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曼谷技術研討會直擊及在三大板廠效能實測加對8700K、8600K性價比探討
前言:早在年初的 CES展場 AMD就已經預告 AMD的第一個 12nm工藝,代號為 Pinnacle Ridge的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將於 2018年 4月上市,滄者也事先取得了盒裝版 Ryzen 7 2700X及 Ryzen 5 2600X處理器及相關周邊元件並完成測試於今天奉上,歡迎大家來看 AMD 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曼谷技術研討會直擊及在三大板廠效能實測加對 8700K、8600K性價比探討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目前一共有四款,包括
1.Ryzen 7 2700X
2.Ryzen 5 2600X
3.Ryzen 7 2700
4.Ryzen 5 2600
不排除日後會有更高階的 Ryzen 7 2800X上市
爲了因應 XFR 2.0 Max Boost的提升
1.Ryzen 7 2700X TDP來到了 105W
2.Ryzen 5 2600X的 TDP則維持在 95W
3.Ryzen 7 2700的 TDP則只有 65W
4.Ryzen 5 2600的 TDP則只有 65W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原廠報價及台灣通路預購價比較
1.Ryzen 7 2700X
原廠報價 USD$329(換算為台幣 $9870)
台灣通路預購價台幣 $11050(換算為美元 $368)
2.Ryzen 5 2600X
原廠報價 USD$229(換算為台幣 $6870)
台灣通路預購價台幣 $7560(換算為美元 $252)
3.Ryzen 7 2700
原廠報價 USD$299(換算為台幣 $8970)
台灣通路預購價台幣 $10250(換算為美元為$342)
4.Ryzen 5 2600
原廠報價 USD$199(換算為台幣 $5970)
台灣通路預購價台幣 $6700(換算為美元 $223)
對照組
1700X原廠報價 USD$279台灣通路價台幣 $10400
8700K原廠報價 USD$350台灣通路價台幣 $10900
8600K原廠報價 USD$257台灣通路價台幣 $7900
本次測試的處理器規格與價格表
官方簡報:
2018的 ROADMAP
基於 Zen+架構的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在 AMD Ryzen 1代才上市短短的一年就跟著推出,展現了 AMD對收復 PC處理器市場佔有率的信心及強烈的企圖心
專為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設計的 X470晶片組
X470晶片組仍然繼續沿用 AM4 Socket(AMD稱 AM4將可使用到 2020年)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除了可使用在 X470晶片組的主機板以提升至更高效能之外,仍可透過更新 BIOS繼續在 X3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上使用
AMD 400系列與 300系列晶片組的效能差異表
3/26於曼谷的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技術研討會實況
會場的入口的 POP看板
進到會場一眼就可以看到秀著 AMD Ryzen圖騰的大螢幕及許多測試平台,研討會結束後將直接進行 AMD的極冷超頻秀
散布在會場的展示平台
Gaming體驗區
研討會正式拉起序幕,由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效能無設限影片開場
充滿科技感的影片呼應著 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的誕生
不免俗的回顧 2017 Ryzen 1代的精彩表現
再帶出 2018年全年將面市的各項新產品
當然也包括 2018 Jan剛上市的 Ryzen APU
Ryzen APU令人驚艷的效能相信大家都已見到
而就在 4/19更加把勁的-熱情推出效能更佳的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
同步上市的還有 X470 Chipset,並支持 Precision Boost 2、XFR 2.0、StoreMI等技術
IHS介紹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處理器的 IHS金屬蓋承襲了 Ryzen的傳統,不從散熱膏上節省成本,使用導熱性能最佳的 Soldered做為傳導散熱材料,跟一般散熱膏相比,能使 Die的溫度再降 10°C+
Ryzen 7
目前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的第一顆 Ryzen 7 為 2700X,8C16T核心,20MB Cache,基礎頻率為 3.7GHz,Max Boost為 4.3GHz,售價 $369美元並附贈 Wraith Prism散熱器風扇,(不排除日後有更高階的 2800X)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的第二顆 Ryzen 7 為 2700,同為 8C16T核心,20MB Cache,基礎頻率降為 3.2GHz,Max Boost為 4.1GHz,售價 $299美元並附贈 Wraith Spire散熱器風扇
Ryzen 5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的第一顆 Ryzen 5 為 2600X,6C12T核心,19MB Cache,基礎頻率為 3.6GHz,Max Boost為 4.2GHz,售價 $229美元並附贈 Wraith Spire散熱器風扇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的第二顆 Ryzen 5 為 2600,6C12T核心,19MB Cache,基礎頻率為 3.4GHz,Max Boost為 3.9GHz,售價 $199美元並附贈 Wraith Stealth散熱器風扇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處理器 VS Ryzen 1代比較
Zen+架構的優勢介紹
12nm的 2700X、2600X處理器跟同頻率的 14nm 1700、1600X處理器相比節省了 11%的功耗,增加了 16%的效能
跟 8700K、8600K的多工效能及功耗比較
12nm處理器與 14nm處理器相比,在同樣的功耗下已能供給高的頻率,而在多 10W TDP下能供給更高的頻率,Precision Boost 2則能提供在更高頻下提供更多的執行緒
因為 Precision Boost 2
跟第一代相比,16T多工的 Max Boost提升到 4.0GHz附近
12mm製程帶來的優勢
1.提升了頻率速度
2.多工最大頻率提升到 4.2GHz附近
3.Vcore 最多降低了50mV
AMD SenseMI技術
因為全新的 AMD SenseMI Technology,可提升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及記憶體的頻率速度,並降低 功耗
Max Boost方面,因為 Precision Boost 2和 XFR 2.0的擴展動態頻率範圍功能,提升了 Ryzen X系列處理器的頻率(需在 X470或 B450時才支援)
官方提供的測試數據 Ryzen 7 2700X VS 1800X比 Ryzen 7 1800X 平均遊戲效能要高出 5%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為 AMD的第一個 12mm製程全新 Zen+架構的桌上型處理器,擁有 Precision Boost 2及 XFR 2.0新技術提升了更高的頻率速度
XFR 2.0:
(eXtended Frequency Range2.0),動態時脈擴展,在散熱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將時脈和電壓(必要時)提升至超過 Precision Boost所能提供的時脈加速幅度,目前僅搭載 X470和 B450晶片組的主機版可用
在之前的 Precision Boost設計中,只允許在 2C內核時,Precision Boost才會起作用,但現在全新的 Precision Boost 2能在所有內核都處於啟用狀態下達到提升 CPU的頻率的目的(Precision Boost 2依圖形主要區別在於如果使用兩個以上的 CPU內核,Precision Boost 2不會降低時鐘速度限制
Precision Boost 2只評估處理器是否在規格範圍內,並在任何數量的內核上持續提升 - 直到達到最大頻率,或者碰觸三角線形的邊界為止
當您要將處理器的負載從一個線程增加到多個線程時,那麼 Precision Boost 2能比前一個版本更加優雅和漸進完成您所需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全部不鎖頻
為了配合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的 Precision Boost及 XFR 2.0技術,AMD超頻軟體 AMD Ryzen Master也進行了升級,至 1.3版,並增加 PDT 、TDC、EDC之容量率
X470晶片組主機版將帶給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更高的效能
AMD合作夥伴
AMD StoreMI介紹
當使用 NVMe SSD或 SATA SSD時比使用傳統 HDD帶來更高更快的資料存取,並支援 DDR4 2GB Cache
在 Loading Games時有 2.8倍的效能進步
在開啟應用程式的時間更快達 9.8倍
與傳統 HDD相比,各 SSD裝置的效能增長比例
官方 Ryzen 7 2700X VA 8700K在多個多工 APP Benchmark上完勝
官方 Ryzen 7 2700X在 1080P ultra Gaming上,多個 APP Benchmark跟 Core i7相比效能相當接近
1440P亦同
官方 Ryzen 5 2600X VS Core i5 同樣在多個 APP Benchmark上完勝
在 1080P ultra Gaming上,多個 APP Benchmark跟 Core i5相比差距不大
1440P亦同
官方 Ryzen 7 2700X VS 8700K的繪圖效能及性價比比介紹
官方 Graphics Performance
官方介紹 Graphics及 Creative Performance
在 Creative Performance上表現出色
官方 Ryzen 7 2700X VS Core i7-8700K在各種遊戲效能的測試數據 Ryzen 7 2700X 平均增長了 7.7%
相對 8700K 有更高的性價比
所有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均附贈原廠風扇
Ryzen 7 2700X附贈的 Wraith Prism還有 RGB功能
官方 Wraith Prism風扇 RGB示意圖
散熱器風扇比較
官方原廠散熱器風扇與 Third Party之 Noctua散熱器風扇比較
Cinebench R15 nT Score因散熱風扇的不同效能差異
使用 Noctua Cooler多工測試 Cimebench R15效能時比使用 Wralth Cooler散熱時再多 3%
官方各項效能比較圖表整理
Cinebench R15 nT Performance
Cinebench R15 1T Performance
POV-Ray 3.7 Performance
TrueCrypt 7.1a
Blender 2.79
Handbrake 1.0.7
1440p High Settings
1080p Ultra Settings
Passmark 9 v1016
3DMARK Time Spy
SPECviewperf Results
CrystalDiskMark
AIDA64 Memory Bandwidth
AIDA64 Cache Latency
IOmeter Storage Scaling
Applicatiom Launch Time
技術研討會後接著是 Ryzen 2700X空冷水冷超頻體驗,在現場有 7台 2700X平台,媒體可以隨意在現場操作體驗,而重頭戲則是及 AMD官方的 Ryzen 7 2700X液態氮超頻表演
7台 2700X中有水冷散熱機台
以及空冷散熱機台
AMD官方液態氮機台
Ryzen 7 2700X經 AMD官方液態氮極冷散熱後 2700X的頻率來到 5596MHz
接著繼續往上超,頻率已來到 5646MHz
Cinebeh R15 CPU Test 更上一層樓來到 2492CB
Memory 參數及Latency的畫面
不知道是 CPU體質好還是空冷風扇效能高,媒體體驗的空冷機也超頻到了4.2GHz,Cinebench R15 CPU Test上到了 1881CB
一邊喝著飲料美酒,一邊體驗超頻很是愜意
在不知不覺中超頻體驗歷經 2小時進入尾聲,大家盡興而歸
開箱:
來看看產品開箱,依照往例,AMD會將所有送測品放在一個標有 AMD LOGO的大黑箱裏,將大黑箱上蓋打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印有 BRING YOUR IMAGINATION TO LIFE的彩印內蓋
內蓋掀起之後可見內置有 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彩盒,將Ryzen 彩盒取出至於黑箱前方
除了 Ryzen 7、Ryzen 5之外,AMD同時附上了一組記憶體 G.SKILL F4-3400C16D-16GSXW Module、兩片主機板 ASUS ROG CROSSHAIR VII HERO(WIFI)及 msi X470 GAMING M7,電供 Antec HCG 850W PSU
所有產品合照
與 GIGABYTE送測的 GIGABYTE X470 AAORUS GAMING7 WIFI合照
至於本次測試所使用的顯卡與儲存裝置為 AMD之前送測的 VEGA64及 SAMSUNG SSD SM960 512GB Nvme
Ryzen 7彩盒及彩頁特寫
Ryzen 7 2700X CPU正面照
Ryzen 5彩盒及彩頁特寫
Ryzen 5 2600X CPU正面照
Ryzen 7、Ryzen 5 Label
Ryzen 7 2700X & Wraith Prism RGB散熱器風扇
Ryzen 5 2600X & Wraith Spire散熱器風扇
Ryzen 7 2700X & Ryzen 5 2600X鳥瞰
主機板介紹
ASUS ROG CROSSHAIR VII HERO(WIFI)
ASUS ROG CROSSHAIR VII HERO(WIFI)上 CPU VGA DRAM Wraith Prism RGB散熱器風扇
功能介紹
GIGABYTE X470 AAORUS GAMING7 WIFI
GIGABYTE X470 AAORUS GAMING7 WIFI上 CPU VGA DRAM Wraith Prism RGB散熱器風扇
GIGABYTE很貼心的設計-電源開關設在後 I/O處
LED示意圖
功能介紹
msi X470 GAMING M7 AC
msi X470 GAMING M7上 CPU VGA DRAM Wraith Spire散熱器風扇
功能介紹
測試:
今天的測試分為 A.B兩部份
A.在全預設下之 AMD Ryzen 7 2700X及 Ryzen 5 2600X (XFR 2.0)對照預設下之 intel Core i7-8700K (Turbo Boost) 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比較
A測試又細分為
1.各處理器在全預設開機後的待機頻率
2.各處理器在多工測試進行中(Cinebench R15)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
3.各處理器在單工測試進行中(Superpi 32M)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
4.各處理器在 New 3DMARK測試進行中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不含 8600K)
5. 各處理器在 FFXV測試進行中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不含 8600K)
而測試的 B部分則為
B.將超頻至 4.2GHz的 AMD Ryzen 7 2700X及Ryzen 5 2600X 對照超頻至 4GHz的 Ryzen 7 1700X及超頻至 5GHz的 intel Core i7-8700K及超頻至 5GHz的 Core i5-8600K,比較各處理器之多工效能與性價比
測試平台介紹
AMD測試平台1:
M/B :ASUS ROG CROSSHAIR VII HERO(WIFI)
MEM :G.SKILL SNIPER X F4-3400C16D-32GSXW 8GBX4 Dual Channel
(因應 AMD Zen+ 處理器,G.SKILL推出 AMD Ryzen 2000系列處理器所對應的 Sniper X 記憶體套裝,型號為 F4-3400C16D-16GSXW,新的記憶體套裝將有更高的頻率,本次測試特別使用 2組 F4-3400C16D-16GSXW把記憶體插滿,以 8GBX4 DDR4 3400做測試)
OS :WIN 10 X64
CPU:AMD RYZEN 7 2700X
VGA:AMD RADEON RX VEGA 64
SSD:SAMSUNG SM 960 512GB
PSU:Antec HCG 850W PSU
Cooler:Wraith Prism RGB LED
還是 Wraith Prism RGB散熱器風扇實況演示漂亮
BIOS Info
AMD測試平台2:
M/B :GIGABYTE X470 AORUS GAMING7 WIFI
MEM :G.SKILL SNIPER X F4-3400C16D-32GSXW 8GBX4 Dual Channel
OS :WIN 10 X64
CPU:AMD RYZEN 7 2700X
VGA:AMD RADEON RX VEGA 64
SSD:SAMSUNG SM 960 512GB
PSU:Antec HCG 850W PSU
Cooler:Wraith Prism RGB LED
Wraith Prism RGB散熱器風扇實況演示
BIOS Info
AMD測試平台3:
M/B :msi X470 GAMING M7 AC
MEM :G.SKILL SNIPER X F4-3400C16D-32GSXW 8GBX4 Dual Channel
OS :WIN 10 X64
CPU:AMD RYZEN 5 2600X
VGA:AMD RADEON RX VEGA 64
SSD:SAMSUNG SM 960 512GB
PSU:Antec HCG 850W PSU
Cooler:Wraith Spire
BIOS Info T3(AMD提供)
最新BIOS T7(msi提供)已增加對各種功耗優化的功能
空冷 4.35GHz開機很輕鬆
AMD測試平台4:
M/B :GIGABYTE AX370 GAMING K7
MEM :G.SKILL SNIPER X F4-3400C16D-32GSXW 8GBX4 Dual Channel
OS :WIN 10 X64
CPU:AMD RYZEN 7 1700X
VGA:AMD RADEON RX VEGA 64
SSD:SAMSUNG SM 960 512GB
PSU:Antec HCG 850W PSU
Cooler:Wraith Spire
Intel測試平台1:
M/B :ASUS ROG STRIX Z370-E GAMING
MEM :G.SKILL DDR4 4000C19 8GBX4 Dual Channel及 G.SKILL DDR4 3200C16 8GBX4 Dual Channel
OS :WIN 10 X64
CPU:Intel Coffee Lake Core i7-8700K正式版及ES
VGA:AMD RADEON RX VEGA 64
SSD:SAMSUNG SM 960 512GB
Cooler:水冷用放的
Intel測試平台2:
M/B :msi Z370 PC PRO
MEM :G.SKILL DDR4 4000C19 8GBX4 Dual Channel及 G.SKILL DDR4 3200C16 8GBX4 Dual Channel
OS :WIN 10 X64
CPU:Intel Coffee Lake Core i5-8600K ES
VGA:AMD RADEON RX VEGA 64
SSD:SAMSUNG SM 960 512GB
Cooler:空冷用放的
測試開始
A部分
A.在全預設下之 AMD Ryzen 7 2700X及 Ryzen 5 2600X(XFR 2.0)對照預設下之 intel Core i7-8700K Core i5-8600K(Turbo Boost) 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比較
1.各處理器在全預設開機後的待機頻率
1.Ryzen 7 2700X
從下圖可以看到 Ryzen 7 2700X待機時 CPU頻率處於 3.0GHz~4.35GHz之間跳動
2.Ryzen 5 2600X
從下圖可以看到待機時 CPU頻率處於 3.0GHz~4.25GHz間跳動
3.Core i7-8700K
從下圖可以看到全預設 Core i7-8700K待機時 CPU頻率在 4.3GHz~4.6GHz之間跳動
4.Core i5-8600K
從下圖可以看到全預設 Core i5-8600K待機時 CPU頻率在 4.3GHz~4.2GHz~4.1GHz之間跳動動
1.各處理器在全預設開機後的待機頻率比較表
2.各處理器在多工測試進行中(Cinebench R15)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
1.Ryzen 7 2700X
2.在多工測試進行中 Cinebench R15的 Ryzen 7 2700X CPU頻率在 3.95GHz到 3.0GHz之間跳動
(意即在多工時 Max Boost能提供的 CPU頻率最高則為 3.95GHz)
Ryzen 7 2700X Cinebench R15 CPU Test測試數據 1805cb
2.Ryzen 5 2600X
2.在多工測試進行中 Cinebench R15的 Ryzen 5 2600X CPU頻率在 4.05~4.0GHz
(意即在多工時 Max Boost能提供的 CPU頻率最高則為 4.05GHz)
Ryzen 5 2600X Cinebench R15 CPU Test測試數據 1397cb
同場加映同為 6C12T的 Ryzen 5 1600X@4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的測試數據 1322cb做爲比較,Ryzen 5 2600X進步很大
3.Core i7-8700K
2.在多工測試進行中 Cinebench R15的 Core i7-8700K CPU頻率一直維持在 4.3GHz
(意即在多工時 Max Boost能提供的 CPU頻率最高則為 4.3GHz)
Core i7-8700K Cinebench R15 CPU Test測試數據 1380cb
4.Core i5-8600K
2.在多工測試進行中 Cinebench R15的 Core i5-8600K CPU頻率一直維持在 4.1GHz
(意即在多工時 Max Boost能提供的 CPU頻率最高則為 4.1GHz)
Core i5-8600K Cinebench R15 CPU Test測試數據 1036cb
2.各處理器在多工測試下(Cinebench R15)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比較表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的工作頻率雖然沒有 intel高,但因為 AMD擁有較高的多工效能,使得同是 6C12T的 Core i7-8700K在多工 Cinebench R15的測試下拉下了Core i7 8700K,而 Ryzen 7 2700X因爲核心數更是大幅領先 8700K而 8600K更不是 2600X的對手
3.各處理器在單工測試進行中(Superpi 32M)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
1.Ryzen 7 2700X在單工測試進行中(Superpi 32M)的最大工作頻率在 4.175GHz到 2.68GHz之間跳動
(意即在單工時 XFR 2能提供的 CPU Max Boost頻率最高則為 4.175GHz)
Ryzen 7 2700X Superpi 32M測試數據
2.Ryzen 5 2600X在單工測試進行中(Superpi 32M)的最大工作頻率在 4.225GHz到 4.15GHz之間跳動
(意即在單工時 XFR 2能提供的 CPU Max Boost頻率最高則為 4.225GHz)
Ryzen 5 2600X Superpi 32M 測試數據
3.Core i7-8700K在單工測試進行中(Superpi 32M)的最大工作頻率一直維持在 4.4GHz
(意即在單工時 Turbo Boost能提供的 CPU Max Boost頻率最高則為 4.4GHz)
ore i7-8700K Superpi 32M 測試數據
4.Core i5-8600K在單工測試進行中(Superpi 32M)的最大工作頻率一直維持在 4.2GHz
(意即在單工時 Turbo Boost能提供的 CPU Max Boost頻率最高則為 4.2GHz)
Core i5-8600K Superpi 32M 測試數據
3.各處理器在單工測試進行中(Superpi 32M)測試數據比較表(8700K勝出)
無庸置疑,單工測試一直是 intel的強項,希望 AMD能在單工效能上急起直追
4.各處理器在 New 3DMARK測試下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
1.Ryzen 7 2700X New 3DMARK 測試數據 7405分
2.Ryzen 5 2600X New 3DMARK 測試數據 7080分
3.Core i7-8700K New 3DMARK 測試數據 7162分
4.各處理器在 New 3DMARK測試下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比較表(2700X勝出)
5.各處理器在 FFXV測試下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
1.Ryzen 7 2700X FFXV 測試中的工作頻率在 4.075GHz到 4.05GHz間
Ryzen 7 2700X FFXV 測試數據 2713分
2.Ryzen 5 2600X測試中的工作頻率在 4.25GHz到 4.1GHz間
Ryzen 5 2600X FFXV 測試數據 2663分
3.Core i7-8700K測試中的工作頻率在 4.3GHz~4.4GHz之間
Core i7-8700K FFXV 測試數據 2713分
3.FFXV 測試數據比較表(2700X勝出)
New 3DMARK與 FFXV兩者均是核心數多的處理器取得高分,似乎與工作頻率的高低漸漸脫鉤
各處理器工作頻率與規格比較表
進行 B部份的測試
B.將超頻至 4.2GHz的 AMD Ryzen 7 2700X及 Ryzen 5 2600X 對照超頻至 4GHz的 Ryzen 7 1700X及超頻至 5GHz的 intel Core i7-8700K及超頻至 5GHz的 Core i5-8600K,比較各處理器之多工效能與性價比
在進行 CPU超頻測試之前,我們先說明一下電源管理的重要
在 Win 10作業系統中,爲確保能充分發揮 Ryzen 2的效能,在進入 Win 10作業系統後,請將電源計畫從[平衡]模式改爲[高效能]模式
如果擔心[高效能]模式會增加功耗,則可以下載並執行由 AMD專為 Ryzen設計的專用電源計劃
甚麼是 Rzyen專用電源計劃?
Window 10原本的電源選項計劃[平衡]電源計劃,會影響 Ryzen處理器的效能,所以官方都會要求我們把電源計劃調整至[高效能]
對於這個問題,AMD技術營銷部門高管 Robert Hallock解釋:
AMD Ryzen處理器支援 SenseMI技術,它可以讓微處理器更快速、更精確地執行電壓、頻率細粒度調整以提升效能,響應時間可以低至1毫秒
不過這個功能需要 Ryzen處理器集成的功耗管理支援,頻率、電壓的控制是通過 P-State實現的
它是頻率與電壓的各種組合,但這又是作業系統來決定的,處理器接受作業系統的要求,並據此實現各種 P-State狀態
與[高效能]模式相比,Windows預設的[平衡]電源計劃因爲設置了更高的臨界值
所以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轉換 P-State,因此 AMD的處理器在某些應用要求需要更快的速度時就會受到部分限制
[平衡]電源計劃並且還在別的方面影響了 Ryzen效能,[平衡]計劃在可能的情況下總是試圖讓處理器第一個邏輯核心在超過 10%的使用率時“停車”(Core Parking)
以 8C/16T的 Ryzen 7 1800X為例,處理器0(物理內核)和邏輯處理器1(SMT內核)在保持喚醒的情況下,其他的 14個核心隨時都可能被停車(Core Parking)
當停車的核心被再恢復時則會產生延遲以致於影響效能
所以爲確保能充分發揮 Ryzen的效能,在進入Win 10作業系統後,請將預設的電源計畫從[平衡]模式改爲[高效能]模式
或會員可以下載 AMD所提供自己的 Windows電源計劃,下載該配置文件 並解壓之後雙擊 PPKG文件即可導入,這樣在 Ryzen處理器中就多了一個AMD Ryzen Balanced[AMD Rzyen平衡]的計劃(如下圖)
當我們將電源計畫從[平衡]模式改爲[高效能]模式或執行 AMD自己所提供的 Windows電源計劃後
就可以來進行 CPU超頻後的測試
超頻的設定除了可在 bBIOS中做設定以外,AMD官方更貼心的提供了超頻工具 AMD Ryzen Master 1.2以方便玩家輕鬆的在作業系統內對超頻做設定,在測試前先先來看看 AMD Ryzen Master 1.2的介紹
只要透過 AMD Ryzen Master版本1.2即可對 CPU頻率,CPU電壓,GPU電壓,DRAM和 GPU頻率自由調節
在 Raven Ridge設計領域 SOC電壓(“VDDCR_SOC”)可提供公共非核和 GPU功率的單軌,因此 調校 GPU和 DRAM非常有用
AMD Ryzen Master 1.2還為熱電遙測提供了新的標註:
總插座功率占主板容量的百分比。
VDDCR CPU功率(單位為瓦特),表示 CPU內核域功耗。這說明了權力的含義
Vcore和 CPU利用率變化。
VDDCR SOC以瓦特為單位的功耗,表示非核心/ GPU域功耗。這說明了權力
SOC電壓變化和GPU / DRAM利用率的影響。
CPU和非核心/ GPU電源域的散熱設計電流(TDC / TDP)以%表示
CPU和 Uncore / GPU電源域的電氣設計電流(EDC)以主板的百分比表示
AMD Ryzen Master 1.3下載連結
概略演示 AMD Ryzen Master的操作過程
開啟後的警語
進行 B部分測試
先來看看各處理器超頻後的測試諸元
1.超頻後測試諸元
1.AMD Ryzen 7 2700X超頻後的測試諸元
Ryzen 7 2700X@4.2GHz
2.AMD Ryzen 5 2600X超頻後的測試諸元
Ryzen 5 2600X@4.2GHz
3.AMD Ryzen 7 1700X超頻後的測試諸元
Ryzen 7 1700X@4GHz
4.intel Core i7-8700K超頻後的測試諸元
Core i7-8700K@5GHz
5.intel Core i5-8600K超頻後的測試諸元
Core i5-8600K@5GHz
再來看看多工測試軟體
2.多工測試軟體有
1.Cinebench R15 CPU Test
2.wPrime 2.10
3.7-zip Benchmark
4.X264 FHD Benchmark
先進行
1.Cinebench R15 CPU Test
1.Ryzen 7 2700X@4.2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1910cb
2.Ryzen 5 2600X@4.2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1450cb
3.Ryzen 7 1700X@4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1791cb
4.8700K@5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1649cb
5.8600K@5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1099cb
1.Cinebench R15 CPU Test效能比較表
Ryzen 7 2700X@4.2GHz 1910cb VS 8700K@5GHz 1649cb勝出
Ryzen 5 2600X@4.2GHz 1450cb VS 8600K@5GHz 1099cb勝出
1.各處理器在 Cinebench R15 之性價比 Ryzen全勝
2.wPrime 2.10
1.Ryzen 7 2700X@4.2GHz
wPrime 2.10 90.996s(數字愈低愈好)
2.Ryzen 5 2600X@4.2GHz
wPrime 2.10 121.612s(數字愈低愈好)
3.Ryzen 7 1700X@4GHz
wPrime 2.10 95.281s(數字愈低愈好)
4.8700K@5GHz
wPrime 2.10 101.947s(數字愈低愈好)
5.8600K@5GHz
wPrime 2.10 143.047s(數字愈低愈好)
2.wPrime 2.10 效能比較表(數字愈低愈好)
Ryzen 7 2700X@4.2GHz 90.996s VS 8700K@5GHz 101.947s勝出
Ryzen 5 2600X@4.2GHz 121.612s VS 8600K@5GHz 143.047s勝出
2.各處理器在 wPrime 2.10之性價比 Ryzen全勝
3.7-zip Benchmark
1.Ryzen 7 2700X@4.2GHz
7-zip Benchmark 51067MIPS
2.Ryzen 5 2600X@4.175GHz(4.2GHz無法過測)
7-zip Benchmark 40040MIPS
3.Ryzen 7 1700X@4GHz
7-zip Benchmark 48902MIPS
4.8700K@5GHz
7-zip Benchmark 45990MIPS
5.8600K@5GHz
7-zip Benchmark 33766MIPS
3.7-zip Benchmark 效能比較表
Ryzen 7 2700X@4.2GHz 51067MIPS VS 8700K@5GHz 45990MIPS勝出
Ryzen 5 2600X@4.2GHz 40040MIPS VS 8600K@5GHz 33766MIPS勝出
3.各處理器在 7-zip Benchmark之性價比 Ryzen全勝
4.X264 FHD Benchmark
1.Ryzen 7 2700X@4.2GHz
X264 FHD Benchmark 55.72fps
2.Ryzen 5 2600X@4.75GHz
X264 FHD Benchmark 46.87fps
3.Ryzen 7 1700X@4GHz
X264 FHD Benchmark 52.56fps
4.8700K@5GHz
X264 FHD Benchmark 50.38 fps
5.8600K@5GHz
X264 FHD Benchmark 36.12 fps
4.X264 FHD Benchmark效能比較表
Ryzen 7 2700X@4.2GHz 55.72fps VS 8700K@5GHz 50.38fps勝出
Ryzen 5 2600X@4.2GHz 46.87fps VS 8600K@5GHz 36.12fps勝出
4.各處理器在 X264 FHD Benchmark 之性價比 Ryzen全勝
最後,來看在三大板廠的 AIDA64 Memory Bandwidth Benchmark測試比較
測試諸元均為
Ryzen 7 2700X@4.2GHz
G.SKILL Sniper X @DDR4 3600C14 8GBX2
測試結果
1. GIGABYTE X470 AORUS GAMING7 WIFI的 AIDA64 Memory Bandwidth Benchmark
Read 57262MB/s
Write 55661MB/s
Copy 53198MB/s
2.msi X470 GAMING 7 AC的 AIDA64 Memory Bandwidth Benchmark
Read 52337MB/s
Write 50253MB/s
Copy 43381MB/s
3.ASUS ROG Crosshair VII Hero的 AIDA64 Memory Bandwidth Benchmark
Read 51990MB/s
Write 49527MB/s
Copy 43350MB/s
結尾:
在 A部分測試
各處理器全預設下的測試結果比較,我們看到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在 Precision Boost 2及 XFR 2.0的作用下,其 Max Boost頻率相對 Ryzen 1代已提升了許多,在記憶體控制器方面也進步到 8GBX4 DDR4 3400~DDR4 3600(XMP),這些技術對於不喜手動設定超頻的人來說很是方便,因為就算是在全預設不超頻的情況下也能獲得極高的效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 Ryzen 5 2600X與 Core i7-8700K同樣是 6C12T 12個核心數的情況下,Ryzen 5 2600X(Max Boost 4.05GHz)的 Cinebench R15的測試分數為 1397cb,超越了 Core i7 8700K(Max Boost 4.2GHz)的 1380cb,這個測試分數是不是完全顛覆了您對 AMD的印象?
Ryzen 5 2600X Cinebench R15 CPU Test測試數據 1397cb
Core i7-8700K Cinebench R15 CPU Test測試數據 1380cb
在 B部分測試
將超頻至 4.2GHz的 AMD Ryzen 7 2700X及Ryzen 5 2600X 對照超頻至 5GHz的 intel Core i7-8700K及超頻至 5GHz的 Core i5-8600K,比較各處理器之多工效能與性價比(超頻至 4GHz的 Ryzen 7 1700X陪測)
我們看到
Ryzen 7 2700X@4.2GHz VS 8700K@5GHz
Ryzen 5 2600X@4.2GHz VS 8600K@5GHz
無論是在效能上或性價比均是 Ryzen全勝
Gaming Benchmark方面,New 3DMARK及 FFXV兩個大作則仍以核心數多的 Ryzen 7 2700X處勝出,可見 Gaming設計也開始有趨向於多核心的處理器的趨勢,並漸漸與頻率高低脫鉤,可見得 AMD當前的產品定位算是很符合市場需求的
前幾年,AMD處理器因為架構的問題沉寂了許久,使得 PC市場少了競爭與選擇,2017年 AMD以 Ryzen重返榮耀打出漂亮的第一仗,而 2018年 AMD又以全新 12mm Ryzen 2000 搭配全新 AMD SenseMI Technology、 XFR 2.0技術,降低了處理器的功耗及延遲,提高了快取速度及提升了處理器及記憶體頻率與工作效率而再下一城,希望 AMD再接再厲,且讓我們期待 2019年,2020年 AMD的再進步,讓市場上永遠有性價比最高的產品可用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之微架構
高效能 Zen+微體系結構注重的四個領域:
1.效能:
2.吞吐量:
3.效率:
4.可擴展性:
1.效能:增強指令級並行性(ILP),以提高單線程效能。
在效能方面,Zen+微架構代表了核心執行能力的巨大進步
與 AMD以前的設計相比。值得注意的是,Zen+微架構具有 1.75X大的指令
調度程序窗口和 1.5X更大的偵錯寬容度和 Resources2,這個變化允許 Zen+安排和發送更多的工作進入執行單位
此外,新的微操作緩存允許 Zen+繞過 L2和 L3高速緩存,當使用頻繁訪問的微操作時,Zen+也獲得了基於神經網絡的分支預測單位,允許 Zen+架構更準確地制定最佳的說明和路徑為未來的工作
最後,基於 Zen+架構的產品可以選擇性地利用 SMT來增加通過用有意義的工作填充應用程序創建的管道氣泡來利用計算管道,總之,這些變化將精湛的單線程功能投入 Zen+的核心
2.吞吐量:緩存和快取引擎中增強的數據速率,以及管道的執行處理
氣泡通過多線程執行緒(SMT)
高效能引擎需要更佳的燃料,而
Zen+微體系結構的吞吐量特性可以實現看待
主要的變化是使用專用的 64KB L1指令對緩存層次進行了主要修改和數據高速快取,每個核心 512KB專用 L2快取,以及四個內核共享的 8MB三級緩存。這個緩存增加了一個複雜的學習預取器,推測將收集應用程序數據緩存,以便它們可以立即執行
總之,這些變化建立了較低級別的緩存使更接近 CPU核心,將高達 5倍的高速緩存帶寬轉化為 CPU核心以大幅提高緩存效能
3.效率:以低功耗的設計,智能管理主動和閒置時功率,提取真實
矽晶圓功能,並最小化每瓦特有效性能之損耗
除了採用更節能的 12nm FinFET工藝,Zen+架構專門利用了全球鑄造 12nm FinFET工藝的密度優化版本
這允許更小的管芯尺寸和在整個功率/性能曲線下降低工作電壓
Zen+架構也結合了 AMD最新的低功耗設計方法,如:前面提到的微操作緩存來減少功耗密集的遙控器,積極的時鐘門控將動態功耗歸零
最低限度利用核心區域的消費,和用於低功耗地址生成的堆棧引擎
在這個領域,其電源管理智慧正在發揚光大,賦予 Zen+從低瓦數移動到HEDT配置的能力
4.可擴展性:連接到稱為 Infinity Fabric的新互連的模塊化 4C核心複合體(CCX)
允許Zen+效地擴展,集成和與其他 AMD IP進行通信
Zen+體系結構的可擴展性始於CPU Complex(CCX),這是一個原生四核模組。每個 CCX具有 64K L1 I緩存,64K L1 D緩存,每個內核 512KB專用 L2緩存和共享的 8MB L3緩存核心
CCX中的每個內核可以選擇使用 SMT來實現更多的多線程功能
多個 CCX可以存在於 Zen+產品中。在 AMD Ryzen處理器的情況下是 4 + 4配置中的兩個 CCX,可以通過 Infinity Fabric進行通信,每個 CCX中的單個內核可以在整個市場上對稱地禁用分段
這種模塊化設計允許 AMD根據需要擴展核心,線程和緩存數量全面的客戶端,服務器和 HPC市場
與此同時,Infinity Fabric是靈活和一致的界面/總線,允許 AMD快速將複雜的知識產權組合有效地整合到一個凝聚力的模具中
這些組裝件可以利用 Infinity Fabric在 CCXes,系統內存和其他控制器之間交換數據(例如內存,I / O,PCIe)存在於 AMD Ryzen SoC設計上
無限面料還賦予 Zen+建築功能強大命令和控制功能,建立一個允許實時估計的敏感反饋迴路並調整核心電壓,溫度,插座功率,時鐘速度等
註:來自 Hot的 AMD面板中提供了有關 Zen+架構基礎知識的更多技術細節
芯片2016(HC28)和 ISSCC 2017. AMD Ryzen處理器的具體細節在 AMD中可用
來自 AMD Ryzen處理器技術日的 Ryzen™處理器架構演示文稿
首先,重要的是要了解每個 AMD Ryzen處理器都具有分佈式“智能”
互聯傳感器的網格,精確到 1mA,1mV,1mW和 1°C,輪詢速率為 1000 /秒
這些傳感器產生重要的遙測數據,進入 Infinity Fabric控制迴路和控制迴路
有權根據當前對 AMD Ryzen處理器的行為進行實時調整預期未來管理狀況
AMD SenseMI是依靠複雜的學習算法和/或的五個相關“感官”包
Infinity Fabric的命令和控制功能使 AMD Ryzen處理器能夠與機器配合使用
智能(MI)
這種智能被用來微調性能和功率特性
核心,管理推測緩存提取,並執行基於 AI的分支預測
純動力
推動 Precision Boost的智能傳感器分佈式網絡可以實現雙重責任處理器功耗與任何給定的工作量,並為下一級的輝煌
遙測數據來自 Pure Power優化循環允許每個 AMD Ryzen處理器檢查其獨特的特性
自己的矽提取個性化的管理
精度提升
使用 Infinity Fabric的當前/溫度/負載數據,Precision Boost調製 AMD Ryzen
處理器的時鐘速度在 25MHz步進。粒度時鐘速度控制提供 AMD Ryzen
處理器的操作自由度更高,使核心頻率更接近理想頻率目標,允許在該理想目標下進行更好的抖動
評論者應該期望一個時鐘速度讓人想起一個 GPU,而不是一個方波,這種行為有助於持續高速的時鐘速度
擴展頻率範圍(eXtended Frequency Range 2.0),動態時脈擴展,在散熱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將時脈和電壓(必要時)提升至超過 Precision Boost所能提供的時脈加速幅度,目前僅搭載 X470和 B450晶片組的主機版可用
在之前的 Precision Boost設計中,只允許在 2C內核時,Precision Boost才會起作用,但現在全新的 Precision Boost 2能在所有內核都處於啟用狀態下達到提升 CPU的頻率的目的(Precision Boost 2依圖形主要區別在於如果使用兩個以上的 CPU內核,Precision Boost 2不會降低時鐘速度限制。 Precision Boost 2只評估處理器是否在規格範圍內,並在任何數量的內核上持續提升 - 直到達到最大頻率,或者碰觸三角線形的邊界為止
當您要將處理器的負載從一個線程增加到多個線程時,那麼 Precision Boost 2能比前一個版本更加優雅和漸進完成您所需
神經網預測
每個 AMD Ryzen處理器中的真實 AI都利用神經網絡來實時學習
應用程序的行為並推測其下一步。預測 AI準備好重要的 CPU指令,所以處理器總是用來處理新的工作負載
智能預取
複雜的學習算法了解應用程序的內部模式和行為
預計將來快速執行需要哪些數據,Smart Prefetch預測預加載
數據轉換成 AMD Ryzen處理器的大型緩存,實現快速響應的計算.
前言:早在年初的 CES展場 AMD就已經預告 AMD的第一個 12nm工藝,代號為 Pinnacle Ridge的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將於 2018年 4月上市,滄者也事先取得了盒裝版 Ryzen 7 2700X及 Ryzen 5 2600X處理器及相關周邊元件並完成測試於今天奉上,歡迎大家來看 AMD 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曼谷技術研討會直擊及在三大板廠效能實測加對 8700K、8600K性價比探討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目前一共有四款,包括
1.Ryzen 7 2700X
2.Ryzen 5 2600X
3.Ryzen 7 2700
4.Ryzen 5 2600
不排除日後會有更高階的 Ryzen 7 2800X上市
爲了因應 XFR 2.0 Max Boost的提升
1.Ryzen 7 2700X TDP來到了 105W
2.Ryzen 5 2600X的 TDP則維持在 95W
3.Ryzen 7 2700的 TDP則只有 65W
4.Ryzen 5 2600的 TDP則只有 65W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原廠報價及台灣通路預購價比較
1.Ryzen 7 2700X
原廠報價 USD$329(換算為台幣 $9870)
台灣通路預購價台幣 $11050(換算為美元 $368)
2.Ryzen 5 2600X
原廠報價 USD$229(換算為台幣 $6870)
台灣通路預購價台幣 $7560(換算為美元 $252)
3.Ryzen 7 2700
原廠報價 USD$299(換算為台幣 $8970)
台灣通路預購價台幣 $10250(換算為美元為$342)
4.Ryzen 5 2600
原廠報價 USD$199(換算為台幣 $5970)
台灣通路預購價台幣 $6700(換算為美元 $223)
對照組
1700X原廠報價 USD$279台灣通路價台幣 $10400
8700K原廠報價 USD$350台灣通路價台幣 $10900
8600K原廠報價 USD$257台灣通路價台幣 $7900
本次測試的處理器規格與價格表
官方簡報:
2018的 ROADMAP
基於 Zen+架構的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在 AMD Ryzen 1代才上市短短的一年就跟著推出,展現了 AMD對收復 PC處理器市場佔有率的信心及強烈的企圖心
專為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設計的 X470晶片組
X470晶片組仍然繼續沿用 AM4 Socket(AMD稱 AM4將可使用到 2020年)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除了可使用在 X470晶片組的主機板以提升至更高效能之外,仍可透過更新 BIOS繼續在 X3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上使用
AMD 400系列與 300系列晶片組的效能差異表
3/26於曼谷的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技術研討會實況
會場的入口的 POP看板
進到會場一眼就可以看到秀著 AMD Ryzen圖騰的大螢幕及許多測試平台,研討會結束後將直接進行 AMD的極冷超頻秀
散布在會場的展示平台
Gaming體驗區
研討會正式拉起序幕,由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效能無設限影片開場
充滿科技感的影片呼應著 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的誕生
不免俗的回顧 2017 Ryzen 1代的精彩表現
再帶出 2018年全年將面市的各項新產品
當然也包括 2018 Jan剛上市的 Ryzen APU
Ryzen APU令人驚艷的效能相信大家都已見到
而就在 4/19更加把勁的-熱情推出效能更佳的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
同步上市的還有 X470 Chipset,並支持 Precision Boost 2、XFR 2.0、StoreMI等技術
IHS介紹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處理器的 IHS金屬蓋承襲了 Ryzen的傳統,不從散熱膏上節省成本,使用導熱性能最佳的 Soldered做為傳導散熱材料,跟一般散熱膏相比,能使 Die的溫度再降 10°C+
Ryzen 7
目前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的第一顆 Ryzen 7 為 2700X,8C16T核心,20MB Cache,基礎頻率為 3.7GHz,Max Boost為 4.3GHz,售價 $369美元並附贈 Wraith Prism散熱器風扇,(不排除日後有更高階的 2800X)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的第二顆 Ryzen 7 為 2700,同為 8C16T核心,20MB Cache,基礎頻率降為 3.2GHz,Max Boost為 4.1GHz,售價 $299美元並附贈 Wraith Spire散熱器風扇
Ryzen 5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的第一顆 Ryzen 5 為 2600X,6C12T核心,19MB Cache,基礎頻率為 3.6GHz,Max Boost為 4.2GHz,售價 $229美元並附贈 Wraith Spire散熱器風扇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的第二顆 Ryzen 5 為 2600,6C12T核心,19MB Cache,基礎頻率為 3.4GHz,Max Boost為 3.9GHz,售價 $199美元並附贈 Wraith Stealth散熱器風扇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處理器 VS Ryzen 1代比較
Zen+架構的優勢介紹
12nm的 2700X、2600X處理器跟同頻率的 14nm 1700、1600X處理器相比節省了 11%的功耗,增加了 16%的效能
跟 8700K、8600K的多工效能及功耗比較
12nm處理器與 14nm處理器相比,在同樣的功耗下已能供給高的頻率,而在多 10W TDP下能供給更高的頻率,Precision Boost 2則能提供在更高頻下提供更多的執行緒
因為 Precision Boost 2
跟第一代相比,16T多工的 Max Boost提升到 4.0GHz附近
12mm製程帶來的優勢
1.提升了頻率速度
2.多工最大頻率提升到 4.2GHz附近
3.Vcore 最多降低了50mV
AMD SenseMI技術
因為全新的 AMD SenseMI Technology,可提升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及記憶體的頻率速度,並降低 功耗
Max Boost方面,因為 Precision Boost 2和 XFR 2.0的擴展動態頻率範圍功能,提升了 Ryzen X系列處理器的頻率(需在 X470或 B450時才支援)
官方提供的測試數據 Ryzen 7 2700X VS 1800X比 Ryzen 7 1800X 平均遊戲效能要高出 5%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為 AMD的第一個 12mm製程全新 Zen+架構的桌上型處理器,擁有 Precision Boost 2及 XFR 2.0新技術提升了更高的頻率速度
XFR 2.0:
(eXtended Frequency Range2.0),動態時脈擴展,在散熱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將時脈和電壓(必要時)提升至超過 Precision Boost所能提供的時脈加速幅度,目前僅搭載 X470和 B450晶片組的主機版可用
在之前的 Precision Boost設計中,只允許在 2C內核時,Precision Boost才會起作用,但現在全新的 Precision Boost 2能在所有內核都處於啟用狀態下達到提升 CPU的頻率的目的(Precision Boost 2依圖形主要區別在於如果使用兩個以上的 CPU內核,Precision Boost 2不會降低時鐘速度限制
Precision Boost 2只評估處理器是否在規格範圍內,並在任何數量的內核上持續提升 - 直到達到最大頻率,或者碰觸三角線形的邊界為止
當您要將處理器的負載從一個線程增加到多個線程時,那麼 Precision Boost 2能比前一個版本更加優雅和漸進完成您所需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全部不鎖頻
為了配合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的 Precision Boost及 XFR 2.0技術,AMD超頻軟體 AMD Ryzen Master也進行了升級,至 1.3版,並增加 PDT 、TDC、EDC之容量率
X470晶片組主機版將帶給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更高的效能
AMD合作夥伴
AMD StoreMI介紹
當使用 NVMe SSD或 SATA SSD時比使用傳統 HDD帶來更高更快的資料存取,並支援 DDR4 2GB Cache
在 Loading Games時有 2.8倍的效能進步
在開啟應用程式的時間更快達 9.8倍
與傳統 HDD相比,各 SSD裝置的效能增長比例
官方 Ryzen 7 2700X VA 8700K在多個多工 APP Benchmark上完勝
官方 Ryzen 7 2700X在 1080P ultra Gaming上,多個 APP Benchmark跟 Core i7相比效能相當接近
1440P亦同
官方 Ryzen 5 2600X VS Core i5 同樣在多個 APP Benchmark上完勝
在 1080P ultra Gaming上,多個 APP Benchmark跟 Core i5相比差距不大
1440P亦同
官方 Ryzen 7 2700X VS 8700K的繪圖效能及性價比比介紹
官方 Graphics Performance
官方介紹 Graphics及 Creative Performance
在 Creative Performance上表現出色
官方 Ryzen 7 2700X VS Core i7-8700K在各種遊戲效能的測試數據 Ryzen 7 2700X 平均增長了 7.7%
相對 8700K 有更高的性價比
所有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均附贈原廠風扇
Ryzen 7 2700X附贈的 Wraith Prism還有 RGB功能
官方 Wraith Prism風扇 RGB示意圖
散熱器風扇比較
官方原廠散熱器風扇與 Third Party之 Noctua散熱器風扇比較
Cinebench R15 nT Score因散熱風扇的不同效能差異
使用 Noctua Cooler多工測試 Cimebench R15效能時比使用 Wralth Cooler散熱時再多 3%
官方各項效能比較圖表整理
Cinebench R15 nT Performance
Cinebench R15 1T Performance
POV-Ray 3.7 Performance
TrueCrypt 7.1a
Blender 2.79
Handbrake 1.0.7
1440p High Settings
1080p Ultra Settings
Passmark 9 v1016
3DMARK Time Spy
SPECviewperf Results
CrystalDiskMark
AIDA64 Memory Bandwidth
AIDA64 Cache Latency
IOmeter Storage Scaling
Applicatiom Launch Time
技術研討會後接著是 Ryzen 2700X空冷水冷超頻體驗,在現場有 7台 2700X平台,媒體可以隨意在現場操作體驗,而重頭戲則是及 AMD官方的 Ryzen 7 2700X液態氮超頻表演
7台 2700X中有水冷散熱機台
以及空冷散熱機台
AMD官方液態氮機台
Ryzen 7 2700X經 AMD官方液態氮極冷散熱後 2700X的頻率來到 5596MHz
接著繼續往上超,頻率已來到 5646MHz
Cinebeh R15 CPU Test 更上一層樓來到 2492CB
Memory 參數及Latency的畫面
不知道是 CPU體質好還是空冷風扇效能高,媒體體驗的空冷機也超頻到了4.2GHz,Cinebench R15 CPU Test上到了 1881CB
一邊喝著飲料美酒,一邊體驗超頻很是愜意
在不知不覺中超頻體驗歷經 2小時進入尾聲,大家盡興而歸
開箱:
來看看產品開箱,依照往例,AMD會將所有送測品放在一個標有 AMD LOGO的大黑箱裏,將大黑箱上蓋打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印有 BRING YOUR IMAGINATION TO LIFE的彩印內蓋
內蓋掀起之後可見內置有 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彩盒,將Ryzen 彩盒取出至於黑箱前方
除了 Ryzen 7、Ryzen 5之外,AMD同時附上了一組記憶體 G.SKILL F4-3400C16D-16GSXW Module、兩片主機板 ASUS ROG CROSSHAIR VII HERO(WIFI)及 msi X470 GAMING M7,電供 Antec HCG 850W PSU
所有產品合照
與 GIGABYTE送測的 GIGABYTE X470 AAORUS GAMING7 WIFI合照
至於本次測試所使用的顯卡與儲存裝置為 AMD之前送測的 VEGA64及 SAMSUNG SSD SM960 512GB Nvme
Ryzen 7彩盒及彩頁特寫
Ryzen 7 2700X CPU正面照
Ryzen 5彩盒及彩頁特寫
Ryzen 5 2600X CPU正面照
Ryzen 7、Ryzen 5 Label
Ryzen 7 2700X & Wraith Prism RGB散熱器風扇
Ryzen 5 2600X & Wraith Spire散熱器風扇
Ryzen 7 2700X & Ryzen 5 2600X鳥瞰
主機板介紹
ASUS ROG CROSSHAIR VII HERO(WIFI)
ASUS ROG CROSSHAIR VII HERO(WIFI)上 CPU VGA DRAM Wraith Prism RGB散熱器風扇
功能介紹
GIGABYTE X470 AAORUS GAMING7 WIFI
GIGABYTE X470 AAORUS GAMING7 WIFI上 CPU VGA DRAM Wraith Prism RGB散熱器風扇
GIGABYTE很貼心的設計-電源開關設在後 I/O處
LED示意圖
功能介紹
msi X470 GAMING M7 AC
msi X470 GAMING M7上 CPU VGA DRAM Wraith Spire散熱器風扇
功能介紹
測試:
今天的測試分為 A.B兩部份
A.在全預設下之 AMD Ryzen 7 2700X及 Ryzen 5 2600X (XFR 2.0)對照預設下之 intel Core i7-8700K (Turbo Boost) 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比較
A測試又細分為
1.各處理器在全預設開機後的待機頻率
2.各處理器在多工測試進行中(Cinebench R15)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
3.各處理器在單工測試進行中(Superpi 32M)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
4.各處理器在 New 3DMARK測試進行中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不含 8600K)
5. 各處理器在 FFXV測試進行中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不含 8600K)
而測試的 B部分則為
B.將超頻至 4.2GHz的 AMD Ryzen 7 2700X及Ryzen 5 2600X 對照超頻至 4GHz的 Ryzen 7 1700X及超頻至 5GHz的 intel Core i7-8700K及超頻至 5GHz的 Core i5-8600K,比較各處理器之多工效能與性價比
測試平台介紹
AMD測試平台1:
M/B :ASUS ROG CROSSHAIR VII HERO(WIFI)
MEM :G.SKILL SNIPER X F4-3400C16D-32GSXW 8GBX4 Dual Channel
(因應 AMD Zen+ 處理器,G.SKILL推出 AMD Ryzen 2000系列處理器所對應的 Sniper X 記憶體套裝,型號為 F4-3400C16D-16GSXW,新的記憶體套裝將有更高的頻率,本次測試特別使用 2組 F4-3400C16D-16GSXW把記憶體插滿,以 8GBX4 DDR4 3400做測試)
OS :WIN 10 X64
CPU:AMD RYZEN 7 2700X
VGA:AMD RADEON RX VEGA 64
SSD:SAMSUNG SM 960 512GB
PSU:Antec HCG 850W PSU
Cooler:Wraith Prism RGB LED
還是 Wraith Prism RGB散熱器風扇實況演示漂亮
BIOS Info
AMD測試平台2:
M/B :GIGABYTE X470 AORUS GAMING7 WIFI
MEM :G.SKILL SNIPER X F4-3400C16D-32GSXW 8GBX4 Dual Channel
OS :WIN 10 X64
CPU:AMD RYZEN 7 2700X
VGA:AMD RADEON RX VEGA 64
SSD:SAMSUNG SM 960 512GB
PSU:Antec HCG 850W PSU
Cooler:Wraith Prism RGB LED
Wraith Prism RGB散熱器風扇實況演示
BIOS Info
AMD測試平台3:
M/B :msi X470 GAMING M7 AC
MEM :G.SKILL SNIPER X F4-3400C16D-32GSXW 8GBX4 Dual Channel
OS :WIN 10 X64
CPU:AMD RYZEN 5 2600X
VGA:AMD RADEON RX VEGA 64
SSD:SAMSUNG SM 960 512GB
PSU:Antec HCG 850W PSU
Cooler:Wraith Spire
BIOS Info T3(AMD提供)
最新BIOS T7(msi提供)已增加對各種功耗優化的功能
空冷 4.35GHz開機很輕鬆
AMD測試平台4:
M/B :GIGABYTE AX370 GAMING K7
MEM :G.SKILL SNIPER X F4-3400C16D-32GSXW 8GBX4 Dual Channel
OS :WIN 10 X64
CPU:AMD RYZEN 7 1700X
VGA:AMD RADEON RX VEGA 64
SSD:SAMSUNG SM 960 512GB
PSU:Antec HCG 850W PSU
Cooler:Wraith Spire
Intel測試平台1:
M/B :ASUS ROG STRIX Z370-E GAMING
MEM :G.SKILL DDR4 4000C19 8GBX4 Dual Channel及 G.SKILL DDR4 3200C16 8GBX4 Dual Channel
OS :WIN 10 X64
CPU:Intel Coffee Lake Core i7-8700K正式版及ES
VGA:AMD RADEON RX VEGA 64
SSD:SAMSUNG SM 960 512GB
Cooler:水冷用放的
Intel測試平台2:
M/B :msi Z370 PC PRO
MEM :G.SKILL DDR4 4000C19 8GBX4 Dual Channel及 G.SKILL DDR4 3200C16 8GBX4 Dual Channel
OS :WIN 10 X64
CPU:Intel Coffee Lake Core i5-8600K ES
VGA:AMD RADEON RX VEGA 64
SSD:SAMSUNG SM 960 512GB
Cooler:空冷用放的
測試開始
A部分
A.在全預設下之 AMD Ryzen 7 2700X及 Ryzen 5 2600X(XFR 2.0)對照預設下之 intel Core i7-8700K Core i5-8600K(Turbo Boost) 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比較
1.各處理器在全預設開機後的待機頻率
1.Ryzen 7 2700X
從下圖可以看到 Ryzen 7 2700X待機時 CPU頻率處於 3.0GHz~4.35GHz之間跳動
2.Ryzen 5 2600X
從下圖可以看到待機時 CPU頻率處於 3.0GHz~4.25GHz間跳動
3.Core i7-8700K
從下圖可以看到全預設 Core i7-8700K待機時 CPU頻率在 4.3GHz~4.6GHz之間跳動
4.Core i5-8600K
從下圖可以看到全預設 Core i5-8600K待機時 CPU頻率在 4.3GHz~4.2GHz~4.1GHz之間跳動動
1.各處理器在全預設開機後的待機頻率比較表
2.各處理器在多工測試進行中(Cinebench R15)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
1.Ryzen 7 2700X
2.在多工測試進行中 Cinebench R15的 Ryzen 7 2700X CPU頻率在 3.95GHz到 3.0GHz之間跳動
(意即在多工時 Max Boost能提供的 CPU頻率最高則為 3.95GHz)
Ryzen 7 2700X Cinebench R15 CPU Test測試數據 1805cb
2.Ryzen 5 2600X
2.在多工測試進行中 Cinebench R15的 Ryzen 5 2600X CPU頻率在 4.05~4.0GHz
(意即在多工時 Max Boost能提供的 CPU頻率最高則為 4.05GHz)
Ryzen 5 2600X Cinebench R15 CPU Test測試數據 1397cb
同場加映同為 6C12T的 Ryzen 5 1600X@4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的測試數據 1322cb做爲比較,Ryzen 5 2600X進步很大
3.Core i7-8700K
2.在多工測試進行中 Cinebench R15的 Core i7-8700K CPU頻率一直維持在 4.3GHz
(意即在多工時 Max Boost能提供的 CPU頻率最高則為 4.3GHz)
Core i7-8700K Cinebench R15 CPU Test測試數據 1380cb
4.Core i5-8600K
2.在多工測試進行中 Cinebench R15的 Core i5-8600K CPU頻率一直維持在 4.1GHz
(意即在多工時 Max Boost能提供的 CPU頻率最高則為 4.1GHz)
Core i5-8600K Cinebench R15 CPU Test測試數據 1036cb
2.各處理器在多工測試下(Cinebench R15)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比較表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的工作頻率雖然沒有 intel高,但因為 AMD擁有較高的多工效能,使得同是 6C12T的 Core i7-8700K在多工 Cinebench R15的測試下拉下了Core i7 8700K,而 Ryzen 7 2700X因爲核心數更是大幅領先 8700K而 8600K更不是 2600X的對手
3.各處理器在單工測試進行中(Superpi 32M)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
1.Ryzen 7 2700X在單工測試進行中(Superpi 32M)的最大工作頻率在 4.175GHz到 2.68GHz之間跳動
(意即在單工時 XFR 2能提供的 CPU Max Boost頻率最高則為 4.175GHz)
Ryzen 7 2700X Superpi 32M測試數據
2.Ryzen 5 2600X在單工測試進行中(Superpi 32M)的最大工作頻率在 4.225GHz到 4.15GHz之間跳動
(意即在單工時 XFR 2能提供的 CPU Max Boost頻率最高則為 4.225GHz)
Ryzen 5 2600X Superpi 32M 測試數據
3.Core i7-8700K在單工測試進行中(Superpi 32M)的最大工作頻率一直維持在 4.4GHz
(意即在單工時 Turbo Boost能提供的 CPU Max Boost頻率最高則為 4.4GHz)
ore i7-8700K Superpi 32M 測試數據
4.Core i5-8600K在單工測試進行中(Superpi 32M)的最大工作頻率一直維持在 4.2GHz
(意即在單工時 Turbo Boost能提供的 CPU Max Boost頻率最高則為 4.2GHz)
Core i5-8600K Superpi 32M 測試數據
3.各處理器在單工測試進行中(Superpi 32M)測試數據比較表(8700K勝出)
無庸置疑,單工測試一直是 intel的強項,希望 AMD能在單工效能上急起直追
4.各處理器在 New 3DMARK測試下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
1.Ryzen 7 2700X New 3DMARK 測試數據 7405分
2.Ryzen 5 2600X New 3DMARK 測試數據 7080分
3.Core i7-8700K New 3DMARK 測試數據 7162分
4.各處理器在 New 3DMARK測試下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比較表(2700X勝出)
5.各處理器在 FFXV測試下的最大工作頻率與效能
1.Ryzen 7 2700X FFXV 測試中的工作頻率在 4.075GHz到 4.05GHz間
Ryzen 7 2700X FFXV 測試數據 2713分
2.Ryzen 5 2600X測試中的工作頻率在 4.25GHz到 4.1GHz間
Ryzen 5 2600X FFXV 測試數據 2663分
3.Core i7-8700K測試中的工作頻率在 4.3GHz~4.4GHz之間
Core i7-8700K FFXV 測試數據 2713分
3.FFXV 測試數據比較表(2700X勝出)
New 3DMARK與 FFXV兩者均是核心數多的處理器取得高分,似乎與工作頻率的高低漸漸脫鉤
各處理器工作頻率與規格比較表
進行 B部份的測試
B.將超頻至 4.2GHz的 AMD Ryzen 7 2700X及 Ryzen 5 2600X 對照超頻至 4GHz的 Ryzen 7 1700X及超頻至 5GHz的 intel Core i7-8700K及超頻至 5GHz的 Core i5-8600K,比較各處理器之多工效能與性價比
在進行 CPU超頻測試之前,我們先說明一下電源管理的重要
在 Win 10作業系統中,爲確保能充分發揮 Ryzen 2的效能,在進入 Win 10作業系統後,請將電源計畫從[平衡]模式改爲[高效能]模式
如果擔心[高效能]模式會增加功耗,則可以下載並執行由 AMD專為 Ryzen設計的專用電源計劃
甚麼是 Rzyen專用電源計劃?
Window 10原本的電源選項計劃[平衡]電源計劃,會影響 Ryzen處理器的效能,所以官方都會要求我們把電源計劃調整至[高效能]
對於這個問題,AMD技術營銷部門高管 Robert Hallock解釋:
AMD Ryzen處理器支援 SenseMI技術,它可以讓微處理器更快速、更精確地執行電壓、頻率細粒度調整以提升效能,響應時間可以低至1毫秒
不過這個功能需要 Ryzen處理器集成的功耗管理支援,頻率、電壓的控制是通過 P-State實現的
它是頻率與電壓的各種組合,但這又是作業系統來決定的,處理器接受作業系統的要求,並據此實現各種 P-State狀態
與[高效能]模式相比,Windows預設的[平衡]電源計劃因爲設置了更高的臨界值
所以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轉換 P-State,因此 AMD的處理器在某些應用要求需要更快的速度時就會受到部分限制
[平衡]電源計劃並且還在別的方面影響了 Ryzen效能,[平衡]計劃在可能的情況下總是試圖讓處理器第一個邏輯核心在超過 10%的使用率時“停車”(Core Parking)
以 8C/16T的 Ryzen 7 1800X為例,處理器0(物理內核)和邏輯處理器1(SMT內核)在保持喚醒的情況下,其他的 14個核心隨時都可能被停車(Core Parking)
當停車的核心被再恢復時則會產生延遲以致於影響效能
所以爲確保能充分發揮 Ryzen的效能,在進入Win 10作業系統後,請將預設的電源計畫從[平衡]模式改爲[高效能]模式
或會員可以下載 AMD所提供自己的 Windows電源計劃,下載該配置文件 並解壓之後雙擊 PPKG文件即可導入,這樣在 Ryzen處理器中就多了一個AMD Ryzen Balanced[AMD Rzyen平衡]的計劃(如下圖)
當我們將電源計畫從[平衡]模式改爲[高效能]模式或執行 AMD自己所提供的 Windows電源計劃後
就可以來進行 CPU超頻後的測試
超頻的設定除了可在 bBIOS中做設定以外,AMD官方更貼心的提供了超頻工具 AMD Ryzen Master 1.2以方便玩家輕鬆的在作業系統內對超頻做設定,在測試前先先來看看 AMD Ryzen Master 1.2的介紹
只要透過 AMD Ryzen Master版本1.2即可對 CPU頻率,CPU電壓,GPU電壓,DRAM和 GPU頻率自由調節
在 Raven Ridge設計領域 SOC電壓(“VDDCR_SOC”)可提供公共非核和 GPU功率的單軌,因此 調校 GPU和 DRAM非常有用
AMD Ryzen Master 1.2還為熱電遙測提供了新的標註:
總插座功率占主板容量的百分比。
VDDCR CPU功率(單位為瓦特),表示 CPU內核域功耗。這說明了權力的含義
Vcore和 CPU利用率變化。
VDDCR SOC以瓦特為單位的功耗,表示非核心/ GPU域功耗。這說明了權力
SOC電壓變化和GPU / DRAM利用率的影響。
CPU和非核心/ GPU電源域的散熱設計電流(TDC / TDP)以%表示
CPU和 Uncore / GPU電源域的電氣設計電流(EDC)以主板的百分比表示
AMD Ryzen Master 1.3下載連結
概略演示 AMD Ryzen Master的操作過程
開啟後的警語
進行 B部分測試
先來看看各處理器超頻後的測試諸元
1.超頻後測試諸元
1.AMD Ryzen 7 2700X超頻後的測試諸元
Ryzen 7 2700X@4.2GHz
2.AMD Ryzen 5 2600X超頻後的測試諸元
Ryzen 5 2600X@4.2GHz
3.AMD Ryzen 7 1700X超頻後的測試諸元
Ryzen 7 1700X@4GHz
4.intel Core i7-8700K超頻後的測試諸元
Core i7-8700K@5GHz
5.intel Core i5-8600K超頻後的測試諸元
Core i5-8600K@5GHz
再來看看多工測試軟體
2.多工測試軟體有
1.Cinebench R15 CPU Test
2.wPrime 2.10
3.7-zip Benchmark
4.X264 FHD Benchmark
先進行
1.Cinebench R15 CPU Test
1.Ryzen 7 2700X@4.2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1910cb
2.Ryzen 5 2600X@4.2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1450cb
3.Ryzen 7 1700X@4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1791cb
4.8700K@5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1649cb
5.8600K@5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1099cb
1.Cinebench R15 CPU Test效能比較表
Ryzen 7 2700X@4.2GHz 1910cb VS 8700K@5GHz 1649cb勝出
Ryzen 5 2600X@4.2GHz 1450cb VS 8600K@5GHz 1099cb勝出
1.各處理器在 Cinebench R15 之性價比 Ryzen全勝
2.wPrime 2.10
1.Ryzen 7 2700X@4.2GHz
wPrime 2.10 90.996s(數字愈低愈好)
2.Ryzen 5 2600X@4.2GHz
wPrime 2.10 121.612s(數字愈低愈好)
3.Ryzen 7 1700X@4GHz
wPrime 2.10 95.281s(數字愈低愈好)
4.8700K@5GHz
wPrime 2.10 101.947s(數字愈低愈好)
5.8600K@5GHz
wPrime 2.10 143.047s(數字愈低愈好)
2.wPrime 2.10 效能比較表(數字愈低愈好)
Ryzen 7 2700X@4.2GHz 90.996s VS 8700K@5GHz 101.947s勝出
Ryzen 5 2600X@4.2GHz 121.612s VS 8600K@5GHz 143.047s勝出
2.各處理器在 wPrime 2.10之性價比 Ryzen全勝
3.7-zip Benchmark
1.Ryzen 7 2700X@4.2GHz
7-zip Benchmark 51067MIPS
2.Ryzen 5 2600X@4.175GHz(4.2GHz無法過測)
7-zip Benchmark 40040MIPS
3.Ryzen 7 1700X@4GHz
7-zip Benchmark 48902MIPS
4.8700K@5GHz
7-zip Benchmark 45990MIPS
5.8600K@5GHz
7-zip Benchmark 33766MIPS
3.7-zip Benchmark 效能比較表
Ryzen 7 2700X@4.2GHz 51067MIPS VS 8700K@5GHz 45990MIPS勝出
Ryzen 5 2600X@4.2GHz 40040MIPS VS 8600K@5GHz 33766MIPS勝出
3.各處理器在 7-zip Benchmark之性價比 Ryzen全勝
4.X264 FHD Benchmark
1.Ryzen 7 2700X@4.2GHz
X264 FHD Benchmark 55.72fps
2.Ryzen 5 2600X@4.75GHz
X264 FHD Benchmark 46.87fps
3.Ryzen 7 1700X@4GHz
X264 FHD Benchmark 52.56fps
4.8700K@5GHz
X264 FHD Benchmark 50.38 fps
5.8600K@5GHz
X264 FHD Benchmark 36.12 fps
4.X264 FHD Benchmark效能比較表
Ryzen 7 2700X@4.2GHz 55.72fps VS 8700K@5GHz 50.38fps勝出
Ryzen 5 2600X@4.2GHz 46.87fps VS 8600K@5GHz 36.12fps勝出
4.各處理器在 X264 FHD Benchmark 之性價比 Ryzen全勝
最後,來看在三大板廠的 AIDA64 Memory Bandwidth Benchmark測試比較
測試諸元均為
Ryzen 7 2700X@4.2GHz
G.SKILL Sniper X @DDR4 3600C14 8GBX2
測試結果
1. GIGABYTE X470 AORUS GAMING7 WIFI的 AIDA64 Memory Bandwidth Benchmark
Read 57262MB/s
Write 55661MB/s
Copy 53198MB/s
2.msi X470 GAMING 7 AC的 AIDA64 Memory Bandwidth Benchmark
Read 52337MB/s
Write 50253MB/s
Copy 43381MB/s
3.ASUS ROG Crosshair VII Hero的 AIDA64 Memory Bandwidth Benchmark
Read 51990MB/s
Write 49527MB/s
Copy 43350MB/s
結尾:
在 A部分測試
各處理器全預設下的測試結果比較,我們看到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在 Precision Boost 2及 XFR 2.0的作用下,其 Max Boost頻率相對 Ryzen 1代已提升了許多,在記憶體控制器方面也進步到 8GBX4 DDR4 3400~DDR4 3600(XMP),這些技術對於不喜手動設定超頻的人來說很是方便,因為就算是在全預設不超頻的情況下也能獲得極高的效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 Ryzen 5 2600X與 Core i7-8700K同樣是 6C12T 12個核心數的情況下,Ryzen 5 2600X(Max Boost 4.05GHz)的 Cinebench R15的測試分數為 1397cb,超越了 Core i7 8700K(Max Boost 4.2GHz)的 1380cb,這個測試分數是不是完全顛覆了您對 AMD的印象?
Ryzen 5 2600X Cinebench R15 CPU Test測試數據 1397cb
Core i7-8700K Cinebench R15 CPU Test測試數據 1380cb
在 B部分測試
將超頻至 4.2GHz的 AMD Ryzen 7 2700X及Ryzen 5 2600X 對照超頻至 5GHz的 intel Core i7-8700K及超頻至 5GHz的 Core i5-8600K,比較各處理器之多工效能與性價比(超頻至 4GHz的 Ryzen 7 1700X陪測)
我們看到
Ryzen 7 2700X@4.2GHz VS 8700K@5GHz
Ryzen 5 2600X@4.2GHz VS 8600K@5GHz
無論是在效能上或性價比均是 Ryzen全勝
Gaming Benchmark方面,New 3DMARK及 FFXV兩個大作則仍以核心數多的 Ryzen 7 2700X處勝出,可見 Gaming設計也開始有趨向於多核心的處理器的趨勢,並漸漸與頻率高低脫鉤,可見得 AMD當前的產品定位算是很符合市場需求的
前幾年,AMD處理器因為架構的問題沉寂了許久,使得 PC市場少了競爭與選擇,2017年 AMD以 Ryzen重返榮耀打出漂亮的第一仗,而 2018年 AMD又以全新 12mm Ryzen 2000 搭配全新 AMD SenseMI Technology、 XFR 2.0技術,降低了處理器的功耗及延遲,提高了快取速度及提升了處理器及記憶體頻率與工作效率而再下一城,希望 AMD再接再厲,且讓我們期待 2019年,2020年 AMD的再進步,讓市場上永遠有性價比最高的產品可用
AMD第 2代 Ryzen桌上型處理器之微架構
高效能 Zen+微體系結構注重的四個領域:
1.效能:
2.吞吐量:
3.效率:
4.可擴展性:
1.效能:增強指令級並行性(ILP),以提高單線程效能。
在效能方面,Zen+微架構代表了核心執行能力的巨大進步
與 AMD以前的設計相比。值得注意的是,Zen+微架構具有 1.75X大的指令
調度程序窗口和 1.5X更大的偵錯寬容度和 Resources2,這個變化允許 Zen+安排和發送更多的工作進入執行單位
此外,新的微操作緩存允許 Zen+繞過 L2和 L3高速緩存,當使用頻繁訪問的微操作時,Zen+也獲得了基於神經網絡的分支預測單位,允許 Zen+架構更準確地制定最佳的說明和路徑為未來的工作
最後,基於 Zen+架構的產品可以選擇性地利用 SMT來增加通過用有意義的工作填充應用程序創建的管道氣泡來利用計算管道,總之,這些變化將精湛的單線程功能投入 Zen+的核心
2.吞吐量:緩存和快取引擎中增強的數據速率,以及管道的執行處理
氣泡通過多線程執行緒(SMT)
高效能引擎需要更佳的燃料,而
Zen+微體系結構的吞吐量特性可以實現看待
主要的變化是使用專用的 64KB L1指令對緩存層次進行了主要修改和數據高速快取,每個核心 512KB專用 L2快取,以及四個內核共享的 8MB三級緩存。這個緩存增加了一個複雜的學習預取器,推測將收集應用程序數據緩存,以便它們可以立即執行
總之,這些變化建立了較低級別的緩存使更接近 CPU核心,將高達 5倍的高速緩存帶寬轉化為 CPU核心以大幅提高緩存效能
3.效率:以低功耗的設計,智能管理主動和閒置時功率,提取真實
矽晶圓功能,並最小化每瓦特有效性能之損耗
除了採用更節能的 12nm FinFET工藝,Zen+架構專門利用了全球鑄造 12nm FinFET工藝的密度優化版本
這允許更小的管芯尺寸和在整個功率/性能曲線下降低工作電壓
Zen+架構也結合了 AMD最新的低功耗設計方法,如:前面提到的微操作緩存來減少功耗密集的遙控器,積極的時鐘門控將動態功耗歸零
最低限度利用核心區域的消費,和用於低功耗地址生成的堆棧引擎
在這個領域,其電源管理智慧正在發揚光大,賦予 Zen+從低瓦數移動到HEDT配置的能力
4.可擴展性:連接到稱為 Infinity Fabric的新互連的模塊化 4C核心複合體(CCX)
允許Zen+效地擴展,集成和與其他 AMD IP進行通信
Zen+體系結構的可擴展性始於CPU Complex(CCX),這是一個原生四核模組。每個 CCX具有 64K L1 I緩存,64K L1 D緩存,每個內核 512KB專用 L2緩存和共享的 8MB L3緩存核心
CCX中的每個內核可以選擇使用 SMT來實現更多的多線程功能
多個 CCX可以存在於 Zen+產品中。在 AMD Ryzen處理器的情況下是 4 + 4配置中的兩個 CCX,可以通過 Infinity Fabric進行通信,每個 CCX中的單個內核可以在整個市場上對稱地禁用分段
這種模塊化設計允許 AMD根據需要擴展核心,線程和緩存數量全面的客戶端,服務器和 HPC市場
與此同時,Infinity Fabric是靈活和一致的界面/總線,允許 AMD快速將複雜的知識產權組合有效地整合到一個凝聚力的模具中
這些組裝件可以利用 Infinity Fabric在 CCXes,系統內存和其他控制器之間交換數據(例如內存,I / O,PCIe)存在於 AMD Ryzen SoC設計上
無限面料還賦予 Zen+建築功能強大命令和控制功能,建立一個允許實時估計的敏感反饋迴路並調整核心電壓,溫度,插座功率,時鐘速度等
註:來自 Hot的 AMD面板中提供了有關 Zen+架構基礎知識的更多技術細節
芯片2016(HC28)和 ISSCC 2017. AMD Ryzen處理器的具體細節在 AMD中可用
來自 AMD Ryzen處理器技術日的 Ryzen™處理器架構演示文稿
首先,重要的是要了解每個 AMD Ryzen處理器都具有分佈式“智能”
互聯傳感器的網格,精確到 1mA,1mV,1mW和 1°C,輪詢速率為 1000 /秒
這些傳感器產生重要的遙測數據,進入 Infinity Fabric控制迴路和控制迴路
有權根據當前對 AMD Ryzen處理器的行為進行實時調整預期未來管理狀況
AMD SenseMI是依靠複雜的學習算法和/或的五個相關“感官”包
Infinity Fabric的命令和控制功能使 AMD Ryzen處理器能夠與機器配合使用
智能(MI)
這種智能被用來微調性能和功率特性
核心,管理推測緩存提取,並執行基於 AI的分支預測
純動力
推動 Precision Boost的智能傳感器分佈式網絡可以實現雙重責任處理器功耗與任何給定的工作量,並為下一級的輝煌
遙測數據來自 Pure Power優化循環允許每個 AMD Ryzen處理器檢查其獨特的特性
自己的矽提取個性化的管理
精度提升
使用 Infinity Fabric的當前/溫度/負載數據,Precision Boost調製 AMD Ryzen
處理器的時鐘速度在 25MHz步進。粒度時鐘速度控制提供 AMD Ryzen
處理器的操作自由度更高,使核心頻率更接近理想頻率目標,允許在該理想目標下進行更好的抖動
評論者應該期望一個時鐘速度讓人想起一個 GPU,而不是一個方波,這種行為有助於持續高速的時鐘速度
擴展頻率範圍(eXtended Frequency Range 2.0),動態時脈擴展,在散熱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將時脈和電壓(必要時)提升至超過 Precision Boost所能提供的時脈加速幅度,目前僅搭載 X470和 B450晶片組的主機版可用
在之前的 Precision Boost設計中,只允許在 2C內核時,Precision Boost才會起作用,但現在全新的 Precision Boost 2能在所有內核都處於啟用狀態下達到提升 CPU的頻率的目的(Precision Boost 2依圖形主要區別在於如果使用兩個以上的 CPU內核,Precision Boost 2不會降低時鐘速度限制。 Precision Boost 2只評估處理器是否在規格範圍內,並在任何數量的內核上持續提升 - 直到達到最大頻率,或者碰觸三角線形的邊界為止
當您要將處理器的負載從一個線程增加到多個線程時,那麼 Precision Boost 2能比前一個版本更加優雅和漸進完成您所需
神經網預測
每個 AMD Ryzen處理器中的真實 AI都利用神經網絡來實時學習
應用程序的行為並推測其下一步。預測 AI準備好重要的 CPU指令,所以處理器總是用來處理新的工作負載
智能預取
複雜的學習算法了解應用程序的內部模式和行為
預計將來快速執行需要哪些數據,Smart Prefetch預測預加載
數據轉換成 AMD Ryzen處理器的大型緩存,實現快速響應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