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表現全面,Asrock Fatal1ty Z170 Gaming K4 主機板開箱測試

shadowsfall.tw

進階會員
已加入
5/12/11
訊息
224
互動分數
9
點數
18
Intel 發表的 Skylake 平台做出了不少改變,將比較傳統的超頻、非CPU整合的供電設計帶回來以外,在平台的可用通道上也擴增了數量與彈性;雖然目前看起來因為大幅改動設計的緣故,各家在相容性部分多少都還有改進空間,不過隨著時間的推進問題應該是會逐漸解決,而且對於老派硬體玩家來說這樣的改進應該也是樂見的。

Asrock 在 Skylake 平台開始對於產品的規劃也有些改變,針對電競玩家的產品線 Fatal1ty 擴充了產品變化,旗下原先以 Killer Lan 主打的 KILLER 型號濃縮改名成 Gaming K 系列,相對使用intel Lan 的則是 Gaming i,也以螳螂作為新的產品形象。

這次開箱測試的是 Z170 Gaming K4 主機板,是接續 Fatal1ty Z97 Killer 的同級產品,命名後綴中的 K,就如同前述是說明這張板子使用了 Killer 網卡,接下來就進行簡單的開箱、硬體設計配置、BIOS說明,以及性能測試與心得。
asrz170rule.JPG


產品外包裝:近期搭配 PoE 流亡黯道活動,因此有特別版本的袖套式包裝。
Z170Gk4_01.jpg

Z170Gk4_02.jpg

Z170Gk4_03.jpg

Z170Gk4_04.JPG


主板本體:同樣是延續了 FATAL1TY 系列的紅黑色調,IO 部分以一體式的護罩點綴,護罩上強調了使用 Purity Sound 3 音效設計。
Z170Gk4_05.JPG

Z170Gk4_06.JPG

Z170Gk4_07.JPG


Back IO:主要特色在於增設了淺藍色的 USB 3.1 Gen 1 Port,提供 Type-A、Type-C 各一。
Z170Gk4_08.JPG


CPU VRM 的部分:使用了Intersil 套裝方案,主控為ISL95824 4+2 Phease主控來提供 CPU Core 跟 GT Core。觀察周邊以及官方參考線路可以發現,由於使用總共只使用了兩顆 ISL6625A MOSFET 驅動晶片且沒有任何擴相晶片,所以可以得知VRM 實際上是 3+2 相,但經由並聯堆疊用料來增強電流輸出能力,ISL6625A 個別針對 Core、GT Core補齊 PWM 主控不具備的DRIVER;較小的電感為提供 SA 電壓,以Richtek RT8120B 單相PWM 進行控制。被動元件的用料部分,則是以 FP12K 電容搭配 Sinopower SM4336、SM4337 MOSFET 組成。
Z170Gk4_09.JPG

Z170Gk4_10.JPG



Back I/O 的部分,保護用保險絲、二極體俱全,沒因為價格定位而縮減。
Z170Gk4_11.JPG



USB 3.1 的 Power Delivery 、邏輯控制功能則是以 Etron 的EJ179V 來進行實作:
Z170Gk4_12.JPG


記憶體部分則是以 RT8120B PWM 配上Sinopower SM4336、SM4337 MOSFET 組成:
Z170Gk4_13.JPG


主板下半部 Layout:可以看到第二條 X16 Slot 內只有布線 X4由PCH 拉出,限制了 Crossfire 能力,剩下的 X1 Slot 也都來自於 PCH。 M.2 則是具有 PCIe 3.0 X4、SATA (與SATA 3_0 共用 Port 號)的支援能力,另外也搭載了兩組 SATA Express 連接能力。其實也可以看出 Z170 PCH 的提升以及彈性。
Z170Gk4_14.JPG

Z170Gk4_15.JPG


散熱片下的 Z170 PCH 本體:
Z170Gk4_16.JPG


NCT6791D 環控晶片:最高支援6風扇,溫度偵測支援 Diode 或是 NTC 取樣。
Z170Gk4_17.JPG


音效部分:分割槽線成為基本,不過Z170 Gaming K4 的槽線比較不連續一點。Codec 使用規格相當不錯的 ALC1150,搭配上 Nichicon 交連電容陣,另外耳擴的部分則是透過 NE5532 來進行驅動。
Z170Gk4_18.JPG

Z170Gk4_19.JPG

Z170Gk4_20.JPG

Z170Gk4_21.JPG


網路晶片則是 Z170 Gaming K4 的主打,使用了KILLER 新產品 E2400 Controller,不過可以看到左側還是有Intel Lan 的 Footprint ,是主板共用設計進行差異化的產物:
Z170Gk4_22.JPG


CPU Socket 底下的 MLCC 陣列沒被取消得以保證PI、SI 的完整性:
Z170Gk4_23.JPG


BIOS 部分:ASROCK 的 BIOS 功能、布局設計經過長期發展大致上已經定調,提供了 FHD UEFI BIOS 介面,簡易模式的資訊相當清晰簡潔,基本的調整、系統狀態功能也都已經具備,由於算是入門超頻板,大致上就提供基礎的超頻,很細部的調教像是 VRM Tweak則只能在更高階的主板見到,但大致上還是能讓使用者重新體驗 Skylake 重新帶回調校的樂趣。另外 ASROCK BIOS 的附加功能也都相當實用,提供了技術服務、線上BIOS 更新以外,也還提供了免OS下載驅動的功能,是相當實用的功能。由於篇幅關係就結錄只部分截圖,更完整截圖就還請移駕。
Z170GK4bios001.jpg

Z170GK4bios002.jpg

Z170GK4bios004.jpg

Z170GK4bios013.jpg

Z170GK4bios014.jpg

Z170GK4bios015.jpg

Z170GK4bios016.jpg

Z170GK4bios019.jpg



軟體部分:F-stream 在 Z170 Gaming K4 上面提供了基本的系統資訊以及調校,整體的操作反應跟手感算是順暢的,不過畢竟受限於主機板定位,調校的選項自然也有限,但可以說是足夠的。覺得比較需要加強的還是UI設計的一體性,使用白底雖然增加了可讀性,但總覺得有些突兀。
fst1.JPG

fst2.JPG

fst3.JPG

fst4.JPG

fst5.JPG

fst6.JPG

fst7.JPG

fst8.JPG
 
最後編輯:

shadowsfall.tw

進階會員
已加入
5/12/11
訊息
224
互動分數
9
點數
18
接下來簡單測試整體性能,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5-6600K
主機板: Asrock Fatal1ty Z170 Gaming K4
記憶體: G.Skill DDR-2400 4GB*2@ 2133MHz
電源供應器: THORTECH Thunderbolt 1200W
儲存裝置: AMD Radeon R7 SSD
顯示卡: Intel HD 530

CPU-Z:
sys.JPG


3DMARK:
3dm.JPG


3DMARK11:
3d11e.JPG

3d11p.JPG

3d11x.JPG


PCMARK 7:
pcm7.JPG


PCMARK 8
pcm8conven.JPG

pcm8home.JPG

pcm8stor.JPG

pcm8work.JPG


Wprime:
wp.JPG


GeekBench:
geek3.JPG


SuperPi 1M:
spu1m.JPG


AIDA64 Memory Bench:
mem.JPG


簡單的超頻到4.4GHz,這次的超頻數據直接透過 BIOS Preset 達成,記憶體時脈也拉到 2400MHz:
CPU-Z:
sysoc.JPG


3DMARK:
3dmoc.JPG


3DMARK11:
3d11eoc.JPG

3d11poc.JPG

3d11xoc.JPG


PCMARK 7:
pcm7oc.JPG


PCMARK 8
pcm8convenoc.JPG

pcm8homeoc.JPG

pcm8workoc.JPG


Wprime:
wpoc.JPG


GeekBench:
geek3oc.JPG


SuperPi 1M:
spu1moc.JPG


AIDA64 Memory Bench:
memoc.JPG



最後驗證一下穩定極限,手上的搭配約落在 4.5GHz 過測;FSB 超頻在 Z170 GK4 上頭也可以輕鬆 160MHz、170MHz也不成問題,應該也還能繼續推進。
4500oc.JPG

fsboc.JPG

fsboc2.JPG


對於 Skylake 平台,雖然目前多少還有一些問題要解決,不過絕大部分應該都是可以透過未來的韌體、BIOS 更新來處理;但新製程加上更多的調校空間,更多的擴充彈性,不管對於一般消費者或是玩家應該都是樂於見到的。

Z170Gk4_24.JPG

而 Asrock Fatal1ty Z170 Gaming K4 雖然定位上是稍微偏入門,但在用料上並沒有過於節省,主、被動元件用料等級都是及格以上的,音效線路設計也都有一定水準;對於新規範如 USB 3.1、SATA EXPRESS、更多的 IO 彈性也都不吝於使用也作了不錯的規畫,對於玩家比較想擁有的功能基本上在 Z170 Gaming K4 上都能見到,功能性十分全面。雖然在 AUDIO 地線割線的處裡上應該還可以做得更漂亮,進一步提升 SNR 表現,F-Stream UI 也還可以做得更一體化;至於沒有提供 PCIe X8+X8 的配置,考量到產品定位的需求倒是無關勝敗,反而覺得是正確的考慮。整體看起來還是相當不錯的 Z170 入門嘗鮮作品。
 

陳浩南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2/15/15
訊息
100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做工真差
Asrock真是沒救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