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SPM雲端智慧管理, Tt Smart DPS G 750W 數位電源開箱

soothepain

full loading
已加入
9/17/03
訊息
20,714
互動分數
1,914
點數
113
網站
www.coolaler.com
Tt 最近發佈了新款 SMART 系列電源供應器,主要是採用數位化設計,
並搭載 SPM 雲端智慧電源管理平台(Smart Power Management),
不僅可以於電腦上監測用電情形,還可以透過雲端管理,來進行數據分析,
進而改善用電習慣,來達到節能減碳省電的成效。

先前所發布的 Toughpower DPS G 數位系列是屬於旗艦版本,採全模組化線材,
電源瓦數提供850W、1050W、1200W,通過80 Plus金牌認證,
而 Smart DPS G 750W 數位系列則是中高階取向,採用半模組化線材,
有80Plus金牌以及銅牌兩種規格,金牌提供650W、750W,銅牌則是600W、700W,共四種瓦數,
主要特色為單路12V、扁線化線材、100%日系電容、7年保固。

入手的這款為 Smart DPS G 750W。
01.jpg



主要特色,支援Digital DPS G APP軟體、雲端/手機App管理、7年保固、扁線化模組線材。
02.jpg



外盒背面有詳細的規格,包括線材接頭數量、規格標示、風扇曲線、轉換效率等。
03.jpg



風扇的部分可以支援Smart Zero Fan,也就是在30%以下負載時,風扇是不會轉動的,來達到完全靜音模式。
另外下方的圖示為轉換效率,現在透過軟體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電腦轉換效率好不好,
當然,最佳的效率還是在50%負載,80Plus金牌可以達到91%以上的轉換效率。
04.jpg



配件的部分,模組化線材包、說明書、保固說明、整線用束帶、固定螺絲、電源線。
05.jpg



外觀上SMART系列比起Toughpower系列是要樸素些,一般的外型,整體黑色霧面烤漆。
06.jpg



側邊貼有 SMART DPS G 750W 的型號字樣。
07.jpg


09.jpg



採用1顆14公分雙滾珠風扇。
08.jpg



後側為細格蜂巢狀通風孔。
10.jpg



SMART DPS G 750W 為單路12V 62A。
11.jpg



模組化線材連接埠,黑色的部分為周邊,紅色為PCI-E顯卡供電,
另外左上側有一個USB接口,這部分是用來傳輸數據。
12.jpg



主線也採用扁線化設計。
13.jpg



有一個CPU供電為4+4pin,主電源24pin。
14.jpg



模組化線材直接放在收納包裡面。
15.jpg



有2條PCI-E電源、2條SATA電源、1條大小4pin電源、USB傳輸線。皆採扁線化線材設計。
16.jpg



USB傳輸線,另一頭當然是連接到主機板USB2.0接口,要接上這條線才看得到數據。
17.jpg



PCI-E電源有兩條,每條上面有2個6+2pin接頭。
18.jpg



SATA電源有兩條,每條提供4個SATA接頭。
19.jpg



大小4pin有一條,提供3個大4以及1個小4。
21.jpg



連接好線材準備測試。
20.jpg



DPS G PC APP 2.0軟體介紹
測試之前先來看看最重要的軟體部分。先前在 Toughpower 系列就有軟體搭載,
不過當時僅於PC端,而雲端、手機的結合還未優化完成,現在已經完備上線了。

PC端若要有監控功能就需要安裝DPS G PC APP 2.0軟體,開啟之後的畫面如下,
可以看到有完整親切的中文化內容以及大大的icon圖示,
直接點選圖示之後就會出現相關數據,可以切換即時或是觀看長時間的數據變化。
可監看的數據包括了處理器資訊、顯卡資訊、轉換效率、瓦特數、風扇轉速、電費(可設定每度電費)、
溫度、12V / 5V / 3.3V、安培、電壓。
31.jpg


32.jpg



12V/ 5V / 3.3V 是個別顯示,需要自行手動切換。
33.jpg



點選左上的轉換符號,可以切換即時或是長時間變化。
34.jpg



CPU與顯卡的部分也可以顯示相關數據,瓦特數、安培、電壓、溫度等。
35.jpg



有些顯卡可能會抓取不到資訊,僅有溫度顯示,因卡而異。
36.jpg



風扇轉速在這裡可以手動切換模式,靜音、高效或是Zero Fan。
37.jpg



設定的部分與先前版本差不多,
有多國語言可切換、電費歸零、清除社群帳號、支援、使用手冊、定位服務、軟體更新、登入。
這版多了定位服務,這算是社群概念的結合,可以看到地圖上正在使用 DPS G 的用戶。
38.jpg



使用時系統會自動記錄數據,可以輸出成圖表或勾選刪除。
39.jpg



紀錄直接點選就可以看到圖表。
數據在重新開機之後才會顯示上一次開機所使用的記錄,時間軸是可以自行移動來監看當時數據,
右上角的切換icon是用來切換顯示CPU與顯卡的記錄資訊。
40.jpg



CPU以及顯示卡的資訊數據。
41.jpg



也可以將數據分享到社群網站上面。
42.jpg



DPS G SPM雲端智慧管理
接著來看看雲端的部分,所謂雲端也就是網頁版本 http://dps.thermaltake.com/tc
若要使用雲端智慧管理系統,需要先登入網頁,若未註冊,需要先註冊一個帳號,
然後回到 DPS G PC APP 本地端軟體上登入註冊的帳號,數據基本上每六個小時會更新一次,
若有出現電源異常的狀況則是會即時更新,並發送提醒到手機上面。

50.jpg



登入之後的畫面如下,有動態、個人、分析、地圖、產品資訊、帳號。
"動態"的部分是有點類似臉書這樣的功能,在上面可以分享自己和觀看朋友的電源使用資訊,
也可以看到官方發布的相關新聞與資訊。
"個人"則是會有個人電源的使用時間、電費、度數、電壓、電流、瓦特數...等等,
也就是原本本地端的一些資訊上傳到伺服器,網頁版可以直接圖表化,或是下載圖表輸出等。
"分析"就是直接幫你進行數據分析與比較,如這個月的電費與上個月電費比較等等,
像MIS網管人員,若多機管理就能夠方便的進行分析。
51.jpg


52.jpg



幫你計算總使用時間或每個月使用的時間。
53.jpg



每個月使用的用電總度數當然也沒問題。
54.jpg



總能源消耗報告,可以選取起訖日期進行分析。
55.jpg



另外一像蠻有趣的功能"地圖",在上面可以看到世界各地有使用DPS G電源的用戶,
當然你也可以不允許你的位置曝光,這是可以設定的。
56.jpg



DPS G Mobile APP
有網頁版當然也要有移動版,DPS G也支援智慧型手機、平板,下載可以搜尋 DPS G 即可,
安裝後其實與網頁版本功能差異不大,主要是在於顯示與操作的方式為移動設備而優化。
另外最主要是主機掛網時,若電源發生異常如溫度過高、風扇該轉不轉等,會即時收到警告資訊。

動態牆。
61.jpg



紀錄,可以顯示單項或全部分析資訊。
62.jpg



單項的部分可以點選想要觀看的項目。
63.jpg



各項的數據曲線一目了然。
64.jpg



全部分析資訊則是總時間、電費、度。
65.jpg



地圖,同網頁版本。
66.jpg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5960X ES
CPU Cooler: Tt Water 3.0 Ultimate
RAM: GSKILL DDR4 2133 4GBx4
MB: GIGABYTE X99M-Gaming 5
VGA: GALAX GTX 970 HOF
HDD: OCZ Vertex 3.20 240GB
PSU: Tt Smart DPS G 750W
OS: Windows 7 64bit

最後,當然得來測試一下這顆電源穩定度如何。

CPU i7-5960X 不超頻,電壓預設。顯卡搭配 GALAX GTX 970 HOF 單一張卡,無超頻,
除了上述周邊,並無光碟、其他風扇。

測試以OCCT作為燒機測試使用,不過並不使用OCCT內建所測得的數值,
而是直接使用三用電錶監測5V及12V的數據變化,並透過USB傳輸記錄數值輸出圖表。

整機平台待機的功耗及電壓如下,待機時的最低功耗約62W左右。
5V待機時約在5.068~5.07V之間。
71.jpg



12V待機在12.205~12.206V之間。
72.jpg



CPU負載測試20分鐘
以OCCT為功耗的測試,直接使用三用電錶將測得的數據輸出,
設定每2秒記錄一次,全程20分鐘,前一分鐘與最後五分鐘為待機狀態。

CPU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在187W左右。
5V的部份在CPU負載時沒有過於明顯的波動,測試時的範圍大概在5.067~5.07V之間,與待機差異不大。
73.jpg


5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5.067V,最高為5.07V,最大波動0.003V,負載時並沒有比較明顯的波動。
x1.png




12V的部份在CPU負載時的波動與5V一樣沒有過於明顯的波動,測試時範圍在12.204~12.206V。
74.jpg


12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12.204V,最高為12.206V,最大波動為0.002V,負載區段與待機時並無明顯差異。
x2.png




CPU+GPU負載測試20分鐘
CPU+GPU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落在390W左右。
5V雙負載時與單CPU負載測試時的波動相較有明顯下降一些些,但幅度依舊不大,
測試範圍在5.064~5.071V之間。
75.jpg


5V測試的部份,最低為5.064V,最高為5.071V,最大波動為0.007V,負載區段的波動在5.064~5.069V之間,波動0.005V。
x3.png



12V的部份在全負載時比單CPU負載時有更明顯的波動,稍微提升一些,
測試範圍在12.202~12.213V之間。
76.jpg


12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12.202V,最高為12.213V,最大波動0.011V。
負載區段約在12.205~12.213V之間,約0.008V。
x4.png



DPS G App數據輸出
既然是數位化就是有這個好處,基本上也無須測量工具,
僅需要靠軟體就可以把監測電壓、功耗、轉換效率進行輸出。

DPS G App在"紀錄"裡面可以將數據輸出excel檔。
x7.png



以下是測試時全部的數據直接輸出成圖表,DPS G App是一分鐘記錄一次,

5V最低為5.11V,最高為5.13V,波動0.02V。
x5.png


12V最低為12.21V,最高為12.33V,波動0.12V。
x6.png



功耗與轉換效率參考。
x8.png



小結
從 Tt Smart DPS G 750W 測試數據來看,DPS G App 所監測到的數據與三用電表是有一點差距,
電表測得的比較平穩,而軟體監控到的在負載時的波動幅度較大一些,12V最大波動為0.12V,5V為0.02V,
最大波動1%左右,整體表現的穩定度還算不錯。

數位化電源有相當明顯的優勢,以往電源想要測得電壓、安培等並不是那麼容易,
現在數位化之後就簡單多了,不需要工具,軟體打開就可以監看到瓦特數、轉換效率、溫度、電壓等等,
Tt 甚至還結合了雲端伺服器,將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圖表化,玩家們登入後可以輕易的查詢數據,
清楚知道自己的用電習慣,進而來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個人覺得這對於 MIS 這類的網管人員可能會比較實用,可以進行多平台監控進而管理。

先前 Tt 推出 Toughpower DPS G 系列,數位化電源頗吸引人,
但皆為大瓦數規格,對於多數玩家而言過大較不實用,價格也略高,
最近的 Smart DPS G 推出,有中高階瓦數可選,而且也有入門80Plus銅牌,價格上應該相對會比較低一些。
 
最後編輯:
▌延伸閱讀