後再打九折即可;當使用的不是鋁線而是銅芯絕緣線,它的載流量要比同規格鋁線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訣方法算出比鋁線加大一個線號的載流量。如 16mm'銅線的載流量,可按25mm2鋁線計算。 你知道電線的電流,乘以電壓就是功率了。
s952613123 榮譽會員 已加入 8/1/09 訊息 1,566 互動分數 0 點數 36 2/2/10 #8 THKAW 說: BTX我覺得是很好的架構 不懂為何廠商不買單...... 按一下展開…… 可能是要全新洗盤吧
ASATAIWAN 榮譽會員 已加入 5/9/07 訊息 3,748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2/2/10 #9 s952613123 說: 可能是要全新洗盤吧 按一下展開…… 一開始應該是被NV嚇到....NV提出的 SLI 高階卡 1WAY必須佔據2 SOLT空間 如果是BTX架構 ...其實是最多就2WAY 3WAY 再多下去....等於變相要跟其他I/O接口搶空間 而且既有的 ATX 散熱周邊 基本上都沒辦法繼續沿用 且ATX 散熱架構 在後期有提出一些改變 (導風罩使用) 與 推廣 12CM FAN 加上熱導管的普遍化 水冷逐漸大眾化 CPU製程架構改變 間接解決散熱問題.... 到06年 INTEL 發表CORE DUO2 (P6)後 就不再力推BTX 少了INTEL 推動 BTX 市場 加上各廠商對於BTX 其實是不怎買帳的 (要改變太多東西) 除了品牌電腦有推出BTX系列的主機外 消費者很難在零售市場上找到BTX相關產品(機殼還比較容易) 最後編輯: 2/2/10
s952613123 說: 可能是要全新洗盤吧 按一下展開…… 一開始應該是被NV嚇到....NV提出的 SLI 高階卡 1WAY必須佔據2 SOLT空間 如果是BTX架構 ...其實是最多就2WAY 3WAY 再多下去....等於變相要跟其他I/O接口搶空間 而且既有的 ATX 散熱周邊 基本上都沒辦法繼續沿用 且ATX 散熱架構 在後期有提出一些改變 (導風罩使用) 與 推廣 12CM FAN 加上熱導管的普遍化 水冷逐漸大眾化 CPU製程架構改變 間接解決散熱問題.... 到06年 INTEL 發表CORE DUO2 (P6)後 就不再力推BTX 少了INTEL 推動 BTX 市場 加上各廠商對於BTX 其實是不怎買帳的 (要改變太多東西) 除了品牌電腦有推出BTX系列的主機外 消費者很難在零售市場上找到BTX相關產品(機殼還比較容易)
s952613123 榮譽會員 已加入 8/1/09 訊息 1,566 互動分數 0 點數 36 2/2/10 #10 ASATAIWAN 說: 一開始應該是被NV嚇到....NV提出的 SLI 高階卡 1WAY必須佔據2 SOLT空間 ......(略) 按一下展開…… 感謝說明 ;cou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